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陽合併,三陽經演變。
師徒三人走在路上,衛汛和杜度好奇的問道:師父,您怎麼知道棺材裡的人沒死呢?
仲景說道:我不是神仙,但是我善於觀察,我看到棺材下滴水,我想死人在棺材裡,怎麼會有水滴出來了呢?
仲景又說道:這是因為他表證沒開,他身上水也沒出路,糞便也沒出路,肚子當然鼓起,把孩子放在棺材裡,棺材蓋一蓋,裡面沒空氣,就把他悶在裡面了。
抬棺人把他抬起,死人必然在棺材裡晃動,棺材裡空氣稀薄,他身體在裡面不住的撞擊,他肚子已經滿了,滿到極點,必然要洩露,借著棺材晃動、撞擊,肛門是臟腑的通道,肚子盛不下了,必然要洩露,所以他的便水才從棺材裡漏下。
衛汛和杜度說:我們的老師真厲害,我們沒有投錯老師,師父講有事就有事,旋風引路,從大街上遇到棺材,棺材裡死人又死而復生,這真是世間的大奇事,等我們若干年以後,要把這件傳奇事當故事說給後人聽。
衛汛與杜度說著講著,走到師父跟前,說:我們倆想問師父,這個患者拉了幾天肚子,走方郎中給他石榴皮喝過,肚子就不拉了,應該算病好了,為什麼肚子會脹起來?請師父給我們解答一下。
仲景說:那好,我來跟你倆說一下,這個患者他是太陽病,太陽病無汗,表未解,過經幾天了,陽明經也有表證,太陽表症沒解,陽明表證沒解,這叫二陽合併症,表不解不能治裡,如果不讓他瀉,強補,用止澀藥的話,這叫關門留寇。
衛汛又問道師父:哪種藥是強補的,哪種藥是止澀的?
師父答到:那就是四君子湯,或者理中湯,若再加烏梅、罌粟殼、石榴皮、慄子核、橘子核,這都屬於強補、止澀藥,見到這樣的拉肚子,若要用這些藥,你就是毀了病人。
仲景說到這,衛汛和杜度恍然大悟,說:師父,您要不說,我們永遠不會知道,表不解,不能治裡,您常常說關門留寇,引邪入裡,這次我們徹底知道了。
衛汛對杜度說:師父就是師父,徒弟就是徒弟啊,我們倆天天抱著書看,好多我們都不明白,我們這才知道,這叫跟師學藝和傳承。
杜度對衛汛說:我們對師父要忠心,跟師父好好學習,跟他老人家到底,等他老人家,百年黃金入櫃,我們弟兄倆再走。
衛汛、杜度對師父說:師父,那患者肚子脹起來,就是因為喝了石榴皮湯吧。
仲景說:是的,只有解開表,這個病才能好,郎中給他石榴皮喝,石榴皮是澀的,把腸道澀住了,裡面澀住腸道,外面表不解,這個邪沒有出路了,必然肚子要脹,脹到最後,肚大如鼓,好像腹水一樣,邪氣過盛,氣往上衝,邪氣衝過胸隔,影響心臟呼吸,這個病叫,『太陽病無汗,小便反少,氣撞衝胸,口噤不得語』。
口噤,就是咬牙切齒不能說話,就等於和死人一般,所以脹久了,這種病能停止呼吸,活人認為他脹死了,就按死人來處理,師父常常見到這樣的拉肚子、脹肚子,前人的醫道也認為是脹肚子,不知道病在表上,往往醫就誤了,醫誤者必死。
杜度又問道:這病應該要怎麼處理呢?
仲景答到:他是二陽表不解,按二陽表證來治療,那就要發汗,二陽鬼門打開,打開鬼門,算解表,解表就是出汗,汗出,病自愈,魂就回來了。
衛汛和師父說,您要不說,我們永遠都不知道,拉肚子還和表有關?
仲景說道:你看,我書上寫的有啊,開鬼門,潔淨腑,去宛陳莝,溫腎陽,實脾土,營衛調和,百病表為先,你倆知道什麼叫二陽合併症嗎?什麼叫二陽,就是太陽和陽明,兩經同時感冒,帶著二陽表證,這就叫,二陽合併症。
對合併症這個說法,只有老師我,書上寫到了,其它人的書上,沒有這樣的說法,沒有講並病、合病,沒有講兩三經同病。二陽合併症的症狀可多了,胸滿、哮喘、咳嗽、發高燒、拉肚子,這都是二陽合併症。
衛汛和杜度又問道:老師,什麼叫合病?什麼叫並病?什麼叫兩三經同病?什麼叫並一經?
衛汛和杜度剛剛問完,師父高興地哈哈大笑:《傷寒論》六經辨證,我寫了多年了,我的徒弟也不少了,從來沒人這樣提問過。只有你倆有心,問出來這一段,我真要好好的跟你倆解釋一下。
萬事萬物,都有它的體形、構造,人更是如此,天造人,父母所養,有十二臟腑,十二經,這就是人的體質的組合,十二經無病,它是暢通無阻,它不會出現任何症狀,一旦十二經受了涼,受了外邪,每經受邪的症狀,變化都不一樣。
我今天從足三陽跟你倆說起,太陽經走與後,陽明經走與前,少陽經走兩側,這就叫大三陽。這個三陽不能受邪,受邪後就有大的變化,天地在周轉,日月在運行,人身上十二臟腑,十二經和氣血也是如此,它一時一刻不能停留。
比如說,背後的太陽經受邪、受涼後,我們要及時的用桂枝湯解掉,若要桂枝湯耽誤了,那太陽經的邪就往裡走,人身上的氣血是不住的循環,那病邪,跟著氣血往前走,這叫病跟經走,邪跟血行,這就叫傳經。那就傳給陽明經,陽明經再受了外邪,兩經都帶著表證的外感,都沒治掉,這就叫二陽合併。
二陽合併再治不掉,邪再往裡走,再傳給少陽,這就叫,『合病兩三經同病』,三經同時病,同時外感,沒有解掉,繼續蔓延,傳經惡化,不是化熱就是化寒,化熱還歸在陽明經上,這就叫『並病傳歸病一經』。
陽明經最容易化熱、化氣,一化熱,一再誤治,氣分熱蔓延,還在陽明經上,那必然化熱、出汗、怕熱、口渴、脈大,這就叫『並一經』,那白虎湯就出現了,白虎湯出現,一再耽誤,熱歸於下,耗傷腸道津液,大便不通,引起了胃家實,實者就是邪盛,邪盛肚子必然脹大,這就叫『三陽合病腹膨膨』。
我們在臨床上,要是看到二陽合併的表症,我們不能誤知誤判,首先看患者有沒有咳嗽、氣喘、胸悶、痰飲水液、胸腔積水,這都屬於二陽合併症的表症,我們立法以葛根湯為先,化熱按熱治,化寒按寒治,若要發熱,微微有小汗,加上麻、杏石甘。若要有大口冷痰、白沫往外吐,那肺裡必有寒,背後怕冷特別嚴重,就像背著涼水袋一樣,這叫『背後寒冷內停飲』,這種人睡覺不能平臥,哮喘特別嚴重,甚至於能把人憋死。
如果大口冷痰,那就加大甘草、乾薑,把葛根湯合在一起,所有二陽合併症的表證,所有的胸中疾病,一方就開,這叫二陽合併症。
合病兩三經同病,病並傳歸併一經,
二陽合併滿喘發,自利葛根嘔半同,
太少利芩嘔加半,明少弦負順長生。
衛汛和杜度再問師父:三陽經,在人身上這麼重要嗎?
師父答到:你倆問的好,我再說給你倆聽聽,太陽經,就是人身上、抗風邪的第一道防線,保住人體不會受風、受寒,人才不怕冷。一旦臟腑虛,腎要虧,太陽經就不起作用了,第一道防線就失去了,這個邪就傳給了第二道防線。
第二道防線,就是陽明胃經。陽明經再虛,再不能抗邪,第二道防線就沒有作用了,那邪就傳到第三道防線,第三道防線,就是少陽膽經,這就叫三陽虛,同時不能抗邪。
這種虛風、虛邪始終帶在三陽經上,三陽虛邪的人太普遍了,所有的慢性病都是三陽虛邪久了,百般病症,臟腑的一切症狀,都是三陽不能抗邪造成的,這樣的三陽虛症,三陽的本脈就見不到了。
太陽中風本脈就是浮緩,太陽傷寒本脈是浮緊,陽明表病本脈是浮長,陽明熱病本脈是長洪,腑病本脈是脈大,少陽本脈是脈弦,這就是三陽經的本脈。你們一定要記住這一段話,不要單學脈象,你倆知道六經脈,這一輩子就夠你們用了。
衛汛和杜度答到:師父,我們會記住的。
衛汛杜度又問道:師父,弟子對三陽病始終不理解,三陽分成九個篇,九篇九個方,我們經常算來算去就十幾味藥,你就把所有的外感引起的百病都搞定了,您老人家真是太偉大了,如果您的徒弟都能像您這樣,那我們華夏兒女就幸福了。
我看你看病非常簡單,非常容易,你幾乎每個外感症沒離開桂枝湯、麻黃湯、葛根湯、白虎湯、小柴胡湯,你幾乎方方都有,沒離開這十幾味藥, 師父,我們就拿小青龍湯來說,它還是桂枝湯和麻黃湯為底,加起來也沒超過二十味藥。
您老人家真是偉大,您老人家,對人類的臟腑,研究的太徹底了,您為什麼治一個病,就像看到患者臟腑一樣,沒有哪次錯過,沒有哪次不管經,方方都有效,還就在這十幾味藥裡面,不停地變化。
如果這《傷寒論》六經辨證,傳給了後人的話,後人能全部理解了,我們這個中醫的文化,永遠流傳在社會上,就不知道後人,能不能理解您老人家的良苦用心,能不能傳承您的東西,我們現在就難料了。
杜度又說:衛汛,你說的太好了,別的不怕,醫就怕門派多,各有各的一套,就怕後人以假亂真,可能就把師父的六經辨證掩蓋了,怕後人學不下去。
衛汛說:不管學的下去還是學不下去,真的始終是真的,假的就是假的,後人有誰知道,六經辨證就是一本天書,裡面藏著好多玄機和奧妙,能理解的認為是本天書,不能理解的對《傷寒論》六經辨證,看不懂、辨不清,就耽誤了傳承,就怕他們不能演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