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美劇《致命女人》倒數第二集,編劇妙手回春,劇情高潮迭起。最後一集的預告裡,湯米媽媽準備開車撞死西蒙妮,湯米突然出現,許多人猜測「小狼狗」兇多吉少,嘖嘖惋惜。
是啊,太可惜了。
因為三組平行故事下來,最讓人感動的就是西蒙妮、卡爾還有湯米。
他們之間有糾結,也有支持。特別是西蒙妮和同性戀老公卡爾之間,雖然愛情不再,但危難時家人般的感情,讓他們手牽手站在一起。
西蒙妮主動和卡爾的同性愛人和解,支持他們在一起。
卡爾發現自己生病,仍然瞞著西蒙妮讓她和湯米去巴黎度假。
西蒙妮則對情人說「我不去巴黎,這也許是他最後一個夏天」。
甚至對女兒說「你不讓卡爾去你的婚禮,我也不去」。
西蒙妮的情義,遠遠超過一般的愛和激情。
讓女性觀眾很開心的是,湯米對西蒙妮的愛也是真心的。
哪怕這個18歲的小夥子,在未來還有N段真愛。但此時此刻,湯米愛著西蒙妮。沒錢的時候送塑料手錶,後來送真正的鑽石胸針,因為他說「你值得」。
西蒙妮知道鑽石「竟然是真的」,逼迫他退掉,換一個禮物,他就在大腿紋上西蒙妮的頭像。
也因此被控制欲強烈的媽媽發現。
一個強勢的媽媽認為「閨蜜」勾引自己的兒子,無論哪個世紀哪個國家的女人,大多數不會相信兒子的解釋,都會選擇直接發瘋。
當湯米媽媽被兒子嚴辭「拋棄」之後,她立刻決定製造車禍,殺死西蒙妮。這和日劇《賢者之愛》最後的結果,一模一樣。
2,
《賢者之愛》很狗血,講一個女生的「閨蜜」,搶走了自己的初戀,害死了自己的父親。她為了報復,潛伏了20多年,把對方兒子培養成了自己的愛侶……
看的時候,覺得日劇可真敢拍。
各種禁忌題材,常常在日劇裡,像表演和服穿著一樣,精緻冷靜地展示出來。
有種性格,叫表面多文雅,也許內心就多瘋狂——民族性也是如此。
難怪他們被稱為「菊與刀」的民族。菊花優雅嫻靜,禮貌克制。刀則危險鋒利,不僅用來殺人,也用來殺自己——例如切腹自盡,非常有儀式感,程序嚴格,頭腦要始終保持清醒,最後還要拜託「助刀人」,一刀砍下自己的腦袋。
把自己折磨得像案板上整齊的三文魚……
是為了彰顯某種意志的「高貴」和肉體的堅強嗎?
回到《賢者之愛》。主演中山美穗是位熟女,20年前曾是著名純愛電影《情書》女主角。20多年後,她在《賢者之愛》中成為一個少年心目中的女神。
「閨蜜」一直以搶奪和毀滅女主的心愛之物、心愛之人為樂,她對女主也有種「奇異之愛」。
兩人愛恨情仇糾纏到中年,得知女主和自己兒子在一起,「閨蜜」製造了車禍,自己喪生,女主成為植物人。
但少年和女主之間,誕生了真愛。
最後,女主恢復了意識,年輕男孩決定一直照顧她。海邊,她坐在輪椅上,看著男孩,露出了微笑。
和「閨蜜」和自己戰鬥了一輩子的她,走出黑暗。
3,
《致命女人》裡湯米的媽媽,很應該看看這部劇。
當然要看呀,不僅是因為媽媽們都敗下陣來,而且要知道,她在劇中的閨蜜西蒙妮(劉玉玲),曾經是《殺死比爾》裡大名鼎鼎的日本黑幫大BOSS。劉玉玲的出場,以及雪地裡一場東方式的決鬥和死亡,美到極致。
所以湯米媽媽大意了……
你好,你的「大女人」閨蜜已上線,你的兒子從13歲就迷上了她……(當然,湯米滿18歲之後才主動追求西蒙妮)
這些故事的確是奇葩的、誇張的、會讓道德潔癖者嚇死。
藝術是現實變形的影子。影子是黑色的,黑色不是討好的顏色,它只是提醒你,一個更真實的世界,就存在於表象世界之下。
前幾天,我把上篇寫《致命女人》的文章貼在一個論壇,有兩位網友留言裡懟起來。一位說《致命女人》三觀「極其不正」,讓人細思極恐。另一位網友反駁,「討論人性你就拿三觀的U型鎖一頓捶。鑰匙,你配嗎?你配幾把。」
口舌可以說十分犀利了。我覺得吧,敢罵人、會罵人雖然棒棒噠(……),但也可以溫和敦厚一點,比如此時配上哈利路亞的音樂,緩緩打出《聖經》一段話,也是合適的:
有一群人要拿石頭砸死一個妓女,耶穌出現了,說,「你們之中誰認為自己是無罪的,就可以打她」。
於是,人群散開,大家都默默走掉了。
這就是各種劇集、各種故事的意義。當你氣得要拿石頭砸電視機的時候(你不會真的砸,畢竟要花錢……),你起碼從心靈的管窺之地,看到了人生百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