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頂商人胡雪巖,成功得益於精通「方圓之道」

2021-02-07 中華詩文學習


胡雪巖是晚清一位富賈天下的「紅頂商人」,他的成功得益於精通「方圓之道」。他認為一個人如果過度地方正,稜角傷人,勢必頭破血流。反之,處世為人過於八面玲瓏,過於圓滑,也必將眾叛親離。要想贏得商道成功,就必須心中刻著一個「圓」字,堅持能伸能屈的「方圓之道」,做一個真正的「方圓之士」。胡雪巖有一句名言:「欲無辦大事之難題,必先傾全力做到圓世道,圓身心」,在他看來,鋒芒太露,必遭暗算。以柔克剛,迂迴求勝,唯有圓道。只有依靠圓融哲學智慧,方可取信於人,構建和諧人際關係,使自己走上成功之路。



胡雪巖故居


嫉妒心理是構建圓通人生境界的大礙。要想構建圓通的人生境界,就必須正確認識和處理人的嫉妒心理。俗話說:「木秀於林,風必摧之;行出於眾,人必非之」,平庸之輩,因為其無才也無德,不會對周圍人的利益構成威脅,所以,不會引起別人對他的嫉妒。那麼,如何正確認識和處理人的嫉妒心理呢?胡雪巖認為,一是學會「同行不妒」,二是善於保護遭人嫉妒的英才。


胡雪巖故居


胡雪巖起初在「信和」錢莊當學徒時,因才華出眾和辦事幹練受到老闆器重,擢升甚快,遂引起同事的嫉恨。後來一介書生王有齡來錢莊借錢,胡雪巖看他雖科試不第,捐官無路,窮困潦倒,但很有志向、有骨氣,因此斷定他將來必有大作為。所以私自將「信和」錢莊的500兩銀子借給王有齡。老闆知道又氣又恨,再加上錢莊夥計的藉機造謠和報復,老闆最後下決心將他趕出了「信和」錢莊。胡雪巖雖被趕出,但在王有齡的有力支持下,控制了浙江海運,賺了數十萬兩銀子,並把它存於「信和」。此時,「信和」老闆才發現在「人妒」之中失去了一位難得的人才,始知「遭人妒者才是英才」的道理。


胡雪巖故居 


胡雪巖認為,在生意場上,要想構建圓通人生境界就必須學會「以情動人」,示之以誠,善於「感情投資」。以戰略家的眼光,對陷入困境急需幫助的人,特別是將來有發展前途的英才,應實施「雪中送炭」,熱情相助。這些「失意者」在成功之後,必定會報答你的。這種人生藝術,胡雪巖稱之「燒冷灶」。


當初,胡雪巖挪用東家500兩銀子資助王有齡,並對他說:「我看你好比虎落平陽,英雄末路,心裡有說不出的難過,一定要拉你一把,才睡得著覺。」而王有齡則認為這會連累他的前程。他回答說:「子無語,吾自有說。吾無家只一命,即索去無益於彼,而坐夫500金無著,彼必不為。請放心持去,得意速還,毋相忘也。」真可謂「慧眼識英雄」、「患難見真情」。這就為胡雪巖的商海成功之路奠定了人脈基礎。


胡雪巖故居 


胡雪巖在「錢財」與「人情」上,始終堅持一條原則:捨去近利,保留人情。認為同行友情高於眼前利益。這是胡雪巖「方圓人生」的重要組成部分。他的「阜康」錢莊開設之初,公開宣布:決不擠佔「信和」錢莊的生意;浙江海運局的錢款仍由「信和」錢莊經營,不搶同行的飯碗,將競爭對手變成了合作夥伴。


有一次,胡雪巖以高價從外商那裡購買了一批軍火武器,後來得知這批軍火早已低價賣給了另一位同行,只是同行還未付款取貨。於是,胡雪巖便主動要求同行將這批軍火以外商價格「賣」給他,那位同行既不需出錢更不擔風險,只是吃個差價,並馬上將差價給了那位同行,深得同行的稱讚。在市場競爭上,胡雪巖從不掠人之美。他對王有齡說:「銀錢有用完的一天,朋友交情卻是得罪了就沒有救」。這樣,雖失去了近利,卻得到了無價的人脈,贏得了長遠的、更加巨大的利益。


胡雪巖故居


「錢眼裡蕩鞦韆」是胡雪巖賺錢秘訣的形象說明。胡雪巖創業時本無分文,他的錢從無到有、從小到大都是從「蕩鞦韆」中「蕩」出來的。胡雪巖認為「錢」只有在不斷流動中才會增值。將資金閒置不用,錢是不會增值的,小元寶不會變成大元寶的。所以,「做生意一定要活絡」。


胡雪巖按照陶朱公「與時逐」的經營原則,要求商人要有戰略眼光,及時發現行情變化,以調整自己的經營模式。他認為在多變的市場中是有規律可循的,這就是「貴出如糞土,賤取如珠玉」,即在市場接近飽和時應大膽地拋售,千萬不能猶豫;在商品價格接近低谷時,就要大量購進。胡雪巖在總結他的商道時指出:「世上隨便什麼事,都有兩面。這一面佔了便宜,那一面吃虧。做生意更是如此,買賣雙方,一進一出,天生是敵對的,有時候買進便宜,有時候賣出便宜,漲到差不多了,賣出;跌到差不多了,買進。這就是兩面佔便宜」。


胡雪巖故居


胡雪巖一生雖然善於在「錢眼裡翻跟頭」,在市場運行中把錢財盤活,從「變」中賺錢,但是「變」中也有「不變」,這就是做生意「一定要用規矩來」。所謂「一定要照規矩來」主要有兩層含義:一是犯法的生意不做。不管交情多深的親朋好友或合作夥伴,生意合同必須按規矩籤訂,以便效地約束合同雙方。二是經商要講信義。只有通過貨真價實和童叟無欺,做一個守信義的人,才能建立起自己的信譽形象。


具體來說,就是要拒絕三種「會燙手的錢」:一是觸犯法律的錢不能要,要了就必招災禍,甚至有殺頭之險;二是坑害同行和欺騙顧客的錢不能要,要了就是一種損人利己的缺德行為,會流失大量的誠信資源,為自己留下災禍之源;三是雖不犯法、缺德,但要了就會得罪於朋友、結怨於他人。


胡雪巖告誡做生意的人必須學會「前半夜想想自己,後半夜想想別人」。也就是要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心中要永遠裝著別人的利益。胡雪巖對他人常說:「天下的飯,一個人是吃不完的,只有聯絡同行,要他們跟著自己走。」這樣,才能善結人緣,不留後患。做生意為了賺錢,這是無可非議的,但是「會燙手的錢」再多也不能要。這是做生意的規矩,這是不能變的。




微信號搜索:中華詩文學習,或shiwen_xuexi

來稿請投:shiwenxuexi@163.com

歡迎讀者朋友以個人名義分享,未經授權,禁止轉載用於商業目的。


相關焦點

  • 紅頂商人胡雪巖的「方圓之道」
    胡雪巖是晚清一位富賈天下的「紅頂商人」,他的成功得益於精通「方圓之道」。他認為一個人如果過度地方正,稜角傷人,勢必頭破血流。反之,處世為人過於八面玲瓏,過於圓滑,也必將眾叛親離。要想贏得商道成功,就必須心中刻著一個「圓」字,堅持能伸能屈的「方圓之道」,做一個真正的「方圓之士」。胡雪巖有一句名言:「欲無辦大事之難題,必先傾全力做到圓世道,圓身心」,在他看來,鋒芒太露,必遭暗算。
  • 聽書《紅頂商人胡雪巖》合集
    《胡雪巖》是2006年由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高陽。「經商要學胡雪巖,當官要學曾國藩」,高陽的《胡雪巖》一度成為現代經商人士必看的圖書之一。《紅頂商人胡雪巖》書中描繪了各色的人物,既有貪官、買辦、奸商,也有美麗善良的女性,個個性各鮮明,栩栩如生。情節環環相扣,懸念頻頻,引人入勝。此書在歷史和故事間再現了一個時代的風貌。
  • 商道:紅頂商人胡雪巖的成功與失敗
    如果說胡雪巖的成功得益於他的「花錢助人」,那麼他的衰落的原因之一便是「花錢失度」。胡雪巖不是沒看到這個問題,但為了維持廣大江南農村養蠶人家的生計,他不願改弦易轍,亦不甘心屈服於西洋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力量之下。他以一人之力,屯積生絲,壟斷居奇,企圖迫使外商高價收買。但胡雪巖過高估計了自己的力量,過低估計了對方的力量,外商聯合拒買胡雪巖屯積之絲,逼得胡雪巖不得不賤售其絲,遂致破產。
  • 胡雪巖:富可敵國的紅頂商人,結局卻很慘澹
    作為商人過多地參與到政治中,古往今來,落得善終的那可真是鳳毛麟角。歷史上的紅頂商人從吳越的範蠡,秦王朝的呂不韋到清朝的胡雪巖。只有範蠡在助越滅吳後,不迷戀權力,不迷戀財富,瀟灑的帶著美女西施出遊並且據傳定居於西湖邊。不得不說這是他的過人之處,有大智慧。他走後,從齊國寫信給文種說:「蜚(同「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為人長頸鳥喙,可與共患難,不可與共樂。
  • 紅頂商人胡雪巖的最終敗因:荒淫而奢靡的習性
    一代懦商、紅頂商人胡雪巖不但在商場上叱詫風雲,在政壇上春風得意,而且在情場上更是遊刃有餘,堪稱情場上的高手。胡雪巖是個風流成性的尋花老手,他常自謂:"一不做官,二不圖名,但只為利,娶妻納妻,風流一世,此生足矣!"因此,對於合其心意的女子,他一般不會輕易放過。當然,作為一名成功商人,胡雪巖在情場不忘商場。
  • 「紅頂商人」胡雪巖: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取之無道,必生禍殃!
    這一天規就是眾所周知的「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也是一代「紅頂商人」胡雪巖在與人談生意時的一句口頭禪,在胡雪巖看來,不管有多愛財、多想賺錢,如果取之無道,則必生禍殃。胡雪巖,一個擁有富可敵國的財富、以善於斂財聞名、且自詡只知道「銅錢眼裡翻跟鬥」的商人,卻把「君子愛財,取之有道」這八個字掛在嘴邊,當作口頭禪,這本身就值得深思。
  • 紅頂商人胡雪巖,除了生財有道,他還有個難以啟齒的嗜好?
    胡雪巖是晚清時期著名的「紅頂商人」,也是徽商的代表性人物。晚清時期的胡雪巖在商界的地位可以和官場上的曾國藩相提並論。在義和團興起和太平運動中,胡雪巖在王有齡和左宗棠的幫助與支持下,積累了驚人財富。有人說胡雪巖之死也不是意外在他的日常生活中就能看出他未來的發展,因為他除了是經商精英以外,還有一個特殊的癖好,正是這個癖好導致他破產,那麼,他的這個癖好是什麼?到底是死於政治鬥爭,還是自招災禍?其實,早在李左爭鬥之前,胡雪巖的一項特殊癖好就已經註定了其迅速衰敗的必然結果。荒唐嗜好,註定其悲慘結局所謂「福善禍淫」,胡雪巖的衰敗很早就體現出。
  • 歷史人物:唐太宗的後裔—紅頂商人胡雪巖
    小時候有一次給東家放牛,在路上拾得一個包袱,打開一看,裡面儘是白花花的銀子。他把牛拴在路邊吃草,將包袱藏起來,然後坐在路邊等待失主。幾個時辰後,失主才慌慌張張地找了來,胡雪巖問清情況後,從路邊草叢中將包袱取出交還給失主。這位失主原是杭州的大客商,不久,他又來到績溪,把胡雪巖帶到杭州學生意去了。
  • 走進紅頂商人胡雪巖故居 三百萬兩白銀打造豪宅府邸
    前段時間看高陽寫的紅頂商人胡雪巖一書,對胡雪巖的經商之道和做人處世之道甚為佩服,於是就到河坊街的元寶街遊玩,參觀一下胡雪巖的故居。這是元寶街胡雪巖故居門環。元寶街的胡雪巖故居,讓我想起了什剎海邊的恭王府,胡雪巖雖然不是王爺,但是他的家宅富有中國傳統建築特色,佔地十畝多,是清末中國巨商第一豪宅。這一塊就像周莊的沈廳,張廳,雕花窗戶外面,就是綠池塘。胡雪巖故居有芝園,還有十三樓等等,亭臺樓閣,雕梁畫棟,還有兩頂紅木官轎。胡雪巖,在左宗棠西徵的過程中,為其籌集軍餉,從洋商出借貸,讓左宗棠沒有後顧之憂。
  • 紅頂商人胡雪巖(1)
    □ 高 陽今天開始連載長篇歷史小說《紅頂商人胡雪巖》,鳳凰出版傳媒集團、鳳凰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江蘇文藝出版社2012年5月出版。作品講述了大清首富胡雪巖從店夥計到大清首富花了30年,從首富到傾家蕩產只花了3天的跌宕人生。高陽(1926-1992),著名作家,以歷史小說著稱。其中代表性作品有《胡雪巖全傳》三部曲、《慈禧全傳》等。
  • 夜讀丨紅頂商人胡雪巖:做事靠能力,做人靠格局
    胡雪巖經商成功之道,關鍵在於人脈的經營。從錢莊小夥計到清朝首富,紅頂商人胡雪巖的一生極富傳奇性。 他之所以取得巨大的成功,除了本身才幹非凡、膽識過人之外,還有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十分會做人。 商人一咬牙踏進了胡氏的埠康錢莊,一開口,就是押上全部的產業。 他索取的價格很低,埠康所得的利潤很高,沒有人會錯過這樣一筆好買賣。 但胡雪巖並沒有馬上應承,反而讓他先回去。商人前腳剛走,胡雪巖後腳就派人去了解實情。 第二天,胡雪巖按照市面上的價格,如數支付給商人資金。
  • 紅頂商人胡雪巖,臨終前叮囑子孫「勿近白虎」,白虎是什麼?
    胡雪巖出生於安徽績溪,幼年時期,家中十分貧困,胡雪巖只得幫人放牛貼補家用。可這樣一位「鄉下佬」,卻能將錢莊生意打理得如日中天,還和左宗棠、李鴻章等封疆大吏發生交集。不過,胡雪巖這位紅頂商人臨終前,卻對子孫說出「勿近白虎」這四個字,其中的「白虎」到底是什麼?胡雪巖出生於清朝道光年間,先後歷經鹹豐、同治、光緒朝。
  • 紅頂商人胡雪巖臨終前告誡後人「勿進白虎」,白虎有何含義
    晚清的破敗是我國人之殤,但這段歷史中也留下了不少歷史人物值得我們去回望,比如說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胡雪巖等,胡雪巖作為紅頂商人,人生起初仿佛開掛一樣,但最終卻數十年積累,一朝散盡,落了個家敗人亡的下場。
  • 紅頂商人胡雪巖:生財有道的好手,還有個難以啟齒的癖好
    戰國時有猗頓西河速富的故事,自古商人便為「經商有道」傷神費力,而當事業開始發展起來也是極為迅速的,《史記集解》云:「十年之間,其息不可計,貲擬王公,馳名天下。」說到經商,一定會提起晚清著名的商人胡雪巖,他是徽商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在商界的地位可以說是「商界中的曾國藩」。
  • 紅頂商人胡雪巖,臨終前告誡後代勿近白虎,白虎是什麼?
    可謂是一個在亂世中還能白手起家,最後成為清朝富豪的典型代表,後來胡雪巖也被人們冠上紅頂商人的標籤。胡雪巖的第一桶金小時候家裡沒錢,胡雪巖就幫助別人一起放牛以謀生計,胡雪巖12歲的時候他的父親就意外病逝了,第二年胡雪巖就背井離鄉,來到杭州打拼。
  • 《八月桂花香》:塵緣如夢,劉松仁演繹紅頂商人胡雪巖的一生
    胡雪巖是安徽人,後來移居杭州。他是大名鼎鼎的紅頂商人,也是徽商的代表人物。晚清左宗棠在商界的最大支持者。電視劇《那時花開月正圓》裡有一句話:餉靠胡雪巖,糧靠吳蔚文。88年,臺視出品了電視劇《八月桂花香》,劉松仁、蘇明明、李立群、米雪主演,演繹的就是這位紅頂商人胡雪巖跌宕起伏的一生
  • 「紅頂商人」胡雪巖臨終前告誡子孫:勿近白虎,「白虎」是啥?
    《易經》上說: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 後來,胡雪巖在杭州開辦「胡慶餘堂」,意義就取自「積善」之意。 彼時,胡雪巖將大奸臣秦檜手書的「餘慶堂」顛倒一下,變成了「慶餘堂」。
  • 紅頂商人胡雪巖為何會有「胡大善人」這一稱號?
    胡雪巖 一、胡雪巖是誰? 胡雪巖,赫赫有名,中國近代著名紅頂商人、徽商代表人物。胡雪巖憑藉其不凡的商業才能,在全國各地設立了「阜康」錢莊分號,被稱為「活財神」。在杭州創立了「胡慶餘堂」中藥店,制「避瘟丹」、「行軍散」、「八寶丹」供軍民之需,藥店傳承至今,贏得「江南藥王」之美譽。後面官至二品,賞穿黃馬褂,成為「紅頂商人」,因此人皆云:「做官要學曾國藩,經商要學胡雪巖」。
  • 「杭州亞運會·富甲江南」紅頂商人胡雪巖,漫談傳奇商賈人生
    出生於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一群人記憶裡些許還留有當年火遍熒幕的電視劇《八月桂花香》紅頂商人深愛著孤女程湘蓮
  • 被抄家的紅頂商人胡雪巖如此告誡子孫,「白虎」究竟...
    這位紅頂商人去世前,鄭重其事地教訓子孫:「勿近白虎」!那麼,「白虎」具體指的是什麼? 胡雪巖本是安徽人,出生在清朝道光年間,因為家裡實在太窮,6歲便在地主家裡幫工放牛,12歲時聽人念叨南邊有活路,便之神來到杭州。創業初期,胡雪巖偶然認識了王有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