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們一起孤獨——評《頭號玩家》

2021-02-07 暮雲的半導體

引言

 

復活節期間上映的史匹柏最新大片《頭號玩家》口碑已經爆棚。身為準80後,也就是本片的潛在目標受眾之一,我在觀看影片並閱讀原著之後,深感爆得有理。於是寫下此文。但本文重點並不在於挖掘淺層彩蛋。

 

首先是劇透。不過身為曾經的IT工作者,我對這一部分做了些處理:分割線當中的劇透用白底白字顯示,所以默認你看不到。想看的可以反選這一部分閱讀。不過建議你讀完全文後再這麼做。

 

劇透開始 


劇情就是:一個宅男拯救(遊戲)世界,收穫(現實)感情的故事。

 

完了。

 

 

 

 

 

 

 

 

 

 







 

 

 

 

 

 

 







 

 

 

 

好吧。再多說一點。引用知乎網友「火星後繼者」的高贊回復,本片劇情就是:

 

就好像G胖突然說steam以後所有遊戲統統不要錢了。然後幾十年之後G胖死了,死前說把自己的股權分成三(寫作san讀作er)個彩蛋藏在steam的幾十萬款遊戲裡,誰找全了誰就能控制V社。然後馬化騰組織了疼訊3萬員工去找彩蛋。一旦找到就要恢復收費,而且要搞會員和全屏廣告。你說是玩家誰不得和麻花疼懟到底??

 

相對而言,電影版與原著可說是神似而形不似。改的不錯,各有千秋。但大意的確如此。

 

更詳細的情節,請自行閱讀原著或觀看電影。最好不要先搜索知乎之類。所以這裡也不會有真正的劇透。

 

可能這個笑話有點兒冷。

 

不過後文中難以避免地還是會有一些小劇透。


那麼現在應該不太冷了。

 

劇透結束

 

背景與符號

 

《頭號玩家》顯然是在向「文化」致敬,這裡的「文化」特指美國80後宅男文化。不過「文化背後的文化」才是本文的重點。

 

據說如果你問一條魚,水是什麼,它是會茫然的。這個不知道冷不冷的比喻,意思就是說浸泡在某種文化中的人,因為與這種文化太過融為一體,所以有時反倒無法意識到哪些東西才特別屬於他所在的文化。就像魚不知水一樣。有時反倒是不屬於這種文化的外人,才能更敏銳地注意到這種文化的特徵與細節,所謂旁觀者清。

 

比如法國人託克維爾所讚賞的美國文化,就是教堂林立,信仰虔誠,皿煮自由等等,可能多數美國人是意識不到的,因為覺得不過是日常操作。

 

或者,當一個中國基督徒在隨口說五雷轟頂、身懷六甲、七級浮屠、八仙過海之類時,他也未必能意識到這些話背後的儒道佛背景。

 

在類似的意義上,《頭號玩家》在向宅男文化致敬的同時,作者或許意識不到的是,他也在反映這種亞文化所根植的基礎文化。具體來說就是:影片和原著在不知不覺間,仍在致敬美國由之而來的猶太-基督教歷史與信仰。

 

試舉四例。

 

一:綠洲

 

作為《頭號玩家》的世界觀展現平臺,「綠洲」這個大型網遊其實是對真實世界的模擬與升華,或者說是對世界「本來的樣子」與「將來的樣子」的破碎與重組。而介乎其間的「現在的樣子」則儘可能淡化,只留下那些不得不保留的部分。

 

原著裡是這樣說的:

 

我這一代人的生活和《綠洲》休戚相關。對於我們而言,《綠洲》不僅是遊戲或者娛樂的平臺,它也是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世界如此醜陋,而《綠洲》提供了蔭庇。 

《綠洲》已經成為了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們非常願意花真正的錢在裡面購買虛擬物品:衣服、家具、房子、穿梭機、魔法劍和加特林。這些東西不過是綠洲伺服器裡的一堆1和0,但它們也是地位的象徵。好些東西只要幾綠洲點就能購得,但是考慮到它們的成本為零,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哈利迪能賺得盆滿缽滿了。即使是處在經濟衰退的劇痛中,美國人也樂意保持自己的優良傳統:消費。《綠洲》很快成為網際網路上使用量最大的軟體,《綠洲》甚至和網際網路都逐漸成了同義詞。這個操作簡單到不可思議的《綠洲》,這款免費遊戲,成為了虛擬世界的主宰。

 

就是說,它已經亦真亦幻,成了虛幻的伊甸園或真實的大觀園。

 

然而,本質上大觀園以及一切園,其實都是人類在「失樂園」事件之後對曾經的樂園的回憶,以及對未來的天國的盼望。因為在基督教的啟示中,伊甸園本該被逐漸拓展到全地球甚至全宇宙,那才是世界「本該有的樣子」,也就是「天國」。只是罪惡改變了這一進程,借著罪人,將真實的世界毀為沙漠。

 

於是沙漠中的「綠洲」就成了某種意義上的「失樂園」與「復樂園」的結合。這是西方文明擺脫不了的敘事模式。對此,《頭號玩家》不過給出了最新證明。

 

二:吉婆婆

 

《頭號玩家》的主角韋德和幕後的主角哈利迪,按照人設,都是無神論者。可是書中仍明確提到一位基督徒:吉婆婆。

 

我在樓下三層的拖掛式房車外停了下來,那裡住著吉爾摩女士。她是個可愛的老婦人,七十多歲,總是早睡早起。我望向窗戶,看到她正在廚房裡忙碌地準備早餐。她也發現了我:「早上好,寶貝。」

「早上好,吉婆婆。」我說,「沒嚇著你吧?」「沒有,沒有,」她搖搖頭,拉著繩子打開窗戶,「外面都快結冰了!你幹嗎不進來吃個早餐?我還有幾塊醬燒烤肉,這些蛋粉也不賴,如果你放夠了鹽……」

「謝了,但今天早上我沒時間,吉婆婆。我得到學校去。」「好吧,那以後再來。」她吻了一下我,然後開始關窗,「爬下去的時候別傷了自己的脖子,蜘蛛俠。」

「嗯。再見,吉婆婆。」我揮了揮手繼續行程。吉爾摩女士是個超級熱心腸。她甚至會讓我在她的地方借宿,儘管那些鬧騰的貓兒總是擾人清夢。吉婆婆是個虔誠的信徒,她把大部分的時間都花在了《綠洲》的某個在線大教堂裡,唱唱讚美詩,聽聽布道,要不就是去模擬的聖地進行參拜。我幾次幫忙修好了她老舊的綠洲主機,作為回報,她會回答我那些數不清的、關於她曾經生活過的八十年代的問題。她知道那個年代每一件最瑣碎的小事——都是你在電影和書上看不到的細節。她還總為我祈禱,希望我的靈魂能得到救贖。

 

在吉婆婆被主角連累死於IOI的暗算之後,書中又這樣說:

 

「那是我姨媽的房子。不出意外的話,她已經死了。我們——我們關係不是很好。」我沒有細講。姨媽愛麗絲對我從來都是惡言相向,但也罪不至死。我現在最大的負罪感源于吉婆婆,她是我認識的最好的人之一。我發現自己正在啜泣,於是過濾了自己的聲音,埃奇沒注意到這點,我又深吸了幾口氣,控制自己冷靜下來。

 

三:信望愛

 

解開最後謎題的關鍵,是「信望愛」。

 

……門的正中央有一個鎖眼,在他頭頂,是從右到左排列著的三個大字:信,望,愛。索倫託邁步向前,拿出水晶鑰匙,插入鎖眼然後轉動。什麼事情都沒有發生。索倫託瞥向門上的三個字。「愛,望,信。」他大聲念道,但大門依然堅如磐石。索倫託拔出鑰匙,又念了一遍那三個字,然後將鑰匙插入鎖孔。當然,他又失敗了……索倫託又嘗試了一次,這回他換了轉動的方向。……索倫託用拉丁文、勃艮第語還有其他語言念過這三個字。後來他開始背誦《哥林多前書》十三章十三節。很明顯,愛,望,信也是基督教的教義……

 

雖然這三個字在書中貌似另有所指,但實際上卻是真正的價值觀主線。主角和朋友們的所作所為,正是對這三個字之「精意」的最好體現。

 

四:帕西法爾

 

這是主角在「綠洲」裡的名字。帕西法爾是亞瑟王手下的圓桌騎士之一,以找到了聖杯而聞名。在原始傳說和後來的改編(比如華格納的歌劇)中,他的意義都在於,顯明了借著尋求之旅,一個普通人如何成長為偉大的騎士。可以說主角選這個名字是相當貼切的。他也將自己尋找彩蛋的過程記錄下來並稱為:《聖杯日記》。

 

在創建帳號時,我給自己的角色起名叫巨人韋德。那之後,我每隔幾個月就會改一次角色姓名,通常那些名字都稀奇古怪。但從五年前哈利迪彩蛋出現,我決心成為獵手的那刻起,角色名就再也沒改換過。我的人物就叫帕西法爾,和亞瑟王傳說中尋找聖杯的騎士一樣。 

我的玩家生涯

 

不過如前所述,影片表面上畢竟還是在向80後宅男文化致敬。這種文化主要指ACG:動畫,漫畫,遊戲。當然還有電影電視音樂。比如書中提到的「哈利迪神聖三部曲」:《星球大戰》,《魔戒》,《黑客帝國》,國內宅男們應該也都看過。

 

而遊戲無疑是宅男文化的核心,美歐中日,無問西東,都是如此。《頭號玩家》裡這位頭號玩家如此自述:

 

我研究每一個平臺和類型的遊戲。經典的街機,家用電腦,主機,掌機,文字冒險,第一人稱射擊,第三人稱角色扮演。上世紀的八位機、十六位機和三十二位機。遊戲越難,我越享受。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遊戲中,我逐漸發現了自己在這上面的天賦。大部分動作遊戲我只需幾個小時就能精通,角色扮演遊戲更是易如反掌。我從來不用攻略,也不需要作弊碼。我需要的只是自己的雙手。而街機,那更是我的主場,玩《魂鬥羅》這樣依賴反應的遊戲時,我感覺自己就是飛翔的老鷹,或是海中穿行的鯊魚。這是我第一次感覺到自己的本能,自己的天賦。

 

看到這一段時,我是情不自禁想起自己開始於八歲的遊戲生涯的。他提到的《魂鬥羅》,相信國內80後無人不曉。而我在當年是可以一命通關的,而且在通關過程中靠著不斷的獎勵分最終加到至少十一命——如果我在第三關落石的地方刷一刷分,還能到十二命。



我也記得90年代初某個炎熱的下午,我在礦上的遊戲房玩FC版《俄羅斯方塊》的樣子,那一次我得了七百五十分,不知道這意味著什麼的可以自己用模擬器試一試。中學時我曾在街機廳與人對戰《侍魂2》,63連勝。大學時考四級之前單詞只背到B,卷子做了半套,但考試還是過了,因為之前全程無攻略打通了英文版《FF7》。剛結婚那幾年和我妻子一起玩《仙劍三》和《植物大戰殭屍》也是很美好的回憶。甚至就在好幾年前我遊戲生涯行將結束時,我還在微信剛推出的《飛機大戰》裡得到過一千五百萬多分。總之,電子遊戲的確是80後的集體記憶之一。

 

所以即便是姊妹們,也值得去看一看這部電影,哪怕是為了更多了解你家弟兄。


風格


而《頭號玩家》裡現實世界的樣子,是我所喜愛的「廢土」風。比如片中的「疊樓」:


以及主角為自己在廢車場中搭建的密室:


這種風格的背後其實是有「末世論」的。中國人不能理解的美式風格之一,恐怕就是這種沒事兒就展現美國被核平、世界被毀滅的勁兒。而這不能不說又與聖經有著太密切的關係,故此這種風格也常被稱作「後啟示錄」風格。


展現這種「後啟示錄」風格的遊戲有《美國末日》、《異塵餘生》等,電影則有《瘋狂的麥克斯》、《我是傳奇》、《艾利之書》等。

 

最後這一部,尤其推薦大家觀看,在這個禁售聖經的末世。

 

遊戲的意義

 

不過我的遊戲生涯畢竟早已結束了,如今最多偶爾會進直播間看看別人玩老遊戲,比如《街霸2》。我發現長春是國內《街霸2》高手的集結地之一,「長春雷電」還得過世界冠軍。

 

不過還在玩這麼古老遊戲的,已經少有利益考量,多數隻不過出於懷舊,或者所謂「情懷」。但情懷的背後又是什麼呢?遊戲的意義到底是什麼呢?

 

《頭號玩家》給出的答案是:經歷,而非勝利


而這也是猶太-基督教信仰對於「人生意義」的回應。


直接這樣說,或許會讓人覺得跳躍太快。但如果你了解史匹柏的主要作品,你就應該可以知道他決不能僅僅被定義為商業暢銷片導演。身為猶太人的他,片中主角的共同主線,都是借著經歷苦難,完成英雄之旅;借著經歷拯救,找到生命意義。


而這當然也是聖經的主旨之一:以馬內利與神同行。人生如何成功?錯誤的是問題本身。因為在聖經的敘事模式裡,正確的問題是:你的人生要與誰同行?

 

在本片中,解開最後謎題的關鍵,是打通一款名叫《冒險》的遊戲,這個遊戲是世界上第一款有「彩蛋」的遊戲,想找到這個彩蛋,你不需要通關,只需要在第一關的特定地點找到一個隱藏方塊,就能進入隱藏房間,看到遊戲創造者的名字。這是這款遊戲真正的最高成就。

 

而真實世界中的人類歷史,某種意義上也是一款冒險遊戲。它的意義同樣不在於通關。並且在起初的樂園——也就是第一關——當中同樣有一個隱藏(甚至不能說是隱藏)的聖物:生命樹。如果始祖不是去吃禁果,而是先吃生命果,那麼他們或許在第一關就完成了這個遊戲的最高成就:認識遊戲的創造者。

 

然後,在上帝的同行與同在之下,他們會按照上帝要他們「生養眾多、遍滿地面、治理這地」的命令,走出伊甸園,繁衍生息,將神的形象與樣式遍滿這地,並為著神的榮耀、照著神的方式、擴展天國,治理大地。

 

但歷史不能假設。真實的事實是:他們中了魔鬼的計,以為真正的價值來自智慧,於是犯罪墮落,遠離了上帝,被逐出樂園後,孤獨地踏上了冒險旅程。雖然在這真實的旅程中仍有上帝恩典的同在,但罪惡之人的邪惡力量也同樣開始在大地上蔓延。

 

在《頭號玩家》裡,這邪惡力量的代表就是IOI。

 

巴別塔勢力

 

IOI公司及其首腦索倫託,本質上就是巴別塔精神的化身。這或可算為本片對基督教價值觀的又一處下意識的引用。當然在文學當中,你也可以稱IOI這種組織代表的是「反烏託邦」,所以如果你覺得IOI及索倫託和《動物農場》中的豬狗一黨、《美麗新世界》中的倫敦政府、《1984》中的老大哥們很像,那麼你也沒有看錯。

 

原著中對IOI的描述是這樣的:

 

「第六人」是獵手們給IOI(創新網絡公司)的員工們起的名字。IOI是一家全球通信集團,全世界最大的網絡服務供應商。它的主要服務涵蓋提供綠洲網絡和銷售《綠洲》裡的商品。因為有利可圖,IOI好幾次都想收購GSS,不過至今沒有成功。所以現在他們轉移了目標,試圖通過達成哈利迪遺囑的要求來得到GSS。IOI成立了一個叫「蛋卵研究部」的新部門(蛋卵研究本來專指專門研究動物蛋卵的學科,不過近年來它有了第二重意思:即用「科學」的分析方法尋找哈利迪彩蛋)。IOI的新部門只有一個目的:贏得哈利迪比賽並獲得他的財產,他的公司,還有他的《綠洲》。

 

要成為「第六人」,你得先籤一份規定的合同,其中最重要的條款就是,如果你找到了哈利迪彩蛋,它將會成為公司老闆的私人財產。合同的其他部分包括半月制的薪水、食物、住宿、醫保以及一份退休計劃。公司還會給你的角色配上高級的護甲、坐騎、武器,並且報銷你所有的傳送費。加入「第六人」很像是加入了軍隊。

 

「第六人」並不難辨認,因為他們看起來都一模一樣。所有「第六人」都被要求使用同樣體格的男性人類角色(不管操作者是男是女),還有同樣的黑色短髮和系統默認的五官。他們都穿著一樣的海軍藍制服。區分他們的唯一途徑就是他們右胸上的六位員工編號。和大部分獵手一樣,我對「第六人」的存在感到噁心。


 

而被IOI完全控制的人叫做「契約工」:


終於,我到了流程的最後,這裡,一臺機器給我裝上了安全踝鎖——即一塊鎖在腳踝上的厚實金屬板。這個東西其實是個定位器,用來報告我的位置。如果我試圖逃跑,將其強行拆除或者做類似的舉動,它就會將我電休克。如有必要,它還能直接往我的血液裡注入麻醉劑。


踝鎖裝好後,另一臺機器在我右耳垂上釘了個小型電子儀器,這讓我因為劇痛而大聲叫喊。視頻中這玩意兒被叫作OCT。OCT是「觀察溝通機」的縮寫,但大部分契約工都把它叫作「耳監」。它使人想起環境保護主義者用在瀕危動物身上的那種能監視它們在野外行動的標籤。耳監讓IOI人力資源部可以直接朝我的耳朵發號施令,也能讓IOI的總管們直接看到我正前方的東西。IOI總部的每個房間裡實際上都安著攝像頭,但他們仍嫌不夠,還得在每個契約工的頭上再裝一個。

 

我只能看一個電視頻道:IOI-N——IOI公司的二十四小時新聞電視。這個頻道沒完沒了地播放著公司的各種新聞和公告。除此之外,我還可以查看訓練視頻和登錄模擬系統,它們存在的目的都是為了讓使用者能更好地對《綠洲》做出技術支持。

 

剩下的唯一選擇就是IOI製作的一部電視劇《湯米》。它講述了一個叫湯米的新契約工——他同樣也在這個部門工作——是怎樣靠自己的奮鬥最終獲得經濟獨立和職業聲望的。

 


而「IOI」這個縮寫,在邏輯學中,是三段論的一種「式」:特稱肯定——特稱否定——特稱肯定。凡是這種形式的三段論,均屬無效。


當然我不知道這是不是原作者放的彩蛋。

 

不過通過以上引用不難看出,IOI本質上就是一個巨型的巴別塔式組織。他們以金錢和暴力為手段,將人強行組織起來,再利用這種集中的力量謀取私利。他們完全無視程序正義,也不打算遵守任何規則,將毀滅與掠奪奉為自己的最高宗旨。


所以他們其實就是同時存在於綠洲與現實中的超級惡性外掛。

 

散沙化運動

 

正常人當然絕不能忍受被邪惡外掛組織控制。但值得深思的是,許多正常人反抗巴別塔的方式,是走到了另一個極端。因為不能忍受這種集體,就乾脆變為徹底的散沙化個人,成了另一種不正常的人。

 

於是,正像影片和原著所暗示的那樣,「綠洲」之外,皆為沙漠。大多數人已經成了沙漠中的沙子,並且沙子與沙子之間毫無關聯。

 

這種沙子,就是主角本來所屬的「宅男」,或稱「死宅」。他這樣形容自己:

 

我在現實世界裡只上到了六年級。那回憶可談不上美好。我是個害羞呆笨的孩子,自尊心不強也缺乏社交能力——這是在《綠洲》裡度過童年的副作用。在網上我可以和別人交流,加好友。但在現實世界裡,和其他人——尤其是同齡的孩子——交談使我非常緊張。我不知道該說什麼該做什麼,而鼓起勇氣開口時,又總是詞不達意。

外貌也是一個問題。從記事以來,我就是個胖子。雖說政府救濟糧的高糖分和多澱粉是罪魁禍首,但我自身的原因也不小:因為沉溺於《綠洲》,我缺乏運動。更糟的是我的衣服,它們不是購自二手店,就是取自舊衣捐贈處——穿著它們上學就跟頭上畫了只大烏龜一樣招人嘲諷。

 

並且「綠洲」的設計者哈利迪其實也是這種死宅:

 

詹姆斯·多諾萬·哈利迪,俄亥俄州米德爾頓人,出生於1972年6月12日。獨子。其父為機械工,酗酒;其母為服務生,有躁狂抑鬱性精神病史。

幾乎所有傳記裡都寫道,詹姆斯是個聰明的男孩,但對社交一竅不通,和周圍的人交談特別困難。儘管智商很高,他的學習成績卻一塌糊塗,因為他把注意力都放在了電腦、漫畫、幻想小說、電影和遊戲上,尤其是遊戲。

 

痛恨巴別塔的他們,一開始卻選擇了散沙化的方式來對抗。於是他們孤獨封閉,只能從宅男文化中尋找慰籍。他們渴望關係,卻無法與任何人建立任何關係。他們痛恨巨塔,自身卻悄然間成為建造巨塔所必須的沙粒。

 

不過哈利迪在臨死前意識到了這一點。他的角色在大結局中和主角這樣交流:

 

哈利迪讓書架回復原狀,然後把雙手擱在我的肩頭。「聽著,」他耳語道,「臨走前我還要告訴你最後一件小事,我發現它的時候已經太遲了。」他帶我走到窗戶旁,指著外面壯美的景色,「之所以創造綠洲是因為,我從沒在現實中得到過家的感覺,我不知如何跟人交流。我一生都陷在恐懼之中,直到死期將至才意識到,現實縱然可怕,縱然痛苦,可它也是我們能獲得真正快樂的唯一地方,因為那才是真實。你明白嗎?」


「嗯,」我說,「我想是的。」「很好,」他微笑道,「別和我犯同樣的錯誤,別一輩子躲在這裡。」

 


所以在我看來,剝去《頭號玩家》表面上那些或熱血或中二的符號與象徵之後,隱藏其下的價值觀,正是能夠代表基督教主流精神之一的:

 

讓我們一起孤獨

 

上帝說:「我們要照著我們的形象和樣式造人」,於是造男造女。所以人類天然具有「我們」二字所提示的「團體與關係」的需要。故此始祖亞當受造時雖是獨自一人,但上帝很快就說,那人獨居不好,並為他造了女人。他們曾在樂園中享受最美好的關係。


而在犯罪墮落之後,因著罪的影響,人才開始要麼在真實的散沙化中經歷絕望的喪失關係,要麼在虛假的巴別塔中經歷恐怖的喪失自我。

 

在原著中,起初的幾位獨行俠,因著共同目標走到了一起,在冒險過程中漸漸產生友情與愛情,而這正是「綠洲」創造者哈利迪渴望一生而不得的東西。所以在他的終極設定中,最終關卡只能由具備友情與愛情的一個「小共同體」進入。用這種方式,他一面排斥獨行俠式的個人獵手,一面阻擋IOI式的邪惡集體。而大決戰前帕西法爾的振臂一呼和群雄響應,更是證明了自由人的自由聯合,才是面對邪惡外掛體系的唯一正確姿勢。

 

所以,在這悲哀的世間,如何能既不巴別又不散沙?影片無意中揭示的唯一正確道路就是:得著自由之人,自由聯合起來!孤獨很好,但一起孤獨更好。人與人之間最好的關係形式,正是「合而不統,分而不散」。套用原著的設定,那麼最佳的組織形式,就是「五強聯合」這種小組,以及眾多的「獵人公會」。


 

而「自由聯合」的前提,或者說「成為自由人的方式」,正是名副其實的,要找到那顆真正的「復活節彩蛋」!而真正的復活節彩蛋是什麼?如果不是「復活節」之所以存在的「復活」本身,那又能是什麼?!

 

在真實的歷史中,耶穌那「尋羊冒險記」的高潮,正是他以復活勝過了死亡。而「復活」在影片和原著中也均有體現:

 

整個星球的表面都被夷平了。安諾拉城堡及其四周,一秒鐘之前還有成千上萬個玩家在奮戰,現在卻已成了坦蕩的平原。這裡所有的東西都被毀滅了,唯有已經打開的水晶門廊還在之前城堡所在的位置,也就是現在深坑中央的半空中飄浮著。

我從震驚中回過神來,陷入恐慌。「第六人」引爆了毀滅之子。

只有這種解釋說得通,只有這一種力量能在殺死所有角色的同時毀滅堅不可摧的安諾拉城堡。我盯著那扇浮空的門,等待最終提示的到來,別的玩家也一定會收到同一條提示:遊戲結束。

但當我屏幕中央最終閃出字幕的時候,我看到的卻是:恭喜!你得到了另一條命!

……

「哈利迪還說你可以得到任何想要的東西,」埃奇問道,「你最想要什麼?」

我想了一會兒,然後點擊新出現在視野邊緣的命令圖標,說道:「我想讓埃奇、阿爾忒密絲和索託復活。」確認對話框彈了出來。確定之後,系統又問是不是要復原他們的所有裝備,我再度確認。然後一條信息出現在了我屏幕的中央:復活完成,角色重置。


 

在影片的最後,哈利迪說:

 

 「祝你好運,帕西法爾。」他說,「謝謝你,謝謝你加入我的遊戲。」

 

而在最後的最後,當有情人終成眷屬,書中如此敘述:

 

突如其來的狂喜直衝腦門,幾乎讓人眼前發黑。我花了片刻鼓起勇氣,伸手與她十指相握。我們靜靜地坐著,沉醉在這不是虛擬出來的奇妙氣氛中。過了一會兒,她突然靠過來吻了我。那感覺美妙極了,窮盡世界上所有優美的詩詞亦不能形容。我像被電擊了似的止不住顫抖。


那一刻,我生平首次有了這樣的感覺:我再也不想回綠洲了。

 

主角終於得到了現實中的美好關係,所以再也不想回綠洲了。這一幕也正是許多宅男——包括曾經的我——的真實寫照。能夠走出虛幻的唯一方式,就是與神與人建立正確的關係,然後與人相愛,與神同行,直面現實,抵擋邪惡。


而在旅程結束之後,無論勝敗,我們都將復活面見上帝。那時,那些曾經竭力奮戰的聖徒與英雄或將聽到祂最高的褒獎:謝謝你來過我的世界。

 

所以,上帝所愛的頭號玩家們,你們準備好了嗎?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我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更多影評)

相關焦點

  • 《頭號玩家》:遊戲對我們而言到底意味著什麼?
    《頭號玩家》中數之不盡的彩蛋和遊戲形象讓遊戲迷們雀躍不已,精美畫面和震撼鏡頭則讓非遊戲迷們驚豔。但這些都不足以讓它成為一部偉大的電影。這部電影真正的偉大之處在於它的現實意義。隨著近幾年遊戲行業大熱,不僅遊戲改編類電影,而且以遊戲為題材的電影也越來越多。
  • 《頭號玩家》:當我們在談論彩蛋時,我們在談論什麼
    此時,《頭號玩家》橫空出世,並在國內取得口碑票房雙豐收的現象便也顯得十分順理成章。不論是「《頭號玩家》的119個彩蛋,我全都給你找齊了。」還是「《頭號玩家》沒人猜出的第139個彩蛋,才是最炸裂的。」,類似的文章標題比比皆是。
  • 我們對《頭號玩家》的愛,源於心中那片綠洲
    而《頭號玩家》則立足「少數派的幸福」,從宣傳階段就主打類似於「為熱愛遊戲的你量身訂做」的概念,最終不僅團結起了你我身邊的千萬玩家,還成功安利了普通觀眾買票入場(畢竟在億萬票房這個量級上,「跟風效應」必不可少),看得懂看不懂反正一起樂呵就是了。
  • 電影《頭號玩家》帶給我們學習上的啟示
    在帶著這樣的思考的前提下看完電影後,我覺得是時候借電影聊聊我們的學習了。電影的故事梗概以下內容主要來自影片海報和宣傳視頻,可能略有劇透。《頭號玩家》講述了未來VR遊戲「綠洲」的創始人哈利迪在臨終前將億萬家當和「綠洲」遊戲的掌控權留給了能在遊戲中找到三把鑰匙的彩蛋玩家,於是男主角沃茲便在這虛幻世界中開始了和億萬玩家及邪惡勢力的同臺競技。
  • 速讀電影《頭號玩家》
    編劇    扎克·佩恩、恩斯特·克萊恩    改編自恩斯特·克萊恩的同名小說《頭號玩家》3.雄心勃勃的特效暢遊在《頭號玩家》創造的綠洲VR世界裡,我們能夠享受到酷炫爽快酣暢淋漓的視覺盛宴,《頭號玩家》有著多個製作階段,其中包括動作捕捉和後期特效工作。
  • 《頭號玩家》頭號玩家!
    永遠的情懷,永遠的頭號玩家!史匹柏從來不會讓人失望!我一個從來沒看過高達的人,那句「俺はガンダムで行く」出來時直接淚崩了,或許這就是情懷吧!遊戲並不是消極的人逃避現實的工具,而是滿懷熱情的玩家們的精神寄託,是人類的文化瑰寶與精神結晶!僅僅是這部作品,就能給我無窮的動力,我心目中永遠的滿分!
  • 冷門的我們聊聊《頭號玩家》的冷門電影彩蛋
    毫無疑問,《頭號玩家》是近期內地院線片的頭號大熱門,豆瓣十萬人評分,仍能保持9.1分的高分,也是誇張。
  • 《頭號玩家》導演:這部電影使我們再次成為了孩子
    「這部電影使我們都再次成為了孩子。」 ——導演 Steven Spielberg科幻冒險電影《頭號玩家》,改編自美國作家Ernest Cline的同名小說,由導演Steven Spielberg(史蒂芬史匹柏)執導。
  • 「這才是屬於我們的『頭號玩家』.」
    《頭號玩家》上映的第二天,1010難得地組了一個羅漢局。 電影很好看,真的很好看。 以至於電影院的燈已經亮起,打掃衛生的阿姨在後排扯著嗓子喊片尾沒有彩蛋時,我們一行人仍然坐在座位上熱火朝天地討論高達大戰哥斯拉。
  • 頭號玩家——騰訊
    而就在剛剛進行的UP2018騰訊新文創生態大會上,除了涵蓋影視、動漫、文學、電競、遊戲等領域的戰略布局以及多達20餘款新品發布之外,騰訊還在展示並肩負起一個「頭號玩家」的另一個使命——尋找中國遊戲產業「頭號玩家」手中的三把「金鑰匙」。
  • 今日票房|1.25億,《狂暴巨獸》7460萬,《頭號玩家》1680萬,《湮滅》1620萬,《起跑線》390萬
    史匹柏新片《頭號玩家》將退居二線,但依然保持了不錯的表現,跌幅也是非常的穩定,而周末將繼續有神勇的發揮,兩部好萊塢大片將支撐起目前的市場。科幻巨製《湮滅》跟去年的《降臨》以及前不久的《銀翼殺手2049》接近,類型和市場存在劣勢,最終很難突破1億大關。
  • 頭號玩家 電影
    《頭號玩家》續集電影《二號玩家》已在籌備中 Ernest Cline 創作的小說《頭號玩家(Ready Player One)》續篇《二號玩家(Ready Player Two)》已經在11月正式推出,近日
  • 【分類盤點】看完《頭號玩家》,是否意猶未盡?
    正式開始之前,先安利一發頭號玩家……《頭號玩家》可能是近幾年個人看過的,最優秀的商業電影,堪稱二次元聖經,玩家的共產主義宣言,當代流行文化簡史……不管是你是遊戲玩家,還是電影觀眾,亦或是小說動漫愛好者,各種二次元亞文化愛好者,都能在這裡找到,那些曾經無數次感動過你的東西……故事講述了一群屌絲玩家為抵制奸商的氪金系統而奮起反抗
  • 電影《頭號玩家》:一個細思極恐的預言
    這是 格總在人間 的第139篇原創如果是十年前,看完電影《頭號玩家》,我一定會一驚一乍地高呼:太牛了,太喜歡了,導演太懂我了!可是昨晚,我一邊走出影院一邊想:嗯嗯,爽一下就可以了,不要當真。有種電視劇叫瑪麗蘇劇,那麼《頭號玩家》就是一部徹頭徹尾的瑪麗蘇電影。真心很蘇,蘇得入口即化,甜如初戀。但這部科幻片,我更覺得它是一個細思極恐的預言。簡單說下劇情。
  • 今日票房| 8270萬,《頭號玩家》5780萬,《環太平洋》570萬,《通勤營救》330萬,《遇見你》300萬
    泛娛樂頂尖自媒體  只說真話和笑話點擊上方藍色字關注  犀牛娛樂好萊塢巨製《頭號玩家
  • 頭號玩家彩蛋片尾有嗎?頭號玩家彩蛋分析介紹
    《頭號玩家》今日在國內正式上映,導演為史匹柏,豆瓣評分已經達到了9.2分,成為今年最受好評的一部電影。那麼頭號玩家片尾有彩蛋嗎?片中是否包含了很多彩蛋呢?《頭號玩家》彩蛋有什麼含義?頭號玩家海報  頭號玩家片尾有彩蛋嗎?
  • 頭號玩家
    《頭號玩家》電影根據恩斯特·克萊恩的同名小說改編,採用線性敘事,講述2045年的未來故事。
  • 《頭號玩家》一名遊戲玩家的感慨
    《頭號玩家》之外,每個玩家都是頭號玩家。電影裡有很多很多的彩蛋。作為一名中國遊戲玩家,對於這段關係,我頗有感觸。正如主角一樣,每一位真心喜愛遊戲的玩家都會想玩到優質的遊戲,想保護自己喜愛的遊戲。但在現實世界中,玩家們並不能和上層社會中的「操盤手們」進行公平競爭,抑或是來一場大戰。我們能不能玩到遊戲,能玩到什麼樣的遊戲,全仰仗於這些人的社會責任感。
  • 不懂梗,一樣覺得《頭號玩家》好看到逆天!
    >導演: 史蒂文·史匹柏編劇: 扎克·佩恩 / 厄內斯特·克萊恩主演:   泰爾·謝裡丹 / 奧利維亞·庫克 / 本·門德爾森 / 馬克·裡朗斯  等《頭號玩家》炸了!《頭號玩家》上映首日票房近一億,上映五天破5億,一周後的今天,依然是單日票房冠軍!
  • 即將上映丨必看《頭號玩家》的三大理由!
    要問這幾天最火的電影是什麼毫無疑問十個人中絕對有九個會說《頭號玩家》沒錯頭號玩家原本可能只是遊戲迷的狂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