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ell|迷走神經參與調控呼吸道防禦
在喉部複雜的神經元網絡中,迷走神經(vagal nerve)發揮了重要作用。其最主要的功能之一是保護呼吸道,同時還支配消化、循環系統的絕大部分器官。迷走神經損傷會帶來非常嚴重的後果,如吞咽困難、窒息、語言障礙和吸入性肺炎等。但是,它對生理系統的保護機制還未研究透徹。
-
科學家研發刺激迷走神經的新方法 有望緩解疼痛
本文轉自【cnBeta.COM】;據外媒New Atlas報導,一些讀者可能已經知道,耳內刺激迷走神經可以幫助緩解身體其他部位的疼痛。得益於奧地利科學家的新研究,這種治療方法可能很快就會比以往更有效。迷走神經是頭顱神經中最長的神經,它從大腦經臉部,一直到胸部和腹部。其纖維延伸到身體的各個部位,包括外耳。因此,如果這些相連的身體部位中的一個部位出現疼痛,有時可以通過電刺激迷走神經來解決問題。這是通過放置在耳朵裡的電極來實現的。 也就是說,這些電極的最佳位置是關鍵。
-
迷走神經如何幫助學習語言?
根據神經影像學的研究結果,在第二語言的習得上,兒童大腦的處理方式與成年大腦不同——前者處理第一語言和第二語言的區域完全重疊,而後者則是由兩個相鄰區域分別處理。大腦在走向成熟的過程中會發生一系列變化,例如在學齡初期,大腦的代謝率會逐漸下降,神經元的數量也開始減少;進入青春期後,神經突觸的數量和大腦的代謝率都會降低到最低點。
-
帶您認識迷走神經張力指數
迷走神經張力指數迷走神經張力指數:主要反映迷走神經調節強度,人群正常參考範圍 600-1200。因迷走神經支配範圍廣泛,呼吸功能、胃腸功能、心搏功能均能通過該指數反映。迷走神經張力指數基準值:是指統計過去30天迷走神經張力指數值,反映近一個月迷走神經調節能力的平均水平。
-
迷走神經刺激術有何神奇之處
在了解迷走神經刺激術之前,我們首先需要知道什麼是「迷走神經」。很多人對迷走神經及其作用一知半解,甚至從未聽說。中國新聞網報導解釋稱,迷走神經連接人腦與身體的許多其他部位,包括腸道。迷走神經對保持清醒、警覺性和許多其他基本功能具有重要作用。
-
四個簡單的步驟,教你激活迷走神經、回歸平靜
神譯局是36氪旗下編譯團隊,關注科技、商業、職場、生活等領域,重點介紹國外的新技術、新觀點、新風向。 編者按:潛在的、長期的威脅對人的身體健康會造成很大的傷害。那種感覺就像是抱著一顆定時炸彈,雖然在當下我們沒有處在威脅之中,但是會一直對自己未來的潛在威脅感到擔憂。
-
迷走神經刺激喚醒昏迷15年的植物人 這是腦損傷患者的福音or困惑
之後,研究人員看到了這些影像,他們充滿了好奇,並暗自興奮不已。這個年輕人15年前遭遇了車禍,陷入昏迷狀態,他無法說話,動彈不得,沒有任何意識活動的跡象。在流下眼淚的兩周之前,研究人員在其胸腔植入了一臺旨在刺激其迷走神經的設備——迷走神經遍布全身,從耳後到胸腔再到胃部都有分布,負責向大腦傳送信息。
-
9歲男童腦外傷昏迷1年 迷走神經刺激術帶來新希望
抱著試一試的態度,佳佳一家人來到了三博腦科醫院,找到了昏迷促醒專家、首都醫科大學三博腦科醫院功能神經外科副主任醫師董月青。迷走神經刺激「一術兩得」針對這個特殊的病例,入院後,董月青副主任醫師安排患兒進一步詳細診查,並與科室專家關宇光主任醫師、趙萌副主任醫院等討論診療策略。9歲的佳佳為何近一年一直是不清醒的狀態?
-
血管迷走性暈厥——不容忽視的「危險」!
直立傾斜試驗對血管迷走性暈厥的診斷機理尚未完全明了。有人認為抑制性反射引起的心動過緩是由於迷走神經介導的,而阻力血管擴張和容量血管收縮引起的低血壓是交感神經受到抑制的結果。血管迷走性暈厥的預後如何?大多數應用傾斜試驗診斷的暈厥研究顯示,隨訪中血管迷走性暈厥的死亡率幾乎為0%。這些患者心臟大都正常,無猝死報導。
-
血管迷走神經反應或是進化遺蹟?
在近期科普中,我們談了最常見的一種獻血不良反應——血管迷走神經反應(Vasovagal reaction, VVR)。此時副交感神經興奮,心率減慢,血壓下降,導致腦供血不足。我們也稱之為血管神經性暈厥(Vasovagal syncope)。試想一下,意外受傷出血對於遠古叢林中的原始人類應該是家常便飯,如果一有受傷出血(遠非致命)就當場暈倒,恐怕是非常不利於生存。那麼,我們為什麼還會有這種違逆生理代償機制的「不利反應」呢?
-
阜外醫院姚焰團隊Heart Rhythm發文:右前神經節叢是血管迷走性暈厥...
來源:中國循環雜誌近日,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姚焰團隊在Heart Rhythm首次報導,右肺靜脈口前外處的右前神經節叢,是消融治療血管迷走性暈厥和緩慢性心律失常的重要靶點,近遠期治療效果好,可有效抑制暈厥復發。
-
迷走神經功能紊亂和相關疾病(1) ——林彪的槍傷與他的病
實際上,這是迷走神經功能紊亂引起的小腸痙攣導致的腹瀉,專業上稱為「腸道激惹症候群」,又叫「功能性腹瀉」。1950年是林彪1938年3月負傷以後,病得最厲害的時候,主要是怕冷、怕熱、腹痛、頭痛、失眠,一天到晚靜不下來,需要不斷地活動,一到晚上更厲害。林彪總要讓人抖他的手、胳膊。據長期觀察,打仗時,他一坐車,精神頭就來了。半夜難受沒辦法,楚成瑞同志就弄個車,顛他!
-
最新研究進展 | 行為和神經退行性疾病中的腸道微生物分子
多胺系統的失調與情緒障礙,抑鬱症和阿爾茨海默氏病有關,並且多胺已被研究作為抑鬱症和焦慮症行為,認知能力下降和藥物依賴性的臨床前治療藥物。 由於大多數哺乳動物神經遞質是從胺基酸前體衍生的,因此我們推測,細菌將胺基酸轉化為影響行為的分子可能代表了神經科學中新的微生物內分泌學重點,值得進一步研究。
-
男子難耐高溫暈倒 夏季炎熱易致迷走神經「急剎」出汗過多需及時補水
連日的高溫下,一位男子突然暈倒在工作崗位上,送醫後被診斷為血管迷走性暈厥,所幸並無大礙。醫生提醒,高溫天氣容易誘發此類暈厥,市民平時需注意避暑補水。33歲的小侯是武漢一家教育培訓機構的老師。最近幾天天氣炎熱,小侯每次上課都上的汗流浹背。
-
孩子動不動哭鬧,如何讓「迷走神經」乖乖聽話?情緒訓練四步走
在很早的時候就已經有專家發現學齡之前的兒童需要父母們每隔20秒就關注一次,雖然在我們看來這些和孩子的互動非常幼稚,但是卻可以促進孩子的神經發育,比如迷走神經。它和兒童的情緒反應、情緒調節等關係都是非常密切的,多和孩子進行互動,迷走神經的張力也會增大,從而增強情緒調節能力。也就是說,在我們看不見的地方,迷走神經悄無聲息地影響著孩子的情緒。
-
謙尊升科技:沒有 WiFi、沒有 GPS,消防救援為什麼還能實現精準定位...
謙尊升科技 CEO 肖卓凌告訴記者,採用的慣導定位的優勢很多——前期無需和 WiFi、iBeacon 一樣大規模部署信號,僅需在停車場出入口處部署 Beacon 用於實時轉換室內外地圖,就可以在室內停車場進行精準定位。並且在後期也僅需要維護出入口處的 Beacon 即可,這大大降低了各類 APP 和小程序的成本,每一款軟體都可以輕鬆擁有室內定位功能。
-
血管迷走性暈厥該怎麼辦
最常見的暈厥是血管迷走性暈厥,在封閉悶熱的環境中、長時間的站立或情緒劇烈波動下,很容易發生。暈厥易復發,發生時很難預測,易增加外傷風險,嚴重影響生活質量和正常工作,所以要引起重視。今天我們來看看血管迷走性暈厥到底該怎麼辦!
-
「機器人管家」調配資源 智能化運維實現精準管理
原標題:「機器人管家」調配資源 智能化運維實現精準管理 在數位技術日新月異的當今,運維智能化重要性愈發成為工業界的共識。當應用系統異常時,如何快速定位及恢復,一直是運維人員亟待解決的首要問題。微眾銀行的代表團隊最快3秒提交結果,做到了秒級識別和秒級定位,這也是對其兩年來智能運維系統建設的成果檢驗。 智能化的運維系統有力保障了銀行信息系統的穩定運行、大大降低了運維成本。據了解,作為首家網際網路銀行,微眾銀行2018年開始應用機器學習算法進行運維智能化建設。
-
清華大學精準醫學研究院啟動六大醫工結合研究中心
清華大學精準醫學研究院啟動六大醫工結合研究中心清華新聞網7月14日電 7月12日,清華大學精準醫學研究院研究中心啟動儀式暨智慧醫療研討會在清華大學舉行。鄭力強調,清華大學精準醫學研究院承載著將清華大學臨床醫學和基礎醫學優勢理工科等院系進行交叉融合創新的使命,希望精準醫學研究院以中心成立為契機,加快高質量發展,助力健康中國2030的目標實現。
-
肝腦腸神經弧維持腸道Treg細胞的生態位
肝腦腸神經弧維持腸道Treg細胞的生態位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6/12 22:03:12 日本慶應義塾大學醫學院Takanori Kanai和Yohei Mikami研究組取得最新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