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女二度入宮,眼看就要權傾天下,皇帝死前說:讓她給我陪葬

2021-02-23 午休讀點書

古代後宮美女如雲,數不勝數,勾心鬥角如臨戰場。偏偏有的是人一輩子都見不著皇帝一面,有的卻是得之棄之,一手好牌打的稀爛。

公元471年,年僅四歲的拓跋宏被其祖母馮太后扶上皇帝寶座,馮太后這位歷史中甚為出名的女政治家也再度臨朝掌政。

孝文帝就是在這位太后的栽培下成長起來,人生觀價值觀都深受其影響。

在這裡,我們說的卻不是一生頗具傳奇色彩的馮太后,而是其親生侄女兒——馮妙蓮

說到馮妙蓮,她是當朝太師馮熙府上的女兒,庶女出生的馮妙蓮在太師府中的生活也不是想像中那麼順風順水的。

至少,她就不是很得其父親的喜愛。

但是,有位做太皇太后的姑母,一生還是頗有造化的。

從孝文帝繼位以來,太后掌政多年,一手栽培的皇帝也漸漸長大直至成年。

說到皇帝成年,晉選妃嬪那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兒,為鞏固馮氏一脈的勢力,馮太后自是不會放過這個機會的。

隨即,就將自己哥哥家的兩個女兒一同召進了宮,其中,就有姿容絕美的馮妙蓮。

這也算「一朝選在君王側」了。

進宮後的馮氏兩姐妹,自然是沒有辜負太后的一片心思,雙雙得寵,尤其是馮妙蓮。

馮妙蓮是個頗有心思的女人,她知道想要籠絡一個男人,美貌缺之不可,但是,想要長久的維持盛寵,那麼,必要的謀劃也是少不了的。

所謂上好下甚,馮妙蓮知道孝文帝特別講究氣質、修養,就在這方面狠下功夫,勢必要做一個講究禮儀,有內涵的女人。

知道孝文帝喜歡文學、樂理,自己也深入研究,當然,對孝武帝飲食上的喜好也是一門兒清。

孝武帝本就因為這兩姊妹是馮太后的侄女兒而格外看重些,再加上馮妙蓮不僅外貌拔尖兒、善解人意。

又與自己意氣相投,面對這樣一個美人,怕真是沒幾個男人不愛了。

可惜好景不長,都說身在後宮身不由己,想就這麼相安無事的過下去,真就有點痴人說夢了。

果然,馮氏姐妹兩在入宮的三年後接連遭遇了劫難。

先是妹妹馮姍難產而死,緊跟著姐姐馮妙蓮也突染惡疾,渾身乏力、長臥病床不說,臉上還接連長出白斑。

即便馮太后讓大夫全力醫治,情況也是不容樂觀,這麼一張傾國傾城的臉,就算是全毀了。

面對這樣的情況,馮太后能怎麼樣,馮氏姐妹被送進宮中,原打算就是扶持其中一位做皇后,以此來給馮氏一族固寵。

可惜,經此一難,先前的謀划算是前功盡棄。最後,便隨便找了個理由,馮妙蓮就這麼被打發歸家了。

當然了,孝文帝對送走的馮妙蓮還是念念不忘的。

官宦家族那少得了幾個女兒,面對這種絕對權勢前僕後繼的人那也多得是。馮妙蓮被送回家後,馮家再次將小女兒馮媛送進了宮。

不過,挺讓人意外的是:馮太后在馮媛進宮不久後就因病去世了。

這時候要有人覺得馮太后去世,馮家就沒落了,馮媛必定就舉步維艱,那可就是大錯特錯了。

雖然,歷史中多的是親人反目爭權奪勢,因後宮掌權而引起內亂。

但是,明顯馮太后與孝文帝就不是哪一類裡邊兒的,這祖孫兩算的上是「其樂融融」。

馮太后不僅是孝文帝祖母,還是其人生導師,孝文帝對其也是恭敬有加。

前有馮太后先前的謀劃,後有皇帝對馮氏一族的看著,公元493年,為太后的守孝期一滿,馮媛順利被冊立為皇后。

被立為皇后的馮媛,為人並無大差錯,就是性子保守又固執。

所以,之後她在與孝文帝兩人之間也算的上是相敬如賓,但也僅僅只是「相敬」卻並無愛意。

每當孝文帝身處後宮,面對這樣一位皇后,每每都會想起與其姐姐馮妙蓮恩愛的日子。這種苗頭稍微一起還真就壓都壓不住。

越發想念馮妙蓮的孝文帝,最終,還是派人前去打探她的情況了。

而另一邊兒,歸家後的馮妙蓮也算吉人自有天相,在高菩薩的治療下身體漸漸好起來,最重要的是那張嬌媚的臉龐也毫髮無傷。

在見到孝文帝派來的人後,本就想復寵的馮妙蓮哭的那叫一個梨花帶雨,聲淚俱下的訴說著自己對孝文帝的思戀。

其母親也在一旁一邊說著女兒早已康復,希望能回宮伺候的話,一邊殷勤的囑咐下人備上一大桌子酒菜。

就這麼來往半響,酒足飯飽後還不忘塞上大把賞錢。拿了好處的下屬,回宮後的話自然是好話連篇,而孝文帝本就是存了召馮妙蓮回宮的心思。

這一聽,那還等得了啊,他的心思就活泛了,果然不出幾日,馮妙蓮再次被大臣接入宮中。

這歷了一劫再次回宮的馮妙蓮可就跟上回不一樣,這次她可是孝文帝失而復得的「白月光」,進宮不久,被封為位分僅次於皇后的左昭儀。

而馮妙蓮進宮首要的就是取悅皇上,每天打扮的花枝招展,為了讓身體散發迷人的香氣,在肚臍塞入麝香粉,那是將皇帝迷得三迷五道。

從此,再也離不得。

一時間,風光無限的馮妙蓮自然不會忘了,現在宮中多了位壓在自己頭上的中宮皇后。

這兩姐妹共侍一君,宮鬥大戲那也是隔三差五就是一場。同為皇帝後宮之人,馮氏兩姐妹誰也看不慣誰。

馮媛性格古板,不會討好人,明知孝文帝非常推崇漢文化,倡導族人穿漢服,說漢化,但是,她偏偏就不。

身為情敵的馮妙蓮不可能不拿這一點做文章,見縫插針的在孝文帝面前說小話。

最終,在這日夜的挑撥下,帝後兩人的關係越發疏遠、冷淡。

有皇帝護著的馮妙蓮也是沒把馮媛這個皇后看在眼裡,每次妃嬪向皇后參拜的場合從不出場,這一切馮媛都是看在眼裡。

皇帝在時她拿馮妙蓮沒法兒,但是,皇帝一走,馮妙蓮可就慘了。

這不就有一次孝文帝出巡護不了馮妙蓮的時候。

這天孝文帝剛走,正好遇上又是一個參拜日,本想來「護身符」不在身邊,馮妙蓮這次就算做個樣子也該老老實實前去參拜了吧,偏偏這位還就是有恃無恐慣了,就不去。

但是,這次還真就由不得她放肆了。

皇后一看,馮妙蓮竟然又沒來,立馬就下令派大臣親自去把她給「請」過來。

這兩人本就相互看不上眼,一見面那就是勢如水火,皇后一見面馮妙蓮就一頓呵斥,細數自她進宮以來做過的事兒,媚主邀寵、目無皇后等等。

但是,馮妙蓮也不是那種任人數落的主兒,還一下給皇后給頂了回去。

這一回口皇后那就不得了了,咬牙切齒的命人將她馮妙蓮拿下,要對她仗責二十,這一下,馮妙蓮才算知道怕了。

當然了,這仗罰最終還是沒落下來的,畢竟,是皇帝的寵妃。

前去參拜的妃嬪那麼多,怎麼可能沒人勸著任由皇后罰左昭儀,這要真打了等孝文帝回來那是誰也攔不住。

最終,這場鬧劇在馮妙蓮的賠禮道歉和眾妃嬪的勸說下收場。

縱觀馮媛皇后這一生,這次若是沒趁孝文帝不在將馮妙蓮除了,以後也就再沒有這樣的機會了。

經過這次事件,馮妙蓮對皇后算是恨到骨子裡了,靠山回來後更加的肆無忌憚,沒事兒就給皇后臉色。

一直持續到一次家宴,也是皇后最後參加的一次宴會。

那天,宮中如期舉行宴會,在大家都正在興頭上的時候,孝文帝突然發現皇后怎麼沒來?

於是,就派人去請,而皇后沒來是因為馮妙蓮在場的緣故,但是,皇上都派人來請了,總不能拂了皇帝的面子啊。

幾次都推脫不掉的皇后,還是來了宴會。

皇后的到來本應是眾人皆起身跪迎。但是,方妙蓮不,還跟著皇上一起受了皇后的禮。

這不,皇后一見她這姿態可不就是氣壞了,當場就要走,虧得孝文帝陪著臉讓她留了下來。

這時候,孝文帝要知道緊接著會發生什麼,估計就不會非留皇后下來了。

眾人一入座,心中不爽的皇后就發作了,陰陽怪氣的說馮妙蓮是「騷狐狸」,馮妙蓮那會是吃口頭上虧的人,當場反唇相譏懟了回去。

這下,兩人就這麼吵了起來。這情況孝武帝當然看不下去,隨即喝止了皇后。

皇后一看,孝武帝這下意識維護馮妙蓮的舉動,心裡就受不住了,衝著皇帝就哭訴,說:

皇上縱容馮妙蓮,被美色所迷昏了頭,說完哭著就跑了。

現下場面就好看了,孝文帝原本是想家宴不能少了皇后,特地派人去請,最後,卻是落了個自個兒沒臉,所以,對皇后那是越發不滿。

其實,這事兒也沒嚴重到廢皇后的地步,可是,誰讓孝文帝旁邊有個煽風點火的馮妙蓮呢!

結果,就是皇帝一氣之下直接下旨將皇后貶為庶人。而馮媛最後落了個出家為尼、常伴青燈的下場。

皇后下臺,宮中沒了能跟馮妙蓮相比之人,加上孝文帝對其的喜愛,馮妙蓮將孝文帝管的服服帖帖的,就專寵她一人,兩人恩愛有加。

而如果不是後來沒有發生那一系列的事,可能,世人都認為馮妙蓮對孝文帝愛慕非常。

公元497年,齊、魏兩國之間爆發戰亂,孝文帝親率大軍出徵。

而後,宮中不可一日無主,宮中除了馮妙蓮也沒有更適合的人選,於是,馮妙蓮被立為皇后,史稱:幽皇后

這一出徵一去就是一年,遠離都城的孝文帝最終因舟車勞頓病倒在汝南,偏偏還對宮中情況一無所知。

他以為皇后還在等著自己,卻不知「山中無老虎」的皇宮早就變了天。

沒有皇帝的皇宮自然是皇后一人獨大,這時的幽皇后再也沒有任何顧忌。

將從前為她治病的情人高菩薩宣進宮,給他安排差事,甚至,毫不掩飾高菩薩是她男寵的身份淫亂後宮。

後來,更是強迫死了駙馬,讓彭城公主和自己弟弟馮夙成親,就因馮夙看上了公主。

幽皇后這真的是「不作死就不會死」的典型代表了。

孝文帝不知道幽皇后做的那些事兒,可能是下面的人不敢說,但是,那個被逼急了的彭城公主,可就沒什麼不敢的了。

直接千裡迢迢的去找兄長求助、告狀去了。

面對妹妹的說辭,孝文帝起先是怎麼都不肯相信幽皇后會背叛自己的的,但是,面對信誓旦旦的彭城公主,卻也由不得他不信。

立馬派人回宮暗中調查。

另一邊,知道彭城公主跑了的幽皇后知道她肯定是去找孝文帝了,等到時候一查,自己那檔子事兒那還瞞得住,惶惶不可終日。

於是,她絞盡腦汁也只想出了個餿主意,那就是:行詛咒之術

念頭一起,幽皇后覺得自己有救了,立馬召來巫師,燒香焚燒紙,詛咒孝文帝回不來。

當然,這種事兒,結局想想就知道不可能成功的。幽皇后的底兒被揭的一乾二淨,情人高菩薩最後當然難逃一死。

都說帝王本無情,且不說孝文帝有沒有對幽皇后動真情,相處多年,一份情誼還是有的,偏偏就有人作死,把這份情誼踩在腳底下。

讓人驚奇的是,孝文帝並未下令處死幽皇后,甚至,連皇后封號都沒剝奪。

一直到孝文帝去世前,給北海王、彭城王留下旨意:讓他們在自己去世後處死幽皇后為自己陪葬,以避免她幹預朝政。

誰都不知道孝文帝為什麼留著馮妙蓮,因為愛情?她又為什麼會明目張胆的做哪些看似愚蠢的事兒?誰知道呢!

太和二十三年,孝文帝元宏去世,遺詔遣散三夫人以下的嬪妃回家改嫁,但是,要賜幽皇后死,以後禮與他同葬。

於是,元宏的庶弟北海王元詳奉命前往幽皇后宮裡,幽皇后奔走呼號,不肯自盡,說「他絕不會這樣做,是諸王想我死」

當即,與元詳同去的白整強行灌其毒藥,幽皇后遂死。

鹹陽王元禧等知其死,相視曰:「若無遺詔,我兄弟亦當作計去之,豈可令失行婦人宰制天下,殺我輩也。」

但是,馮妙蓮死後,並未與孝文帝合葬,可她又確實是到死都背著「幽皇后」這一稱號。

參考資料:【《魏書·卷十三·列傳第一》、《北史·卷十三·列傳第一》、《全史宮詞》】

相關焦點

  • 她二度進宮,皇帝專為她空設六宮,臨終卻說:她是災禍,陪葬吧
    除了這些因素之外,剩餘得寵的就可以說是憑藉真本事了,比如說乾隆的富察皇后,李世民的長孫皇后,今天要說的這位也得到了專寵,可惜她不得善終。她曾二度進宮,皇帝還專為她空設六宮,臨終卻說,她是災禍,陪葬吧。
  • 古言文:女孩蛻變成女王,天下為棋,我為棋手,操控棋局權傾天下
    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的是:古言文:女孩蛻變成女王,天下為棋,我為棋手,操控棋局權傾天下。《江山美人謀》劇情簡介:女人、亂世、家國、愛恨、命運、虐戀,女人究竟要經過多少風雨艱辛,才能成為人生強者宋初一以為,她一定是這個世界上最幸福的女人。雖顛沛流離,卻有心愛的人陪伴,相守相愛,那便是最美好的事情.然生逢亂世,人命危淺,生生死死如同家常便飯一般。
  • 乾隆皇帝三位皇后兩位陪葬
    路上的山清水秀,鳥語花香,在她眼中卻成了慘紅愁綠,分外觸動愁腸。不巧,她在船中因受了風寒,大病一場及至氣息奄奄,昏厥了好幾次。乾隆帝慌了手腳,忙下令回京,但是剛走到德州,就不行了。  臨死前,她不無幽怨的目光盯著乾隆帝,落下了一串傷心的眼淚。這幽怨的眼光使乾隆帝痛徹心肺,他又傷心又歉疚,對著皇后屍體號啕大哭。
  • 皇帝臨死,放心不下妃子,說:我死了你咋辦,妃子唱了首歌,死了
    在古代,封建社會裡似乎女人的命運,總是最為悲慘,其中作為皇帝後宮的女人為甚。所謂一招天子一朝臣,作為女人,不管皇帝生前如何獲得恩寵,每當前任的皇帝死後,其生前的後宮佳麗三千,大多數都會為其殉葬,幸者出家為尼,了此一生,其原因在於女性地位低下。
  • 古代皇帝駕崩要嬪妃陪葬,如果嬪妃不願意怎麼辦?結局是怎樣的
    今天的我們,思想已變得更加開放、更加開明,到了古代,人們還是很封建、很迷信,特別是古代的皇帝,他們生前、死後都享用著榮華富貴。帝死後,不但有大量金銀珠寶為自己陪葬,也有許多後宮美女為自己殉葬。遠古時期,由於女子的身份地位相對較低,所以說,如果女子想要改變自己的身份地位的話,那就得嫁給一個有權勢的人,而在當時,做皇帝的嬪妃成了古代女子非常渴望的一件事。
  • 女主寄人籬下的古言文:要命的是男主說要娶她,此生此世永不分開
    小編我來啦,今天給大家帶來的是女主寄人籬下的古言文:要命的是男主說要娶她,此生此世永不分開。1、《玉貌綺年》作者:硃砂短書評:女主穿越,父母去世後寄居外祖家。身為表小姐,實在難為。女主微聖母和事佬,開篇頗有些令人鬱郁,但是後期好心得好報,不善之人也都自有惡果,先抑後揚爽快感加倍。
  • 古代皇帝死後,新皇帝怎麼對待後宮3000小媽,有一種現在也難接受
    今天咱們聊聊古代宮廷後宮的那些事兒,話說古代皇帝,都有後宮佳麗3000左右,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想過,古代皇帝若是死了,後宮這幾千美女將何去何從?是回家,還是繼續在宮裡度過餘生?接下來咱們就來解析一下!據記載一般皇帝死後,後宮的幾千美女將有這幾種方式生活!中國古代朝代很多,不同的朝代的處理方式有所不同。
  • 臣女知錯了:我的前男友當了皇帝【完結】李修 裴鸞
    退婚半年後,前未婚夫他成了皇帝……他登基後的第三天,就召我入宮。原以為他念在昔日舊情,會高抬貴手放我一馬,誰知該男人心性大變,好像換了一個人似的。把我叫進宮,不是抄書就是給他守夜。他捏著我的下巴,一臉氣憤,「朕說過,你會後悔的!」我撲通一聲,熟練地給他跪了,「陛下,臣女知錯了!」
  • 皇帝號稱後宮佳麗三千,那麼他死之後,這些佳麗怎麼辦?
    在世襲制的封建王朝,皇帝血脈的延續可以說是國家的頭等大事,出於繁盛子嗣和政治需要,皇帝會納很多妃子,因此才有「後宮佳麗三千人」的說法。那麼在皇帝駕崩之後,她們將何去何從呢?如果新皇帝太小,她們還可能會垂簾聽政,掌握政治實權。有名的像慈禧太后,作為同治皇帝的生母,執掌大權近五十年。在分封制的時代,如兩漢時期,如果自己的兒子被皇帝封了王,那麼在丈夫死後,這些妃子就可以去兒子的封國安度晚年。但是切記不要和皇后結仇,否則會像戚夫人一樣被砍掉手足,做成人彘,受盡折磨而死。
  • 甄嬛傳皇帝劇情 甄嬛傳皇帝怎麼死的
    他在選秀上就這樣偶然見到了甄嬛,因為她的容貌長得特別像自己已故的皇后,就這樣留下了她。但是因為甄嬛第一天進宮的時候就看到了,華妃處置夏冬春的景象。看這一個活生生的秀女就這樣死掉了,雖然剛剛自己還在和她爭吵,她也確實是囂張跋扈,但是就因為說這幾句話就死了,她的心裡也很是後怕。
  • 她是歷史上的魏瓔珞,17歲入宮,21歲成為令妃,一生為乾隆生下六子二女,死後被追封為后
    劇中令妃閨名魏瓔珞,先是為姐姐報仇而進宮,好不容易大仇得報殺死裕太妃後,自己最親近、崇拜的皇后富察氏又莫名離世,發現事情並不簡單後,被罰到圓明園當宮女的魏瓔珞再次設計入宮,展開了第二輪的復仇大計。在前兩天的劇情裡,兇手之一的純貴妃被套路下線,逼死皇后的最後一根稻草的心機婊爾晴也被賜死,終於,女主又完成了一次復仇雙殺。
  • 古代妃子陪葬時雙腿為什麼都分開?得知真相後,真是慘無人道
    從出生那一刻因為自己是女孩就受到了不好的對待,哪怕她們到死也不能死的完整,甚至在她們死的那一刻都要必須要聽從他人的話。在古代皇宮中皇帝的權力最大,他有很多的勢力掌握著每個人的生死,甚至和皇帝在駕崩以後,還必須要讓很多妃子來給他陪葬,這樣的一個制度,也是讓很多妃子都感到很害怕。
  • 皇后與人私通,痴情的皇帝氣重病,遺詔:妃嬪免死,皇后需陪葬
    ——馬克思文章類型/歷史見聞字數|957,閱讀約2分鐘皇后,封建社會皇帝真正的妻子。在禮儀方面,皇后和皇帝是平等的。可謂同出一車,同入一座,接受文武百官的摩拜。在某種程度上,女王是一個重要的象徵。然而北魏時期,卻有這樣一位皇后,她與別的男人有染,還給皇帝戴了綠帽子。結果,她被逼死了。這位皇后就是北魏孝文帝拓跋弘的皇后馮妙蓮。拓跋宏是文帝拓跋宏的長子,3歲時被立為太子。按照北魏的祖制,子母雙亡。拓跋宏的母親李夫人被賜死後,由祖母馮太后撫養。此後拓跋宏與馮太后政見不同,矛盾重重。
  • 入宮二十天皇帝駕崩 14歲才女被迫殉葬 臨終絕筆讓世人感動
    當然了並不是所有妃子都需要殉葬,如果是貴妃以及貴妃以上的,而且生育過孩子的是不用陪葬的。如果妃子的家族為國立過功,也是不用殉葬的。 但這畢竟是少部分人,大多數妃子是沒有地位的,皇帝去世後,她們也要跟著一起入土。因為這種制度迫害的女子不計其數,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個才女,她入宮20多天,就結束了自己年輕的生命。 此人就是一代才女郭愛,郭愛是明宣宗朱瞻基的妃子。朱瞻基是朱棣的孫子,他曾經跟隨祖父討伐蒙古,在位期間施行仁政,人才輩出,經濟得到空前的發展。
  • 如懿傳:豫妃30歲入宮,又狂又蠢,皇帝為啥寵她?答案令人深思
    而就是這麼一朵「奇葩」,卻一入宮就得了皇帝的寵愛,一個月之中,「數她侍寢最多」。按理說,皇帝人到中年,見多識廣,不大可能看上這種資質的嬪妃,這次的表現未免有點奇怪吧?細琢磨才發現,這裡面大有玄機。01 有些所謂的「寵愛」,其實僅僅是愛自己有人說,豫妃得寵,是因為她帶給皇帝一種「新鮮感」。這也許算是原因之一。
  • 死前經歷了啥
    不得不說,我們現在的生活可謂是十分幸福的。眾所周知,自從秦始皇統一了中原之後便開始了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在那個時候,皇帝就是天下的統治者,任何人見到皇帝都是要下跪的。尤其是公裡的王公大臣們為了讓自己的家族事業發展得更好,他們想盡一切辦法想要成為皇親國戚。
  • 古代言情|天天想陛下日理萬姬的皇后/女主嫁給權傾天下的男主/放飛自我歡脫文
    目錄《朕教你日理萬姬》作者:荀二《前夫他哥權傾天下》作者:葉全《太子妃她有病》作者:七杯酒文章類型:原創-言情-架空歷史-愛情作品視角:女主作品風格:輕鬆所屬系列:狗子進行中文章進度:「可容顏變幻,滄海枯竭,對我最好的人,始終都是你。」正式文案:「死吧,只要你死了,就沒人知道我是假的了。」眼看著眼前人一點一點被三尺白綾勒死,薛快雪清麗的臉上露出猙獰。多年以前,她與這個女人換命,鳩佔鵲巢成了少年帝王的白月光。如今,心腹大患已除,那個少年愛的人,真真正正成了她。
  • 雍正去世前為何一直拉黃帶子?原來它有特殊用處,甄嬛差點沒命!
    ,雖然說自己最愛純元,但是卻一直尋找新歡,這樣的虛偽讓甄嬛早已厭惡。 自從回宮之後,甄嬛就一直在報復雍正,當他在病床前知道真相以後必然非常氣憤,在原著中關於黃帶子有專門的描寫,黃帶子斷,君死有疑,也就是說如果皇帝床前的黃帶子被扯斷就代表著皇帝的死有意外
  • 朱元璋陪葬女子,為何雙腿會被掰開?說出來你別不信
    朱元璋作為一個少見的、白手起家的皇帝,滅了元朝,建立了明朝,成就了不可一世的功勳,並以他多疑的性情、殘忍的手段,殺了幾萬人的功臣貴胄,而在他死後,更是重新啟用了「殉葬制度」。令人蹊蹺的是,朱元璋陪葬女子,為何雙腿會被掰開?說出來你別不信!
  • 古言宮鬥文——沉默寡言偏執佔有的皇上VS人前溫柔人後狠毒的女主
    接下來讓小編為你推薦的書是古言宮鬥文——沉默寡言偏執佔有的皇上VS人前溫柔人後狠毒的女主1: 《帝寵令》 ——小莊周小說文案 :年過半百的桑老先生終於高中狀元,一朝入朝為官,恰逢朝政商議納妃,桑老先生之女名聞天下,好事者起議桑老先生之女進宮服侍皇上。桑老先生猶豫再三,將桑莘婚事退了。一朝聖旨,桑莘被送入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