想起以前,我們接到一個語言障礙諮詢的例子,一個已五歲小女孩,語言發育遲緩,在語言能力評估和測試時,發現她對數字不敏感,十以上的數字數不準,數字相關的抽象理解欠缺,只喜歡看帶圖片的畫冊,且注意力不集中。孩子媽媽很擔心,因為鄰居背後說孩子可能是智力有問題。
讀寫計算也是語言能力
數字的理解和計算,在我們看來也算是,孩子早期語言發育的一項,它和聽、說、讀、寫、理解、表達一樣,都是一種後天發展的能力。
從語言發育角度看,孩子的數字敏感期一般在2歲左右,對數字學習的經驗來源於家庭日常生活,以及和父母的互動遊戲。
生活中孩子的吃穿玩樂等需求的事物中,很多都可以用數字計量,比如一個玩具,一扇門,一條毛巾,一張桌子配4把椅子,以及早期的幼兒啟蒙讀物中,也會有數字教學內容,這些日常所見都可以作為孩子的認數啟蒙開端。
可以說,孩子的數學能力不是單獨發展起來的,因為它的發展和學習脫離不了母語的支持,所以還是從孩子的綜合語言能力來考量。
5歲的孩子不認數,是不是智力問題呢?
這個真的不可以輕易下結論,還是需要父母帶孩子去更專業的地方檢測、評估一下,如果智力真的出現問題,可能還要提供很多依據,包括家族病史,孕檢結果,出生後的日常檢查等等,甚至還需要神經方面的檢測,總之檢測智力不是憑空想像那麼隨便。
從出生到上小學之前,這個年齡階段,孩子智力發育根據不同的年齡有不同的特點,彼此之間有一定差異,是正常的,這個與孩子的興趣有關,也與家庭教育方式有關,有的孩子對數字不敏感,可偏偏對音樂喜歡,有的對數字沒興趣,可能對畫畫有興趣。
另外,父母可能平常缺少針對性的數字教育,反思一下,是不是這些都在生活中忽略了呢?
1. 過度幫助,使得孩子缺少體驗和發現生活中數字的用處。
2. 日常玩具和親子互動中,父母總是教孩子認字,唱兒歌,使得孩子缺乏感知和體會有些食物可以用數來描述,沒有刻意引導孩子探究數字的興趣。
3. 沒有給孩子獨自用數字解決問題的機會,以至於缺乏這方面的認知能力,或體驗不到數字解決問題的樂趣。
兒童數數的發展過程
事實上,兒童學習數數經歷了一個漫長的發展過程,大致經歷了:口頭數數、按物點數、說出總數三個階段:
2-3歲的孩子
能夠做到1-10的背誦數字,有時會出現漏數、重複數字的現象。但是還不能做到數字與實物的一一對應。
3-4歲的孩子
已經能夠做到手口一致的點數物體,但是卻常常說不出物體的總數。
4-5歲的孩子
不僅能夠手口一致的點數實物數量、說出物體的總數,還能夠做到用眼睛最多目測5個物體,也就是「整體認數」。如果給孩子8個物品,孩子應該能做到從5往後直接數出:6、7、8,然後給出總數8,那麼他(她)已經能夠做到熟練的認數了。
關於語言發育和語言障礙的問題
5歲的孩子,不僅要關注學習能力,還要關注語言問題,很多孩子5歲多依然吐字不清或發音不準,首要考慮是否語言障礙的可能,還有5歲孩子的語言理解表達能力是否與同齡同性別孩子較大差距等表現。在上小學前解決掉這些問題,不要給孩子未來學習生活帶來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