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董承載的歷史,宣德皇帝想要個玩具,卻無意中燒制出國寶

2021-01-09 力叔說歷史

導讀:最能體現一個城市歷史的地方,就是當地的博物館。無論是那些價值連城的文物,還是看似名不見經傳的古董,背後其實都隱藏著引人入勝的歷史故事。比如,這件看似普通的「景德鎮窯灑藍釉缽」。

最能體現城市歷史的地方就是博物館

北京首都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是一個看起來很普通的碗。乍一眼,這個碗恐怕看不出它的特別之處。確實,這件寶貝看上去就像是一個稍微大號一點的,咱們平時吃飯用的碗,那可以說是平平無奇。

這件國寶最初的擁有者,也覺得它就是一個普通的碗,還不怎麼好用,八十塊錢就給賣了。怎麼回事呢?那是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的一天,北京文物商店來了一位老太太。老太太進屋之後二話沒說,直接從布包裡掏出一個瓷碗,說想賣掉換點錢。

當時的工作人員拿起碗來端詳。這是一個藍色的碗,胎體厚重,釉色濃淡均勻。可是碗裡面有不少磨損的痕跡,甚至於還有汙垢。

工作人員就問老太太:「您這碗是幹什麼使的呀?」老太太說:「這個碗最早是家裡面裝鹽的,後來餵雞了。這個碗在我們家已經很多年了,應該是個有點年頭的古物,您看著給就行」。

不起眼的大碗竟然是國寶灑藍釉缽

當時工作人員也拿不定主意,大夥就一塊商量著,給了老太太八十塊錢人民幣,這在七十年代不算少了啊。老太太也沒討價還價,拿著錢高高興興就走了。

老太太走了之後,工作人員趕緊就把這個碗,放在水裡清洗。結果沒想到不洗不要緊,一洗呀,嚇了一大跳。洗過的碗裡底部竟然出現了六個字:「大明宣德年制」。

這六個字是青花年款,筆畫是纖細規整,不像是仿製品的。如果這件器物真是明朝宣德年間的瓷器,那至少得有五六百年的歷史了。而且,普通瓷器落款都在外頭底部,可這個瓷器卻出現在碗的內芯,很是少見。

看到這個情形,北京文物商店的工作人員馬上意識到,這件瓷器恐怕不是一般的物件,趕緊上報吧,咱們店裡面算是撿了漏了。

當天下午,北京文物商店的門口就停滿了汽車,門庭若市。中國著名的瓷器專家耿寶昌、富大有等人齊聚一堂,就為了這個八十塊錢收過來的藍色瓷碗。

專家認為,這個碗是用灑蘭釉工藝燒制

經過一番認真的查看,專家們一致認定,這件瓷器不論是從器型、材質,還是工藝上看,都是一件中國明朝宣德年間,燒制於景德鎮的瓷器,而且它的工藝非常特別,叫做「灑藍釉」。

根據這件瓷器的器型特點,專家們把它命名為「景德鎮窯灑藍釉缽」。缽也是一種盛器,比碗要大一點,比盆又小一點。隨即,這件景德鎮窯灑藍釉缽,就被定為了珍貴的國家一級文物。

從八十塊錢的普通瓷器,到國寶級文物,要不是那位老太的一時興起,拿出來賣。恐怕至今還在雞窩裡裝雞食呢。而且據說那位老太太拿了八十塊錢之後,再也沒出現過了,估計她自己還覺得佔了便宜。

北京文物商店的工作人員事後也多方打聽,希望能夠找到這位老太太,給予一些經濟補償,心裡過意不去嘛,可是一直沒能找著咱們。

話說回來,這件景德鎮窯灑藍釉缽,看似平平無奇,那麼它究竟珍貴在哪兒呢?這一點還得從創燒它的明宣德皇帝說起。

宣德皇帝朱瞻基是個貪玩的明君

宣德皇帝朱瞻基,是中國明朝的第五位皇帝。在位期間,對內重視農業生產,鼓勵墾荒,以至於的民間非常富足;對外實行安撫政策,社會繁榮穩定。

歷史上著名的「仁宣之治」,說的就是他和他父皇明仁宗朱高熾的時代,可見是一位不錯的皇帝。不過這個皇帝還有一個特點,那就是貪玩,什麼鬥蟋蟀、鬥雞樣樣都來。

據說有一陣子,他還迷上了擲骰子的遊戲。為了玩得盡興,宣德帝就下旨,要求景德鎮御窯廠,燒制一種專門用來玩骰子的瓷器,而且還要求這個瓷器的釉色必須得獨特,要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接到聖旨的景德鎮御窯廠不敢怠慢,趕緊找來了當時景德鎮最優質的瓷土,和最優秀的工匠,苦心研製,最終就燒制出了這個灑藍釉瓷器。

這個瓷器造型端莊,器物外部施灑藍釉,濃重處釉色較厚,薄處則露出白地,讓釉面仿佛蒙上了一層雪花,色彩是鮮豔卻透著典雅。

為了擲骰子燒制出灑藍釉瓷器

據說,當年宣德帝對這件灑藍釉瓷器特別滿意,還大大的獎賞了相關燒制人員。鬧半天,這個景德鎮窯灑藍釉缽,最珍貴的地方就是被那位老太太誤認為是有缺陷的地方。

當然了,費這麼大勁,這麼一件藝術品竟然是用來擲色子的,這是萬惡的舊社會。不過奇怪的是,這種工藝從出現到消亡只有十年時間。

截止到目前,中國現存的明代灑藍釉瓷器就那麼幾件。既然宣德帝這麼滿意,灑藍釉又這麼特別,為什麼只燒制了短短十年就神秘地消失了呢?這裡都有故事。

那是明朝宣德十年,也就是公元1435年的正月。按平常慣例肯定是大肆慶祝新年,一派喜慶之氣。可是那一年的皇宮裡面卻是一片的混亂,皇后、嬪妃、太監、宮女,個個都很慌張。

原來,當時的宣德帝染上了不明之症。由於病症來得突然,太醫一時束手無策,所以宣德帝很快就龍馭賓天了。宣德帝一共在位就十年,他去世之後,這擲色子的遊戲沒有人再玩了。所以,景德鎮御窯廠也就沒再燒制過這種瓷器了。

宣德皇帝死後,灑藍釉工藝就此失傳

雖然,後來的明朝皇帝也曾經下令復燒過。可是由於工藝太複雜,成功率極低,相對成本過高。所以這個宣德帝去世之後,灑藍釉這種瓷器就停燒了。

物以稀為貴,這一點,也成為了這件景德鎮窯灑藍釉缽的另外一個珍貴之處了。

相關焦點

  • 大明宣德皇帝朱瞻基:蟋蟀天子的故事,蟋蟀罐背後百姓的心酸!
    大明宣德年間,一隻小小的蟋蟀可以讓朝廷上下百官不安,民不聊生,為此竟然還鬧出了人命。而關於大明宣德皇帝朱瞻基的這段歷史在正史中鮮有記載,但是1996年明代景德鎮御窯廠遺址出土的一批青花蟋蟀罐的瓷片,從側面印證了這段歷史。小小一隻精美的蟋蟀罐背後,更多的是當時百姓的辛酸與淚水。
  • 宣德皇帝:鬥蟲一生,玩罐一世
    蟋蟀宰相《促織經》到宋代時,上到官宦豪門下至平民百姓,無不好之,甚至身處方外的僧尼也都參與到了這項活動中,以至成為民俗生活中的重要一景。蟋蟀皇帝明宣宗宋理宗,明憲宗,明宣宗和清代的嘉慶帝其中當屬宣德皇帝最痴迷此道。
  • 宣德皇帝與「蟋蟀罐」悲歡往事
    每天了解古玩知識 在中國歷史上養蟋蟀和鬥蟋蟀是皇宮貴族文人雅士的一大喜好。到明代早中期,養蟲、鬥蟲之風非常盛行。宣德皇帝就對養蟲和鬥蟲就十分喜好。
  • 明朝宣德蛐蛐罐是寶貝瓷器,為何在1455年都不見了,終於找到原因
    在中國歷史上,瓷器是濃墨重彩的一筆。比如,在宋代時期,中國瓷器就出口到西方各國,成為了中國對外交流的一張名片。值得一提的是,在歷史上眾多的瓷器種類中,明朝宣德蛐蛐罐可謂算是最神秘的,相傳在1455年就全部絕跡了,但如今卻還有不少存世。這背後究竟有什麼奧秘呢?下面小編就來給您揭秘。
  • 宣德皇帝為何廢后?歷史上首位沒有過失的皇后被廢的原因
    受《大明風華》等相關影視劇改編影響,多數人誤以為胡善祥是個陰狠狡詐的惡毒皇后,輕易聯想到受到《還珠格格》影響被抹黑的清·乾隆·那拉皇后,如出一轍。歷史上真正的胡善祥是個賢德仁厚的皇后,她的被廢讓天下人同情是有史實依據的。《明史·列傳—后妃》裡記載,「後(胡善祥)無過被廢,天下聞而憐之。」意思是胡皇后並沒有犯下什麼過錯,卻無端被廢,天下人聽說這件事都十分同情她。
  • 死了都要愛:那些深中戀物癖之毒的皇帝們
    書畫皇帝宋徽宗趙佶:獨創瘦金體 終因玩物而喪命   宋徽宗趙佶是歷史上有名的書畫皇帝,他廣收歷代文物、書畫和青銅器等,並將所有的藏品分別著錄成《宣和書譜》《宣和書畫》《宣和博古圖》三本書。其中宋徽 宗對書畫的收藏最為狂熱。二十多歲的宋徽宗將前人的經驗融會貫通,獨創聞名於世的「瘦金體」。「筆法追勁,意度天成,非可以陳跡求也。」
  • 宣德雪花藍大碗 五十年價值升萬倍
    1980年11月25日,蘇富比在香港富麗華酒店舉行的拍賣會中,所拍幾件瓷器古玩全系已故的仇焱之所藏。其中有一件明宣德雪花藍大碗,最後以370萬港幣的價格成交,被香港趙氏拍到手。  仇焱之在1942年購得宣德雪花藍大碗,他從上海來北平,不少古董商請他吃飯,他人緣好,買賣古玩也爽快。     大概是民國十年,仇焱之應該是十五歲,他在上海五馬路晉古齋跟朱二爺學徒。
  • 永樂皇帝的瓷器,你知道多少?
    但是說到鄭和,說到朱元璋,小編覺得自己又像個讀過書的人了。明成祖朱棣,朱元璋四子,明朝的第三位皇帝,年號永樂。在位期間,最廣為人知的活動,是派鄭和多次下西洋,以及編修《永樂大典》。在他統治期間,明朝經濟繁榮,國力昌盛,史稱永樂盛世。說完永樂帝的背景,今天我們重點要說的是他在瓷器上的審美。這裡我們用一個傳說開始。
  • 明宣德甜白釉獸首三足爵杯
    今天介紹的是三寶之一的宣德甜白釉,是我朋友的收藏,甜白釉是永宣時期一種高白度瓷器。據說淘洗的時候盡最大可能去除雜質和鐵元素,使得胎土潔白細膩,再施以透明釉,燒制出白釉瓷,打燈光出現肉紅色,給人甜甜的感覺,俗稱甜白瓷。
  • 專訪「中國西洋古董家具收藏第一人」林明洋:收藏承載著大國文化使命
    林明洋:我覺得中國在西洋古董家具收藏方面還處於空白,畢竟中國有13億人口,以這個比例來說,接觸西洋古董家具的人太少了。我們中國人偏向收藏自己國家的東西,而極少收藏國外的東西,因此中國收藏市場很少看到其他國家文化的影子,人們對西洋文化在中國收藏中未來前景及收藏意義的認識不多,這點我覺得比較遺憾。所以,我想要從四個方面告訴我們中國人,我們為什麼要去收藏其他國家的藝術品。
  • 宣德皇帝朱瞻基,心思細膩,觀察入微,丹青才華橫溢
    明朝十六位皇帝,除了朱常洛被父親剝奪了接受學習的權利,其他的帝王,無論在位長短,無論管理國家的水平怎麼樣,都從小受到過嚴格規範的教育。明朝皇帝書畫作品的水平都很高,最出色的就是宣德皇帝朱瞻基。《戲猿圖》繪於1427年(宣德二年)。這一年,明宣宗朱瞻基二十九歲,盼望兒子多年的朱瞻基,終於得了第一個兒子朱祁鎮,即後來的明正統皇帝。終於得子,珍愛有加,快樂之時,畫筆一揮,就借喻畫了這幅畫作。他把自己當作公猿,把皇后比作母猿,兒子就是小猿了。他畫母猿緊抱小猿蹲踞石上,樹上公猿摘枇杷給母猿與小猿吃。可見朱瞻基善於觀察,熱愛生活,充滿了人性。
  • 《古董局中局2》的「鑑寶指南」丨鮮劇
    其實,收藏古董簡單,難的是這件物品如何辨別真偽。正因為徘徊於一夜暴富與傾家蕩產之間,古董行當自古以來就帶著神秘色彩,誕生過種種驚心動魄的離奇故事。比如正在熱播的網劇《古董局中局Ⅱ:鑑墨尋瓷》,講的便是鑑寶鑑人心的事兒。劇裡的人可比老郭你慘多了,分分鐘送命啊!
  • 《星球大戰》賞金獵人波巴·費特古董玩具拍賣22.5萬美元 因考慮...
    近期,一款1979年的《星球大戰》賞金獵人——波巴·費特(Boba Fett)古董原型玩具在Ebay上進行了拍賣,目前該玩具的售價為22.5萬美元,免郵費。拍賣者附加了一個Youtube視頻,以展示玩具的風貌。
  • 明朝十六位皇帝,都用過那些年號,這些年號中又有哪些美好寓意?
    回顧歷史,品味經典,感謝支持青年講歷史。明朝是我國歷史上最後一個漢人王朝,從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登基稱帝,到1644年崇禎皇帝煤山自縊,統治時間長達276年。在這276年中,明朝共出現了十六位皇帝。在這十六位皇帝中又出現了十七個年號,這十七個年號又有著不同的寓意,今天我們聊一聊明朝十六位皇帝年號中的美好寓意。一年號,諡(shi)號,廟號說年號前,我們先說一說與年號密不可分的兩個歷史名詞—諡號和廟號。在封建王朝時期,提到皇帝的稱呼時,往往會將年號,諡號,廟號這三者相互聯繫起來。
  • 現實版的撿漏神話:5元買到價值370萬的宣德雪花藍大碗
    1980年的香港蘇富比的一場拍賣會中,一件宣德年間的雪花藍大碗被拍出了370萬港幣的高價。這件瓷器品相完美、釉色流暢,實乃精品。
  • 學生、手作人,一名古董玩具收藏愛好者
    早在五六年前,生薑便和這些現在每天與她朝夕相處的古董玩具結緣。偶然的一天,在中古玩具店裡發現的老玩意兒重新點燃起了自小埋在心底裡的「戀物情結」。自從動了要收集古董玩具的念頭,生薑每次出門旅行,都會以市集、跳蚤市場和古董玩具店作為主要目標。若是待在家裡,那就在eBay上淘淘寶。
  • 一隻宣德高足杯的前世今生
    正是為了尊重Thornhill先生本身的遺囑,展示給更多的人看,所以我們拿出這批拍品中最珍貴的一件出來拍賣,希望憑此籌措資金建成這樣的一個博物館用於展示藝術品。因為學校本身並沒有多餘的資金去建博物館,所以特地聯繫當地的一家慈善機構,答應賣出最貴的一件——即這件大明宣德年制青花海水雲龍紋高足杯。拍出之後所得的款項便用於建立一個新展覽中心——以一個博物館的形式坐落於這個城市的中心。
  • 和許願藥不然一起鑑古董漲知識!
    如果看過《鬼吹燈》,肯定記得裡面的摸金、發丘、搬山、卸嶺,各大門派,在古董行業裡,也有頂級的家族門派,就是明眼梅花。許願是白門許家的唯一傳人。當年,爺爺許一城被老朝奉陷害慘死,許願一直想要揪出老朝奉,但是敵人在暗,他在明。尋找老朝奉的過程中,許願一步步進入局中,破解迷局。
  • 歷史上的宣宗孫皇后:堪稱宮鬥高手,被《大明風華》洗白
    然而,歷史上的宣宗孫皇后卻和劇中有著很大的差別,也可以說電視劇在某種程度上為孫皇后「洗白」。那麼歷史上的孫皇后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呢?其實在歷史上,宣宗孫皇后的名聲不好,甚至可以說很差!據記載,孫皇后是山東鄒平人,父親名叫孫忠,擔任永城縣主簿。孫皇后能夠入宮,說來也是機緣巧合。明宣宗的外祖母是永城人,能夠經常入宮,「言忠有賢女」,於是孫皇后被選入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