迂闊的孔乙己 被群嘲的孔乙己:有誰關心他的冷暖

2021-03-01 青史夢回2

當代文學史上有許多經典形象深入人心,比如,大凡讀過書的人,沒有不知道孔乙己這個形象的。

 

張愛玲說,《紅樓夢》是個坑,自己卻寧願身在其中;其實,魯迅也是個坑,讀他的文字,是痛並快樂著的。

 

你在魯迅的文字中,時時會驚悚的發現自己。

 

人間處處孔乙己,這結論很誅心。

 

「站著喝酒而穿長衫的唯一的人」、「多乎哉不多也」、「茴香豆的四種寫法」,這篇短短的文字中的這些典型描摹,傳神而又準確地刻畫了主人公。

 

傳統知識分子群體,是特別看重內省的,個人修養的最高境界叫「慎獨」,魯迅的文字是匕首,既解剖社會,更嚴厲解剖自己這樣的知識群體。

 

做學問,痛苦的是自己,輸出內容是要把快樂的一面顯示出來,傳統知識分子念茲在茲 「文以載道」,毒害太深了。

 

愛之深,痛之切。

 

無情未必真豪傑,對於風雨如磐的故國,魯迅說,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

 

所以,他的第一部小說集叫《吶喊》。

 

魯迅作品選材和解剖的「初心」,是「多採自病態的社會的不幸的人們中,意思是揭出病苦,引起療救的注意。」

 

當時的魯迅認為最須急切地療救的,是人的「病態」的靈魂。

 

孔乙己就是在那個社會中這樣一個「被侮辱與被損害」的病態靈魂。

 

魯迅創作這個形象,是「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

 

在《吶喊自序》中,魯迅這樣說:「假如一間鐵屋子,是絕無窗戶而萬難破毀的,裡面有許多熟睡的人們,不久都要悶死了,然而是從昏睡入死滅,並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現在你大嚷起來,驚起了較為清醒的幾個人,使這不幸的少數者來受無可挽救的臨終的苦楚,你倒以為對得起他們麼?」

 

「然而幾個人既然起來,你不能說決沒有毀壞這鐵屋的希望。」

 

孔乙己,一個讀書人,連讀書人最基本的門檻——秀才,都沒考上,在那樣的時代,就只能「百無一用是書生了」。

 

那麼,成為連賣苦力的短衣幫都要去嘲笑的對象,也就是他逃不掉的悲劇了。

 

範進可以被張鄉紳巴結,孔乙己只能被群嘲,是那個社會的現實。

 

孔乙己迂腐、他不敢正視真正的現實,然而,他良心未泯,他沒有「」去異路,逃異地,去尋求別樣的人們。」

 

他沒有「生活和工作」明顯分裂的世故和壞;沒有像那個靠著講魯迅而頗為火了一把,卻大罵魯迅孜孜以求要「療治」的群體的某三媽的那種「練達」。

 

孔乙己最終在貧困中死去,這種近乎殘酷的結局,使人們震驚了「病態社會的不幸的人們」所遭受苦難,卻不自知的愚昧。」

 

鹹亨酒店這樣一個典型場景的設定,其實是整個社會和社會階層境遇的一個縮影:

 

「短衣幫」只配站在外面喝酒,只有長衫的顧客才能進店慢慢地坐著喝酒吃菜。

 

而孔乙己是「是站著喝酒而穿長衫的唯一的人」。

 

站著喝酒,暗示孔乙己的經濟狀況以及社會地位,在酒店老闆眼中和「短衣幫」已經差不多了;

 

穿著長衫,是和短衣幫疏離的身份象徵,長衫破舊而又骯髒,與其說是顯露的高短衣幫一等,毋寧說是暴露了他生活的落魄和不堪。

 

這個破舊而又骯髒的長衫,是要顯示自己作為一個讀書人的「不一樣」的堅守,是無論如何也不能丟的。

 

小說中,最令人沉思和毛骨悚然的是各種「笑」,用眾人的鬨笑來貫穿這樣一個令人悲酸的故事——大家都在笑、都在「笑」孔乙己,而笑的原因,卻各有不同。

 

「在這時候,眾人也都鬨笑起來:店內外都充滿著快活的空氣」。

 

連「我」這個「樣子太傻,怕侍候不了長衫主顧,就在外面做點事」的,在鹹亨酒店裡沒有地位的小夥計,也「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幾聲」。

 

病態的社會,弱者只會向更弱者開炮。

 

當孔乙己問「我」,茴字怎麼寫的時候,我的內心是:「討飯一樣的人,也配考我麼?

 

一個「配」字,尤為傳神。

 

底層年輕的「我」、同處社會邊緣「我」、甚至比孔乙己還等而下之的「我」,在面對孔乙己的時候,不是感同身受,而是內心鄙夷的「你配嗎?」。

 

就算在「我」這樣被老闆嫌棄在酒裡摻水都做不好的小夥計心目中,孔乙己也是處於社會鄙視鏈最下層的。

 

大家都是韭菜,卻還是要分個淺綠與深綠的等級。

 

真相很扎心,對自己最狠的往往都是同類,作品揭露了人性的冷酷。

 

「我」的笑,「我」的鄙夷,是一個已經不知不覺做了「奴才」的人,對一個做不成奴才的人的嘲笑罷。

 

這個「配」,魯迅炸出了「藏在皮袍下的「小」」。

 

小說中,「短衣幫」,是「好說話但又斤斤計較」的人。

 

孔乙己實際上已經淪落到短衣幫的群體了,卻在精神內核上看不起「短衣幫」,所以,面對「短衣幫」監督著酒裡面有沒有摻水的斤斤計較,孔乙己卻是「排出」九文大錢,一副長衫主顧的大氣做派。

 

「短衣幫」自然也看不起孔乙己,都是一樣站著喝酒的人,你幹嘛就是那種高人一等的做派?

 

他們互相鄙視,而短衣幫是做為一個群體出現的,孔乙己一個不合時宜的個體,一個大家都嘲笑的失敗的人,自然處於弱勢,面對著群體暴力:你識字有什麼用,還不是一樣站著喝酒。

 

錢鍾書說,忠厚老實人的惡毒,像飯裡的砂礫或者出骨魚片裡未淨的刺,會給人一種不期待的傷痛。

 

短衣幫們世故而又狡黠,他們知道,讀書人最在意的是什麼,打擊孔乙己最有效的武器是什麼。

 

他們嘲笑孔乙己,他們最後擊穿了孔乙己的生趣。

 

「你怎的連半個秀才也撈不到呢?」

 

讀書而沒有考上秀才,是孔乙己最不敢直視的痛,短衣幫專拈這個進行「靈魂的拷問」,孔乙己作為一個讀書人的尊嚴,在一次又一次的折辱中,最後真的意氣盡了。

 

「短衣幫」的笑,是錐心的嘲諷,更對孔乙己真正靈魂上的重擊。

 

被打折的不僅僅是腿,還有他最後的驕傲,那些曾經為之驕傲的「之乎者也」,為之自炫的「君子固窮」,在短衣幫一次又一次地嘲笑中,再也沒有勇氣提起了,只是「坐著用這手慢慢的走了」。

 

這種病態的社會,表現出來的人與人之間的漠不關心,缺乏同情心,具有極大的冷漠性和殘酷性。

 

令人窒息的悲涼:面對悲慘的遭遇和傷痛,不是同情和眼淚,而是無聊的逗笑和取樂。

 

麻木不仁,愚昧無知,自輕自賤,自欺欺人,欺軟怕硬,不覺醒不覺悟,不敢正視真正的現實,普遍都有看客心理。

 

孔乙己的另一個行為,偷書,是小說中的文眼,串起了整個情節。

孔乙己喝酒都要賒欠了,卻沒有去偷酒,沒有去偷錢,按常人的理解,生活不下去了,即便去偷,首先也是偷「有用的東西」。

 

固然饑寒交迫,也沒有偷充飢的米飯和解愁的酒,只是偷了書。

 

讀書人的顏面丟在了偷書上,可是他別的什麼都不偷,單單去偷書,又好像守住了讀書人的一點點尊嚴。

 

偷這個行為的本身本質不會變,但是,在一個乞丐只要錢不要飯的年代,偷書讀起來總莫名的心酸。

 

錯的不是他,是他的信仰,信仰沒了,他也就——「大約孔乙己的確死了。」

 

看看別人裝修考究的新房子,沒有一本書。

 

今天,別人問你業餘時間都幹啥,你說讀書,你頓時感覺自己好傻,不是傻,是迂。

 

誰還讀書哇。

 

喧囂與騷動的人生百態下,猛一回頭,就看見了孔乙己,他並沒有真正遠離這片土壤。

相關焦點

  • 《孔乙己》|在涼薄世界裡堅守的孔乙己,不僅是個被嫌棄的邊緣人
    顯然,孔乙己不在看客的世界裡,也不屬於其間任何一類。從掌柜到小夥計,從丁舉人到短衣幫,好似沒有一個不笑他的,店內外因有他的存在,也總少了快活的空氣。「孔乙己,你臉上又添上新傷疤了!」、「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東西!」、「孔乙己,你當真識字嗎?」、「那怎麼連半個秀才也撈不到呢?」
  • 孔乙己
    可惜他又有一樣壞脾氣,便是好吃懶做。坐不到幾天,便連人和書籍紙張筆硯,一齊失蹤。如是幾次,叫他鈔書的人也沒有了。孔乙己沒有法,便免不了偶然做些偷竊的事。但他在我們店裡,品行卻比別人都好,就是從不拖欠;雖然間或沒有現錢,暫時記在粉板上,但不出一月,定然還清,從粉板上拭去了孔乙己的名字。 孔乙己喝過半碗酒,漲紅的臉色漸漸復了原,旁人便又問道,"孔乙己,你當真認識字麼?"
  • 《孔乙己》原文
    做工的人,傍午傍晚散了工,每每花四文銅錢,買一碗酒,——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現在每碗要漲到十文,——靠櫃外站著,熱熱的喝了休息;倘肯多花一文,便可以買一碟鹽煮筍,或者茴香豆,做下酒物了,如果出到十幾文,那就能買一樣葷菜,但這些顧客,多是短衣幫,大抵沒有這樣闊綽。只有穿長衫的,才踱進店面隔壁的房子裡,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我
  • 魯迅《孔乙己》原文及賞析
    我暗想我和掌柜的等級還很遠呢,而且我們掌柜也從不將茴香豆上帳;又 好笑,又不耐煩,懶懶的答他道,「誰要你教,不是草頭底下一個來回的回字麼?」孔乙己 顯出極高興的樣子,將兩個指頭的長指甲敲著櫃檯,點頭說,「對呀對呀!……回字有四樣 寫法⑸,你知道麼?」我愈不耐煩了,努著嘴走遠。孔乙己剛用指甲蘸了酒,想在柜上寫 字,見我毫不熱心,便又嘆一口氣,顯出極惋惜的樣子。
  • 重讀魯迅最愛的《孔乙己》:從一個人、一群人的「笑」解析孔乙己
    《孔乙己》是文學巨匠魯迅先生的短篇白話文小說,也是他所創作的小說中,最喜歡的一篇,理由是:「在寥寥數頁之中,將社會對於苦人的冷淡,不慌不忙的描寫出來,諷刺又不顯露,有一種大家風範。」環顧全文,魯迅先生以酒館夥計的第一人稱,用一個人、一群人的「笑」講述了孔乙己的悲劇。酒館裡的人,無論是夥計,還是掌柜,抑或是短衣幫和長衫主顧,他們見到孔乙己都有一個共同的反應——笑。
  • 重讀《孔乙己》:少時不懂孔乙己,讀懂已是書中人,成年人的悲哀
    說到這個地方,是不是一下子就想到了我們的主人公——孔乙己了,他也是「精緻窮」群體的一員。明明穿著一件已經破舊的不能再破舊的長衫,明明已經窮困潦倒,卻依然享受著喝一杯溫酒的愉悅,當連生活必需品對他來說都是奢侈的時候,他還仍舊追求著一杯連肚子都填不飽的酒。這無疑是對「精緻窮」一詞最好的詮釋。
  • 魯迅先生《孔乙己》原文及賞析
    孔乙己立刻顯出頹唐不安的模樣,臉上籠上了一層灰色,嘴裡說些話;這回可是全是之乎者也之類,一些不懂了。在這時候,眾人也都鬨笑起來:店內外充滿了快活的空氣。在這些時候,我可以附和著笑,掌柜是決不責備的。而且掌柜見了孔乙己,也每每這樣問他,引人發笑。孔乙己自己知道不能和他們談天,便只好向孩子說話。有一回對我說道,「你讀過書麼?」我略略點一點頭。他說,「讀過書,……我便考一考。
  • 《孔乙己》賞析(顏郅歆)
    當喝酒的人嘲笑他臉上的新傷,說著他又偷了別人的東西,孔乙己只能無力爭辯道:「竊書不能算偷!」多麼可笑的辯解,封建體制下讀書人的迂腐形象躍然紙上。    但他雖窮酸迂腐卻也不乏人性的善良。記得他的出場是帶著笑的,他的到來也使小店有了生氣,多了笑語。
  • 品讀《孔乙己》:少年嘲笑過孔乙己,中年活成孔乙己,可悲亦可嘆
    一、了解現實合理定位自己,不成為現代「孔乙己」現代社會中有「孔乙己」這類思想的人太多了,他們不能合理地認清自己,總是想要能力以外的東西。很多大學畢業生想要一份好工作,自己不想踏實努力,而是希望畢業後能馬上獲得好工作,在工作不如意的時候寧可啃老也不願意找一份踏實工作慢慢累積經驗。
  • 丁帆|轉世孔乙己的自白書
    月光婆娑,疏影幢幢,我仿佛看見了「上大人,孔乙己」早已轉世復活了,只是分不清他的真面目,或許是百歲,或許是耄耋,或許是古稀,或許是花甲,或許是知天命,或許是不惑,或許是而立,或許是弱冠。他似乎像「變臉」一樣出現在各種各樣的場合中。以下文字是我採訪轉世孔乙己的錄音記錄,未加修飾,公布於眾,權作茶餘飯後的談資笑料。涉及到人物的行狀若有形似者,切勿對號入座。
  • 第五說:孔乙己的生活我的夢
    而在這幾十年裡,我依舊在酒館裡當夥計,但當初窮酸的孔乙己卻早已成了鎮裡的名人,最近還聽說當選了省裡的勞動模範。哎,世事難料,誰能想到當初窮困潦倒的孔乙己混得比我們還好!孔乙己命運的「改變」還要從那年講起。那年,通過魯迅先生的文章,孔乙己的名聲傳遍了大江南北,甚至與鎮上的阿Q齊名。
  • 從《孔乙己》到《阿Q正傳》,看孤獨零餘者的生存與毀滅
    ——鄭振鐸重讀《孔乙己》和《阿Q自傳》,發覺他們有很多共同點:同樣是邊緣人,是孤獨的零餘者,不被理解卻渴望得到尊重,他們在孤獨中生存,也在孤獨中死去。孔乙己沒有自己的真名,或許有,只是沒人在乎,誰會去在乎一個不相干的人的死活,更何況是他的名字,名字,只是個代號罷了。鹹亨酒店的客人,是分兩種的——「短衣幫」:靠櫃外站著,熱熱的喝了休息;「長衫者」:進房子裡要酒要菜,慢慢坐喝。
  • 《孔乙己》精神悲劇的文化內涵及其敘事分析
    孔乙己的名字,也有根源,據說是源於一個外號孟夫子的迂腐的窮讀書人。但是這樣一種命名,顯示了孔乙己這樣的人實際上處於一種無名狀態。他僅僅以外號被人所記住,他的真名沒有什麼人關心。孔乙己是站著喝酒而穿長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臉色,皺紋間時常夾些傷痕;一部亂蓬蓬的花白的鬍子。穿的雖然是長衫,可是又髒又破,似乎十多年沒有補,也沒有洗。他對人說話,總是滿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
  • 導學案|九下語文-重點課文《孔乙己》
    「掌柜是一副兇臉孔,主顧也沒有好聲氣,教人活潑不得;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幾聲,所以至今還記得。」簡要說明這句話在全文中的作用。3. 品析「孔乙己是站著喝酒而穿長衫的唯一的人。」這句話的含義。4.「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臉色,皺紋間時常夾些傷痕;一部亂蓬蓬的花白的鬍子。穿的雖然是長衫,可是又髒又破,似乎十多年沒有補,也沒有洗。」這兩句話用了什麼描寫方法?有何作用?
  • 魯迅沒有嘲諷孔乙己,作者是在自嘲,還拉上孔子
    文/姜子說書很多人小時候都讀過《孔乙己》,印象裡的主人公孔乙己是一個不倫不類的四不像,是所有人茶餘飯後的笑料,他穿著長衫,卻站著喝酒,是一個邊緣化的人物,不合時宜,好似小丑一般。然而,《孔乙己》的故事終究不是喜劇,而是一齣悲劇。
  • 《孔乙己》,你不是封建社會腐朽的遺老,你是中華文明精神的根脈
    《孔乙己》是我們小時候讀的一篇課文,但一路讀下來,我們可能不是嫌棄孔乙己又酸又腐的迂老落魄相,更多的可能是心有戚戚然。因為在大多數時候,我們在生活中可能都是孔乙己,正像張博洋在《吐槽大會》上說的那樣,他上脫口秀節目出了點名,有了一點路人緣,某天在路上被一個大哥叫住,「喂,喂,看過你表演,來,來拍張照。」
  • 多年以後,符合這兩點的人,最後都變成了「孔乙己」
    孔乙己是魯迅先生的一篇小說《孔乙己》的主角,而且據說是他自己最滿意的一篇,沒有之一。初看可笑,細思極恐。魯迅先生作為反帝反封建的鬥士,其實他塑造孔乙己的形象是有深意的。‖因為懶惰而被邊緣化所謂「相由心生」,看孔乙己的穿著打扮,特別是那件「又髒又破的長衫」,似乎十多年沒有補,也沒有洗,這還叫長衫嗎?都說「人配衣裳馬配鞍」,由衣觀人,話說孔乙己的精神能好到哪去!人人避之不及,誰願意去搭理這樣的邋裡邋遢的閒人呢?
  • 【後浪戲劇節】第四組——《孔乙己》
    這篇文章通過描寫主人公孔乙己以及魯鎮的鹹亨酒店,表現了孔乙己的悲慘遭遇,諷刺了封建的科舉制度,表達了對被封建制度所毒害的人們的同情。第四小組的同學將其改編成了精彩的劇本,演員們的精彩表演讓同學們大飽眼福。——表演手記摘錄————雖然我演的角色沒有臺詞。但我並不覺得無聊。我認為要扮演長衫客這個角色,必須要對茶壺的使用有非常深刻的理解。
  • 慕容復和孔乙己,被生活壓垮的普通人
    慕容復的命運,其實挺像孔乙己。從小,孔乙己就努力讀書,每天都能看到凌晨四點鐘的紹興。文字學、音韻學、訓詁學,他都學的不錯。就連茴香豆的4種寫法,他都懂。可努力和勤奮並沒有換來小紅花,孔乙己的成績始終都是中等偏上,不拖班級後退,但也遠遠不算優秀。舉人、進士就別想了,他連秀才都考不上。懷著父母的希望,披著朝霞和落日,孔乙己卻始終得不到與努力相匹配的成績,在班級裡是大寫的尷尬。同學們也喜歡取笑他,班級裡充滿了快活的空氣。
  • 部編版九年級下冊課文5《孔乙己》圖文解讀
    本文最初發表時,篇末有作者的《附記》,其中說:「這一篇很拙的小說,還是去年冬天做成的。4.積累  惋惜 皺紋 不屑置辯 頹唐 好喝懶做三、難點突破1.孔乙己是怎樣一個人,有什麼特點?  孔乙己是站著喝酒而穿長衫的唯一的人。長衫主顧和短衣幫之間,等級森嚴,隔著一條鴻溝,但孔乙己卻和這兩種人都不同。「站著喝酒」的短衣幫,都是窮困的勞動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