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黃6克、 生白芍9克、 細辛3克、炙甘草6克、 桂枝9克、 半夏9克、五味子6克、 乾薑6克。
適應病症:外感風寒,內停水飲。症狀有怕冷,發熱,不渴,沒有汗,有浮腫。身體有疼痛和沉重感,胸口有痞悶感,乾嘔,咳喘。
對咳喘、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肺氣腫、小兒百日咳以及後遺症、肺炎、流感、浮腫、關節炎等皆有效果。
如果嘴裡發渴,拿掉半夏,加天花粉10克。
如果有腹瀉,拿掉麻黃,加芫花6克。
如果有噎嗝,拿掉麻黃,加制附子9克;嚴重的加丁香5克、柿蒂9克、旋覆花10克。
建議:熬製時將附子先入鍋熬五十分鐘,然後放入其他中藥繼續熬。
特別注意:由於方中含有附子,儘量不要自己熬,本方僅供學習和參考,入藥熬製請到藥店諮詢當地的中藥店坐堂醫生!
如果排尿不順利,小腹脹,拿掉麻黃,加茯苓20克。
如果喘比較嚴重,拿掉麻黃,加杏仁12克。
一、常年咳嗽
病因:咳嗽受寒而引起,每年都發作,發作的時候,喘息胸悶,痰多,泡沫清稀,咳嗽時心跳厲害,畏寒怕冷,舌淡苔白,屬於肺有寒飲,腎陽不足。
用小青龍湯加減:麻黃9克、 桂枝6克、 細辛3克、 姜半夏9克、 五味子6克、 乾薑5克、 甘草6克、 瓜簍仁9克、枳實9克、 制附子6克。這是一付的量,一付熬出兩袋,早晚各一袋。
建議:熬製時將附子先入鍋熬五十分鐘,然後放入其他中藥繼續熬。
特別注意:由於方中含有附子,儘量不要自己熬,本方僅供學習和參考,入藥熬製請到藥店諮詢當地的中藥店坐堂醫生!
二、受寒感冒引發的咳喘和浮腫
小青龍湯加減:麻黃6克、 生白芍9克、 細辛3克、炙甘草6克、 桂枝9克、半夏9克、五味子6克、 乾薑6克, 如果小便排便困難加茯苓20克, 如果發燒加生石膏30克。 這是一付的量,一付熬出兩袋,早晚各一袋。
三、慢性支氣管炎
支氣管炎,一到冬天就發作,天氣變暖就好轉些。身體怕冷,喘氣較急,痰清稀,痰顏色發白,西醫診斷為哮喘性支氣管炎。在中醫上屬於寒飲傷肺。
用小青龍湯加減:麻黃6克、 桂枝6克、 白芍9克、細辛3克、 五味子6克、 乾薑6克、 半夏9克、炙甘草6克 。這是一付的量,一付熬出兩袋,早晚各一袋。五付之後,即可見效。之後,用金匱腎氣丸配合後愛暖參茶,補脾腎陽氣。
四、咳嗽明顯的受寒感冒
用小青龍湯配合感冒軟膠囊。一般兩付即可見效。
五、小兒咳嗽日久
小兒咳嗽日久,是如果因受寒感冒而引起,口水較多,想吃飯還吃不下去,咳嗽較多,咳嗽時有乾嘔。小腹脹,臉色發黃而身體有浮腫。是寒飲犯肺,久病傷及到脾。用小青龍湯劑量的的三分之一,或者二分之一。服用兩付即可。
然後用用調脾胃之方善後:人參10克、 白朮12克、 茯苓12克、 炙甘草5克、 陳皮9克、 姜半夏9克、 木香6克、 砂仁6克。 這是成人的量,小兒用二分之一就可以。
六、肺氣腫
肚子脹滿、吃的少、小便少、眼睛和下肢浮腫、痰多,咳喘不能平躺。該症為寒飲久蓄。
小青龍湯加減:麻黃6克、 生白芍9克、 細辛3克、炙甘草6克、 桂枝9克、 半夏9克、五味子6克、 乾薑6克、 茯苓30克。服用三付後,改為:茯苓15克、 炙甘草9克、 五味子15克、乾薑9克、細辛9克、半夏15克、杏仁12克,服用5付。
1、老年女性排尿困難,尿發燙而疼痛,尿色發黃或者發紅:豬苓15 克、茯苓20克、 澤瀉12克、 滑石10克、阿膠9克(打碎衝服)。
如果發熱嚴重,加梔子8克, 如果疼痛嚴重加黃柏9克。
如果有尿路結石,加金錢草12克、 甘草3克、 白茅根15克、雞內金5克(打碎衝服)。
2、黃褐斑:當歸15克、 赤芍12克、 白朮15克、 川芎10克、 茯苓15克、 澤瀉10克、 熟地15克、 枸杞15克、 白芷12克、 白芨9克、 白芥子8克、 益母草10克、 天花粉6克、紅花6克。
孕婦不要服用!這是一付的量,一付熬出兩袋,早晚各一袋。
友情提示:中藥材的熬製很講究方法,先放和後放,加涼水還是熱水,都是在熬製中使用!特別像制附子劇毒 、阿膠需要打碎衝服、 生薑、乾薑還不是同一味藥材。所以,建議大家熬藥要諮詢當地中藥師,比較複雜的還是建議大家在藥店熬製,切勿自己煎藥服用,影響效果,延長病期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