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印象中,口腔潰瘍一般是1~2周就能痊癒。一旦口腔潰瘍遲遲不見好轉,比如超過1個月,就會令人心生恐懼。一個多月還不見好的口腔潰瘍,是口腔黏膜有可能發生惡變嗎?如果不是,還可能是什麼情況?預防黏膜惡變,我們應該怎麼做?
形形色色的口腔潰瘍
口腔潰瘍是一個統稱,涉及的不只是一種疾病,而是一類疾病。人們常說的口腔潰瘍,是一種專業上被稱為「復發性阿弗他潰瘍」的口腔潰瘍,簡稱為「復發性口瘡」。除此之外,口腔潰瘍類疾病還包括創傷性口腔潰瘍,以及白塞病、放射性口炎和萊特爾症候群等。其中,白塞病還有眼部疾病和外生殖器部位潰瘍的表現,因此又被稱為「眼-口-生殖器三聯症候群」。
同樣的復發性口瘡發生在不同人的身上,其表現也可能大相逕庭。
最常見類型是輕型口瘡,約佔復發性口瘡的80%,這種口瘡可見1個或幾個潰瘍,需1~2周時間癒合;另一種類型為皰疹型口瘡,這種口瘡潰瘍小而多,可能有幾十個,需30天左右時間癒合;最後一種類型是重型口瘡,這種口瘡也可見1個或幾個潰瘍,但比輕型潰瘍大,且癒合時間最長,短則一個多月,長則數月。由此可見,只有輕型口瘡才可以在1~2周癒合,而皰疹型和重型口瘡的癒合時間都有可能接近甚至超過1個月。
因此,超過1個月未癒合的口腔潰瘍未必是口腔黏膜惡變的信號,仍有可能是復發性口瘡。
皰疹型阿弗他
這些信號更應引起注意
口腔黏膜惡變並非一蹴而就,往往是口腔黏膜受到危險因素持續性危害的結果。口腔黏膜在真正惡變之前,可能會出現一些特定的病變。這些病變,有些被稱為「癌前病變」,有些則被稱為「癌前狀態」。
癌前病變主要包括白斑和紅斑。所謂白斑,是一種口腔黏膜病的特定稱謂。不是所有口腔黏膜上發現的白色斑塊都是白斑,它必須經過病理檢查才能確診。癌前病變具有不穩定性和潛在危險性;癌前狀態則包括扁平苔蘚、口腔黏膜下纖維化等。
此外,下列情況也值得關注:口腔與頸部的不正常腫脹或淋巴結腫大,原因不明的口腔反覆出血,以及面、咽和頸部出現原因不明的麻木和疼痛。
預防黏膜惡變,要養成好習慣
影響口腔黏膜健康的危險因素包括吸菸、飲酒、嚼檳榔、感染等等。
①改正不良的生活習慣,戒菸限酒,不咀嚼檳榔,不吃過燙、黴變和有刺激性的食物。
②消除外來的慢性刺激因素,如及時處理殘根、殘冠、錯位牙,磨平銳利的牙尖,以及除去不良修復體,以免口腔黏膜經常受到損傷和刺激。
③注意口腔衛生,按時刷牙,及時清理口腔中殘留的食物。
當然,遇到口腔潰瘍經久不愈,即使不是惡變,也應該積極就醫。改善症狀、促進癒合,提高生活質量,才是明知之舉。
本文由金口玉牙雜誌主編、上海市健康委員會「醫苑新星」醫師學院核心講師富饒進行科學性把關。
「達醫曉護」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