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百威亞太內部上演了一出「逼宮」大戲。一封由百威亞太員工發起「彈劾」CEO楊克的「聯名信」在圈內流傳。據《商業觀察》了解,該聯名信要求公司「解除楊克亞太區總裁及CEO職務,取消授予楊克的1420萬的期權和714萬的限制性股票。隨後,「被控訴人」楊克以一封內部信回應,並藉此發布了員工加薪計劃,一線員工漲薪10%。
對此,專家表示,百威亞太內憂外患都是業績惹的禍。近期百威亞太中國市場業績受損,以及2019年營收利潤雙雙下滑,主品牌百威代表的高端組合在中國銷量下跌。疫情之下百威「肉眼可見」的損失,或許只是「聯名信」的導火索。百威在中國中高端市場優勢的削弱,才是此次員工備感「危機」的深層焦慮。
上演「逼宮」大戲
4月7日,一封由百威亞太公司員工發起「彈劾」CEO楊克的「聯名信」在圈內流傳。據《商業觀察》了解,部分員工藉由「聯名信」向百威英博執行長薄睿拓以及百威亞太董事會「控訴」楊克疫情期間無作為,並公開反對公司向亞太區總裁楊克等人授予4972萬的期權和1608萬的限制性股票分配方案。
「在此艱難時刻,我們期待我們的領導者能夠和廣大員工同舟共濟、同甘共苦,而不是趁火打劫,謀取私利。」聯名信稱,「為了保持業務連續性,在疫情爆發期間,有些銷售和供應鏈員工放棄了和家人團聚,但是楊克3月9日才回到中國,卻收到了數百萬股權。而堅守一線的員工不僅沒有加薪,還深陷利益被剋扣,甚至失業的困境。」
面對員工們的集體「討伐」,4月7日晚間,楊克以一封主題為《團結一致,強勢復甦》的內部信回應其訴求。在信中,楊克對公司員工疫情期間的支持感到驕傲,並對即將到來的消費旺季做出部署,同時發布了員工加薪計劃 ,一線員工漲薪10%。
據《商業觀察》了解,今年3月26日,百威亞太發布公告稱,公司董事會根據長期激勵計劃條款向本公司一名合資格董事、若干名高級管理人員及合資格僱員授出合共49,720,699份股權,並授出合共16,080,138個受限制股份單位。
中國薪資績效講師馮濤表示,西方董事會講求契約,此時的激勵是基於過去一年甚至過去幾年的業績,按照提前約定進行分配,與疫情沒有關係。但基於西方董事會一貫強調精英文化和現代管理方式,這種激勵一般只針對公司頂層,覆蓋面很窄。收入的巨大差距以及能力匹配等問題給部分一線員工和中方管理層帶來了不公平的感受。
清華大學快營銷研究員孫巍認為,疫情之下,百威亞太也受到了嚴重影響,而CEO領導管理層種種表現觸動了員工的集體利益和情緒;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百威亞太的高管卻獲得了較高獎勵,這讓一線員工和中方管理層感到區別,最終導致了群體性聯合上書。
在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看來,併購案後,百威亞太負債率偏高,某種程度上桎梏其發展。此外,華潤啤酒、青島啤酒等其他行業巨頭的競逐導致百威亞太主打的高端市場競爭激烈,市場份額遭蠶食,導致2019年業績下滑。而疫情期間,損失更為慘重,如今的股權激勵方案自然不能服眾。
高端市場遭圍困
一直以來,百威亞太的中高端產品組合拳都是業績的主要驅動力。儘管2019年營收、利潤、銷量齊下滑,但由於公司的高端化戰略,中國每百升收入仍然持續增長。其中,以科羅娜、藍妹和福佳為首的超高端組合持續表現優秀,錄得強勁的雙位數銷量增長。
但時至今日,中國啤酒市場早已不是百威亞太獨吃高端市場紅利的時期。據歐睿數據顯示,2013年,整個啤酒市場的中高端啤酒銷量佔比不到兩成;至2018年,中高端啤酒銷量佔比則上升至31.14%。
「中國啤酒市場目前的發展競爭邏輯已經轉變為高端決戰邏輯、質量發展邏輯、利潤提升邏輯。」華潤啤酒CEO侯孝海表示,華潤啤酒正在持續發力高端化,以「勇闖天涯SuperX」「匠心營造」「馬爾斯綠」「臉譜」四大王牌打造高端化產品矩陣,並收購喜力中國業務加速破局。
而高端化戰略已有成效。在2019年淨利潤增長高達34%之外,華潤啤酒中高端產品銷量同比增長8.8%,其也推動華潤啤酒毛利率同比上漲至36.8%。
除華潤啤酒,青島啤酒也將目光聚焦在中高端,連續推出「奧古特」「鴻運當頭」等產品加碼高端市場;而同為國外啤酒品牌巨頭的嘉士伯則投資上億元建造精釀啤酒廠,據公司財報顯示,2019年嘉士伯在中國銷量增長8%,營收上漲19%。其中,高端品牌凱旋1664白啤表現亮眼,增長近50%。
北京京商流通戰略研究院院長賴陽認為,百威亞太剛進入中國市場時,與其他競爭對手有一定錯位性,發展迅速。但現在除了細分酒類的分流,越來越高端和趨同的品牌和產品在增加,以及越發強勢,百威亞太原本的優勢逐漸削弱,就會出現如今的局面。
在賴陽看來,市場競爭加劇是必然趨勢,百威亞太想要保持自身優勢,需要開發更豐富的產品線,以求更廣的市場覆蓋面;另外,要挖掘自身特點,打出差異化;更深層次就是注重產品和企業文化的融合,增加品牌認同感。
眼下,對百威亞太而言,競爭者的追趕,在某種程度上依然是一種威脅。疫情之下百威「肉眼可見」的損失,或許只是「聯名信」的導火索。而百威在中國中高端市場優勢的削弱,才是此次員工備感「危機」的深層焦慮。
撰文:畢暢
編輯:王小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