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邪教」?到底是誰曲解了母乳餵養?

2021-02-23 馬蕾孕哺育

馬醫生說:

最近張婷老師的一篇文章:兩歲幼童喝羊奶得布病,為什麼餵奶那麼難?因為全社會都在爭資源!讓媽媽們不再焦慮困惑,看到了自然哺育的光。

同時也看到這樣一些不認同我們觀點的留言,直指我們是「母乳邪教」:

其實當我看到曾經認可我們的粉絲也開始質疑時,說不難受是不可能的,但我也非常理解這些質疑的聲音,其實背後都是因為愛孩子,但對母乳餵養並不是真的完全了解。

對性別教育、性教育、人格發展也是停留在淺顯的層面,沒有看到本質。

我的號裡最多的是哺育文章,不僅僅有母乳餵養的乾貨科普,還會讓大眾對母乳餵養全方位了解。

除了讓媽媽們母乳餵養更順利,我們還希望給到願意自然離乳、夜奶、奶睡、抱睡等,卻被質疑的媽媽們有更多的力量,敢於繼續做自己和寶寶都喜歡、很享受的事情,敢於回歸本能,不要太在乎別人的看法。

(當然,如果你自己本身就不喜歡做這些事情,那你可以忽略本文。)

接下來,就大夥關注的幾個困惑,展開來討論下。

━━━━━━━━━━━━━━━━━━━━

戀母情結

━━━━━━━━━━━━━━━━━━━━

只是心理學的一個家喻戶曉的定義。

這個定義是弗洛伊德提出的,弗洛伊德這個理論並不靠譜,「戀母情節」沒有實際的臨床或者研究證據支持。

弗洛伊德並未直接治療和研究過兒童,在《夢的解析》一書中他也承認了這點。

很多人都認為:戀母,就是想跟母親發生親密關係,如果真的僅僅是這個意思,那深層心理學的美麗就會大打折扣。

實際上,戀母情結,指的是一個人的人格成長的好不好。

如果只是把現實的人際關係,局限在和父母組成的三角區內,只會給自己帶來「自我限定」,當拿定義來套孩子和自己,最珍貴的母乳餵養中陪伴照顧寶寶的經驗和感受,也被掩掉了,不再具備共情的空間和可能,也難以享受親密的母乳餵養親子陪伴時光。

現在非常流行「喪偶式育兒」,孩子主要媽媽在帶,爸爸是缺位的,媽媽夜間哺乳帶孩子,還被爸爸指責:影響夫妻二人世界,讓把孩子給月嫂阿姨帶著睡,讓媽媽早早斷奶。

媽媽哺乳帶孩子的價值不被看到,老公的經濟支持情感支持都經常缺位,媽媽會感到孤單無助壓力山大,非常焦慮,無處安放的心,只能放在孩子身上,「修理」孩子安放自己的無力和無奈。

人類社會的規則,從倫理學的角度來看,都是建立在不允許亂倫的基礎上的。

缺位的愛,造就錯位的關係,人格不健全的成年人,難以養出人格健康的孩子。

一個童年不幸缺愛的人,成年後也常處於抑鬱和哀傷狀態,這樣的人,是沒法敏感的感受到當下的快樂幸福和美好的,也會把同樣的思維行為模式,帶給自己的孩子,用曾經自己被對待的方式,去對待自己的孩子,這是寫在潛意識的深層,不容易被覺察和識別出來的。

自我意識覺醒的媽媽,會看清楚這其中的伎倆,把能量收回到自己,不再去渴求男人來遮風擋雨,不再懼怕被男人拋棄,自我力量釋放,進入母親的角色,母獅子一樣保護孩子, 大膽勇敢去母乳餵養,滿足寶寶的需求。

自己曾經缺失的愛,會努力盡力給到孩子愛和自由。

母乳餵養到自然離乳,是養育人格健全的孩子非常重要的路徑,也是媽媽進入母親角色,非常重要的方式。

不管你在做媽媽前是不是一個足夠好的自己,都可以通過做媽媽成為一個更好的自己,擁有更豐沛的靈魂。

母乳餵養到自然離乳,努力建立、維護與孩子的母幼連結,和孩子之間建立安全穩定的母嬰關係。

童年難再有,讓孩子獲得完全的安全感,這將成為孩子人生的背景暖色調,陪伴孩子積極發展自己,勇敢面對未來的挫折。

媽媽也將在這段短暫可貴的母乳育兒旅程中被修復童年的缺憾,這個付出過程必將是雙贏的。

真正成為媽媽,不是對媽媽的消耗,而是媽媽自我靈魂的救贖和成長。

如果你拒絕自我成長,卻拿一個心理學名詞來給自己和孩子綁上緊箍咒,不敢去母乳餵養,願意沉浸在「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的幻象裡,那也是你的選擇。

畢竟,拒絕成長,才能保證曾經的滄海擁有最大最好的地位。

 

性教育的本質並不是性器官本身,而是愛的教育,是對孩子這個個體「人」的尊重。很多時候,源自於父母家人的言傳身教,耳濡目染。

並不只是和孩子坐在一起去聊性教育。    

對孩子這個人的尊重最基本是要有:空間的界限,身體的界限,行為的界限。    

臥室這種特別私密的地方,是爸爸媽媽和小寶寶的私密空間。

可是現實中,爸爸常被趕出去,奶奶,月嫂這些人,睡到媽媽的床上,侵佔小家庭的私密空間。

給孩子換尿片換衣服,要在私密的空間,比如臥室,拉上窗簾關門私密換,而不是讓孩子的屁股和身體暴露在外人之下,外出穿著開襠褲,公共場所給孩子把尿,讓孩子在公共空間撒尿。

孩子大一些了,有了自己單獨的房間,大人進去要敲門,這是最基本的尊重。

尊重寶寶吃喝拉撒睡是本能,信任寶寶,成長都有自己的步調和規律,不可拔苗助長。

按需哺乳而非定時規律哺乳;

夜醒夜間哺乳能滿足就滿足,而不是引導寶寶一覺睡到天亮;

奶睡能滿足就滿足,而不是拿個安撫奶嘴、白噪音、安撫小熊來糊弄寶寶;

哭了多抱抱,而不是不抱擔心抱了放不下;

吃睡玩日常寶寶自己做主,大人順應寶寶,自然回應和滿足,而不是程序化流程育兒。

大人的親密行為的界限

爸爸媽媽大方當著孩子的面接吻,擁抱,是親密的表現,會讓感受到溫馨安全感,但是不要強迫摟抱寶寶,隨意摸寶寶的身體;

爸爸媽媽性生活的界限:這是夫妻二人親密的時光,要避開寶寶。

 


孩子自己的東西,未經同意,不得強迫讓分享;


孩子不願意吃乳房,不要強迫寶寶吃乳房;.


孩子需要吃乳房,尊重寶寶的感受,能滿足利落滿足;


孩子不喜歡被陌生人抱,不喜歡被不陌生人摸,不要強迫寶寶必須要接受陌生人;


孩子哭著說不要,不的時候,請尊重孩子感受,不要說孩子不懂事不聽話。

不細數羅列了,其實孩子天然的有保護自己身體不被侵犯的感知力,前提是沒有被父母破壞。

孩子,都是日常看大人咋做,自己會去觀察去感受,形成自己的認知選擇和經驗的。

每次我在外面看見有大人帶著孩子出門,就特別喜歡要求孩子要特別禮貌,見到院子裡常見到卻不熟悉的人,就被要求叫爺爺叫奶奶叔叔阿姨的,孩子不叫,就說這孩子咋這麼不禮貌呢。

那些保安打掃衛生的人,看見小寶寶,就摸寶寶的臉,如果寶寶不願意大哭,還會被家長嘲笑,這孩子膽子小的很,叔叔喜歡你,摸摸你和你玩玩,怎麼就嚎哭成這了,真是的。

大人眼裡,拒絕是錯的,說不是不對的。

孩子如果經常被這樣的行為模式對待,就會形成最原始的經驗感受:

我的感覺被侵犯了,大人覺得你應該接受別人的好意,不應該反抗。

這種信念,會讓孩子的本能被束縛,會對侵犯自己的能量,比如被猥瑣觸碰,失去感知力,孩子不敢拒絕,不敢說不。

孩子的感受如果經常被尊重被看見,需求充分利落被回應和滿足,孩子感受到了父母這裡充分的愛,孩子便不會為了滿足大人眼裡的乖孩子,而委屈自己的真實感受,或者害怕父母,遇到危險不敢說。

被尊重的孩子,會為自己的身體感覺做主,尊重自己內心的感受,會勇敢拒絕,遇到危險,也會大膽告訴自己的父母,知道父母永遠會和自己站在一起,永遠愛著自己,是自己的保護神和安全港灣。

日常性方面的話題,也會坦然和父母交流和探討。

 

女性的乳房,和母親的乳房,被功能重疊,這是一種社會偏見。

如果女性選擇成為母親,在開啟孕育力的同時,乳房的功能也會被開啟。母親的乳房是物種延續的重要器官之一,它提供給子代最適合孩子的營養和免疫保護,它的功能無可替代,卻一直被忽視。

媽媽和寶寶在一起,媽媽看到摸到聞到想到寶寶,乳房就會有泌乳的感覺。尤其小月齡,媽媽愛的荷爾蒙爆棚,溢乳漏奶是特別常見的愛的流露

如果把媽媽和寶寶分開,媽媽只要一動念想到寶寶,乳放就會感覺麻酥酥充盈,感覺要脹起來一樣。

比如上班媽媽,路上一想起快到家了,快見到寶寶了,乳房就會感到充盈熱乎。

媽媽身上乳汁的味道,獨有的體味,也會發出信號給寶寶,寶寶接收到通知就會來找媽媽要吃mimi,寶寶覺得沒有滿足,會小手揉搓捏擠媽媽的乳頭,泌乳開關開啟,乳房接收到信號會加產。

三個月前,新世界還很陌生,頻繁哺乳,掛在媽媽身上,拼命吮吸,寶寶吮吸媽媽乳房時候,媽媽會覺得愉悅和滿足,寶寶會平靜和安心。

三個月後,新鮮的世界熟悉了,對乳房的需求不再像以前那麼強,迷糊奶才好好吃;

半歲了,添加輔食了,職場媽媽繼續背奶,夜間正常夜奶,彌補白天沒有吃到的奶量和親密;

一歲多了,白天大多零食奶,黑漆漆的夜裡,寶寶會自己扒開媽媽衣服吃自出餐,吃幾口滿足了,安心轉身,知道媽媽在後邊,很安心,給媽媽個後背,繼續睡去了。

而這一切真實的發生,媽媽自己有時候是不記得的,因為媽媽也是迷迷糊糊餵的,只記得寶寶吃過乳房,吃了多久,吃了幾次,好像不記得了,反正就只記得吃過。

兩歲多了,如果寶寶在外面扒開衣服吃媽媽的乳房,別人可能會嘲笑寶寶,寶寶就會自我調整,回家才要吃乳房。

夜間哺乳繼續,自我安撫的能力正在發展中;

三歲多了,白天可能已經不需要吃乳房,就晚上睡前迷糊吃幾口,夜裡可能也不大會醒來,一覺睡到天亮了。

四歲多,可能好幾天才需要吃一次乳房,在寶寶難過的時候,或者受到挫折受委屈的時候,媽媽的乳房,是可以療傷的地方。

直到有一天,媽媽突然發現,好像已經有一陣子沒有吃乳房了,和寶寶說起,寶寶說:媽媽,我長大了,不需要吃乳房了。

乳房,就這樣,慢慢的,隨著寶寶成長,隨著一年年過去,寶寶對乳房的需求越來越少,媽媽的哺乳次數也越來越少,直到自然離乳,自然而然的退休。

乳房不會有任何的脹奶痛,非常舒服舒適的,悠閒自在的退休了。

這些經驗和感受,哺乳過的媽媽,應該去告訴新手母親,重新認識和了解自己的乳房,去認識和了解寶寶成長的規律和節奏,吃喝拉撒睡都是生命之本能,有自己的成長規律和步調,拔苗助長要不得

 

 

有人說孩子一歲就可以斷奶了,那斷了母乳後還在食用其他動物的奶嗎?斷了人奶喝牛奶,那就不是斷奶,只是讓其他物品代替乳房的功能。

三四歲的孩子喝奶瓶就是被接受的,如果三四歲的孩子吸吮媽媽的乳房就是異類?

一歲後不斷奶就會被各種催,兩三歲還吃奶就要躲著喂,四五歲才離乳就好像是「珍稀物種」。

我們很習慣在公共場所或電視上看到動物哺乳哺乳,也很習慣在大街上看到寶寶吸吮奶瓶,當看到寶寶子吸吮媽媽的乳房,很多人會因此感到不舒服,或者被認為是不恰當的暴露。


人類是高級動物,也是哺乳動物,哺乳動物哺乳,這不是常識嗎?

和其他哺乳動物一樣,大自然設定好人類出生後時需要吸吮媽媽的乳房來獲得乳汁而長大的。

分泌乳汁是乳房最重要的功能,然而,並僅限於營養、免疫、情感三方面的支持。

孩子精神胚胎的發育,健康人格發展的營養,乳房的功能,媽媽的給與,無可替代。

討論一歲後的奶,都只是看到了奶類成份的營養,看到了「饑飽」,感覺一歲了奶不夠了,無奈想要斷奶。

如果了解到寶寶吃乳房的需求不止是吃飽,一歲左右奶量是正常的減少,那麼一歲後的母乳就輕鬆很多了。

一歲後,上班媽媽可以不用再吸奶背奶,早晚親餵+夜奶+回家按需哺乳就可以。

在家的媽媽,就更容易實現母乳隨便都餵下去了。

這個階段最大的挑戰不是奶量,而是身邊的各種質疑聲。

奶量的需求其實是隨著年齡長大在減少的,而不是年齡越大,需要的奶量也會越大。

而且一歲後的的孩子,比「吃到奶」(早已經是本能)更重要的是「吃著乳房」。

孩子到了學步期,面臨她人生新的跨越和挑戰,乳房是寶寶在探索過程中,遇到挫折,退回到媽媽懷裡,吃著媽媽乳房,是療傷修復最安全安心的安撫。

媽媽們,千萬不要因為奶量正常減少,就輕易斷奶,更不要因為周圍人的質疑,就隨意斷奶,加了奶粉。

 


母乳餵養本屬於哺乳動物的人類本應該是必經之路,而現在卻變成了一種選擇

我們孕育出我們的孩子,卻用著其他哺乳動物的乳汁餵養著自己的孩子。

人類女性乳房的第二性徵標誌被強化了,本來應有的器官作用卻被淡忘,乳房泌乳就像你有淚腺可以流淚一樣,是正常的人體生理功能。

很多母乳媽媽已經被社會碾壓到夾縫裡生存,請勿低估自己的價值。

可以餵的我們隨便喂,因為特殊情況餵不了的我們也別自責。

自尊,就是自愛,是一種平等看待自己和他人的能力。


你是一個母親,你有權利選擇自己喜歡的或可以的方式來餵養你的孩子,而孩子無從選擇。

如果你願意自然離乳

那麼大膽去喂,儘管去滿足

任命運兵臨城下,我是你的鎧甲

你以為這樣就結束了嗎?

小編還為大家準備了福利群哦

除了有一群志同道合的媽媽們

在育兒路上共同報團取暖

還有馬醫生和資深母乳指導諮詢師

不定時地在群裡解答媽媽們的疑問

更重要的是~還有一大波好物福利等著你來領

就等你來啦~~~

入群方式:

在公眾號後臺回復【入群】

如果你遇到困難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

進入馬蕾哺育線上諮詢團隊預約諮詢

點亮 ,告訴大家你也在看

相關焦點

  • 母乳餵養的早產兒與母乳強化劑
    母乳為嬰兒成長最自然、最安全、最完整的天然食物,它含有嬰兒成長所需的所有營養和抗體,特別是母乳含有百分之五十的脂肪,除了供給寶寶身體熱量之外,還滿足寶寶腦部發育所需的脂肪(腦部60%的結構來自於脂肪);利於吸收的鈣磷比例,供給寶寶長得又高又壯;豐富的免疫球蛋白可以有效預防及保護嬰兒免於感染及慢性病的發生;豐富的益生菌和益生元可以促進寶寶腸道有益菌生長、促進消化和免疫功能成熟。
  • 母乳餵養的管理
    孕婦在懷孕期間、分娩前後以及出院後,當遇到母乳餵養問題,可以到愛嬰醫院或網絡醫生尋求幫助。 (一)孕期 早孕開始就可以了解餵養的好處,建立母乳餵養的信心。在家裡可以經常擦洗乳頭,使乳暈、乳頭皮膚堅韌,適應寶寶的吸吮。
  • 廣州制定全國首部母乳餵養促進條例:母乳餵養 立法促進
    公益實踐引發立法思考 雷建威是一名律師,他關注母乳餵養,起初是因為全國第一家母乳庫首個母乳捐獻者徐靚。2013年3月20日,年輕的媽媽徐靚走進了正在「試水」的全國第一家母乳庫——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母乳庫,成為001號捐獻者,而這次捐獻,幫助了一名危在旦夕的嬰兒,也讓徐靚與促進母乳餵養行動結了緣。 2019年2月,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發布的《中國母乳餵養影響因素調查報告》顯示,嬰兒6個月內純母乳餵養率為29.2%。
  • 世界母乳餵養周:常州市婦幼保健院成立常州首家母乳餵養工作室
    每年8月1日至7日為「世界母乳餵養周」,今年的主題是「支持母乳餵養,守護健康地球」。為了普及正確的母乳餵養觀念,提高母乳餵養率,促進母嬰健康,7月31日,常州市婦幼保健院成立了常州首家母乳餵養工作室。
  • 母乳有營養,不能讓育齡期女性難以堅持母乳餵養
    日前,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2004名育齡期女性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98.0%的受訪育齡期女性支持母乳餵養,55.0%的受訪育齡期女性表示上班後難以堅持母乳餵養。醫學研究早已顯示,用母乳餵養的嬰兒生長更為健康,這種益處可以延續到成人期,是任何奶粉都無法替代的。母乳餵養不僅可以減少嬰兒哮喘、過敏和感染性疾病發生風險,而且能夠降低成年期肥胖、糖尿病和心腦血管等慢性病的發生。世界衛生組織也推薦,出生後最初6個月純母乳餵養,期間允許嬰兒服用維生素、礦物質、藥物滴劑和糖漿。
  • 母乳餵養:哺乳期母乳減少的幾大原因
    那些減少母乳量的行為,想要純母乳的寶媽們要多注意。 漲奶,沒有給寶寶吸也沒用吸奶器 其實這是一種讓母乳減少「最有效」的方法。尤其是在晚上,母乳的催乳素分泌會進入一個高峰,這個時候寶媽很容易漲奶,但有些寶媽不喜歡餵奶覺得麻煩,就拖延好幾個小時後才吸。我們都知道在平時,寶媽們都採取什麼方式斷奶?首先想到的就是漲奶,把奶水漲回去,因此想要母乳餵養的寶媽,千萬不要讓奶漲起來。
  • 因堅持母乳餵養,她把良性腫瘤拖成癌晚期|母乳餵養|腫瘤|良性腫瘤|...
    剛開始醫生以為可能是常見的哺乳期乳腺炎、乳腺膿腫的問題,後經檢查診斷為惡性葉狀腫瘤,而她因堅持母乳餵養,已經錯過了最佳治療期。惡性葉狀腫瘤,是乳腺分葉狀腫瘤一種類型,它比「癌」更為棘手。因為缺乏有效的控制手段,無論放化療,效果都不佳。
  • 多篇文章解讀母乳餵養的諸多益處!
    母乳餵養可以降低患所有卵巢癌的風險,包括最致命的高級別漿液性腫瘤。研究者表示,總的來說,母乳餵養的女性患卵巢癌的風險降低了24%,即使是那些母乳餵養三個月或更短時間的女性,患卵巢癌的風險也降低了18%。母乳餵養孩子超過12個月的母親患病風險降低了34%。重要的是,母乳餵養的好處在女性停止母乳餵養後至少持續了30年。
  • 乳頭凹陷母乳不足,我家寶寶母乳餵養的坎坷路
    為了不浪費初乳,也為了儘快把我奶頭吸出來(這是我當時個人的想法,雖然最後證明是有用的,但是不一定適合他人),前幾天我就一直擠出來用奶瓶餵寶寶(那個乳貼容易掉而且我個人認為太麻煩不衛生),一直是帶血的初乳啊,當媽真不容易,雖然量不多,一開始10毫升我左右要各擠100下才能出來,但是每次看他喝下去我都自己激動的掉眼淚……期間不斷有親朋好友慰問,每次基本都要問到母乳這個問題,一聽到誰說沒奶我就急得哭,直接產後抑鬱了
  • 母乳餵養就是塞奶頭這麼簡單?一文看懂母乳科普,新手麻麻必看!
    乳餵養,在有些外人看來,真的是So easy!衣服一撩、奶頭一塞、隨地塞,隨時塞,分分鐘世界安靜,簡直是搞定小娃的終極武器。但是,以為有了奶、能夠實現母乳餵養,從此就能高枕無憂的媽媽們:初來乍到,千萬莫要太傻太天真!
  • 母乳餵養日|母親「餵」愛的告白
    母乳餵養不僅對兒童有益,可降低感染性疾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降低牙齒咬合不正的發生,提高兒童的智力,而且對母親起到預防乳腺癌,延長生育間隔,預防糖尿病、超重和卵巢癌的發生等多種益處。母乳餵養有諸多之優點那麼母乳餵養獲得成功的秘訣有哪些呢從孕期就為哺乳做準備孕期注意合理均衡的營養,保證優質蛋白質和必需脂肪酸的攝入;從孕後期開始,建議準媽媽們每天進行適當的乳房按摩,存在乳頭內陷的,用兩手拇指從不同的角度按乳頭兩側並向周圍牽拉,每天堅持3~5次。
  • 母乳餵養小知識
    母乳餵養 世界上沒有一間工廠能像媽媽那樣可以生產出這麼營養的、這麼適合寶寶喝的乳汁,媽媽的乳汁含有豐富的蛋白、維生素、礦物質等。 母乳餵養的好處除了免疫蛋白外,還可以增進母子感情,也有利於產後身體復原。
  • 母乳餵養必須添加維生素D!為什麼配方乳不用
    我們都知道用母乳餵養與配方乳餵養對嬰兒影響很大。那麼它們之間到底有什麼區別呢?今天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母乳它的主要成分是乳糖和易消化的蛋白質,還有可以消化的脂肪酸,它還有衛生都C,維生素E和B族維生素。可以說是根據嬰兒的需要均衡配置的,他可以多預防多種疾病。像中耳炎、過敏、嘔吐、腹瀉、肺炎、哮喘、腦膜炎等。因為母乳還含有多種礦物質和有助於消化吸收的酶。
  • 奶太多=母乳餵養順利?不要被無良催乳師帶偏了
    原創 初晴 馬蕾孕哺育 收錄於話題#母乳餵養90個1今天收到這樣一段信息,看完之後真的挺氣憤的。這是一位剛當媽媽不久的朋友發過來的,她在實現純母乳餵養之前也走了很多的彎路,找催乳師催奶就是其中之一。
  • 母乳餵養的10個常見問題
    哪些食品影響母乳質量,例如辣的、涼的、鹹的,海鮮等。1)母乳媽媽飲食需要多樣化,營養均衡,保證足夠液體攝入應多吃新鮮的水果、肉、蛋、奶、魚和堅果等營養成分不同的天然食物。保證乳母食物多樣性,多種味道可以通過奶水傳給嬰兒,刺激味覺發育。已證實母乳餵養的嬰兒更喜歡蒜味的母乳,嬰兒會比平時吃奶多。2)一般常見的食物都不會影響母乳餵養。
  • 全網首檔母乳餵養科普微綜藝 育學園《不簡單的母乳》暖心收官
    宣傳母乳餵養的各種節目和內容並不少,但能走進母乳媽媽心坎裡、獲得母乳媽媽們一直好評的並不多,育學園出品的《不簡單的母乳》科普微綜藝就是少數中的一個。2020年8月13日,由育學園出品、新片場承制、惠氏營養品全球跨境電商總冠名的全網首檔母乳餵養科普微綜藝《不簡單的母乳》暖心收官。
  • 奶粉比母乳營養?擊破關於母乳餵養的謠言!
    關於母乳餵養這件事,不管是生過孩子的寶媽,還是家中老人,甚至隔壁的大媽,都能滔滔不絕的給你講上幾堂課。但在有的問題上,雙方各執一詞,第一次當媽沒經驗,竟不知該聽誰的?一年一度的315又來了,各種假冒偽劣信息紛紛浮出水面,其實常常也會聽到關於母乳餵養的謠言,健康類謠言一旦傳播開來,危害比普通謠言大得多。不知你中了幾槍?一起來看看吧!
  • 兒科專家教你如何科學建立母乳餵養
    母乳是嬰兒理想的天然食物,母乳餵養不僅為母親和兒童帶來很多健康益處,同時也具有重要的社會發展意義。世界衛生組織(WHO)倡議,寶寶出生後1小時內開始母乳餵養;最初6個月內純母乳餵養;嬰兒6個月後應及時添加輔食;在添加輔食的基礎上繼續母乳餵養至2歲或以上。
  • 不少媽媽存餵養誤區 "小三陽"媽媽也可以母乳餵養
    核心提示8月1日-7日是世界母乳餵養周,記者昨日從自治區婦幼保健院了解到,當前國內母乳餵養的現狀不容樂觀,許多媽媽在餵養過程中都存在誤區。媽媽通過餵養寶寶能預防奶漲,寶寶吸吮乳汁的過程能幫助媽媽子宮收縮,預防產後出血,預防乳腺癌、卵巢癌的發生。其實陳女士不需要過於擔心。如果媽媽的肝功能正常,只是表面攜帶者(常稱「小三陽」),是可以進行母乳餵養的。因為寶寶出生12個小時內需要注射B肝免疫球蛋白,當孩子接種完疫苗後,媽媽就可以放心餵奶了。
  • 最接近母乳餵養的奶嘴NUK
    眾所周知,母乳餵養有著很多好處,除了母乳供給的營養以外,吮吸母乳的過程是讓寶寶學會協調舌頭和嘴唇,強化肌肉,並為後續的口腔發育做好準備:長牙,咀嚼、學會正確發音說話。NUK製作了全世界首創的最接近母乳餵養自動進氣仿真奶嘴,讓即使無法接受母乳餵養的寶寶,從出生起就接受最完美的訓練方式,促進口腔發育。NUK奶嘴這一獨特的功能和無可比擬的優點,受到全世界媽媽和寶寶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