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歲男童腦外傷昏迷1年 迷走神經刺激術帶來新希望

2021-01-17 健康界

一次意外摔傷,令河南的9歲男童的佳佳昏迷不醒,曾1天內兩次開顱行去骨瓣減壓治療。1年內又經歷了後續顱骨修補等手術。舐犢情深的父母一直陪伴在床前呵護著他,跟他說話,試圖把兒子喚醒。

但童童已經1年了仍然不清醒的狀態,家裡萬分焦急。

是什麼原因導致這麼小的孩子昏迷不醒呢?小佳佳還有站起來的希望嗎?

九齡童顱腦重傷致昏迷

一年前,9歲的童童在玩三輪車時不慎墜落,頭部著地,當即不省人事,被急送到醫院,經過檢查診斷,提示為顱骨骨折、顱內血腫。

由於傷勢過重,當地醫院行急診下行左額顳開顱血腫清除術加去骨瓣減壓術。術後複查CT提示右側血腫形成,又行右側額顳開顱血腫清除術加去骨瓣術。住院期間,小偉的病情一度變化、加重,尤其是肺部感染嚴重,高燒持續不退。此後幾個月,佳佳又進行顱骨修復,高壓氧康復治療,狀態稍有好轉,眼球可以追物。難以預測、不容樂觀的治療效果,多次開顱手術,讓佳佳的家人傷心不已。

「孩子醒了,說話了,家才有溫度。」在多方打聽下,佳佳的父母了解首都醫科大學三博腦科醫院有一支經驗豐富的昏迷促醒醫療團隊,在國內享有盛譽。抱著試一試的態度,佳佳一家人來到了三博腦科醫院,找到了昏迷促醒專家、首都醫科大學三博腦科醫院功能神經外科副主任醫師董月青。

迷走神經刺激「一術兩得」

針對這個特殊的病例,入院後,董月青副主任醫師安排患兒進一步詳細診查,並與科室專家關宇光主任醫師、趙萌副主任醫院等討論診療策略。9歲的佳佳為何近一年一直是不清醒的狀態?三博腦科昏迷促醒團隊總結原因,並對繼發性因素逐條解決,針對性的進行了迷走神經刺激促醒治療,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第一、原發傷重。「患兒主要是一個瀰漫性軸索損傷導致的原發昏迷,可見丘腦、小腦和放射冠多發小的出血軟化灶,大腦逐漸萎縮。也就是最初的腦損傷很重。」董月青主任說。

第二、顱骨缺損去骨瓣減壓本為降低顱內壓,減少對腦幹生命中樞的壓迫。但是病人穩定後大面積的去除顱骨也會對腦血流、腦代謝和腦脊液產生影響,導致病人一直昏迷不醒,甚至引起反常腦疝致生命危險,因此及時修補顱骨缺損是十分必要的。董月青副主任師介紹,這裡大家存在一個錯誤的觀念,就是「病人不清醒,就不用修補顱骨」,其實修補顱骨對於穩定顱內狀態起著重要的作用,一定要做好顱骨修補。

 

第三、腦室擴大不一定是腦積水

2020年1月在《臨床神經外科雜誌》上發表了董月青副主任醫師的「慢性意識障礙伴發腦積水的臨床特徵與療效分析」的論文。回顧性分析120例慢性意識障礙患者中43例患者(35.8%)被診斷為腦積水接受了分流手術治療。並非所有腦室擴大的患者都需要進行分流手術。本患者的腦室明顯擴大,但是經過三博腦科昏迷促醒醫療團隊詳細評估,並不是腦積水,而是腦萎縮導致的腦室擴大,因此沒有進行腦積水的分流手術治療。

 

第四、癲癇 

外傷性癲癇(traumatic epilepsy)指繼發於顱腦損傷後的局限性或全身性痙攣。癲癇發作形式多種多樣,特別是一些小的抽搐,很容易被醫生或家屬忽視。但是其危害卻非常大,在癲癇發作時神經細胞的損傷增加,不僅可以引起癲癇的記憶障礙,改變人格,降低智力,而且還使癲癇發作更頻繁,癲癇發作可能會對其他器官功能造成損害,例如由於停止呼吸和全身抽搐而導致癲癇發作或甚至死亡的頭部外傷和肢體損傷、死亡。因此切不可以掉以輕心。

 

根據入院腦電圖等評估結果,發現佳佳的大腦皮層顯示發電,也就是癲癇。經過科室討論,三博腦科昏迷促醒醫療團隊決定給孩子佳佳行迷走神經刺激術,起到「一術兩得」的作用:除了控制癲癇還能起到昏迷促醒的作用。

近年來,隨著神經調控技術的應用,一些新的治療手段也在臨床上逐漸應用起來,迷走神經刺激(VNS)就是其中的一種方法。三博腦科昏迷促醒醫療團隊應用迷走神經刺激治13例病人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絕大多數病人昏迷恢復評分都有提高,部分病人經過治療逐漸清醒。

迷走神經電刺激術起初應用於難治性癲癇、抑鬱及認知功能障礙的治療,但在治療過程中發現能減少癲癇患者白天嗜睡時間和快動眼睡眠周期(REM),延長覺醒時間,因此,認為對昏迷病人應該有促醒作用。法國研究人員應用迷走神經刺激促醒了一位植物狀態15年的車禍男子。 

經過3個月的刺激治療,患兒的癲癇次數,腦電圖和清醒度明顯好轉,已經從原來的臥床,到現在攙扶下行走了。

董月青副主任醫師表示,昏迷促醒一定要在制定患者長期促醒計劃時,要因人而異,制定個體化的昏迷促醒計劃。既要考慮原發性腦損傷的因素,也不可以遺漏這些導致昏迷不醒的繼發重要原因,如:顱骨缺損、腦積水和癲癇,同時要加以治療,使大腦獲得一個穩定的內環境,這樣才能更好的康復。(錢宇陽)

相關焦點

  • 迷走神經刺激術有何神奇之處
    這一新聞出現後,可以說是「一石激起千層浪」,讓人們深感迷走神經治療神奇的同時,也讓不少植物人家屬看到了希望。那麼,迷走神經刺激真的可以拯救植物人麼? 迷走神經刺激術有何神奇之處? 那麼,新聞當中提到的令植物人出現甦醒跡象的迷走神經刺激術是什麼呢?
  • 迷走神經刺激喚醒昏迷15年的植物人 這是腦損傷患者的福音or困惑
    這個年輕人15年前遭遇了車禍,陷入昏迷狀態,他無法說話,動彈不得,沒有任何意識活動的跡象。在流下眼淚的兩周之前,研究人員在其胸腔植入了一臺旨在刺激其迷走神經的設備——迷走神經遍布全身,從耳後到胸腔再到胃部都有分布,負責向大腦傳送信息。
  • 科學家研發刺激迷走神經的新方法 有望緩解疼痛
    本文轉自【cnBeta.COM】;據外媒New Atlas報導,一些讀者可能已經知道,耳內刺激迷走神經可以幫助緩解身體其他部位的疼痛。得益於奧地利科學家的新研究,這種治療方法可能很快就會比以往更有效。迷走神經是頭顱神經中最長的神經,它從大腦經臉部,一直到胸部和腹部。其纖維延伸到身體的各個部位,包括外耳。因此,如果這些相連的身體部位中的一個部位出現疼痛,有時可以通過電刺激迷走神經來解決問題。這是通過放置在耳朵裡的電極來實現的。 也就是說,這些電極的最佳位置是關鍵。
  • 迷走神經新研究,實現精準定位
    迷走神經新研究,實現精準定位 2020-05-29 14: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Cell|迷走神經參與調控呼吸道防禦
    在喉部複雜的神經元網絡中,迷走神經(vagal nerve)發揮了重要作用。其最主要的功能之一是保護呼吸道,同時還支配消化、循環系統的絕大部分器官。迷走神經損傷會帶來非常嚴重的後果,如吞咽困難、窒息、語言障礙和吸入性肺炎等。但是,它對生理系統的保護機制還未研究透徹。
  • 血管迷走性暈厥——不容忽視的「危險」!
    來源:新浪財經11月5日消息,北京市衛生健康委官網公布健康知識《血管迷走性暈厥---不容忽視的「危險」!》。小張,男性,32歲,在外地一家外企上班,因突發暈厥摔倒後導致頭部外傷來天壇醫院就診。血管迷走性暈厥的患者,此種自主神經代償性反射受到抑制,不能維持正常的心率和血壓,加上直立傾斜位時心室容量減少,交感神經張力增加,特別是在伴有異丙腎上腺素的正性肌力作用時,使充盈不足的心室收縮明顯增強,此時,刺激左心室後壁的感受器,激活迷走神經傳入纖維,衝動傳入中樞,引起縮血管中樞抑制,而舒血管中樞興奮,導致心動過緩和/或血壓降低,使腦血流量減少,引起暈厥。
  • 偏癱也能治 周口市中心醫院成功實施首例頸七神經移位術
    端水、穿衣、系扣子……正常人的簡單動作,腦外傷、腦出血、腦梗塞患者做起來卻困難異常。肢體偏癱讓他們的日常生活需要依靠別人的幫助,成為他們心中永遠的痛。如果不是周口市中心醫院神經外科二病區劉德中團隊成功施展頸七神經移位術,周口市民張某某或許也會陷入肢體偏癱帶來的生活困境。
  • 荊門25歲小夥因車禍昏迷,兩個多月後奇蹟般被促醒!
    管床醫生陳超告訴筆者,5月9日小濤入院後,神經外科主任張銘聯合高壓氧科、康復醫學科專家進行多學科會診,為小濤制定了一整套整體化康復治療方案——經顱磁刺激療法、右正中神經電刺激療法聯合高壓氧治療和身體康復理療。
  • 帶您認識迷走神經張力指數
    因迷走神經支配範圍廣泛,呼吸功能、胃腸功能、心搏功能均能通過該指數反映。迷走神經張力指數基準值:是指統計過去30天迷走神經張力指數值,反映近一個月迷走神經調節能力的平均水平。意義:1.:1.迷走神經可保持身體在安靜狀態下的生理平衡,它主要的作用有:1. 使心跳減慢、血壓降低、支氣管縮小;2. 促進胃腸的活動,消化腺的分泌,保持身體能量;3. 增加能源儲蓄。
  • 迷走神經如何幫助學習語言?
    根據神經影像學的研究結果,在第二語言的習得上,兒童大腦的處理方式與成年大腦不同——前者處理第一語言和第二語言的區域完全重疊,而後者則是由兩個相鄰區域分別處理。大腦在走向成熟的過程中會發生一系列變化,例如在學齡初期,大腦的代謝率會逐漸下降,神經元的數量也開始減少;進入青春期後,神經突觸的數量和大腦的代謝率都會降低到最低點。
  • 血管迷走神經反應或是進化遺蹟?
    在近期科普中,我們談了最常見的一種獻血不良反應——血管迷走神經反應(Vasovagal reaction, VVR)。直立性暈厥實質上是由於體位改變帶來的血液重新分布,可導致回心血量瞬間減少300-800ml。
  • 四個簡單的步驟,教你激活迷走神經、回歸平靜
    本文介紹了一種四步激活腹側迷走神經的方法,可以幫助你在面對長期壓力時,讓身心回到平靜的狀態。本文譯自Medium,作者Ashley Abramson,原標題為" If There Was Ever a Time to Activate Your Vagus Nerve, It Is Now ",希望對您有所啟發。
  • 血管迷走性暈厥該怎麼辦
    最常見的暈厥是血管迷走性暈厥,在封閉悶熱的環境中、長時間的站立或情緒劇烈波動下,很容易發生。暈厥易復發,發生時很難預測,易增加外傷風險,嚴重影響生活質量和正常工作,所以要引起重視。今天我們來看看血管迷走性暈厥到底該怎麼辦!
  • 廈門9歲男童摔掉牙,媽媽一番「操作」保住了牙齒!家長一定要注意
    來看看這兩位小朋友的遭遇01、立即保存牙齒 植回兩周後牙保住了9歲的東東(化名)因摔倒導致整顆恆牙掉落,他媽媽立即保存好牙齒,帶著東東趕到廈門醫學院附屬口腔醫院。02、掉牙兩天後才就醫 牙根已經有些吸收10歲的明明(化名)也因為摔倒磕掉了一顆門牙。家長帶他到醫院時,牙齒掉兩天了,神經壞了,再植已經達不到理想效果。家長強烈要求試試看,李俊震便將牙齒的神經抽掉後種上去。經過固定,牙齒還能長牢固,不過牙根有點吸收了。
  • 75歲男子連續打嗝1個月,一查竟是肝癌!醫生:這幾種打嗝或是疾病信號
    而頑固性呃逆大多數與消化系統疾病(肝臟、胃、食管等)、中樞系統疾病(常見的如腦血管、腦腫瘤和外傷)有關。 除了肝臟、胃腸病引發的呃逆(就像上文提到的林大伯),長時間打嗝還有可能是以下情況造成的中樞性頑固性呃逆: 頸椎以及顱腦外傷 腫瘤 腦血管病變(包括腦梗死、腦出血、動脈瘤和動靜脈畸形等) 結核性腦膜炎、腦膿腫和帶狀皰疹繼發腦脊髓炎感染
  • 男童顱骨骨折伴碎骨片刺入腦內,泰州四院神經外科專家巧手「拼圖...
    交匯點訊 前不久,11歲男孩小李在鎮上一家超市玩耍時,不慎被倒下的冰箱砸傷頭部,前額傷口血流不止。家人見狀,趕緊撥打120急救電話,將孩子送到泰州市第四人民醫院就診。急診科醫生接診後,發現孩子的左額被砸出了大約3釐米的裂口,急診頭顱CT提示為「左額骨骨折伴腦挫裂傷」,額部被砸出的傷口下有一塊直徑大約3釐米的碎骨片,骨片凹陷,刺入腦內2釐米。 「兒童處於生長發育期,其顱骨凹陷性骨折與成人不一樣,如果不及時處理的話,就會逐步出現骨折周圍顱骨生長加重局部錯位而發生繼發性骨折的情況,即兒童生長性骨折。」
  • 迷走神經功能紊亂和相關疾病(1) ——林彪的槍傷與他的病
    實際上,這是迷走神經功能紊亂引起的小腸痙攣導致的腹瀉,專業上稱為「腸道激惹症候群」,又叫「功能性腹瀉」。1950年是林彪1938年3月負傷以後,病得最厲害的時候,主要是怕冷、怕熱、腹痛、頭痛、失眠,一天到晚靜不下來,需要不斷地活動,一到晚上更厲害。林彪總要讓人抖他的手、胳膊。據長期觀察,打仗時,他一坐車,精神頭就來了。半夜難受沒辦法,楚成瑞同志就弄個車,顛他!
  • 荊門二醫:物理治療成功喚醒沉睡者 打破昏迷患者沉睡的「魔咒」
    喚醒被「困住」的意識2020年4月的一天,京山市25歲的小濤(化名)在騎電動車時發生重大車禍,失去意識的小濤當即被送往當地醫院,被診斷為重型顱腦損傷並進行了顱腦手術。經過一個月的治療,小濤身體恢復尚可,但卻遲遲沒有醒來,醫生告知家屬要做好心理準備,小濤昏迷不醒很可能會變為「植物人」。
  • 醒來後的一聲「媽媽」,意外車禍昏迷數月,促醒手術喚醒花季少女
    受傷後的1年裡,萍萍一直臥床,偶爾清醒,更多的時候是昏迷,也不能經口進食,這種情況在醫學上被稱為「最小意識狀態」。, 父母每天為她做按摩,從網上學習康復知識,又請來中醫做針灸,給萍萍服中藥,種種方法都嘗試了,可萍萍依然沒有完全恢復意識。哥哥遠在軍營,不便回家,但一有空就在網上尋找促醒的方法。
  • 濟南市第三人民醫院神經外科手術步入「機器人時代」
    通過頭部1個綠豆粒大的小孔,精準穿刺腦內血腫……在濟南市第三人民醫院,正是憑藉華科Sino神經外科手術機器人的精準引導,一臺臺複雜的腦部手術變得更加「輕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