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開滿山盡染「雪」油茶鋪就「致富路」

2020-12-24 浙報融媒體

從江根鄉政府出發,沿著329省道驅車近半小時,進入上杉坑村,村子路邊的老宅古色古香,中間零散地摻著幾棟磚木房,在略帶寒意的山風中彼此守望,小村的愜意舒張不經意間將人環繞。

「這是正在建設的杉巖油茶古法榨油體驗坊,村裡計劃把它打造成一個集體驗、展示、銷售於一體的平臺。」上杉坑村黨支部書記胡光海指著已顯雛形的榨油坊說,2019年,行政村規模調整中,杉坑村與上店村合併為上杉坑村,兩村在原杉坑村油茶產業基礎上共同謀劃發展。

故事要從28年前說起。早年前,杉坑村落後閉塞,公路、水電、通訊、電視都未接通。1992年3月,在江西當了3年武警的胡光海退伍回村,見到此番景象,改變村莊的落後面貌就成了他的目標。

偌大的改變需集全村之力。1999年6月,經過村民選舉,胡光海擔任原杉坑村村委會主任。在當年7月至年底的半年時間裡,他便集全村之力開通了上店至杉坑村5公裡的機耕路。2000年農網改造通電,2001年開通電視網絡,2002年電話通訊進村,此時的村莊改變了閉塞的面貌。2004年他被推選為原杉坑村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

但近年來,由於杉坑村地處偏遠,村裡大量勞動力外出務工。據統計,截至2014年,這個偏遠的小村莊還有16戶41人的收入低於4600元。同時,村內5000多畝山林拋荒、2000多畝良田無人耕種……如何讓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胡光海看在眼裡,憂在心裡。

2019年,在外打拼多年的鄉賢周家道、鄭惟平與胡光海聊起衢州常山等地油茶產業情況。胡光海了解到,油茶生長要陽光充足,保障水分,恰好杉坑村有大片山林符合條件,若是發展油茶,前景可期。三人一拍即合,當即決定由村裡統一流轉土地,給兩位鄉賢承包建立油茶基地,並創立杉巖油茶專業合作社。自此,「致富種子」油茶便撒在了上杉坑村2700多畝的基地上,這不僅解決了村民土地閒置的問題,又給村民帶來了一份穩定的收入。

「現在每天都有30多位村民在油茶基地幹活,最忙時多達上百個工人,其中固定農戶每年收入基本在5萬元以上。」胡光海說,油茶綜合利用價值高,是名副其實的綠色產業,而且產果時間長,是持續穩定的長效產業。

走進油茶基地,放眼過去,連綿起伏的山巒鬱鬱蔥蔥,一株株油茶樹在陽光的照應下綠意盎然,雖產果期剛剛結束,但油茶花依舊燦爛,成為山間一道獨特豔麗的風景。

「自從油茶基地建好後,我們都有了一份收入。」75歲的村民吳存清一邊拿著鋤頭除草,一邊告訴記者,如今他每個月有三四千元的收入。

「我今年已經有2萬多元的收入啦。」80多歲的村民周惟福高興地告訴記者,他從來沒有見過那麼多現金,一年下來,他和他老伴有近7萬元的收入。

胡光海介紹,今年為了儘快完成施肥工作,除了之前固定僱傭的村民,基地還另外僱了3名困難群眾,截至目前,基地給村民發放的工資已有100多萬元。

「這幾年油茶產業步入正軌,正常發展下去,種植規模還會再突破,能給村裡增加不少收入。」對於上杉坑村油茶產業的未來前景胡光海信心滿滿。

如今,在上杉坑村,微風吹來,油茶花隨風搖曳,村民們捧著致富的果子,開啟幸福生活。

相關焦點

  • 油茶花開 滿山盡染「雪」
    ,滿山遍野白皚皚的油茶花盡情綻放各座山頭,成為山間一道獨特豔麗的風景。 近年來,衡山縣依託丘陵山地獨特自然資源優勢,把油茶產業作為群眾致富增收的重要途徑,大力發展油茶種植,2020年已完成油茶新造10500畝,油茶扶貧新造林1917.3畝。下階段,衡山縣還將開展好油茶低產林改造、油茶小作坊升級改造等工作,為助力衡陽打造「中國油茶第一強市」努力奮鬥。
  • 江西萬安:油茶花開 香飄山野
    迎風盛放的油茶花央廣網萬安11月6日消息(記者胡斐 通訊員陳其龍 鄭隆明)眼下,正是油茶花盛開的時節,在江西萬安鄉村山野,漫山遍野的油茶花迎風綻放,香飄四溢,如銀雪飄飛,裝扮出一幅美麗的鄉村風景,吸引了不少人前來賞花遊玩。
  • 「脫貧攻堅」 百合花開鋪就群眾致富路
    一顆百合,為兩片土地帶來致富生機。山村小故事折射時代大進程。2020年,決戰脫貧攻堅收官之年,蘭州市舉全市之力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聚焦256個建檔立卡貧困村和31.79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精準實施「一戶一策」脫貧計劃,蘭州百合、玫瑰、高原夏菜、中藥材等一系列特色農業產業都在這場攻堅戰中煥發出勃勃生機,為村民們脫貧致富找到一條條踏踏實實的出路,給未來鄉村振興奠定了紮實的基礎。
  • 澤雅包岙:「蔬菜王國」鋪就鄉村致富路
    澤雅包岙:「蔬菜王國」鋪就鄉村致富路 2020/12/21 08:27 來源:溫州商報 編輯:遊歷 瀏覽:1087
  • 油茶林結出村民「致富果」
    在金竹村的山坡上,連綿起伏的油茶林碧綠青翠,油茶樹枝頭掛著連串的油茶果。一些農戶在採摘油茶。 油茶榨出的茶油營養價值較高,富含不飽和脂肪酸。當地傳頌著這樣一首歌謠:「金竹有嘉木,嘉木蘊奇葩,奇葩結異果,世人稱油茶。」這也道出了人們對油茶的喜愛。 二十多年前,村民們只是自發地在自己房前屋後栽種油茶樹,一百斤茶果也只能榨出幾斤茶油。
  • 柴達木盆地百畝玫瑰「鋪就」牧民致富路
    柴達木盆地百畝玫瑰「鋪就」牧民致富路 2020-07-07 09:35:49 下一步,該合作社將全力打造「千畝玫瑰花園」,把苦水玫瑰這一特色產業做大做強,成為該村群眾增收致富、奔小康的支柱產業之一。  李國善表示,「未來,我們將在做好種植玫瑰花加工的基礎上,發展玫瑰服務業,打造玫瑰文化、觀光旅遊、休閒養生等多元體驗為一體的浪漫經濟,讓農戶聞著花香掙著錢,把玫瑰花真正變成帶動群眾致富的幸福花。」
  • 草坪經紀人姚瑞雪帶村民鋪就綠色致富路
    草坪經紀人姚瑞雪帶村民鋪就綠色致富路如今,鐵嶺縣李千戶鎮康莊村的大地裡,軟軟的草坪好似綠色的地毯,人們正將草坪裁成草卷,再裝入大貨車中。這批草坪出售後,又將為姚瑞雪和草坪種植戶們帶來豐厚的收益。今年52歲的呂桂霞,7年前就跟著姚瑞雪種植草坪,呂桂霞說:「在姚瑞雪的帶動下,俺家現在種了5萬多平草,草坪的管理、種植技術都是跟姚瑞雪學的,現在草坪的效益非常好,它的收益比種植苞米要多好幾倍,這些年遇到什麼技術問題都是姚瑞雪幫忙,她也是隨叫隨到,是她帶動我們村裡很多家庭走上了種草坪致富的道路。」
  • 小雪到來 油茶花開(節令)
    先生在陽臺上給一棵油茶花澆水,突然說了一句。初升的陽光照拂著幾朵粉白的花,清香陣陣,想起老家院子裡有棵和屋頂一樣高的茶樹,褐色的樹皮光滑,白花如片片蝴蝶,瓣白蕊黃,簇擁枝頭,這個時節該是滿樹芬芳了吧?心動不如行動,匆匆坐車駛向老家,蜿蜒的路邊,油茶花隨處可見,遠遠望去,一片油茶林就是一片花海,一座座古橋就是一幅幅美麗的畫卷。
  • 冊亨弼佑:念好「山字經」,油茶一樹生「三金」
    弼佑鎮各兩村山頭,放眼儘是油茶林「油茶是個懶莊稼,種下苗去可管上百年,經濟效益又好,對山區群眾來說,絕對是一項好產業。」冊亨縣弼佑鎮副鎮長(掛職)苟運建向記者介紹介紹,弼佑鎮是一個油茶種植大鎮,該鎮種植油茶歷史悠久,境內上百年歷史的油茶樹成林成片,當前油茶種植面積達11.8萬畝,佔全鎮林地面積的65.66%。油茶是個好產業。近年來,弼佑鎮念好「山字經」,發展「綠色經濟」,千方百計讓油茶產業實現增值增效,擴寬群眾脫貧增收致富途徑。
  • 靖州:芍藥開出「致富花」
    芍藥開出「致富花」。紅網時刻4月15日訊(通訊員 劉傑華 雷丹)「艮山紅藥染,國色比牡丹。靄靄春日晚,訝訝小兒歡。」賞花之餘,熱情的苗家阿妹端上熱氣騰騰的油茶讓遊客大飽口福。「芍藥花開了,農民致富的路就不遠了。」安邦生態種養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梁經才興奮地說。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小小油茶果成為「致富果」
    「最近天冷,過來看看油茶情況,我這裡的油茶長得很好,自從栽植油茶投產以來,每年收入都在增長!」 「別小看這些油茶喲,它們可都是咱們老百姓的『搖錢樹』呀。」正在查看油茶長勢的李國權笑呵呵地說,天氣雖然越來越冷了,但是每天在油茶地裡面轉轉,看著這些油茶,心裡總是暖和的。
  • 鋪就致富路——記龍井市開山屯鎮懷慶村黨支部書記兼村主任金正哲
    原標題:鋪就致富路 「村子裡變化可大了!以前收入在3000元左右,現在都達到1萬元了。這裡可有村書記的功勞啊!」日前,記者走進龍井市開山屯鎮懷慶村,提起村書記金正哲,村民金春華讚不絕口。 金正哲是龍井市開山屯鎮懷慶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工作20餘年,他先後帶領村民發展食用菌栽培、養雞等多種產業,為小山村開啟了一條致富路,農民年人均純收入也由2738元飛躍到了10230元。 金正哲今年59歲,是土生土長的懷慶村人。1993年,金正哲擔任懷慶村村主任後,帶領村幹部走出去觀摩學習,吸取先進經驗,制定了懷慶村的發展之路。
  • 【脫貧感黨恩•奮進新起點】黃宏領:種下油茶樹 探索致富路
    【脫貧感黨恩•奮進新起點】黃宏領:種下油茶樹 探索致富路 www.gxbszx.gov.cn  2021-01-07 08:30  閱讀:209次  作者:鄭玉瓊 李威  編輯:班潔  來源:德保之聲微信公眾號
  • 常寧平安村:「一個果」「一棵樹」,昔日荒山油茶飄香
    憑藉一抹茶油香,常寧市不僅打通了油茶產業鏈條,還掀起了發展文旅經濟的熱潮。平安村就是突出的典型,該村以「油茶」為依託,結合傳統文化特色,高標準打造出「平安油茶特色小鎮」,形成了油茶小鎮油茶花谷跑馬場梅埠垂釣一日遊旅遊線路,成了遊客喜愛的「打卡地」。
  • 歌曲《一樣的炊煙》:索瑪花開滿山紅 彝家兒女日子甜
    「我的家在大涼山,嫋嫋炊煙伴童年」「寬敞的樓房炊煙起,喜悅故事講不完」「一樣的炊煙,嶄新的家園」,詞作者從具有鄉土味的炊煙切入,釆用對比手法,充分展現彝族群眾過上好日子的喜悅心情,正如歌中所唱:「索瑪花開滿山紅,彝家兒女日子甜。」  旋律上,歌曲採用彝族小調,加上特殊的襯詞,優美而律動感強,易於傳唱。
  • 小西瓜鋪就甜蜜致富路
    多年來紮根新壩鎮大穆村,在自己種瓜致富的同時,帶動了周邊一批又一批農戶踏上了甜蜜的西瓜種植路,大家都親切地喊他「徐三」。在等待徐新平回來的間隙,記者仔細打量了這片瓜地:一個簡易搭建的茅草屋邊上,是一個個比鄰拱立的塑料大棚,非常具有現代化氣息。大棚內,碧綠的瓜藤覆蓋著一個個待採的西瓜,展現出勃勃生機。「徐三來了!」
  • 瑞金:「四好農村路」鋪就鄉村振興快車道
    要致富先修路近年來我市大力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鋪就了一條條鄉村振興快車道12月18日,記者在黃柏鄉龍湖村坳背崗萬畝臍橙園看到柏油馬路屬於「四好農村路」,自從修好以後,給當地村民出行和臍橙銷售帶來極大便利。
  • 小菌菇鋪就致富路
    銷路,致富關鍵    位於水城縣姬官營迎新組食用菌基地,貧困戶劉玲熟練地採摘下菌棒上的花菇。大棚大塑料筐裡的一筐花菇,是劉玲和同伴們一上午的工作成果。    室外溫度僅4攝氏度,但是幹完活的劉玲卻說:「心裡很暖和,菌子不愁銷路,我們也就不愁沒錢賺!」
  • 沈郎油茶:一粒油茶傳承2300年東方橄欖油的歷史
    我國雖然有著2300年以上的茶油種植歷史;然而,令人惋惜的是,由於種種原因,茶油卻長期以來「藏在深閨人未識」,國人尤其是北方地區普遍對茶油缺乏足夠的認知,由於畝產低、回報周期長等原因,油茶的產業化更是步伐緩慢甚至出現倒退。
  • 洋姜花開情滿山
    我將以自己的初心為動力,挽起袖子加油幹,為全村人民儘自己最大努力!」數百村民參加的選舉大會上,響起一片熱烈而持久的掌聲。 被群眾推選為村主任,責任更重了,範海全從早到晚更是忙得腳不沾地。在逐漸擴大洋姜規模的同時,範海全悄然按照他的發展規劃開始謀劃洋姜產品的深度加工。村裡的幹部們主動提出,把閒置的村小學和部分村辦公室用來支持合作社建加工車間。有了場地,範海全的計劃就開始實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