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歲孩子不會寫abcd,被父母質疑智力發育不正常,是真的不正常嗎?

2021-01-17 秋意冬書

一個網友在問答上問了這樣一個問題,「孩子3歲了,還不會寫abcd,是不是智力不正常?」這篇問答閱讀量高達57萬,回答也有3000多人。

回答的內容也是各式各樣,有人說每個孩子的發育不一樣,有的快有的慢;有人說誰家那孩子三歲都會一百以內的加減和一兩外語了,這個不正常,趕上帶著上醫院看看;也有人說提此問題的家長太過於焦慮了。還有一位網友甚至是做了一首詩來形容這位家長的太過於著急。詩是這樣寫的:

千古少出和稀奇,

三歲強練ABC。

父母智商開發早,

五歲還用尿和泥。

還夢集於後輩起,

胎教生出會算題。

拔苗助長生生太急,

童年樂趣被拔離。

成人不比三歲孩,

趕緊鈣奶智商提。

從幼兒的生理、心理發展來說,幼兒期兒童神經抑制機能還是很差,不能過久的抑制自己的行動,或者從事過分的細緻作業活動;在知覺方面常常表現出籠統、不精確的特點,他們比較難區分相似的文字;在空間方位知覺方面,幼兒尚無法掌握左右方位的相對性和角度,3~4歲幼兒對上下方位掌握還不是很穩定;在手的運動感覺方面,幼兒的手的骨骼肌肉發育遠遠沒有達到成熟程度,手部關節骨化過程還沒有完成,手部肌肉力量也是比較差,不能完成需要持久用力的動作。幼兒的手、眼、腦協調能力也比較差,寫字時眼睛總要盯住筆尖轉,為了能夠看到筆尖運動就會側著腦袋,歪著身子並儘量使用右側肩、肘、腕向前。過早要求幼兒以正確方式書寫文字是很困難的。

根據調查,2~4歲孩子,90%處於塗鴉狀態;5歲幼兒95%能夠準確地臨摹畫畫,但有75%的幼兒不能以正確的筆順、姿勢穩定地書寫簡單的漢字。

專家提醒:最早也只能在大班時也就是5歲的時候才開始寫一寫簡單的字,過早寫字會對孩子上小學有很多的影響,現在把小學一年級的東西提前學會了,到一年級的時候孩子就會沒有興趣,到時候會的不想學,不會的也不想學。

那是什麼讓我們的這位家長在孩子只有3歲不會寫abcd的情況下就如此的焦慮如此的著急呢?

當代孩子孕育於希望,生長在溫室,集萬千寵愛於一身。擁有父母全部的愛,享受著最好的教育資源,背負著全家人的希望。正是這全部的愛和最好的資源造就了這一代孩子還在娘胎裡就開始你追我趕,孕期的胎教、半歲開始早期教育啟蒙、三歲開始讀書,有的更早,兩歲半就開始上幼兒園,從此正式邁入學校生涯。

家長們本著不能輸在起跑線上的心態,勞心費力,花錢耗時讓孩子學習各種知識及各種才藝技能。就是這種心態讓多少家長焦慮、彷徨;讓中國孩子的童年越來越短,甚至喪失童年。在這句話的領路下,孩子的快樂沒有增加,體質沒有得到提高,近視的孩子倒是越來越多,存在心理隱患的孩子也越來越多。

「不能輸在起跑線上」不是拔苗助長,孩子的生長發育都是有一定的規律,一切以教育為目的的活動都應該遵循在孩子的身心發育的規律之上。人生是一場馬拉松,不是一百米的短跑,起跑線並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在成長的過程中不斷挖掘自己的潛力,不斷成長,內心堅定強大,活出精彩的自我才是人生的贏家。

作為父母應該有一個正確的心態,教育遵循孩子的生長發育規律,接受孩子發育的各種差異性。父母才是孩子人生最重要的教育者,父母心態健康,孩子才能身心、情感、智力等各方面發育健全,才能更好適應人生道路中的生活和挑戰。

相關焦點

  • 五歲孩子不會認數說話不清楚,是智力問題嗎
    想起以前,我們接到一個語言障礙諮詢的例子,一個已五歲小女孩,語言發育遲緩,在語言能力評估和測試時,發現她對數字不敏感,十以上的數字數不準,數字相關的抽象理解欠缺,只喜歡看帶圖片的畫冊,且注意力不集中。孩子媽媽很擔心,因為鄰居背後說孩子可能是智力有問題。
  • 嬰兒智力測試 嬰兒智力測試多少分正常
    嬰兒智力測試很多父母們不重視早教這個問題簡直可以說是一場災難啊,社會在發展,生活在進步,對於孩子的教育問題是要從小抓起的,小編下面分享對寶寶智商怎麼測,提高幼兒智商要怎麼做,趕緊了解了解吧!
  • 《我是山姆》:智力不正常的父親,有權撫養自己的孩子嗎?
    兩人後續有了一個孩子,但女子生下之後便不知所蹤,山姆為孩子取名露西,兩人相依為命,山姆在一群智力低下的朋友的幫助下,把露西養成了小女孩,山姆一直很愛這個女孩,只不過隨著孩子的長大,露西越來越聰明,大家都認為山姆不再適合當這個撫養人,有一天兒童機構找上門認為山姆並不適合再撫養露西,由此展打了一場難以勝訴的官司。
  • 孩子智力發育遲緩,長大就會變好嗎?醫生這樣說……
    特別的好動、坐不住、特別調皮、不認生、愛發脾氣……去醫院檢查後,醫生說是語言發育遲緩、聽力正常、核磁共振正常,智力評估低。醫生建議:孩子屬於比較嚴重的智力發育遲緩,需要進行幹預治療!但孩子的媽媽卻說,很多孩子小時候都這樣,長大就好了,這種說法對嗎?智力發育遲緩,長大就會變好嗎?
  • 2歲還不會說話正常嗎?0-3歲寶寶語言發育特點(附帶訓練方法)
    ,連爸爸媽媽都不會叫,看醫生只說要等等,怎麼辦? 我兒子14個月了,不會叫人,正常嗎? 如何教寶寶說話?說話晚是不是意味著寶寶智力不行?尤其在這個焦慮的時代,很多父母都喜歡拿周圍的寶寶和自家娃比較,一旦出現不同於其他孩子的情況,亞歷山大。這也難怪,嬰兒開口說話確實跟大腦迅速發育有關係,也是嬰兒發育的重要裡程碑之一。
  • 顏澤明講解:一歲半的寶寶不會說話正常嗎?
    其實1歲半的寶寶不會講話也是正常的。 只是寶寶的語言發育比較慢,尤其是男寶寶,男寶寶的語言發育比女寶寶會更慢一些,這是正常的 早走路的寶寶說話也會比較晚的 。
  • 孩子智力發育情況,1歲內就有跡可循,有這3種表現多半是高智商
    除了孩子的生長發育的各項指標之外,天賦和智商也是非常關鍵的。編 輯:柔山3歲以內的寶寶,尤其是0-1歲的階段嬰兒的智力發育可以說是日新月異,而且嬰幼兒階段是孩子們學習能力發展最為迅速的階段。寶寶的年紀越小,他們的智力發育就越快,那麼說到孩子智力發育情況,其實在1歲內就有跡可循,有下面這3種表現多半是高智商。
  • 孩子「吃手」是智力發育的表現?父母別高興太早,超過年齡要幹預
    有一種說法是:孩子「吃手」將來會變聰明。但實際上,我的小表弟大腦發育比較遲鈍,成績總是墊底。其實很明顯,表弟是因為從小父母不在身邊,缺乏安全感才習慣吃手的。小時候家長沒有及時進行幹預,才導致這個壞習慣改不掉。01孩子「吃手」是智力發育的表現?
  • 孩子3歲了但視力只有0.5,這正常嗎?
    一些家長在帶孩子就診時,經常問醫生,孩子還沒上學,平時也很注意用眼保護,為什麼測視力的時候只有0.5,遠不到正常的1.0,這是弱視嗎?
  • 娃娃2歲多還不會說話,但什麼都能聽懂,這樣正常嗎?
    大家都知道狼孩的故事,出生後被叼到狼窩的孩子,即使七八歲返回社會,仍然不會說話,就是因為沒有語言環境的刺激。語言的能力是在出生後早期,在充分的語言環境刺激作用下發育的。4歲男孩不會叫爸爸幾年前,4歲男孩波波(化名),由爸爸媽媽和奶奶帶到了內地的醫院求醫。
  • 全面發育遲緩患兒,會發展為智力障礙嗎?
    每一個孩子的成長不盡相同,但都需要經歷一個艱辛、漫長、靜待花開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父母的陪伴能夠給予孩子向上生長的力量和勇氣。對於特需兒童的父母來說,則更需要有恆久的定力、耐心和智慧。它專用於小於5歲的兒童,他們在至少在2個能區(運動、語言、認知、社會交流和社會適應等)未達到預期的發育水平(發育落後同齡孩子兩個月以上),且無法接受系統性智力功能評估。孩子小於5歲的時候,一般不直接診斷為智力障礙。大於5歲的兒童可以直接診斷智力障礙。全面發育遲緩都有哪幾種情況?
  • 1歲寶寶被斥責後用頭拱地,這種行為正常嗎
    在父母眼裡,這個年齡段的寶寶都是「磨人精」、「破壞之王」,孩子的天性如此,你沒有辦法讓寶寶的發育成長憑空跨過這個階段。寶寶不懂事兒,總犯錯誤是必然的,因為這是他們獲取經驗,認知事物的唯一辦法,畢竟語言和思維能力有限,說教的方式還不適合他們。
  • 寶寶2歲還不會說話,是孩子發育緩慢嗎?
    但是牛牛說話比較晚,到現在也只會說簡單的2個詞,比如吃飯、洗澡等,不能說出完整的一句話,這就導致其他小朋友跟他無法正常溝通,久而久之,也就不願意跟牛牛一起玩了。小圓感到很苦惱,懷疑是不是孩子發育緩慢,專門帶去醫院做了檢查,醫生說牛牛發育一切正常,說話晚是很多小朋友都會出現的情況,讓小圓回家耐心引導孩子開口說話。
  • 智力發育低下的三種表現,出現一個家長就要重視了,早發現還有救
    這樣「好帶」的寶寶著實讓美美省了不少的心,但後來隨著兒子的慢慢長大,美美發現兒子的安靜不太正常,就帶著孩子去醫院看了醫生。果然,醫生確診寶寶是智力低下,這個結果美美實在接受不了,她怎麼也沒先到,兒子乖巧的原因竟然是智力發育低下!什麼是嬰幼兒智力發育低下?
  • 小嬰兒有這3種表現,多半暗示智力發育遲緩,家長要重視起來了
    小嬰兒有這3種表現,可能智力發育遲緩1.經常性不微笑正常情況下,出生後的寶寶會不自覺地微笑,但有些家長會發現,自家的孩子好像很少出現笑容,即便用各種方法都無法逗笑寶寶,這很可能是大腦發育異常的表現,一般在寶寶4個月左右,如果依然沒有笑的表現,家長就應該引起重視了。
  • 小孩說話遲早與智力有關係嗎 說話遲是智力低嗎
    一般情況下,孩子在一周歲左右就會慢慢開始說話,可能會從單一的字母,逐漸發展為說句子,之後還會問簡單問題,甚至清楚的表達自己的意願。但不少家長感到困惑的是,為什麼孩子都已經兩、三歲了,還是不能正常說話。這時很多媽媽就擔心孩子是否出現了智力問題,那小孩說話遲早與智力有關嗎?
  • 寶寶智力發育慢,多半跟父母監護有關,別再這麼帶娃了
    擁有一個健康聰明的寶寶是家長的心願,孩子的智商一部分來自於先天性的遺傳,而另一部分來自於後天的教育引導,先天的部分已經鑄成事實,父母需要給孩子創造機會,引導孩子茁壯成長。夏夏的老公是三代單傳,她懷孕之後,就成了全家人的寶貝,什麼活都不讓她幹,只管養胎。
  • 如何區分:高低功能自閉症、發育遲緩、智力障礙
    在早期(3-4歲)被診斷為功能高的兒童,可以通過系統幹預在後期被轉化為Asperger(6-7歲),甚至只是輕微的發育遲緩(智商和情商都增加)迅速),從而進入幼兒園和普通學校學習生活。但是,如果不加以檢查,可能會降低功能。因此,對這些孩子的幹預培訓是最關鍵和最有效的。
  • 還在擔心寶寶的生長發育是否正常嗎?
    寶寶出生後新手媽媽都會拿到一本體檢冊,醫生會提醒媽媽們按時帶寶寶體檢,以評估生長發育狀況。嬰兒期和青春期是生長發育最快的兩個時期,所以做好0-3歲期的體檢對於寶寶的健康成長具有重要意義。嬰幼兒生長發育是一個動態過程,需要定期體檢監測生長發育情況,並且體檢頻率高於成年人。
  • 0-3歲寶寶視力發育對照表,你家寶寶正常嗎?不要錯過「黃金期」
    如果嬰兒出生後一直處於黑暗環境中沒有光線刺激,將會影響孩子視力的正常發育。孩子視力發育階段表,測一測,你家孩子達標了嗎?1~2周,對強光有眼睛閉合反應,瞳孔在光照下先縮小,2~3秒後散大寶寶剛出生的第一天,眼睛經常處於閉著的狀態,有時一隻眼睛睜著一隻眼睛閉著,最初這幾天眼球的運動是沒有目的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