銘記歷史 砥礪奮進——省黃埔軍校同學會郫都區聯絡組後代聯工委...

2020-12-28 網易

2020-09-18 20:02:28 來源: 蓉城同心

舉報

  近日,作為省黃埔軍校同學會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5周年系列活動的分會場,郫都區黃埔聯絡組後代聯工委在郫都區唐昌鎮公園抗日陣亡將士紀念碑前舉行紀念抗戰勝利75周年活動。省黃埔軍校同學會秘書長傅燁紅,郫都區委統戰部副部長聶兵,抗戰老兵竹永安、王清和,省黃埔軍校同學會後代聯工委副主委張天健、牛澤民、郭德彬、劉瑄等出席活動。活動由郫都區黃埔聯絡組後代聯工委常務副主委劉亞芳主持。

  

  活動現場莊嚴肅穆,全體人員面向抗日陣亡將士紀念碑肅立,向在抗戰中犧牲的英雄默哀。傅燁紅、聶兵、郭德彬分別代表省黃埔軍校同學會和郫都區委統戰部、郫都區黃埔聯絡組後代聯工委向烈士敬獻花籃,寄託對抗戰烈士的深切哀思。

  傅燁紅、聶兵在致辭中充分肯定了郫都人民在抗戰中的積極貢獻。在民族危亡的歷史關頭,郫都人民同仇敵愾、共赴國難,傾盡人力、物力、財力投入民族解放鬥爭,身後的紀念碑上書寫的「為國家盡大忠,為民族盡大孝」正是參與抗戰的真實寫照。舉辦紀念活動緬懷浴血守衛山河的抗戰先輩,是為了牢記歷史,更加珍視和平、堅守和平;是為了更加發奮圖強、敢於鬥爭、善於創造,要弘揚偉大的抗戰精神和黃埔精神,為奮力推動治蜀興川再上新臺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作出黃埔人新的更大貢獻。

  

  活動以「講抗戰故事、唱抗戰歌曲、頌抗戰英烈」的形式展開。抗日將領解固基之孫鍾林講述了解固基可歌可泣的抗戰故事;唐昌鎮知名人士趙仁春深情講述了抗日陣亡將士紀念碑落成的歷史;大家齊聲唱響抗戰歌曲《松花江上》《大刀進行曲》;郫都區黃埔後代趙樹中、向華深情朗誦了由趙樹中創作的《抗日英雄贊》,將抗戰英烈們拋開生死、拜別親人、投身疆場的英勇氣概娓娓道來。黃埔後代親屬對抗戰英烈深深的追思和緬懷,感動了在場的所有人。

  眉山黃埔組織、郫都區黃埔後代親屬、抗戰將領親屬近50人參加了活動。

  供稿:郫都區委統戰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省黃埔軍校同學會和江蘇金陵教育集團來我市調研民辦教育工作
    省黃埔軍校同學會和江蘇金陵教育集團來我市調研民辦教育工作 2020-10-15 17:27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抗擊疫情 甘肅省黃埔軍校同學會在行動
    甘肅省黃埔同學會積極響應甘肅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聯防聯控領導小組要求,在做好本單位防控工作的基礎上,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努力籌集應對此次公共突發衛生事件所需醫療物資。  2月上旬,甘肅省黃埔同學會多次聯繫珠澳清華紫荊同學會及該會會長馬志忠(甘肅省海外聯誼會副會長),並委託中國人民解放軍聯勤保障部隊第九四0醫院致函該會,希望藉助該會發揮廣大會員群體和人脈資源的優勢,從境外幫助尋找防護服、防護口罩等相關物資。
  • 黃埔軍校建校96周年暨抗日戰爭勝利75周年書畫展開展
    為了傳承黃埔精神,弘揚偉大抗戰精神,由廣東省黃埔軍校同學會、廣東革命歷史博物館、廣州市十九路軍淞滬抗日陣亡將士陵園管理中心、香港黃埔軍校後代親友聯誼會聯合主辦,廣東省兩岸和平發展促進會、清心閣和澳門辛亥、黃埔協進會協辦的「黃埔軍校建校96周年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5周年書畫展」,今天起至7月16日在黃埔軍校舊址紀念館開展,《<黃埔日刊>資料彙編》首發儀式同時舉行。
  • 珍貴的《周至籍黃埔軍校英雄榜》
    作為中國現代歷史上第一所培養革命幹部的新型軍事政治學校,其影響之深遠,作用之巨大,名聲之顯赫,都是始料所不及的。 建國後曾任解放軍南京軍事學院教員和省參事室參事等職。 黃埔軍校南京本校第九期(1931年5月至1934年5月)周至籍學員: 第一總隊騎兵隊: 劉冠群,字濟生,陝西周至縣城內萬德合轉富饒莊中堡。
  • 鄧演達與黃埔軍校(下)
    雖然歷史已證明鄧演達的這個設想是不切中國革命實際的,但在革命危急關頭,他思考的出發點是積極的。也就在這時,史達林曾向鄧演達提議,把他樹立為中國共產黨領袖,要他領導中國革命的建議。鄧演達以不同意共產國際的中國革命策略和不是共產黨員為由拒絕了史達林的建議。史達林對於鄧演達是否共產黨員並不在意,他簡單回答說,這可以讓共產國際設法安排,顯然,史達林將當時的鄧演達作為可資扶持的中國領導人之一加以爭取。
  • 黃埔軍校,90多年來第一次聽到這樣的評價.「原創」
    這條主幹道的盡頭,是一幅黃埔師生在硝煙戰場上的浮雕,兩邊是當年黃埔軍校人人皆知的一副對聯「貪生怕死勿入斯門,升官發財請往他處,革命者來」。在這幅浮雕的左右是「黃埔軍校史跡」兩個大展廳。以翔實的圖片與文字,介紹了黃埔軍校的歷史與對中國革命的傑出貢獻。
  • 黃埔軍校冬令營給孩子學會獨立,自信,自律,勇敢,感恩
    黃埔軍校領越特訓營注重培養青少年堅毅、責任、守紀、感恩、堅強的精神,訓練和生活,培養學員獨立自主、吃苦耐勞、遵守紀律、團隊協作精神。2021黃埔軍校冬令營領越特訓營再度開營孩子在家裡習慣了安逸舒適的生活。何時開始養成了很多陋習?
  • 黃埔軍校著名的「黃埔四兇」都是哪些人?各自結局怎麼樣?
    原標題:黃埔軍校著名的「黃埔四兇」都是哪些人?各自結局怎麼樣?黃埔三傑人盡皆知,他們是指黃埔軍校一期學員中最為突出的三個人物,蔣先雲、陳賡和賀衷寒。而黃埔四兇則是被黃埔軍校右派分子攻擊的左派著名的四位教官,他們在當時都是富有極大愛國熱情的教官。
  • 黃埔精神對黃埔軍校人才培養的影響
    黃埔精神對黃埔軍校人才培養的影響 (廣東)馮 惠 二、黃埔精神貫穿於軍校的政治教育中,成為培養人才的核心價值觀 孫中山先生愛國主義思想是通過革命行動來具體體現的,所以在他創 辦的黃埔軍校中,「愛國、革命」的思想始終貫穿於軍校的軍事政治教育
  • 虎頭要塞,這是一段不能忘卻的紀念 | 2019砥礪奮進走龍江
    國家不強大,人民就受苦,這是歷史用血淋淋的事實向我們揭示的殘酷真理。我們年輕朋友一定要銘記歷史,要讓人們看到法西斯犯下的罪孽,看到戰爭的殘酷。要塞下面太黑了,但銘記這種黑暗,就是為了更美好的明天。」      採訪團裡來自新疆《當代兵團》的範志俊告訴記者,他以前看過很多紅色教育基地,但今天的虎頭要塞印象格外深刻。尤其是展出被迫害勞工的照片,簡直是慘無人道。「我往地下要塞走的時候,越往下心越沉重。
  • 銘記歷史,砥礪復興之志
    在這個草木含悲、山河垂淚的日子裡,悼念南京大屠殺中的死難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國主義侵華戰爭期間慘遭日本侵略者殺戮的死難同胞,共同追憶那一段困難深重的歷史,牢記侵略戰爭給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造成的深重災難,表明了中國人民反對侵略戰爭、捍衛人類尊嚴、維護世界和平的堅定立場。銘記歷史,方能在滄海橫流中積蓄砥礪前行的力量。
  • 黃埔軍魂共寫民族抗戰史國共合作再創歷史新格局
    從一九二四年六月軍校第一期開學,到一九二七年「四·一二」軍校校長蔣介石先生發動反共的政變之前,應當說是黃埔軍校最輝煌的時期。軍校師生東平西討,南徵北戰,包括平定商團叛亂,第一次東徵,平定滇系軍閥楊希閔和桂系軍閥劉震寰,參加「六·二三」反帝鬥爭,擁護省港大罷工,支援農民運動,第二次東徵和南徵,出師北伐,創造出令中外反動勢力震驚的輝煌戰果。
  • 保定軍校:中國近代史上最早的軍校,將才輩出,蔣介石為知名校友
    今天的保定軍校,可能名氣遠遠不及黃埔軍校。雖然保定軍校長期隱沒於歷史風雲之中,卻是千餘名將軍的搖籃。已故近代史學家蔣廷黻先生曾經說過,要研究近代史,尤其是中國近代史,必須先研究保定軍校史。其中,黃埔軍校來說,當時從校長,到學生總隊的隊長中,大部分都是保定軍校的畢業生。到1928年,黃埔軍校中保定軍校畢業生擔任教官等職位的比例一度達到80%。這個數字可謂令人驚訝萬分。
  • 解密出身於黃埔軍校的解放軍猛將排行榜
    人們早已熟悉共和國將帥的名字,卻並不熟悉在這些熠熠生輝的將帥之星中,竟然有那麼多人出自同一所軍事學校,這就是黃埔軍校。 黃埔軍校由國共兩黨共同創辦,這也就決定了中國共產黨人在軍校中有著堂堂陣容。出身於黃埔的中國共產黨人,後來有的成為中國共產黨著名的政治家、理論家、外交家,更多的成為將帥之星。
  • 2021廣州黃埔軍校冬令營
    ●特色課程:以磨心智,美思想,懂感恩,講原則,敢創新為目標,將青少年行為素質與素質教育相結合,有利於孩子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每日起床疊「豆腐塊」,整理床鋪、按規定放置物品、做好宿舍清潔衛生。來一場感恩之旅,讓孩子在體驗中學會換位思考,懂得父母的艱辛;感恩從理解開始,讓孩子真誠的對父母說一句:「爸爸媽媽,你們辛苦了,我愛你們!」軍事體驗營:以體驗為主,提高生活自理能力,養成良好的習慣,了解我軍的優良傳統,感受真正的軍營生活。
  • 黃埔軍校畢業的陳恭澍,是如何成為戴笠手下第一殺手的?
    那麼,黃埔軍校畢業的他,是如何成長為戴笠手下第一殺手的呢?他又策劃了哪些刺殺行動呢?△《風箏》中宮庶形象01.黃埔軍校畢業後投靠戴笠,多次策劃刺殺漢奸行動陳恭澍生於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在其18歲那年,剛剛中學畢業的陳恭澍,因瑣事與嫂子發生爭吵,年輕氣盛的他一氣之下離家出走,而與大多數熱血青年一樣,陳恭澍跑到廣東報考了黃埔軍校,並順利考入黃埔軍校第四期。
  • 【Vlog打卡廣州】走進黃埔軍校舊址,尋找「將帥搖籃」背後故事
    文/圖/視頻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柳卓楠在遠離廣州市區的長洲島上,有一所中國近現代歷史上赫赫有名的軍事院校,那裡走出新中國的5位元帥、3位大將、8位上將,而國民黨中畢業於此的中將以上高級將領達187人,它被後人稱之為「將帥搖籃」,它就是——黃埔軍校。
  • 《八佰》拯救了華誼,黃埔軍校拯救了中國,哪些大將出自這裡?
    那黃埔軍校為什麼說拯救了中國呢,有哪些將領來自黃埔軍校呢?謝晉元我們先看下黃埔軍校成立的背景,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經過2次討袁戰爭失敗後,充分認識到靠舊軍閥的軍隊難以完成革命的任務1924年,恰好此時第一次國共合作,在共產黨的幫助下改組國民黨,並建立中國近代第一座現代化的軍校。黃埔軍校到底出了哪些人才呢?我們不得不提到「黃埔軍校三十六將和七十二弟子」。
  • 兩岸e眼|赴廣州黃埔軍校採訪,臺灣記者:這是我母校
    設於高雄鳳山的"陸軍軍官學校",是臺灣培養陸軍幹部的搖籃,追根溯源,其建校歷史可以追溯到1924年6月16日,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於廣州黃埔正式成立,通稱黃埔軍校。參加海峽兩岸網絡新媒體大陸行聯合採訪活動的兩岸媒體人,今天上午來到廣州黃埔軍校舊址,一睹「黃埔建軍」的榮光。黃埔軍校是中國現代史上第一所培養革命軍隊幹部的軍事學校 ,國共兩黨的很多傑出將領都出自該校,尤其是一至六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