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度是用以量度角的單位,符號為o。一周角分為 360 等份,每份定義為 1 度1 o。
關於角度制的由來,目前有兩種說法。一種是採用360這數字,因為它容易被整除。360除了1和自己,還22個真因子,包括了7以外從2到10的數字,所以很多特殊的角的角度都是整數。
另一種說法是:角度制是由巴比倫人規定的,說他們觀察的結果,太陽天空中的視直徑,恰好是天球視周長的1/360,也就是說用360個太陽(人看到的太陽)一個挨著一個緊緊排列,恰好就是一圈,所以就定義一圈是360度。實際應用中,整數的角度已足夠準確。有時需要更準確的量度,如天文學或地球的經度和緯度,除了用小數表示度,還可以把度細分為分和秒:1 度為60分(60'),1分為60秒(60")。例如 40.1875 o =40 o 11'15"。要更準確便用小數表示秒,而不再加設單位。數學上是用弧度而非角度,因為360的容易整除對數學不重要,而數學使用弧度更方便。角度和弧度關係是:1 o≈0.0174533 弧度,1弧度≈57.29578 o。
現今所採用的角度符號(Sign for anglemetric magnitude):o(度),'(分),"(秒),是源於古希臘的。託勒密的《天文學大成》採用了角度符號,並以古巴比倫的60進位作為角度之進位制。基本單位記作,但常簡記作μo。首個60分位以一重音號「'」表示,而第二個60分位則以兩個重音號「"」表示,如以表示47o42'40";還以表示2o。
漫長的中世紀時代中,並沒採用過託勒密的符號。早期之拉丁文手稿內是以文字縮寫gu,gdu,gdus 等表示角度。於十二世紀由阿拉伯天文表翻譯之拉丁文書內,則以gradus(度),minutae(分),secllndae(秒)等及其縮寫,分別為Gr.,Min.,sec 表示角度。十五世紀中期,雷格蒙塔努斯曾以表示35o17',且還開始採用託勒密的部分符號,如以 44.42'.4"表示44o42'4"。1515年於德國科隆(Cologne)印行的託勒密的《天文學大成》內以表示度,表示分。1536年,雷格烏斯以T,S,g,m ,s,t,qr表示角度,其中1T=12S,1S=30g(度), 1g=60m,1m=60s等。這用法非常廣泛,1611年,克拉維烏斯以G.,M.,S.分別表示度,分,秒。
1540年,弗裡西烏斯以表示現在的36o30'24"50"'15IV。最先以o表示度的要算佩爾蒂埃(1558),但他並沒像現在這樣直接應用,他把12'20"的角記作。
最早以現代形式,即以o、'、"表示角度的是萊因霍爾德(1571),他以o63'13"53及62o54'18"兩種形式表示角度。其後第谷布拉赫(1573)也採用了這角度符號。後來逐漸得到普遍應用,但間或有人(如斯霍納(1586)、賴特(1616)等)把o、'等記於數字上,如以 表示7o50'。1741年,舍文強調了1o48'28"12"'的角度符號,此後得到通用。
(以上內容摘自網絡,供教師參考;感謝用戶「小驢跑的快」的寶貴提問:))
如何訂閱本微信號?
點擊上方微信號「小學數學教師」或掃描期刊目錄頁上的二維碼。
如何訂閱雜誌?
A.通過當地郵局訂閱,本刊郵發代號:4-312,定價:7元/刊(郵局訂閱官網:http://bk.11185.cn);
B.通過我刊門市部(即上海教育出版社門市部)辦理郵購,訂購電 話:021-64319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