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東方財富網
原標題:百威亞太2019年銷量淨利雙雙下滑 市值跌逾1200億港元
2月27日,「啤酒巨頭」百威亞太發布2019年年報,報告期內,公司實現收入65.46億美元,同比增長1.8%,計算匯率影響及範圍變動後同比下滑2.9%;實現股權持有人應佔溢利8.98億美元,同比下滑6.3%;總銷量93.17億公升,同比下滑3.0%。
百威亞太將下滑歸結於夜生活渠道持續表現疲軟、韓國市場消費者熱情減弱等因素。該公司表示,亞太地區東部區域在2019年面對艱難的經營環境,銷量、收入及正常化除息稅折舊攤銷前盈利雙雙下跌。
受此影響,多家投行下調百威亞太的目標價。摩通下調其目標價3%,由32港元下調至31港元;瑞信下調百威亞太盈利預測2%-3%,目標價由26.2港元降至25.5港元,維持「中性」評級;大摩下調對百威亞太今明兩年盈利預測分別23%及10%,降其股份目標價,由32港元降至30港元,維持「增持」評級。
2019年,百威頂著「亞洲最大啤酒公司」的頭銜成功在港股上市。9月30日,百威亞太正式掛牌交易後,在10月9日創下上市新高32.65港元,總市值高達4310億港元。之後,該公司股價震蕩回落,截至2月28日收盤,股價為23.4港元/股,總市值3098.95億港元,較最高位跌去1200多億港元,相當於一個華潤啤酒的市值。
資料顯示,百威亞太是百威英博子公司。百威英博創立於1366年,總部位於比利時,不僅是全球最大的啤酒生產、釀造企業,也是美國第二大鋁製啤酒罐製造公司。百威亞太在全球30多個國家擁有工廠,其產品行銷130多國。旗下品牌包括貝克啤酒、中國哈爾濱啤酒、百威啤酒、時代啤酒及科羅娜等500多個品牌。
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對時間財經表示,百威亞太主打高端,但整體產品布局其實能覆蓋到80%的消費者。只是其渠道方面,市場廣度和渠道深度的布局確實都還做得不到位,例如在長江以北地區,百威的覆蓋還不夠。但百威亞太略顯疲態後並不會進一步下沉市場,與華潤、青島「近身肉搏」,因為百威亞太要急於還錢。
替母還債
百威亞太上市的過程並非一帆風順。2019年7月5日,百威亞太宣布在港交所IPO,擬最多募集764.47億港元,若按此計劃,這將會是2019年全球最大手筆的IPO。但是7月14日,公司宣布基於考慮多項因素,擱置上市計劃。
直到兩個月後,9月18日百威亞太再度發出上市申請,此次目標融資至多379億港元,較第一次計劃縮減了一半,但仍然是今年全球第二大IPO。值得關注的是,此次上市,百威亞太剝離了相對成熟的澳洲業務,引入新加坡主權基金GIC作為基石投資者。
百威亞太兩次赴港上市,主要看中了亞太地區的市場份額,其中中國地區更是主力。據國盛證券研報披露,按2018年數據測算,以消費量計,百威中國市場份額16.2%,位居23.2%的華潤雪花和16.4%的青島啤酒之後。
除了百威亞太看重亞太地區的市場外,招股說明書中也表示,百威亞太上市募資所得款項淨額將全數用於償還債務。
近幾年來,百威英博因持續性收購已負債纍纍。2016年百威英博收購了世界第二大啤酒商南非米勒,這是全球啤酒史上最大的併購案,一舉奠定百威英博的全球啤酒霸主地位。但巨大的收購成本,也是造成如今債臺高築的原因。
根據百威英博披露的企業財報數據,截至2018年6月30日,百威英博淨債務高達1042億美元。為了減輕負債壓力,百威英博已經宣布2018財年的分紅將減少50%,節約出來的40億美元將用來償還企業目前所負擔的巨額債務。
據財經報導,百威英博還在國外市場先後收購了澳洲網上零售商、韓國精釀酒廠、藍妹啤酒等;在中國市場,百威英博與哈爾濱牽手後,市場份額進一步擴大。嘗到甜頭,百威英博陸續收購了哈啤、雪津、雙鹿、金陵、三泰、牡丹江等一些列國產啤酒品牌。
接連不斷的巨資併購,使得百威元氣大傷,債務攀升。在朱丹蓬看來,百威英博收購南非米勒後,現金流相對緊缺,短時間內彌補資金吃緊的問題很困難,所以百威英博將優質的亞太版塊拆分進行單獨上市,可以受到資本端的追捧以及青睞,很大程度上能夠解決資金問題。從微觀的角度,拆分後的股價、資金以及利潤都有很好的支撐,在亞洲市場消費升級的紅利中,百威英博的調性和產品結構能夠很好地匹配整個亞洲版塊的消費升級需求。
誰執牛耳?
隨著百威亞太登陸港股,中國市場的前三大啤酒品牌——華潤、青島、百威終在港股聚齊,將會在同一起跑線上一較高下。部分業內人士表示,隨著赴港上市的成功,百威亞太也將根植中國市場,此舉將促使國內高端啤酒格局不斷變化。
如今,華潤雪花、青島啤酒、燕京啤酒以及百威啤酒逐漸形成「四足鼎立」的格局,華潤雪花已通過併購擴張的外延式戰略成長為全國性品牌企業;青島啤酒也突破區域助力全國化不斷推進;燕京啤酒根植北京和內蒙古兩大主要市場;百威啤酒在高端啤酒細分市場表現不凡,2018年其高端市場已佔據近一半的市場份額。
中國市場在2018年喝掉的488億升啤酒中,百威佔據16.2%,位居第三,前兩位分別是華潤雪花和青島啤酒,市場份額分別為23.3%和16.4%。招股書顯示,百威亞太旗下50多個啤酒品牌中,有近60%是高端及超高端品牌。2018年中國市場消費的80億升高端及超高端啤酒中,百威佔比為46.6%,遠超青島啤酒和華潤雪花的14.4%和11.0%。
酒類分析師蔡學飛對時間財經表示,國內之前的主流啤酒是淡啤,近幾年的原漿、精釀等屬於高端啤酒,現在國內啤酒的高端化主要是「新概念」的高端化。隨著消費小眾化、多元化,伴隨著整個食品行業的消費升級,高端啤酒市場也在快速擴容。
蔡學飛還稱,啤酒品牌品質化、品牌化的回歸也促進了高端品牌的發展,「從2016年開始,雖然啤酒行業處於徘徊狀態,高端啤酒總量卻一直在增長,主要是通過年輕群體消費的場景化,夜場增長幅度很大」。他認為,體育營銷也是帶動高端啤酒擴容的原因之一。
GlobalData數據顯示,高端化是包括中國在內的亞太啤酒市場的結構性趨勢。在2013年至2018年,亞太地區的高端及超高端的複合年增長率為7.9%,遠高於特價以及主流啤酒的增速。預計未來五年(2019年-2023年)高端及超高端啤酒的複合年增長率為5.6%。
融資諮詢劉曉威對時間財經表示,青島啤酒等國產品牌與百威啤酒的高端化相比,在規模、價值體系塑造、品牌三個方面仍然有差距。在規模上,百威是規模化高端,國內品牌是力求高端規模化。在價值體系塑造方面,百威是價值競爭,國內品牌仍然處於價格競爭。再從品牌上來看,百威的品牌塑造更能貼近和引領目標消費群體的消費形態,更貼合高端年輕消費群體的消費習慣、生活形態和消費調性,這也是百威常年從事高端啤酒運營方面積累的結果。
百威、華潤、青島均在加碼高端啤酒。其中,青島啤酒方面曾公開表示,公司近幾年持續發力高端,將繼續推進轉型升級、提升產品結構。據了解,青島啤酒一直都主打國產品牌的自主高端化,先後研發出「經典1903、全麥白啤、原漿、皮爾森、青島啤酒IPA」等產品。招商證券發布的研報提到,高端化進程是核心邏輯,中高端持續放量使得青島啤酒利潤增速中樞有望加快。
華潤啤酒在收購喜力之後,中高檔啤酒給其利潤提升貢獻了很多力量。該公司還對勇闖天涯系列進行升級,推出中檔以上的SuperX提高售價,之後又推出匠心營造高端啤酒。華潤啤酒在2019年上半年報中也提到,華潤啤酒的中高檔啤酒銷量同比增長7%,使整體平均售價較去年同期上升4.5%。
「我們習慣稱之為五大啤酒巨頭,但是從市場佔有率上來說,燕京和嘉士伯已經落後很多了。」朱丹蓬表示,未來啤酒巨頭之間的競爭,一定是高端化產品之間的競奪。從當下來看,華潤、青島和百威在這一領域已經覓得先機,未來它們市場佔有率的優勢可能會進一步拉大,並不排除行業演變成「3+2」的市場格局。
(文章來源:時間財經)
(責任編輯:DF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