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為三陰三陽
即厥陰、少陰、太陰、少陽、陽明、太陽是也。《素問·天元紀大論》云:「陰陽之氣各有多少,故曰三陰三陽也。」最早記載三陰三陽的文獻可能是馬王堆漢墓出土的《陰陽脈死候》,其曰:「凡三陽,天氣也……凡三陰,地氣也。」《足臂十一脈灸經》和《陰陽十一脈灸經》中有以太陽、陽明、少陽、太陰、少陰、厥陰命名的經脈名稱,是目前中醫醫籍中所能見到的最早的三陰三陽術語。在中醫理論中,三陰三陽貫穿《黃帝內經》始終,張仲景更是以三陰三陽為基礎,擴展、發揮了《黃帝內經》理論的臨床應用。
天之三陰三陽以風、寒、暑、溼、燥、火六元為本,三陰三陽為標,中氣與之相承,說理六氣天運。《素問·天元紀大論》云:「寒暑燥溼風火,天之陰陽也,三陰三陽上奉之……厥陰之上,風氣主之;少陰之上,熱氣主之;太陰之上,溼氣主之;少陽之上,相火主之;陽明之上,燥氣主之;太陽之上,寒氣主之。所謂本也,是謂六元。」
地的三陰三陽以木火土金水陰精與天之三陰三陽相承,以說理地道。《素問·六微旨大論》云:「相火之下,水氣承之;水位之下,土氣承之;土位之下,風氣承之;風位之下,金氣承之;金位之下,火氣承之;君火之下,陰精承之。」
三陰三陽的本意
所以陰陽學說既然是生命的本源,但是古人覺得,把一切事物分為陰和陽兩個方面還不夠,不能說明陰陽量的變化,只能說明陰陽氣質的變化,所以又把陰陽又各分為三,這就是三陰三陽。所以三陰三陽,它的本意是什麼呢?就指的是陰陽氣量的多少。
太陽,太者,大也,所以太陽陽氣的量是三陽。我們這個攝像機是數碼攝像機,現在我們搞數字信息、數位技術,實際上,古人早就動用了數字來描述一個事物的量的變化。
所以:太陽:太就是大的意思,它的陽氣的量是三份,在《黃帝內經》裡把它叫做三陽。陽明:明是什麼意思呢,明,著也,顯著的意思,陽明,陽氣的量是多少呢,是兩份,它不如太陽陽氣的量大,但是它的陽氣也是充足的。少陽:少,小也,少年就是小孩嗎,所以少陽陽氣的量最少,它是一陽。
太陰:太者,大也,是指陰氣強大,它的陰氣的量是三陰,陰氣的量有三份,它是三陰。少陰:陰氣的量是二陰。厥陰:它的陰氣的量是一陰。
有的人可能會說,這裡的少陽是一陽,這裡的少陰怎麼會是二陰,而不是一陰呢?這是一個外國同學提的問題,實際上這裡呢,多和少是相對的。"少"和"厥"相比,厥就更少了。厥者,盡也,極也,是陰氣少到了極點,陰氣少到了盡頭。這麼少的陰氣,當然比少一點的陰氣,量還要少。所以少陰和太陰相比,少陰的陰氣量不如太陰大;少陰與厥陰相比,厥陰是陰氣少到了極點,陰氣少到了盡頭,陰氣濃縮到精華的地步,所以厥陰就是一陰。這是從三陰三陽的本意講陰陽氣量的多少。
人身以軀體為外,陽氣出入其間,以為護衛之屏障,則五臟安焉。這個「門」又由三部構成:太陽為關,陽明為闔,少陽為樞,所謂三陽離合,即此三部功能既分工又合作,同司御邪抗暴之用。故《靈樞·根結》篇說:「暴病者取之太陽」,「痿疾者取之陽明」,「骨繇者取之少陽」。
五臟居人身之內,藏精而起亟,故封藏不密,實為生之大患。脾藏營,太陰者脾也;腎藏精,少陰者腎也;肝藏血,厥陰者肝也,三陰關闔樞各有所主,是為相離。而營、精與血互生互化,同為生命之基質,是為相合。概言之,所謂三陰離合,即寓有脾腎肝分工合作同主精液封藏之意。故《靈樞·根結》雲:「五藏六腑、折關、敗樞、開闔而走,精氣大失,不可復取。」皆言封藏不密之病。
《素問》在分述了陰陽離合的各種形式後總結說:「陰陽,積傳為一周,氣裡形表而為相成也。」這段話有三個要點:①指明陰陽離合是在運動中實現的,沒有運動就沒有離合。②運動呈周而復始的往復狀態。如自太陽而陽明至少陽,這就是衛氣在體表的周行;自太陰而少陰至厥陰,即是營氣在體內的周行。③衛氣與營氣的運動不僅前後相隨,而且表裡相貫,交互為用,相輔相成。這樣,就形成了人體陰陽的動態立體網絡系統。
1、三陽經:三陽經中太陽主表為開,陽明主裡為闔,少陽介乎表裡之間,主轉輸,故為樞。如果「開」的作用失常,則肉之節界反常稱為「肉節瀆」,從而發生暴病,所以暴病可取足太陽經脈,根據其虛實證進行治療。所謂「肉節瀆」,是指皮肉消瘦乾枯的意思。如果「闔」的作用失常,則精氣無處止息而發生痿疾,所以痿疾可取足陽明經脈,根據其虛實證進行治療。所謂「無所止息」,是指真氣留滯,邪氣盤踞於內,而發為痿疾。如果「樞」的作用失常,則骨動搖而不便行走站立,所以「骨繇」可取足少陽經脈,根據其虛實證進行治療。所謂「骨繇」,是骨節弛緩而失去約束。所以叫作骨繇,就是因為骨節搖動的緣故。上述各病,都必須徹底弄清它的本質,才能正確治療。2、三陰經:三陰經中太陰主表為開,厥陰主裡為闔,少陰介乎表裡之間,主轉輸,故為樞。如果「開」的作用失常,則倉廩不能輸化而發生膈洞病,膈洞病,當取足太陰經脈,根據其證虛實進行治療。所以開的作用失常,是由於脾胃氣虛不能運化水谷而發生的。如果「闔」的作用失常,則氣機不暢而易生悲感,易生悲感的當取足厥陰經脈,根據其證虛實進行治療。如果「樞」的作用失常,則脈道有所瘀結不通,瘀結不通的當取足少陰經脈,根據其證虛實進行治療,凡脈道有所瘀結的都可取治。
內容僅供臨床參考,非中醫專業人員請勿
試針試藥
ID:hnbfdycx
艾御享堂
版權聲明:來源/海山堂 編輯/醫丹
圖片/源於網絡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