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銳晰和媽媽齊景芳在一起
陳銳晰手工製作鑽石畫 記者 孟潮 攝
陳銳晰作品《小朋友們手拉手》
環渤海新聞網專稿 (記者 孟潮)女孩陳銳晰,今年13歲,是一位患有重度自閉症的「星星的孩子」。然而,她創作的快速小人畫入選了各類畫展,並獲得許多獎項和榮譽;她參加志願者活動義務植樹,為社區老人表演節目;她還在媽媽的幫助下,義賣自製手工品,捐出善款去幫助更需要的人……
陳銳晰的經歷告訴人們,「星星的孩子」也能綻放最美光彩!
天降厄運 「小神童」竟是「星星的孩子」
初見銳晰,她正抱著一隻鞋子,笨拙地將鞋帶系成蝴蝶結,嘴裡還不時發出難以辨明的「嗚啊」聲音。她的媽媽齊景芳告訴記者,這是因為她的興趣不在此,所以很難專注,若要在這種情況下學會,需至少練習一個月。
從2004年梔子花開時出生到4歲,小銳晰還是大家公認的「小神童」。據齊景芳回憶:「她10個月會開口說話,20個月能背誦三字經、古詩詞百餘篇,兩周歲時能識簡譜、單指在電子琴上彈兒歌,能說英文單詞百餘個,喜歡看卡片,對各國國旗、交通標示、中國地圖、拼音和英文字母統統熟知……」和天下所有父母一樣,齊景芳曾期盼她快些長大,期盼著她成龍成鳳……
那時候,齊景芳和丈夫有工作還經營著茶館,有房有車家庭幸福。但,命運卻又隱藏著不可控的變數。2008年,厄運顯現了:4歲的銳晰不會用牙齒咀嚼食物,對外面的世界不感興趣,在幼兒園上了一學期,記不住小朋友的名字,除了對媽媽的聲音有回應,對其他人毫無反應……
「我們帶孩子去北大六院找專家,結果被告知孩子患有自閉症,而且是重度的。我當時就崩潰了,每天除了以淚洗面就是發呆,看著自己最愛的女兒,根本無法相信她是一名精神障礙者!」談及此事,齊景芳眼圈微紅。
不負努力 折翼天使也能飛翔
自閉症給一個家庭帶來的挑戰是巨大的。為了幫助孩子訓練,齊景芳放下一切,照顧孩子日常起居並陪伴訓練。
「在生活能力方面,正常孩子看兩遍就能學會的內容,我教她幾百次也不一定能成功,而這種反覆每天都在進行。」事實上,這對齊景芳而言並不算什麼,即使重複上千次也無妨。最讓她痛心的是,當危險襲來,孩子竟沒有一點躲避意識。有一次,銳晰在地板上玩,身後原本靠牆的木質桌面突然倒下,齊景芳在稍遠的地方急得大喊……「桌面落到地上的位置距離孩子也就5釐米,雖然很幸運沒有被砸到,但那麼大的聲響竟然沒引起她一絲反應。」當時的齊景芳又怕又氣,滿心焦慮卻又無能為力。
自閉症孩子總是活在自己的世界裡,齊景芳覺得,除了每天的生活訓練,讓孩子接觸常人融入社會是非常必要的。2009年,她陪銳晰到世紀星培訓學校接受特殊教育,2011年,又將銳晰送到武術學校隨班跟讀,真正參與同齡孩子的學校生活。數不清的日夜,時時刻刻的陪伴,「努力」沒有被辜負。慢慢地,銳晰學會了洗臉穿衣,學會了掃地洗碗,還能簡單整理衣物,餓了煮個面,衝碗芝麻糊。更厲害的是,除了自理能力,如今的銳晰還學會了寫字,電腦打字,上網……在齊景芳的眼中,這些動作雖有些笨拙,遠不及正常孩子,但折翼天使也能飛翔了,還有什麼比這更令人欣慰?
樂於施愛 星星之光也耀眼
來到銳晰家,記者看到許多畫材和五顏六色的畫。「孩子從小就喜歡繪畫,只要拿起畫筆,她的心就能安靜下來。」據齊景芳介紹,銳晰無師自通創作快速小人畫,不僅參選各類畫展,還獲得了許多獎項和榮譽。2015年7月,銳晰的原創畫作《小孩部隊》被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選送,參加「2015年米蘭世博會中國館畫作展覽」,並作為中國館禮品贈送給米蘭貴賓。
也正因為在銳晰身上看到了許多進步,齊景芳周圍也慢慢多了一些和她一樣擁有「星星的孩子」的家長。他們相互交流、互相學習,共同組建了藍鳳凰心智障礙幫扶中心,以幫助心智障礙家庭孩子及家長為己任。他們還教孩子們學習製作手工品,並通過義賣的方式籌得善款,捐給更需要的人。「我們想讓這些孩子擁有自己的價值,讓他們胸懷有愛,成為溫暖的人。」據了解,這些「星星的孩子」通過捐出自己的手工藝品和美術作品,已籌得善款2萬餘元用於資助貧困孤獨症兒童家庭和藍鳳凰中心的建設。
在齊景芳等家長的帶動下,孩子們還經常參與各種社會宣傳和倡導類公益活動:社區演出,慰問孤寡老人,參加紅十字會志願者活動等。雖然他們尚未具備與年齡相符合的社會性,但家長們都相信,只要堅持下去,一定能綻放他們最美的光彩。
札記:
每種色彩都應該盛開,別讓陽光背後只剩下黑白……這些「星星的孩子」雖然在某些社會功能上出現了障礙,但他們的世界依舊是靜美的,他們的內心依舊是溫暖的。從銳晰手中接過她贈送的小人畫,記者默默在心底許下心願:希望所有「星星的孩子」都不曾被放棄,希望他們能被這個世界溫柔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