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新加坡媒體亞洲新聞頻道(Channel News Asia)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隨著比特幣在全球範圍內的大熱,涉嫌比特幣暴力犯罪的行為也越來越普遍。根據臺灣警方的公告,臺灣臺中市四名男子組成犯罪團夥,設局對一名比特幣賣家暴力控制,並搶劫了其價值500萬新臺幣的比特幣,警方目前已經對四名涉案人員進行了逮捕。
臺灣警方表示,四名犯罪分子此前設立騙局,假裝要從受害者那裡購買比特幣,並邀請這位比特幣賣家和他們見面。該賣家在前往臺中市和四名犯罪分子見面後,遭到了暴力襲擊,被迫通過手機將其持有的18枚比特幣進行了轉移,價值約17萬美元。
警方還指出,在成功搶劫到比特幣後,四名犯罪分子強迫受害者喝下大量烈酒,偽造醉酒鬥毆的現場。其中一名襲擊者在現場被捕,另外三人在不同地點被捕。
警方稱,這是臺灣首例比特幣搶劫案。最近比特幣動機的暴力犯罪的例子包括:一名俄羅斯男子上周在泰國度假時被蒙住眼睛並被迫轉移比特幣,一名加拿大加密貨幣經紀商在1月底未能成功阻止三名男子,來自香港的一名三十四歲男子在灣仔繁忙的街道上偷走大量現金後,親自前往該地購買比特幣。去年9月份,印度新德裡犯罪團夥製造了多起比特幣搶劫案件。
上月,黑客從日本東京的加密貨幣交易所Coincheck偷走了大約580億日元(5.3260億美元),引發了對於數字資產這個新興市場的安全和監管保護的質疑,這也是史上規模最大的加密貨幣被盜事件之一。
隨著比特幣價格的一路攀升,有關比特幣引發的犯罪行為也在逐漸增多,比特幣為什麼會淪為犯罪的代名詞?眾所周知,物以稀為貴,而且比特幣以其全球流通性、隱蔽性深受犯罪活動的喜愛,廣泛流通於軍火、毒品、人口販賣,而在「暗網」「影網」等犯罪天堂中比特幣自然成為公認的唯一貨幣,它不限於國界,也不限於人種和語言使它擔當起「犯罪」代名詞的這個重任。
- END -
點擊 「閱讀原文」,即可免費註冊匯商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