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當年一木
自古以來,一直有一句老話,「寧願得罪君子,莫得罪小人」。
很多人不理解,憑什麼老欺負君子?君子就該吃虧嗎?小人那麼可恨,為什麼不去治一治?
大部分人都是這麼想的,因為小人著實可恨,看看他們都幹了些什麼:搬弄是非、挑撥離間、奉承拍馬、欺上瞞下、陰奉陽違、見風使舵、落井下石……
幾乎是我們能想到的壞事,都可以往小人頭上安,準沒錯。
然而,在現實環境下,小人往往混得風生水起,最受領導青睞,最後升職加薪,得實惠的往往是他們。相反,那些所謂的君子,往往愛惜名聲、自命清高,不屑於幹這些阿諛奉承、同流合汙的事,所以總是遭受小人排擠,不受領導待見。
所以,很多人就想著「親君子,遠小人」,結交品行好的人,遠離小人,不跟小人打交道,總行了吧?
實話告訴你,大部分情況下,你根本就做不到,原因有二:
第一:你無力逃離小人存在的場合,因為遍地都有小人,除非你隱居世外桃源,不跟人打交道,但這明顯不現實。試問,你捨得放棄你現在的工作、地位嗎?
第二:一旦讓小人覺察出你在疏遠他,你就立馬成了小人的「眼中釘,肉中刺」,欲除之而後快。得罪了小人,你就沒有安生日子!
所以,大部分人都只能違心地與小人虛與委蛇,或者一味地退讓,卻又時刻害怕小人陷害自己,活在憂慮、緊張的痛苦裡。
既然小人防不勝防,那麼又該如何對付小人呢?
直到我讀了權謀類古書《羅織經》後,我才恍然大悟,原來如此!
《羅織經》這本書,將「人性之惡」拆解得淋漓盡致,可以說句句都是至理名言,並且分析透徹,「一針見血,入木三分」。
下面,我來為大家分享《羅織經》裡面3句經典的話,給人支了3個狠招,幫助您看透「人性之惡」,學會如何對付小人,最大程度地保護自己。
-01- 「未察之無以辨友,非制之無以成業。此大害也,必絕之。」
這句話的意思是:不能認清敵人,就無法分辨朋友,不能制伏敵人,就不能成就事業。這是最大的禍害,一定要根除它。
我們在現實中,要對付小人,就得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集眾人之力制衡小人,千萬不可自己「孤軍奮戰」,否則關鍵時刻你連甩鍋都沒人接著。
所以,你要先分清敵友,再做打算。
然而,最可怕的事情是,很多人往往分不清「誰是敵,誰是友」。要知道,任何人都不會在自己臉上貼上「敵人」的標籤,他們總是以朋友的身份出現在你身邊。所以辨別出「誰是敵人,誰是朋友」,這是你做好一切事情的基礎和前提條件。
那麼,怎麼樣辨別出敵友呢?
很簡單,你就把握一個原則:敵人永遠是自己利益的最大危害者,而朋友則是有利於促成自己利益的人!
要注意,這裡的敵人與朋友,是不能以私人感情和親疏作為依據的。
這句話簡單地理解,就是:「壞了自己好事的,就是敵人;能幫上忙的,就是朋友。」
舉個例子來說,你想獲得領導的賞識,想升職,於是你找到你的朋友來舉薦你。但是人家內心裡害怕你將來地位超過他,所以不會真心為你說好話。這種人就是小人,是敵人,千萬不能再把人家當朋友了。相反,你一直看不慣的人,你升職跟人家沒有利益衝突,你許以厚利,讓人家舉薦,人家答應了,這就是朋友!
分清敵友,事情就好辦多了。
-02- 陽以贊人,致其難堪而不覺;陰以行私,攻其諱處而自存。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表面上讚美別人,讓他陷入險地卻不察覺;背地裡為達個人目的,攻擊敵人最忌諱的地方,來保存自己。
對付小人,我們千萬不能魯莽行事,不能去直接對抗,這樣只會讓自己更危險。而是應該採取「捧殺」的方式。
俗話說得好,「軟刀子傷人」,往往是最見奇效的。它既可置敵於死地,神不知鬼不覺;又可以不落下惡名,一旦事情敗露,自己可以全身而退。
如果誇大其辭地讚美他人,故意抬高他,實際上這樣做只能讓他凸顯出更多的缺點。正所謂「捧得越高,摔得也越重」。
這種做法,有很好的隱蔽性和欺騙性,其殺傷力也是驚人的,人們往往為其迷惑而中計。
光這麼做明面上的事,明顯不夠,你還需要背後下一番功夫,挑別人最忌諱的地方下手,集中火力,往往能擊中要害,效果立竿見影。
就拿《三國》中的例子來說,呂布被曹操所擒,呂布看到了劉備,就拉攏關係,請劉備去找曹操說情,放他一馬。劉備滿口答應,到了曹操面前,卻請求曹操收呂布為義子。這一招真是太狠毒了,曹操瞬間想起呂布是「三姓家奴」,先後背叛過3個義父,這樣的小人當然留不得,立馬下令幹掉了呂布。
-03- 構敵於為亂,不赦也。
這句話的意思是:在犯上作亂上構陷敵人,這是不赦之罪。
小人之所以能夠混得左右逢源,在於他們懂得阿諛奉承,討領導歡迎,但是,一旦領導發現他有「不臣之心」,會立馬乾掉他。
如果你想對付小人,就一定要確保「一擊而中」,拿出最狠的罪名來扣在他頭上,他就必死無疑。
為什麼?因為「犯上作亂」,是犯了最大的禁忌。
任何一個爬到高位的領導,最害怕的就是手下人取代自己。
犯上作亂的罪名,在任何時候,都是一條大罪,任何人只要與此沾邊,麻煩就大了。如果是真的有其罪,當然是不可饒恕,即使是被人誣陷,無中生有的,領導往往也因為猜忌,「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所以順著這個思路,在這個方面下文章,甚至捏造罪名來幹掉小人,是最有效的。
來舉一個例子,據《明朝那些事》記載,嚴嵩之子嚴世蕃被捕後,三司會審,最開始給他定的罪名是「貪贓枉法、惡貫滿盈」之類的,內閣首輔徐階看了後直搖頭,這麼做嚴世蕃罪不至死,於是將嚴世蕃的罪狀改為「謀反」,還說他在一塊「有王氣的土地上修建房屋」,還密養武士,意圖不軌。
這罪名,真是戳中了嘉靖皇帝的要害。當然,換作任何皇帝,都不會手下留情了。
-04- 寫在最後
理解了上面《羅織經》裡的3句話,我們只有看透人性,掌握人性的弱點,才能真正做到駕馭人、對付小人。對於普通人而言,用在職場、生意場上,都是一項很實用的生存技能。
《羅織經》這本書,是唐朝酷吏來俊臣寫的,雖然他是個小人,但是小人寫的書,卻將小人的心機、權謀寫得實在太透徹了,或許,只有小人才最懂小人吧。
正因為小人看透了人性的弱點,才能拿出最有效的攻心手段。而我們要防小人、對付小人,就得先明白他們慣使哪些伎倆。
對付小人,最好的辦法,就是用小人的方法,來保護自己,這本《羅織經》,就是很好的教科書。
《羅織經》總共有12卷,講了如何閱人、迎合上司、掌控下屬、競爭權力、制服敵人、對付小人等,內容豐富,讓人大開眼界,其中的很多手段,普通人聞所未聞。
很多人說這本《羅織經》講的都是心機權謀之術,不屑於去讀,結果往往混得很差勁,在社會上四處碰壁後才後悔不已。可以說,《羅織經》裡面講述的謀略,非常實用,有效。
如果您想學習更多的權謀之術,不妨看看「天下無謀」系列套裝,一共有13本。多懂點權謀心術,讓自己過得比別人好,才是作為一個人,最好的體面!
感興趣的話,點擊下方橫條,跟我一起看透人性,讓生活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