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君子易處,小人難防」,而現實中,誰是小人,小人有什麼樣的特徵,遭遇了小人應該怎麼辦?
在職場上,有一類人,能力一般、但本事卻很大,升職很快,他們常伴於領導左右,經常德不配位,卻能哄得領導暈頭暈腦。
這一類人,讓人恨得牙癢,卻又不敢得罪,想要奉承又拉不下臉,最難的還是不能得罪他們,如果 不小心得罪了這樣的人,即要忍受他們的擠兌,還要小心背後落井下石,真是落得一個騎虎難下的局面。
小人的危害到底有多大,古今的書中已經說盡,而遭遇小人應該如何應對呢?明朝心學大師王陽明也曾多次遭遇小人,而他從中卻悟出了三招對付小人的辦法,堪稱一絕。
惹怒小人招來殺身之禍
年輕時的王陽明也是一個敢想,敢幹,有衝勁,有上進的熱血少年,初入官場時,不諳世事,對於當時的太監集團劉瑾等人欺上瞞下、胡作非為的行為非常氣憤,於是直接上書揭露他們的暴行。
劉瑾是何人,怎麼能容許王陽明挑釁他的權威,於是立馬反擊,不僅杖責了王陽明,還將他發配到貴州龍場做驛丞,除此之外,還在路上派下殺手,一路追殺。一路驚險,王陽明總算平安到了龍場!
到了龍場後,王陽明開始反思,自己雖然沒做任何違反道義的事,但做事太莽撞,經歷了生死,才了解了官場的黑暗,王陽明終於認識到了「聖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於事物者誤也」的全新境界。
自此之後,王陽明對小人的態度變了,不僅如此,還參悟出了3條與小人相處的策略。
第一條:表面接近,暗中感化
小人往往處於道德金字塔的底端,如同藏在角落裡的毒蛇,最擅長的便是悄悄地給你一口,所以與小人相處能與之友好相處,絕不可與之為敵。
即使內心再厭惡,也不能表現得太明顯。人之初,性本善,並不是每一個小人都沒有良知的,對於那些內心還有良知的人,最好的辦法是假裝討好,與他們成為同盟,但同時要想辦法喚醒他們的良知,感化他們,讓他們棄暗從明。
第二條:威逼利誘、激發矛盾
對於已經失去良知的小人,第一招就完全沒用了,這一類的小人只想著自己的利益。
如果他們的實力還沒有達到隻手遮天的地步,最好的辦法就是以利益相誘給一點甜頭,讓他們放下戒備之心,同時要展現自己的實力,讓他們知道自己並不是好欺負的,讓他們有忌憚之心。
前兩類的小人,都處於道德的底端,有著其天然的缺陷,要麼欺軟怕硬,要麼追求利益,這一類人缺點很明顯,只要找準其弱點,準確出擊,變能一擊即中,而最難對付的是第3類小人。
第三條: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孔子說「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近之則不遜,遠則怨。」,所以我們最好對他們敬而遠之,既不要親密也不要敵對,保持距離相安無事是最好的解決辦法。
小人的共同點都是利益,有所求,而君子往往無所求。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人會因為相同的目的而聚到一起成為團隊,同時再以精神引導,讓這個團隊繼續發展,而小人團隊往往更看重個人利益,每個人都有著私心,怕自己的利益受損,怕別人得到太多,小人團隊很容易產生矛盾。
可以利用小人內部矛盾,讓他們內部相爭、內耗,相互攻擊,從而轉移戰火,正所謂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王陽明在龍場悟出這三個道理之後,解決了如何與小人相處的問題,自此之後,他在官場上開始就得順風順水。
如同金庸小說中,最不應該學的是喬峰,太正直,眼裡不揉沙子,無法結交江湖小人,所以處處受小人所害,一代大俠在江湖上行走,處處憋屈,處處受冤枉。
而應該學韋小寶,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能哄得陳近南收他為徒,也能與吳應雄這種小人稱兄道地,黑白、正邪兩道都吃得開,賺個盆滿缽滿。
而悟道後的王陽明身上,就有點韋小寶的意思了,能與小人和平共處了。
正德十一年,王陽明任南、贛、汀、漳等地的巡撫,他所在的轄區經常有盜賊出沒,而且官府人員和盜賊相互勾結,對老百姓造成很大困擾。
而在對付盜賊上,王陽明就採取了第二條辦法」恩威並施「。
王陽明先是讓衙門裡面一些有良知的人,主動坦白,便對過去的事情不再追究。
根據衙門裡的人交代的罪行,王陽明很快平定了數十年的盜賊之亂,而對於那些觸犯了法律的衙役和盜賊們,王陽明依法懲治了他們,又感化他們,很多人從此走上了正道。
而正德十四年,寧王叛亂,王陽明僅用35天就平定了叛亂,而此時,寧王被王陽明逮捕,劉瑾等人便再也坐不住了,劉瑾與寧王過往甚密,如果寧王交由王陽明處置,他過去的黑歷史都可能被翻出來。
為了自保,劉瑾開始鼓動朱厚照御駕親徵,讓王陽明放了寧王,由明武宗親自去逮捕。這其實是劉瑾一箭雙鵰的計劃,如果王陽明放了寧王,那劉瑾就可以將他與寧王打成一黨,這樣王陽明也變成了亂黨。
這時,王陽明採取了對付小三的第三條策略,讓他們內部產生矛盾,自動瓦解。
劉瑾和大太監張永一直不和,王陽明便藉機將寧王交給了張永,這樣兩個奸佞之臣,為了利益相互牽制、掣肘,王陽明正是利用了這一點,才順利逃過一劫。
在熟練掌握了與小人相處之道後,王陽明在明朝那個複雜的政治環境當中,與小人周旋中,如魚得水,他也成了明朝文官中唯一一個封侯的人。
無論是想在職場上、還是在生活中,最大程度的遠離小人,最好的辦法就懂得人性,讓我們無論在工作、生活、社交、人際上都更懂人心,與他人相處之道。
如果能熟練掌握王陽明的這三條與小人的相處之道,無論工作、還是生活中,遇見惹不起的小人,如果我們能夠按照陽明先生的這三個對策去處理,再棘手的事情恐怕也會變得簡單很多,生活也會越來越順。
王陽明龍場悟道後,提出了「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三大觀點,將他畢生所學都收錄到《王陽明心學》之中。
王陽明的書籍影響了無數人,美國哈佛大學教授杜維明稱「五百年來以來,儒家的源頭活水來自王陽明」。
曾國藩每當夜深人靜時,便細心閱讀,他說:「明代論學,每尚空談,惟陽明能發為事功。」
就連南懷瑾、郭沫若、餘秋雨等人也稱讚王陽明是最了不起,一本好書,真的能改變一個人的觀念,而為人父母者,給孩子再多都不如給他一本有用的書有價值。所以本期便給大家推薦這本書王陽明的代表作《王陽明心學》。
點擊下方連結即可購買,除了《王陽明心學》還有《鬼谷子》、《道德經》,厚厚的三大本只要48元,每本不到16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