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d=/data/video/201908/02/686c24b6-e627-43f0-ac3c-8c1ef52a0198/transcode_79dc0139-a452-4fae-a1c2-77ede516.mp4&15697&sd=/data/video/201908/02/686c24b6-e627-43f0-ac3c-8c1ef52a0198/transcode_30feb07f-acbf-71d8-6ff7-7a1cc18d.mp4&15697&ld=/data/video/201908/02/686c24b6-e627-43f0-ac3c-8c1ef52a0198/transcode_9c947ddf-8f09-b362-60a4-64eaed4d.mp4&15697&window=http://vod.cyol.com/jpg/201908/02/686c24b6-e627-43f0-ac3c-8c1ef52a0198/keyframe/1564728425809.jpg&isPlayAd=1&isPlaySubtitle=0&nodeId=122
掃一掃 看視頻
「我小時候,經常能看到『江豬』跳出水面的景象,現在想看到它們,就得碰運氣嘍。但今年我們觀測到有新出生的幼豚,別提有多高興了!」近日,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走進安慶西江長江江豚遷地保護區(江豚救護中心),工作人員施老師站在船頭,邊觀測水面邊介紹道。
圓圓的腦袋,胖嘟嘟的身子,鉛灰色或灰白色的皮膚,長江江豚俗稱「江豬」,因天生一副「微笑」面容,又被稱作「微笑天使」。
江豚是長江生態系統的指示性物種,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極危物種。長江安慶段因其獨特的地理水文環境,是長江幹流江豚密度最大的江段之一。
據介紹,上世紀90年代,長江流域約有2700頭江豚,2006到2012年呈大幅下降趨勢。2017年,長江流域有江豚1012頭。據調查,目前長江安慶段約有130到160頭江豚。
安慶市漁業局漁業生產科科長陳壽文表示,江豚種群的變化預示著長江生態系統的情況。
為了留住長江的「微笑天使」,安慶各方齊心協力,為江豚保護「讓道」。
改善環境,經濟讓路,啟動立法
「我來這兒工作5年多,水質好多了,環境汙染情況大大改善。小型魚類資源充足,長江江豚遷地種群生存狀況良好。」施老師說。
2014年4月,江豚救護中心在長江幹流救助了5頭江豚,2015年6月這裡還誕生了一頭小江豚,這是國內首例在保護區內出生的江豚。
西江保護區只是安慶市致力江豚保護工作的縮影。2007年,安慶市政府批准建立了安慶市江豚自然保護區。近年來,安慶出臺《江豚保護區生態環境問題整改方案》《江豚自然保護區生態保護和修複方案》,基本形成「核心區、緩衝區、實驗區」三區規劃,構建生態防線。
「除了滾鉤等漁具傷害,食物資源減少、棲息環境破壞、水利工程、航運發展都一定程度上影響到江豚的生存。」陳壽文表示。
「上世紀八十年代,白鱀豚數量就已經到達警戒線,現在,白鱀豚整體功能性滅絕。不能再讓白鱀豚的悲劇重演。」在陳壽文看來,江豚數量下降趨勢得到遏制,和市委、市政府的重視和整改有關。
「2018年,長江幹流已沒有漁船捕撈江豚,影響生態的碼頭全部拆除。修過江橋時,預留較寬的通道,方便江豚遷徙。」陳壽文說。
「安慶市2011年啟動《安慶港中心港區總體規劃》編制,統籌港口規劃、城市規劃和江豚保護區規劃。」安慶市港航管理局規劃建設科副科長陳玉琢介紹,在2018年2月審批通過的新一輪《規劃》中,規劃港口岸線9.7公裡,較上輪縮減33.77公裡。
陳玉琢告訴記者,該市中心港區皖河農場作業區是天然良港建設首選,也是安慶港未來發展的重點區域,但該江段江豚活動密集,為充分保護、避讓,該作業區僅布置港口岸線3公裡,較上輪規劃縮減9公裡。
該市還對不符合規劃和生態保護的31座碼頭進行拆除。「當地石化企業一個有8個泊位的大碼頭,市區一個大型貨櫃作業碼頭,全部拆掉。」陳玉琢感慨,「清理整治碼頭不是一個部門的事,要協調環保、海事、交通、水利等相關部門支持,只為一個目標——讓港口規劃和江豚自然保護區沒有任何衝突。」
今年2月,安慶全面啟動《安慶市長江江豚自然保護區條例》立法工作。安慶也成為全國首個為保護單一瀕危物種而啟動地方立法的市。
科研力量助力江豚保護
安慶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於道平已和江豚打了35年交道。最初,他一個人「單槍匹馬」開展江豚保護工作,近些年,他看到了可喜的變化。2014年,「水生生物保護與水生態修復安徽省高等學校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落戶安慶師範大學,11名年輕博士陸續加入。團隊由水生生物學不同研究方向和不同專業的研究者組成,探討江豚滅絕機制,研究江豚保護技術措施。這幾年,陸續有很多科研單位加入江豚保護研究。
於道平說,這些年,博士團把業餘時間基本都泡在江面上,組織野外考察,開展江豚救護,遇上惡劣天氣時下水、拉網、抬船,幹得和漁民一樣嫻熟。
「國家和省裡對長江環境日漸重視,江豚棲息環境有所改善。在過去江豚很少去的水域,現在能看到江豚,而且看到江豚集群達10頭以上的機會增多,這些都能反映出長江幹流漁業資源向好的趨勢。」於道平告訴記者。
讓江豚保護和生態環保理念走進青少年心中
「螺旋槳發出的聲音會對江豚聲納功能產生影響,我們推廣在船上使用吸聲降噪的裝置,以及清潔能源。在橫駛區、停泊區,倡導進行必要的船舶限速。」每周,安慶市海事局的青年志願者都會在江面上開展「水上流動課堂」活動。
市海事局團委書記郭雯介紹,局裡35歲以下的青年人自發組成「江豚」志願服務隊,基層海巡執法大隊每月至少開展一次活動。
「很多船員以船為家,在水上漂泊,對政策了解較少,但他們是離江豚最近的人。於是,我們志願者就登上船頭、碼頭,向他們宣講江豚生存現狀和江豚保護知識。」郭雯說。
海事局還舉辦海事開放日活動,邀請中小學生參加。今年,團安慶市委在海事局工作躉船建立安慶市青少年保護母親河教育實踐基地,更大範圍地宣傳江豚保護知識。
長期以來,團安慶市委推動青少年環保教育和志願活動常態化、品牌化、模式化,為長江環保和江豚保護貢獻青春力量。
「團市委積極參與市汙染防治攻堅『三督』工作和『三大一強』專項攻堅行動。抽調專人,負責對全市26個市直單位243個涉及環境保護督察反饋問題、江豚自然保護區生態環境保護和修復問題等清單進行驗收審核、跟蹤督辦。」團安慶市委書記陳茜介紹道。
在安慶,江豚保護還走進了學生課堂。在雙蓮寺小學,開設了長江水生動物相關課程,保護江豚就是其中的重要內容。
【責任編輯:賈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