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的陰雲仍未消散,進口冷鏈食品核酸陽性率增高。
1月5日,因從巴基斯坦進口的冷凍小沙丁魚外包裝樣本中檢出新冠病毒核酸陽性,海關總署採取緊急預防性措施,全國海關自即日起暫停接受該水產品生產企業進口申報1周。
據澎湃新聞1月4日報導,在中國醫學科學院病原生物學研究所、清華大學、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等多家單位的共同努力下,科學家最終將去年6月北京新發地新冠病毒源頭「疑兇」鎖定在境外冷鏈進口食品上。
一系列針對冷鏈的行動在各個城市開展起來,市場監管部門紛紛行動,進一步強化對食品安全衛生的管理,尤其是對進口冷鏈追溯管理,嚴守進口冷鏈食品「物防」防線。瀋陽市對沒有「三證」的進口冷鏈食品一律查封;河南省建立「冷鏈食品追溯系統」,實現水產品等進口冷鏈食品全程追溯管理……
本土水產企業在進口海鮮遇冷的情況下,迎難而上,獲得了巨大的發展機遇。但目前我國水產養殖存在的問題也一樣不可小覷,首先是水產養殖中超量投餵的人工飼料、釋放的有機肥料和生物排洩物,對水源帶來的汙染;其次是濫用的抗生素等魚藥以及生長激素,為食品安全帶來隱患。
據消費者報導新聞,上個月國內某知名大型連鎖生鮮超市出現食品安全問題,重金屬、防腐劑、抗生藥超,其中水產為重災區。
事實上,疫情之下,伴隨國內海產品市場中進口份額的下降,國內水產養殖企業通過持續開發新產品,開闢新渠道,探索新模式,以應對市場變化帶來的巨大挑戰!而探索綠色、安全、高效的工廠化養殖方式,從技術與管理模式的創新作為切入點,適應市場巨變帶來的產品升級和產業升級,力求在這場大挑戰與大機遇中成為贏家,正成為水產市場上新興力量的選擇。
成立於2019年的海璟水產,依託國際領先的RAS「全自動循環水產養殖系統」,整合有機生態農業、物聯網、大數據等高科技手段,實現了高品質養殖用水的持續循環,為養殖產品提供了穩定的、優質的生存環境,不僅做到了突破海鮮養殖的地域局限,更將高密度養殖的行業理想變為了現實。
海璟水產的多維動態物聯網監測系統與全鏈信息數據追溯系統,與RAS系統一道,在全自動水循環養殖的同時,進行數據監測、信息追蹤和品質監控,實現水產品全生命周期的零藥物,零激素,零添加劑,零汙染,不僅保證了產品的綠色安全,也最大程度的踐行著公司「綠色環保、資源循環再利用、可持續發展」的發展理念。
(海璟水產通過技術創新實現數據監測與品質監控)
海璟水產通過其在安徽宿州的基地——國內最大的陸地海產品有機生態養殖基地之一,實施一系列的技術和模式革新,逐步成為了引領國內產業變革的先行者。
後疫情時代,是機遇與挑戰並存的時代,是海產養殖業經過疫情洗禮,回歸理性的時代,是以「綠色環保、安全有機、可持續發展」為產業發展主命題的時代。
很多新興力量已經積極的行動起來,不僅探出了自己水產養殖的獨特道路,更是創生態名牌,創地方水產品生態名片,擴大其產品的影響力,帶動其他水產養殖綠色可持續化發展,以工業化、集約化、信息化、智能化為特色的新型綠色養殖模式逐步替代傳統養殖,成為中國海產養殖新的中堅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