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許禮清 李向磊 北京報導
近日,百威亞太(01876.HK)內部上演了一出「逼宮」大戲。
4月7日,一封由百威亞太公司員工發起「彈劾」CEO楊克的「聯名信」在圈內流傳。據了解,部分員工藉由「聯名信」向百威英博執行長薄睿拓以及百威亞太董事會「控訴」楊克疫情期間無作為,並公開反對公司向亞太區總裁楊克等人授予4972萬的期權和1608萬的限制性股票分配方案。
隨後,「被控訴人」楊克以一封內部信回應。楊克在信中表示,對公司員工疫情期間的支持感到驕傲,為激勵員工所做貢獻,藉此發布了員工加薪計劃,一線員工漲薪10%。
對於具體事由以及後續發展等相關問題,《中國經營報》記者向百威亞太發去採訪函求證,截至發稿,未獲得官方消息。「如今內憂外患,都是業績惹的禍。」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向記者分析道,併購案後,百威亞太負債率偏高,某種程度上桎梏其發展。此外,華潤啤酒、青島啤酒等其他行業巨頭的競逐導致百威亞太主打的高端市場競爭激烈,市場份額遭蠶食,導致2019年業績下滑。而疫情期間,損失更為慘重,如今的股權激勵方案自然不能服眾。
「上書」董事會聯名「彈劾」CEO
「在此艱難時刻,我們期待我們的領導者能夠和廣大員工同舟共濟、同甘共苦,而不是趁火打劫,謀取私利。」4月7日,有媒體報導,一封由百威亞太公司員工發起「彈劾」CEO的「聯名信」在圈內流傳。
記者了解到,此次「聯名信」發起人是百威亞太員工,而他們極力「討伐」的則是亞太區總裁楊克。前者藉由聯名信表達對楊克的不滿,並公開反對公司向亞太區總裁楊克等人授予4972萬的期權和1608萬的限制性股票分配方案。還要求公司解除楊克亞太區總裁及CEO職務,並宣稱罷工。
此外,在聯名信中,員工極力控訴楊克及管理層疫情期間在國外「避險」,卻收到數百萬股權。而堅守一線的員工不僅沒有加薪,還深陷利益被剋扣,甚至失業的困境。
「西方董事會講求契約,此時的激勵是基於過去一年甚至過去幾年的業績,按照提前約定進行分配,與疫情沒有關係。」薪資績效講師馮濤表示,但基於西方董事會一貫強調精英文化和現代管理方式,這種激勵一般只針對公司頂層,覆蓋面很窄。收入的巨大差距以及能力匹配等問題給部分一線員工和中方管理層帶來了不公平的感受。
清華大學快營銷研究員孫巍表示,疫情之下,百威亞太也受到嚴重影響,而CEO領導管理層種種表現觸動了員工的集體利益和情緒;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百威亞太的高管卻獲得了較高獎勵,這讓一線員工和中方管理層感到區別,最終導致了群體性聯合上書。
面對員工們的集體「討伐」,幾個小時後,楊克在7日晚間以一封主題為《團結一致,強勢復甦》的內部信回應其訴求。楊克在信中感謝公司員工所做貢獻外,還披露加薪計劃。「從2020年4月1日起,中國所有符合要求的員工將得到平均增幅為5%的工資提升,一線員工還將額外獲得夏季激勵計劃。根據該計劃,一線員工可共計獲得10%的加薪。」
值得關注的是,與百威亞太內部的「彈劾信」不同,青島啤酒在同一天發布的,是一份關於公司A股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的激勵對象名單,而這份名單涉及的首次授予對象就高達638人。
對此,朱丹蓬表示,現在啤酒市場的競爭是多維的,有來自市場、渠道、產品等多方面的競爭,而百威亞太顯然沒有處理好內部管理問題,導致內憂外患的局面出現。
淨利、銷量雙降
值得注意的是,「聯名信」發起人在信件中寫道:「2019年是百威亞太中國業績近十年最差的一年,卻是楊克收入最高的一年。」
正如員工所說,日前百威亞太發布的拆分上市之後的首份年度財報顯示,2019年,在經歷兩度IPO、縮減半數融資目標才成功登陸港股的百威亞太,遭遇了利、銷雙跌。
根據財報,2019年,百威亞太實現收入65.46億美元,較去年同期67.4億美元下跌2.88%。銷量方面,百威亞太銷量共達93.17億公升,較去年同期下降3.0%;實現全年淨利潤9.08億美元,同比下降5.32%。
對於公司2019年的表現,百威亞太在年報中解釋稱,2019年亞太地區東部區域經營環境艱難,銷量、收入及正常化除息稅折舊攤銷前盈利(EBITDA)均下跌。中國市場銷量下滑,主要是夜生活渠道在2019年下半年持續表現疲軟所致。
2019年業績表現不佳,2020年更是「開局不利」。在發布財報的同時,百威亞太預估,與2019年同期相比,2020年在中國一二月的收入將自然減少約2.85億美元(現約合人民幣19.97億元),EBITDA將自然減少約1.7億美元(現約合人民幣11.91億元)。
摩根大通亦表示,如今隨著疫情在全球範圍內的不斷擴散,中國和韓國作為百威亞太的兩個主要市場必將受到衝擊,鑑於百威亞太受疫情影響對中國地區做出的預估,百威亞太旗下中國業務營運銷售及EBITDA已落後該行原先預測各7%及12%。
競爭者卻沒有停下腳步。3月20日,華潤啤酒披露財報顯示,2019年華潤啤酒綜合營業額約為331.9億元,同比增長4.2%;本公司股東應佔溢利約為13.12億元,同期增幅達34%。隨後青島啤酒2019最新年報披露,2019年總營收279.83億元,同比上漲5.3%,淨利潤為18.52億元,漲幅達30.23%。
「百威亞太剛進入中國市場時,與其他競爭對手有一定錯位性,發展迅速。但現在除了細分酒類的分流,越來越高端和趨同的品牌和產品在增加,以及越發強勢,百威亞太原本的優勢逐漸降低,就會出現如今的局面。」北京京商流通戰略研究院院長賴陽表示。
圍困高端 市場遭競逐
一直以來,百威亞太的中高端產品組合拳都是業績的主要驅動力。儘管2019年利、銷下滑,但由於公司的高端化戰略,中國每百升收入仍持續增長。其中,科羅娜、藍妹及福佳為首的超高端組合持續表現優秀,錄得強勁的雙位數銷量增長。「儘管我們的行業在最相關市場面臨壓力,我們仍能憑藉高端化戰略在區內保持收入增長。」百威亞太在財報中如此表述。
但今時不同往日,當今的啤酒市場早已不是百威亞太獨吃高端市場紅利的時期。據歐睿數據顯示,2013年,整個啤酒市場的中高端啤酒銷量佔比不到兩成;至2018年,中高端啤酒銷量佔比則上升至31.14%。
四川啤酒終端商陳勝(化名)告訴記者:「早年間,國內啤酒廠商主要在中低端價格區間打得火熱,高端市場相對空白。但近年來,華潤啤酒、青島啤酒等諸多國內啤酒品牌相繼推出中高端產品,市場競爭逐漸激烈。」
華潤啤酒CEO侯孝海公開表示:「中國啤酒市場目前的發展競爭邏輯已經轉變為高端決戰邏輯、質量發展邏輯、利潤提升邏輯。」
正如侯孝海所言,華潤啤酒正在持續發力高端化,以「勇闖天涯SuperX」「匠心營造」「馬爾斯綠」「臉譜」四大王牌打造高端化產品矩陣,並收購喜力中國業務加速破局。
而高端化戰略已有成效。在2019年淨利潤增長高達34%之外,華潤啤酒中高端產品銷量同比增長8.8%,其也推動華潤啤酒毛利率同比上漲至36.8%。
除了華潤啤酒,百威的老對手青島啤酒也將目光聚焦在中高端,連續推出「奧古特」「鴻運當頭」等產品加碼高端市場;同為國外啤酒品牌巨頭的嘉士伯則投資過億元建精釀啤酒工廠,據公司財報顯示,2019年嘉士伯集團在中國銷量增長8%,營收上漲19%。其中,高端品牌凱旋1664白啤表現亮眼,增長近一半。
「『打鐵還需自身硬』,現在消費者越來越傾向於品牌和產品的品質,要想獲取消費者的青睞,做好產品和市場是重中之重。」四川啤酒終端商陳勝(化名)告訴記者。
賴陽認為,市場競爭加劇是必然趨勢,百威亞太想要保持自身優勢,需要開發更豐富的產品線,以求更廣的市場覆蓋面;另外,要挖掘自身特點,打出差異化;更深層次就是注重產品和企業文化的融合,增加品牌認同感。
「目前在渠道方面,市場廣度和渠道深度的布局還不到位,例如在長江以北地區,其覆蓋還不夠。」朱丹蓬表示,百威亞太價格相對較高,想要進一步下沉市場,與華潤、青啤「全方位近身肉搏」不太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