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老師講故事——弦高救國 楚莊王一鳴驚人

2021-03-04 夏鳳丹小語工作室

(故事音頻在公眾號下方)

弦高救國

    公元前628年,鄭國的國君去世,舉國悲痛,公子蘭繼承了君位,即鄭穆公。

    這時,一心想要東擴的秦穆公決定趁著鄭國國喪,消滅鄭國。秦穆公派百裡奚的兒子孟明視為大將,蹇叔的兩個兒子西乞術和白乙丙為副將,率領大軍去偷偷地攻打鄭國。

    由於兩國相隔較遠,第二年二月, 孟明視帶領的秦軍主力才走到了鄭國附近的滑國。大軍正準備繼續前進,忽然有人攔住了他們的去路。來人說自己是鄭國派來的使臣,要求拜見秦國的主將。

    孟明視大吃一驚,心裡很納悶:我們帶領大軍出徵,鄭國怎麼這麼快就知道我們要攻打它呢?於是,孟明視讓人把來人帶過來,自己要親自接見這個鄭國使臣。

    那人穿著很華麗的衣服,自稱叫弦高。只見他恭敬地對孟明視說:『我們的國君聽說三位將軍要到鄭國來,特地派我送上一份微薄的禮物,慰勞歸國將士,以表我們的一點心意。』接著,他便獻上四張熟牛皮和十二頭肥牛。

    孟明視心想:原來打算在鄭國毫無準備的時候,進行突然襲擊。現在人家的使臣老遠地跑來犒勞軍隊,還送來肥牛和牛皮,這說明人家已經有準備了。看來,要偷襲是不可能的了,這仗不能打了,也不用去鄭國了。

    他收下了弦高送來的肥牛和牛皮,對弦高說:「我們並不是到貴國去的,你們何必這麼費心?你回去吧!」

    弦高走後,孟明視跟他手下商量說:「鄭國有了準備,偷襲已經沒有了成功的希望,我們還是回國吧!」說罷,秦軍放棄了偷襲計劃,順道消滅了滑國,然後班師回朝。

    其實,孟明視上當了,弦高根本不是鄭國的使臣,他只是鄭國的一個商人,但是他聰明有很愛國。這天,弦高趕著一群牛準備到滑國去做買賣,路上碰到了秦軍。

    弦高遠遠看著突然出現的秦軍,非常驚訝,他想秦軍鬼鬼祟祟來到這裡,絕對有重大的陰謀,很可能是想偷襲鄭國。

    看出了秦軍的來意,弦高和擔心,可是現在要回去向鄭國國君報告已經來不及,於是他急中生智,想出了一個辦法。

    弦高一面派人趕回鄭國報信,一面穿上華麗的衣服,帶著四張熟牛皮和十二頭肥牛,冒充鄭國使臣來見秦軍將領。秦軍果然上當撤軍了,弦高挽救了鄭國。

    鄭國避免了一次滅亡的命運,國君和百姓都很感激弦高。鄭穆公用高官厚祿賞賜弦高,弦高堅決不接受。

    弦高說:「作為商人,忠於國家是理所當然的,如果受獎,豈不是把我當作外人了嗎?」鄭穆公對他讚賞不已,弦高救國的故事也很快流傳開來。

楚莊王一鳴驚人

    公元前614年,一代梟雄楚穆王含恨而死,嫡長子熊旅即位,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楚莊王。

    楚莊王年紀尚輕,沒有實權,實權掌握在一幫大臣手中。三年來,楚莊王不發任何號令,終日沉湎於酒色之中。後來,他乾脆下了一道命令:有敢進諫者,殺無赦!

    那幫權臣更加肆無忌憚,全國上下一片混亂。大夫伍舉實在看不下去了,有一天,他冒死進諫楚莊王。楚莊王正手端著酒杯,口中嚼著鹿肉,醉醺醺地觀賞歌舞呢。

 ······

歡迎關注夏老師公眾號,故事更新早知道

相關焦點

  • 成語一鳴驚人,在歷史上到底是指楚莊王,還是指齊威王?
    一鳴驚人的故事,大家並不陌生。但在故事主人公上,卻存在著一些偏差。有的人說講的是楚莊王,有的人卻說是齊威王。那麼,這個故事到底講的是誰呢?在《史記·滑稽列傳》中記載了這麼一個故事:戰國時期的齊國有一個叫淳于髡的人,身材矮小、其貌不揚,但天生一副好嘴,能言善辯,巧舌如簧,數次出使列國,嘴巴上都沒輸過。
  • 石崗:講給兒童的名人故事之楚莊王熊侶
    一、篳路藍縷小朋友們,前面,我們講了我國歷史上春秋時代的東方大國國君齊桓公呂小白、北方大國晉國國君晉文公姬重耳、西方大國秦國國君秦穆公趙任好的故事,今天,我們講南方大國楚國國君楚莊王熊侶的故事。熊侶問他:「你難道不知道我下的禁令,不許給國君提意見嗎?」 蘇從說:「我知道。只要大王能夠聽我的意見,我就是觸犯了禁令,被判了死罪,也是心甘情願的。」 楚莊王高興地說:「你們都是真心為了國家好,我哪會不明白呢?」 從此,楚莊王決心認真治理國家,他把這三年裡跟著他吃喝玩樂,給他行賄的人都撤職了,把敢提意見的人都委以重任。
  • 歌劇《楚莊王》的飛鳴之路
    首先從文本而言,楚莊王的人物形象更加立體豐滿,如果說試演中子越和樊姬兩位人物有很多搶戲之處,那麼首演則更加聚焦於作為核心人物的楚莊王,與此同時,故事的戲劇性和邏輯性也獲得進一步地加強。儘管歌劇《楚莊王》屬於傳統歷史題材,但是舞臺的二度呈現卻非常具有當代性,在以星月為主體意向的主場景基礎上,通過燈光、多媒體以及各種道具的變化,體現出不同的戲劇場景和人物心理的變化。
  • 楚莊王:老婆被人調戲,還幫其掩蓋得到一員猛將,成就了一位霸主
    他是楚穆王的嫡長子,公元前613年即位,他在位時還不足20歲,年幼的楚莊王承擔大任,他能勝任嗎?當時的楚國,正處於內憂外患,國內矛盾重重。對內有公子儀與公子燮的叛亂,對外有晉國虎耽耽。楚莊王面對此處境,竟然不理朝政,整日沉溺於酒色當中。但後來楚莊王卻成為中原霸主,這是為何?楚莊王剛開始是紈絝子弟,花花公子,後來轉變為一位勤政愛民、勵精圖治的君王。
  • 《楚莊王》:期待壯歌飛鳴
    大約自2016年12月起,便以劇組廣納賢才的名義通過公眾號平臺為《楚莊王》的籌備上演廣而告之。此時,劇組的大部分角色已確定,且在數月前已結束音樂作業,轉入形體訓練和古代禮儀訓練,負責訓練的是執行導演梁宇,他通過十多年的舞臺實踐,總結出一套針對聲樂演員行之有效的訓練方法。這套方法在《大漢蘇武》劇組已顯成效,如今再助《楚莊王》「一鳴驚人」。
  • 楚莊王名副其實,宋襄公靠仁義上榜
    不管是哪一種,有三個人物是大家一致認可的,就是齊桓公、晉文公和楚莊王。筆者更贊同第一種說法,在下文中也採用第一種說法,對春秋這五位榜上有名的霸主進行分析排名。 第一名:「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的楚莊王 楚莊王是出現較晚,但是實力最強的一位霸主。或許有許多人認為,齊桓公才應該排第一。
  • 史說成語:一鳴驚人的典故可不只是勉勵,三年不鳴的隱忍才是精髓
    正當回天乏術時,外地工作的表叔過問了我的學業,隨後給我講述了一個十分勵志的成語故事。話說春秋時期,楚莊王熊旅即位三年不理朝政,整日沉迷酒色遊獵,把偌大的楚國搞得烏煙瘴氣。大臣伍舉為了勸諫國君,就故意詢問說,阜山之上有隻怪鳥,三年不飛三年不叫,你告訴我這是個什麼玩意兒?楚莊王秒懂,威武霸氣的回了一句:「三年不飛,一飛沖天;三年不鳴,一鳴驚人!」
  • 這幾個霸氣的成語,都來自楚
    篳路藍縷、一鳴驚人、百步穿楊……那些歷史深處的人物個性和豪言壯語,穿越千年影響至今,我們不妨來看看這些霸氣的成語,和楚地有怎樣的關係。 先說說這位「一鳴驚人」的楚莊王,他來自春秋時期的楚國。據《史記·楚世家》記載,他即位3年,外人卻看不出他的想法。
  • 成語之中的春秋歷史38:蹊田奪牛——賢哉楚莊王
    此時楚莊王正在到處找地方刷經驗提高自己的威望,這種送上門的好事自然不會放過,第二年就興致勃勃的出兵了。楚國作為春秋時代的兩個超級大國之一,毆打陳國這種小嘍囉就像奧特曼打小怪獸一樣從來就沒有失手過(其實還真失手過,當年在晉國的支持下陳國就曾經擊退過楚國的進攻,創造了春秋時代的一個極其不科學的戰例)。
  • 夏老師講故事——孫臏和龐涓鬥智
    (音頻在故事下方)    孫臏和龐涓鬥智    孫臏是戰國時期齊國軍事家,曾經和龐涓一起跟著著名的謀略鬼谷子學習兵法
  • 【國學講堂】道法自然和楚莊王葬馬
    春秋五霸之一的楚莊王,鼎鼎大名,他還有個同姓後代親戚叫羋月,想必朋友們在電視劇上都了解過。住在楚莊王富麗堂皇的宮殿裡,穿著刺繡的衣服,每頓飯吃的是當時有錢人家才吃得起的棗子果脯…按那會的生活水平,這匹馬和當時很多士人大夫的差不了多少,估計在今天,也只有思聰的王可可能有一比。
  • 楚莊王大怒:別鬧,節操算什麼
    不過在楚莊王的眼中,事情卻並非如此。他不僅放任自己的女人被人冒犯,甚至還因此而在史書上得到了美名。那麼這一切究竟是怎麼回事呢?《資治通鑑》中有載:楚莊王賜群臣酒,日暮酒酣,燈燭滅,乃有人引美人之衣者,,告王。平定了一次叛亂之後,楚莊王按例大宴群臣。本是一件快樂的事情,卻在之間出了一件「有辱尊容」的事情。
  • 風靡家長圈的凱叔講歷史326集免費領,一部讓孩子一聽就上癮的歷史故事
    故事大王凱叔+觀復博物館長馬未都攜手創作:從夏商周到元明清,我們希望,孩子聽完這個系列,能夠對歷史產生興趣:在這些故事裡,看到一個個鮮活的人,渴望翻開歷史書,去搜尋過去,並且學到更多有用的知識和積極的人生觀、價值觀。枯燥的講述方式、刻板的人物形象、乏味的知識說教,是扼殺精彩故事的三大殺手。凱叔講歷史,就是要把歷史故事本真的一面展示給孩子,讓歷史更有趣。
  • 弦高智退秦兵
    再說,要是秦國和我們講和,以後你們有什麼使者來往,經過鄭國,我們還可以當個東道主接待使者,對您也沒有壞處。您瞧著辦吧。」秦穆公考慮到自己的利害關係,答應跟鄭國單獨講和,還派了三個將軍帶了兩千人馬,替鄭國守衛北門,自己帶領其餘的兵馬回國了。晉國人一瞧秦軍走了,都很生氣。有的主張追上去打一陣子,有的說把留在北門外的兩千秦兵消滅掉。
  • 楚成王威武睿智了一輩子,犯了一次錯誤就被兒子給害死了!
    據《史記楚世家》記載,齊桓公九合諸侯,成為春秋第一代霸主,周天子都主動給他送禮、封賞,可偏偏在南方的楚國不給面子,當時楚國的國君就是楚成王。齊桓公這麼小半條腿懸空,總覺得不得勁,就發動大軍來威懾楚國。楚成王是相當的硬氣,也把楚國大軍拉到陣前,就這麼瞪著眼看著齊桓公。
  • 【名人歷史百科】王中之王——楚莊王
    楚莊王便任命了三個大臣去分擔令尹工作,削弱了他的權力,防止鬥越椒作亂。楚莊王一邊改革政治,一邊擴充軍隊,加強訓練軍士,準備與晉國決戰,雪城濮之戰的恨。他在即位的第三年,率兵滅了庸國(今湖北竹山縣一帶);第六年,戰敗了宋國;第八年,又戰敗了陸渾(今河南嵩縣北部)的戎族。其間還發生「問鼎中原」的故事。
  • 春秋左傳3 莊公
    夫人:指文姜,莊公母。桓公之喪至自齊,文姜未隨喪回魯國;及莊公即位,文姜猶未歸。她在莊公即位後回過魯國,三月出奔齊國。1.3夏,單伯送王姬。周王準備嫁女於齊,請魯公主婚,因此派單伯送女兒到魯國,等待出嫁。
  • 風靡家長圈的kaishu講歷史326集免費領,一部讓孩子一聽就上癮的歷史故事迪士尼專門為孩子們製作的9部紀錄片,和孩子一起看看!
    這是一部孩子一聽就上癮的歷史故事集,也是一座收藏了許多寶物的移動博物館。故事大王凱叔+觀復博物館長馬未都攜手創作:從夏商周到元明清,我們希望,孩子聽完這個系列,能夠對歷史產生興趣:在這些故事裡,看到一個個鮮活的人,渴望翻開歷史書,去搜尋過去,並且學到更多有用的知識和積極的人生觀、價值觀。枯燥的講述方式、刻板的人物形象、乏味的知識說教,是扼殺精彩故事的三大殺手。
  • 【麻城百家姓:莊姓】莊氏尋根記
    這其中我們就接待了一位特殊的尋根後裔--87歲的莊老先生。莊老先生是在子女的陪伴下特地從成都趕來麻城尋根問祖的。「我的父親告訴我,我們是來自麻城市孝感鄉的,張獻忠剿四川的時候,成都的人口稀少,湖廣填四川,我們的祖先,祖祖輩輩就是這樣到了成都。」老先生念叨著。老先生的子女告訴我們,父親年紀大了,但一直記得這一段故事。故土難捨,回來看看是他一直以來的念想。在遊覽移民證言石刻時。
  • 孫叔敖38歲去世,臨終前向楚莊王索要一塊地,家族400年不衰
    除此之外,孫叔敖還是一位軍事家,當年晉、楚大戰,孫叔敖僅用30天的時間便火速打敗了晉軍,讓楚國士氣大振。    孫叔敖在臨終前,留下了一則「孫叔敖誡子」的故事,彰顯了孫叔敖的智慧。  《智囊全集》記載曰:  孫叔敖疾將死,誡其子曰:「王亟封我矣,吾不受也。為我死,王則封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