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簡歷】
楚莊王(?—前591年),又稱荊莊王,出土的戰國楚簡文寫作臧王,羋姓,熊氏,名旅(一作呂、侶。先秦時期男子稱氏不稱姓,所以應該稱為熊旅而不是羋旅),諡號莊。楚穆王之子,春秋時期楚國最有成就的君主,春秋五霸之一。
【歷史功過】
莊王之前,楚國一直被排除在中原文化之外,莊王自稱霸中原,不僅使楚國強大,威名遠揚,也為華夏的統一、民族精神的形成發揮了一定的作用。楚莊王自前613年至前591年,共在位23年,後世對其多給予較高評價,有關他的一些典故,如「一鳴驚人」等也成為固定的成語,對後世有深遠的影響。
【成語典故】
因獵求士
出處:漢·劉向《說苑·君道》
賞析:楚莊王常常喜歡打獵。他的夫人樊姬去勸阻他。始終不聽。樊姬無法。就不吃肉了。楚莊王才覺悟了。改過自新。對於國家大事。非常的勤謹起來。楚莊王時常稱讚虞邱子的賢德。樊姬說。這並不算得是忠臣。我服侍君王。算起來有十一年了。曾經訪求美女。獻給君王。比我好的有兩個人。和我同等的有七個人。現在虞邱子做楚國裡的丞相。也有十多年了。除了他自己的子弟宗族親戚以外。從來沒有保舉過好人進來。難道賢人是這樣的嗎。虞邱子聽見了這番話。覺得大大的慚愧。於是就把孫叔敖舉薦上來。楚國因此得以稱霸。
一鳴驚人
出處:《韓非子·喻老》:「三年不飛,飛將沖天;三年不鳴,鳴將驚人!」
釋義:鳴:鳥叫。一聲鳴叫使人震驚。比喻平時沒有突出的表現,一下子做出驚人的成績。
賞析:楚莊王即位近三年以來,他整天打獵、喝酒,不理政事,還在宮門口掛起塊大牌子,上邊寫著:「進諫者,殺毋赦!」這一天,大夫伍舉(一說申無畏)進見楚王。楚莊王手中端著酒杯,口中嚼著鹿肉,醉醺醺地在觀賞歌舞。他眯著眼睛問道:「大夫來此,是想喝酒呢,還是要看歌舞?」伍舉話中有話地說:「有人讓我猜一個謎語,我怎麼也猜不出,特此來向您請教。」楚莊王一面喝酒,一邊問:「什麼謎語,這麼難猜?你說說。」伍舉說:「謎語是『楚京有大鳥,棲上在朝堂,歷時三年整,不鳴亦不翔。令人好難解,到底為哪樁?』您請猜猜,不鳴也不翔。這究竟是只什麼鳥?」楚莊王聽了,心中明白伍舉的意思,笑著說:「我猜著了。它可不是只普通的鳥。這隻鳥啊,三年不飛,一飛沖天;三年不鳴,一鳴驚人。你等著瞧吧。」伍舉明白了楚莊王的意思,便高興地退了出來。
過了幾個月,楚莊王這隻大鳥依然故我,既不「鳴」,也不「飛」,照舊打獵。喝酒欣賞歌舞。大夫蘇從忍受不住了,便來見莊王。他才進宮門,便大哭起來。楚莊王說:「先生。為什麼事這麼傷心啊?」蘇從回答道:「我為自己就要死了傷心。還為楚國即將滅亡傷心。」楚莊王很吃驚,便問:「你怎麼能死呢?楚國又怎麼能滅亡呢?」蘇從說:「我想勸告您,您聽不進去,肯定要殺死我。您整天觀賞歌舞,遊玩打獵,不管朝政,楚國的滅亡不是在眼前了嗎?」楚莊王聽完大怒,斥責蘇從:「你是想死嗎?我早已說過,誰來勸諫,我便殺死誰。如今你明知故犯,真是傻極了!」蘇從十分痛切地說:「我是傻,可您比我還傻。倘若您將我殺了,我死後將得到忠臣的美名;您若是再這樣下去,楚國早晚是要滅亡的。您就當了亡國之君。您不是比我還傻嗎?我的話說完了,您要殺便殺吧。」楚莊王忽然站起來。動情地說:「大夫的話都是忠言,我必定照你說的辦。」隨即,他便傳令解散了樂隊,打發了舞女,決心要大幹一番事業。楚莊王首先整頓內政,起用有才能的人,將伍舉、蘇從提拔到關鍵的職位上去。當時楚國的令尹和鬥越椒野心勃勃,想要篡位。楚莊王便任命了三個大臣去分擔令尹工作,削弱了他的權力,防止鬥越椒作亂。
楚莊王一邊改革政治,一邊擴充軍隊,加強訓練軍士,準備與晉國決戰,雪城濮之戰的恨。他在即位的第三年,率兵滅了庸國(今湖北竹山縣一帶);第六年,戰敗了宋國;第八年,又戰敗了陸渾(今河南嵩縣北部)的戎族。其間還發生「問鼎中原」的故事。以後,楚莊王又陸續讓魯、宋、鄭、陳等國歸順,他繼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之後,也當上霸主。他前後統治楚國二十三年,使楚國強盛一時。
問鼎中原
出處:《左傳》。
釋義:問:詢問,鼎:古代煮東西的器物,三足兩耳。中原:黃河中下遊一帶,指疆域領土。比喻企圖奪取天下。
賞析:春秋時楚莊王北伐,並向周天子的使者詢問九鼎的重量,大有奪取周朝天下之勢。公元前606年,楚莊王熊旅借伐陸渾之戎(今河南嵩縣東北)之機,把楚國大軍開至東周的首府洛陽南郊,舉行盛大的閱兵儀式。即位不久的周定王忐忑不安,派善於應對的王孫滿去慰勞。莊王見了王孫滿,劈頭就問道:「周天子的鼎有多大?有多重?」言外之意,要與周天子比權量力。王孫滿委婉地說:「一個國家的興亡在德義的有無,不在乎鼎的大小輕重。」莊王見王孫滿拿話擋他,就直接說道:「你不要自持有九鼎,楚國折下戟鉤的鋒刃,足以鑄成九鼎。」面對雄視北方的莊王,善辯的王孫滿先繞開莊王的話鋒,大談九鼎製作的年代和傳承的經過,最後才說:「周室雖然衰微,但是天命未改,寶鼎的輕重,還不能過問啊。」莊王不再強求,揮師伐鄭,以問鄭背叛楚國投靠晉國之罪。「問鼎中原」這個典故,就是這樣得來的。
肉袒牽羊
出處:《左傳·宣公十二年》
釋義:表示犒賞軍隊。
賞析:這是一種古代戰敗投降的儀式。公元前597年,楚莊王率軍攻打並佔領了鄭國,鄭襄公光著膀子牽著羊向楚莊王跪地求和,並且答應把鄭國土地割讓給楚國,鄭人從此做楚人的奴隸,只求一塊不毛之地度過餘生。楚莊王見鄭襄公真心悔過,就答應了他的請求。北魏崔鴻《十六國春秋·前趙·劉聰》:「帝肉袒牽羊,輿櫬銜璧,出降。」
【人物傳說】
楚莊王選正宮娘娘
春秋戰國時,楚國有個國君,號稱楚莊王。傳說他登上寶位三年,連正宮夫人都沒立一個,終日只和宮女們飲酒作樂,從不過問朝政,自個兒逍遙自在快活似神仙。後來,在大臣們的苦苦勸諫下,楚莊王才打算立一位正宮夫人。於是,在所有的妃子裡挑來挑去,才選中了兩個人:一個叫樊姬,一個叫鄭姬。論相貌,她倆都可與月裡嫦娥比美;論才華,她倆也是半斤對八兩,不相上下。可是正宮夫人只能立一個,到底立誰好呢?楚莊王真好比兩手提籃——左籃(難)右也籃(難)。想來想去,只好想出了這麼個主意。
這天,他把樊姬和鄭姬一齊叫來,對她們說道:「寡人限你們二人在三天後,送給我一份禮物,誰的禮物我最需要,就立誰為正宮夫人。」說完,揮了揮手示意退下,並吩咐她們回宮去做一切準備。
先說鄭姬回到宮裡後,連飯也沒顧上吃,就著手準備禮物,好搶在樊姬的前頭。可是一想,難住了:莊王乃一國之王,他還需要什麼呢?鄭姬抱著腦殼想呀,想呀,真是越想越關鍵,越想越湖塗。忽然,她靈機一動,叫來一個貼身宮女,命她悄悄去樊姬宮裡打聽,看樊姬在準備什麼禮物。不一會,那宮女回來對鄭姬說道:「娘娘,樊姬什麼也沒準備。」鄭姬將信將疑,問道:「你看見她在做什麼呢?」宮女答道:樊姬正在擦瑤琴,看樣子她是想彈琴呢。」鄭姬聽罷,心裡突然一亮,對宮女說:「你呀,真是個木頭腦殼!難道你不曉得,大王每天都要聽人彈琴嗎?告訴你,樊姬是想把瑤琴擦乾淨,好送給大王呢。」說著,從裡屋抱出一架瑤琴,吩咐宮女:「我們這架瑤琴比她那架還要好呢,快把它擦乾淨,我好送給大王。」鄭姬心裡有一種快感。
第二天,鄭姬又命宮女到樊姬宮裡去打聽,宮女回來說:「娘娘,這一回樊姬可真的什麼也沒有準備。」鄭姬不信,問道:「你又看見她在做什麼呢」宮女答道,「我剛進去,就見樊姬抱出一盒圍棋,我問她抱出圍棋做什麼,她說要和宮女們下棋呢。」鄭姬一聽,用手點著宮女的額頭說:「你呀,真是個石頭腦殼!你怎麼能信她的話呢?難道你不曉得,大王每天都要和人下棋嗎?樊姬是想把圍棋擦得乾淨後,送給大王呢。我們不是剛買了一盒新的嗎?快去把它擦一擦吧!」鄭姬心裡不免得意起來。
第三天,鄭姬決定親自到樊姬那裡探聽虛實。她悄悄走到窗戶邊,朝裡一瞄,見樊姬正在低頭作畫,心想:「你樊姬想作畫送給大王,可打錯了算盤。當初你學作畫,我還是你的師傅呢!你能比得過我嗎?鄭姬趕忙回到宮裡,不出半天,就作好了一幅畫。掛在牆上左看右看,情不自禁的手舞足蹈起來,如嫦娥一般好看!
第四天清晨,鄭姬搶先來到莊王宮裡。他把三件禮物,一件一件遞到莊王手裡,哪知莊王接一樣皺一下眉頭,弄得鄭姬頓時涼了半截。正在這時,樊姬來了。鄭姬見她空著兩隻手,不覺轉憂為喜,心想:嘿,我好歹給大王準備了三件禮物,可她什麼也沒帶來,這一回做正宮夫人,我是十拿九穩了!莊王見樊姬空著兩隻手,眉頭一皺,問道:「你給我準備的禮物呢?「樊姬從容地答道:「大王,說實話,那天,從您這兒回去後,三天來,除了彈琴、下棋、作畫,給您準備禮物的事,我連想都沒想過呢。」莊王一聽,臉都氣白了:「哼!難道你、你不願做我的正宮夫人嗎?」「不,」樊姬搖搖頭,深情地說:「大王,能做您的內助,和您一起治理楚國,這是我最大願望啊!「哼!說的倒好聽!可你,為什麼不照我的話去做?」鄭姬見莊王動了肝火,連忙幫腔:「是呀,那天大王說得清清楚楚,誰送的禮物大王最需要,就立誰為正宮夫人。」樊姬微微一笑,望一眼莊王,又看一眼鄭姬,說:「請問,大王眼下究竟最需要什麼呢?難道不就是立一位正宮夫人嗎?」「這——」鄭姬一下被問住了。楚莊王愣了愣神,望著光彩照人的樊姬,恍然大悟,對樊姬連聲說:「對對對!我什麼都不需要,眼下最需要的,就是你這位正宮夫人!」從此,樊姬輔佐楚莊王一鳴驚人,問鼎中原,成為一代萬王之王的霸主!
千手千眼菩薩和香山寺
香山寺掩映在寶豐東南的火珠山群峰之間,凡到此遊覽過的人,都知道寺內有一座千手千眼的菩薩。據老年人講,這座規模宏偉的廟宇,是經楚莊王蓋起來的,那座神態維妙的菩薩是莊王專為他的小女兒妙善三皇姑塑造的。楚莊王五十那年,染上種怪病,終日頭暈腦脹,昏昏沉沉,朦朦朧朧。皇后遍請名醫,多方診治,不但不見好轉,病情反而日益加重,不到三個月,楚莊王就瘦的皮包骨頭,氣息奄奄,大有「駕崩」的兆頭。一日,官門外走進一個四海雲遊的巫醫,聲稱他能治好莊王的疾病,當即開了一個藥方,不過他說,需用親骨肉者的眼和手做引子這劑藥才能生效。莊王下召把出嫁的大女兒、二女兒召回宮。皇后哭著對她們講明了前因後果,指望她們盡心行孝,治好楚莊王的病。聽母親說完,大皇姑眨眨眼看看妹妹說「哎,剁了手非疼死不中!」二皇姑向姐姐瞟了一眼說「哎,剜了眼不醜死才怪哩!」說完,姊妹倆就走開了。
三皇姑聽到了這個消息,一顆善良的心在痛苦和矛盾中絞痛,她想去搭救莊王,又記恨他對自己的遺棄,不去為父親治病,又覺得於心不忍,最後她想,「自己信奉佛教的宗旨就是要普渡眾生脫離苦海,更何況他是自己的父親!要是看著自己的生父死而不顧,還談什麼修身行善?」想到這裡她就一直朝京城走去。回宮拜罷皇后,三皇姑就讓那巫師剁掉了她的一隻手,挖出了她的一顆眼珠。莊王吃了巫師配製的藥,果然痊癒了。他被女兒的孝心感動,決定在香山為女兒修一座寺院,在寺裡為女兒塑一尊巨大的金像。三皇姑雖然殘廢了,但她的心是美的,現在她更愛美了。她聽說莊王要為自己塑像,就對父親說「父王,聽說您要為女兒塑像,女兒很感激,但要是塑像可不能照現在的樣子啊,您一定給我塑一尊全手全眼的像?」年邁的莊王耳聾眼花,況是在大病之後,因此他錯把全手全眼聽成了千手千眼,於是就在這座新建的寺院-香山寺裡照三皇姑的模樣塑了一尊千手千眼的大佛。從此,三皇姑就被人稱為千手千眼菩薩。
【生平大事】
初登大位
前614年,一代梟雄楚穆王含恨而終,嫡長子熊旅即位,是為楚莊王。年紀輕輕的王子初立,在令尹子孔監督與輔佐下,為先君穆王發喪。
另一方面,晉國正卿趙盾穩定了國內秩序,再度南下奪取鄭國,鄭穆公附晉。國內外形勢還在一步步惡化,年輕的莊王能做的只能呆在郢都,遠遠的望著趙宣子收拾舊山河,無奈的目睹著先父十年間構建的中原堡壘又被趙氏搗毀。趙盾召集宋、魯、陳、衛、鄭、許、曹等國諸侯會盟於新城(今河南商丘市西南)。原來依附於楚的陳、鄭、宋三國改服於晉,入秋以後,趙盾又出兵調停周王室糾紛,威勢大振。
楚莊王繼承王位,楚國內部亦正處於一種不安定的狀態之中,這不單是因楚穆王去世而引起的。早在前615年,楚國就因令尹成大心之死而發生動蕩,楚穆王任命成大心的弟弟成嘉(字子孔)繼任令尹,屈從於若敖氏家族的屬國舒國及其附庸宗、巢等國背叛楚國,於是成嘉率軍討伐舒國,俘虜了舒、宗兩國國君,並且包圍了巢國。
公元前613年,成嘉、潘崇決心徹底消滅叛亂勢力,率軍再次出徵,而派公子燮與鬥克(字子儀)鎮守國都。
鬥克曾為秦軍所俘。後餚之戰中秦軍慘敗給於晉,急於聯楚抗晉,才將鬥克等人釋放回國。鬥克回國後一直鬱郁不得志,而公子燮欲替成大心為令尹卻敗給了成嘉,二人臭味相投,很快有了謀反之心。
公元前613年秋天,公子燮、鬥克趁令尹子孔出兵徵戰,宣布郢都戒嚴,又人行刺成嘉,陰謀失敗。成嘉和潘崇迅速回師圍攻郢都。八月,公子燮和鬥克人挾持楚莊王從郢都突圍,準備外逃,挾持莊王,另立政府。途經廬地的時候,二人被廬大夫戢梁誘殺,楚莊王才得以獲救,重返郢都。
莊王親政
鬥克只是若敖氏旁支,竟也足以擁兵自重,挾持莊王。如果換成是整個若敖氏家族一起行動,此時的楚莊王則完全沒有抵抗之力。不管莊王有多大的雄心壯志,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
前612年,趙盾派遣上軍將郤缺率領晉國上、下二軍奔襲一直依附於楚國的蔡國(今河南上蔡縣一帶),竟在楚國的家門口向蔡國發起猛攻,蔡莊侯一面抗拒晉軍,一面派人向楚國求救,楚莊王視而不見。不久蔡都失陷,國破家亡之際,蔡莊侯只能與郤缺籤訂城下之盟。蔡莊侯喪權辱國,於第二年就悲憤而亡,楚王宮依然載歌載舞。
公元前611年,楚國發生大饑荒。巴國東部的山戎族趁機襲擾楚國西南邊境,一直打到阜山(今天的湖北房縣一帶)。楚國人組織防禦,派部隊在大林一帶布防。東方的夷、越之族也趁機作亂,派兵入侵楚國的東南邊境,攻佔了陽丘,直接威脅訾枝(今天湖北鍾祥一帶)。一直臣服於楚國的庸國也發動各蠻族部落造反,而前不久才被楚國徵服的麇國人也帶領各夷族部落在選地集結,準備進攻郢都。短短三年間,各地的告急文書雪片般飛往郢都,各城各地都開始戒嚴,空氣中瀰漫著一種緊張的氣氛。天災人禍逼得楚國幾陷崩潰。而那位少不經事的楚莊王,卻一如既往地躲在深宮之中,整日打獵喝酒,不理政務,朝中之事交由成嘉、鬥般、鬥椒等若敖氏一族代理,還在宮門口掛起塊大牌子,上邊寫著:「進諫者,殺毋赦!」
直至前611年,楚莊王依舊在花天酒地,依偎於國君而生存的諸大夫心急如焚。
楚莊王終於同意了伍舉、蘇從等人的建議,決定此後遠離酒色,親自處理朝政。
飲馬黃河
公元前605年,楚莊王曾經率領楚軍北上,借伐陸渾之戎(今河南嵩縣東北)之機,把楚國主力大軍開至東周洛陽南郊,舉行盛大的閱兵儀式。當年即位不久的周定王聞訊忐忑不安,派巧言善變的王孫滿去慰勞。莊王接見王孫滿,二人談論天下大勢,楚莊王一時興起,向王孫滿問道:「周天子的鼎有多大?有多重?」言外之意,要與周天子比權量力,挑戰周王室的權威,欲完成祖先「窺中國之政」的夙願,其勃勃雄心昭然若揭。
邲之戰,楚軍大破晉軍,揚眉吐氣的楚莊王終於宏圖大展,光耀祖宗,顯達後世,也正應承了當年蘇從、潘琮對他寄予的厚望——「三年不鳴,一鳴驚人;三年不飛,一飛沖天!」
穩固霸權
前595年,楚莊王遣申舟使齊,挑釁宋國,遭到宋文公及右師華元等人的反感。宋國人一不做二不休,殺死申舟,楚莊王即可以此為藉口,向宋國出徵。至這一年九月,楚莊王已親率楚國精銳部隊包圍宋國都城,作為對晉國示威於鄭國的報復。面對楚國咄咄逼人的攻勢,宋文公帶領臣民堅守城池長達半年,城內已是易子相食,饑寒交迫。
第二年開春,宋文公派遣樂嬰齊往晉國,向晉景公求救。晉景公意欲遣軍救宋,大夫伯宗反對出兵,認為此時楚軍國勢鼎盛,有上天眷戀,難與爭鋒。晉景公納其言,派遣解揚告知宋國人晉援將至,並鼓勵宋國人堅持抗戰。事實上,晉景公還沒有從邲之戰的陰影中走出來,不敢再輕易向楚軍宣戰。
至前594年五月,攻守雙方都不能再堅持。宋右師華元突圍,趁夜潛入楚營,登上子反的床。子反不備,為華元劫持。華元對子反將宋國國情據實以告,子反醉醺醺的也告訴華元:「楚軍的糧草只剩幾日之用」,無奈之下,子反與華元私下盟誓。後子反將事情經過一五一十告知楚莊王。莊王知道吞宋已成妄想,更擔心此時晉國的後來居上。楚莊王下令撤軍,與宋國握手言和。
自此長達8個月之久的跨年度攻堅戰,雖以楚國無功而返而告終,但也讓中原諸侯談虎色變。
人亡霸息
前591年,英雄一生的楚莊王突然病重,他已經預感到自己不久人世,招重臣至病榻之前,望著太子審。其弟子重、子反,申公巫臣等在一旁聽候莊王遺命,知會其意。
這年入秋,楚莊王終於咽下了最後一口氣,與世長辭!令尹子重、司馬子反依照莊王意志,擁立年僅十來歲的太子審為楚君,是為楚共王。公子嬰齊攝君事,主內外,掌握了楚國的軍政大權。
莊王屍骨未寒,貴族間的新仇舊恨迅速暴露,以令尹子重為首的王族與申公巫臣為首的屈氏卿族矛盾激化。子重、子反素恨屈巫,屈巫預感到危機來臨,便左右逢源,最終帶著寡婦夏姬,流亡他國以避政敵的迫害。子重、子反殺掉了屈巫留在楚國的同族,瓜分了其家族的財產。悲痛萬分的屈巫聯絡晉國外交大使郤至,意欲投奔晉國。晉景公任之為大夫,命其往吳國,教吳人以軍陣之術與抗楚之策,吳國始強,令楚國後患無窮。
就在子重、子反為排斥異己殫精竭慮時,晉國正卿郤克以其侄郤至專對楚國外交,與楚人周旋。郤克之志在齊而不在楚,乘楚國重臣反目之際,於前589年出動大軍攻伐齊國,齊頃公大敗而還,與晉國結盟。楚國聯齊制晉的計劃徹底破產。為了挽回頹勢及霸主榮譽,這一年冬天,子重輔佐楚共王出兵北上,攻至魯國,號召諸侯會盟。13國代表匯聚蜀城,規模雖大,卻各懷心機。這不過是楚莊王昔日功業的最後回光。
楚莊王死後幾十年間,楚國國力直線下滑,很快被晉國反超。子重為緩衰敗之勢,欲與晉國弭兵,平分霸權。楚共王晚年,目睹著晉悼公一次次會盟諸侯,聲勢昊天,暴病而亡。至楚靈王時,欲重塑莊王之盛卻好高騖遠,身死人手。楚平王時,奸逆當權,繼續淪落;至楚昭王,幾為吳國所滅,楚國永恆的退出了爭霸行列。楚國的霸業漸行漸遠,名存實亡。
【秘聞軼事】
莊王葬馬
《史記·滑稽列傳》中說,楚莊王有一匹心愛之馬,莊王給馬的待遇不僅超過了對待百姓,甚至超過了給大夫的待遇。莊王給它穿刺繡的衣服,吃有錢人家才吃得起的棗脯,住富麗堂皇的房子。後來,這匹馬因為恩寵過度,得肥胖症而死。楚莊王讓群臣給馬發喪,並要以大夫之禮為之安葬(內棺外槨)。大臣們認為莊王在侮辱大家,說大家和馬一樣。從而,眾臣對莊王此舉表示不滿。莊王下令,說再有議論葬馬者,將被處死。
優孟聽說楚莊王要葬馬的事,跑進大殿,仰天痛哭。莊王很吃驚,問其緣由。優孟說,死掉的馬是大王的心愛之物,堂堂楚國,地大物博,無所不有,而如今只以大夫之禮安葬,太吝嗇了。大王應該以君王之禮為之安葬。莊王聽後,無言以對,只好取消以大夫之禮葬馬的打算。
莊王葬馬這則寓言,從原先莊王執意以大夫規格葬馬,到最后庄王答應放棄奢侈的葬馬之舉,映射了莊王從昏庸之君到聖明霸主的史實。
絕纓之宴(明燭治罪)
莊王宴賜群臣喝酒。天色黑了,大家喝得酒酣耳熱之際,燈火突然熄滅,於是有人趁機會拉扯美人的衣裳。美人拉斷那人的帽帶,向楚莊王報告說:「剛才燈火熄滅的時候,有人拉扯我的衣裳。我已經扯斷他的帽帶拿在手裡了。叫人趕快把火點上吧!看看是誰帽帶斷了。」楚莊王說:「宴賜群臣喝酒,讓人喝醉而失禮,怎麼可以為了彰顯女人的節操而使臣子受辱呢!」於是傳令左右說:「今晚同我一起喝酒,不喝到帽帶斷了,就不算盡興。」大臣有一百多人,大家都把帽帶拉斷,然後才叫人把火點上,大家都喝得十分盡興而離席散去。
過了三年,晉國和楚國交戰,有位大臣總是在前面衝鋒陷陣,五度交鋒五度奮勇作戰,帶頭擊退了敵人,最後終於獲得勝利。楚莊王訝異地問他說:「我的德行淺薄,又不曾特別優待你,你為什麼毫不猶豫地為我出生入死到這樣的地步呢?」那大臣回答說:「我本就該死!從前喝醉而失去了禮節,君王您隱忍而不誅殺我。我始終不敢因為君王您蔽蔭的德行而不顯揚地加以報答,常常希望自己能夠肝腦塗地,用頸上的熱血濺到敵人身上很久了!我就是那天晚上帽帶斷了的人哪!」於是打敗了晉軍,楚國因此而得以強盛。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楚莊王之「明燭治罪」(絕纓大會),表現了極大地豁達胸懷,相比歷史上和今日,許多領導人之性情暴戾,稍有一絲不如意,即拍案而起,勃然大怒,楚莊王不僅有博愛之心,亦有高超處理事務的技巧,顯示非同一般的人格魅力,這是作為領導人的核心能力和素質。楚國在楚莊王治國時期能成為春秋五霸,明燭治罪是最好的原因註解。
楚莊王教子守法度
楚莊王是春秋五霸之一,他非常重視法治。楚莊王有外朝的法規:「群臣、大夫、諸公子入朝,有馬蹄踏到屋簷下滴水處的,執法官砍斷他的車轅,殺掉他的車夫,」這期間太子入朝,馬蹄踩到屋簷下滴水的地方,執法官砍斷他的車轅,殺了他的車夫。太子發怒了,進去向莊王哭泣道:「替我報仇,殺了執法官。」莊王說:「法是用來敬宗廟、尊社稷的。所以能確定法制,遵從法令,尊敬社稷的,是國家的臣子,怎麼可以誅殺呢?違犯法制,廢除法令,不尊敬社稷的,是臣下凌駕君主之上,臣下侵犯君主。臣下凌駕君主之上,君主就失去威勢,臣下侵犯君主,君主的地位就危險。威勢失去,地位危險,國家不能保有,我將拿什麼傳給子孫?」於是太子就回頭跑開,躲避到外面露宿了三天,面北一再拜請給予死罪。
這個故事讚揚了楚莊王以身作則、不顧私情,堅決實行法治的精神。法制能否推行,很大程度上決定於君主的態度是否堅決,對犯法者是否一視同仁。
【名人評說】
王貴民《應該充分評價楚莊王的歷史地位》:春秋五霸,世人盛稱齊桓、晉文。固然,宋襄爭霸,為時短促;秦穆霸業,只及「西戎」,都不足與桓、文相比。但是,楚莊王的霸業卻大不一樣。他20來年的爭霸活動,有聲有色,文治武功,犖然卓著。於楚史,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於春秋史,其武功可與桓、文並列,而謀略文採或有過之。所有事跡,春秋史乘備載,這是歷史發展使然,人意之造作,非憑空的過譽。
【歷史遺蹟】
絕纓之宴
位於荊州城北8公裡處紀南城內東北隅。《水經注》載:臺「高三丈四尺,南北六丈,東西九丈」。現高6米,東西長30米,南北寬20米。楚莊王公元前613年至前590年在位,是楚國歷史上一位傑出的君主,春秋五霸之一。公元前597年,晉楚之戰,楚獲大勝,威震九州,莊王為安撫列國君主,建築高臺,邀請列國君主來此聚會,眾諸侯推莊王為盟主。此後「遠者來朝,近者入賓」,莊王威望日重,楚國國勢日強。後人因而謂此臺為釣諸侯臺,故又名「釣臺」。
【歷史啟示】
楚莊王善於收集眾人的智慧
楚莊王在位時,楚國的國力日漸強大起來,他就起了要與周天子分庭抗禮的念頭。楚莊王陳兵在周朝的邊界,想威脅周天子,奪取一半的江山。
有一天,楚莊王和令尹虞邱在一起談論國家大事,一直談到半夜才回宮。夫人樊姬見了他,問他感覺令尹虞邱這個人怎麼樣,楚莊王說:「虞邱是個賢能而忠厚的人。」樊姬卻說:「如果虞邱賢能,應該向大王推薦賢士才對。一個人的智慧總是有限的,楚國有數不清的人才,虞邱想用自己一個人的智慧掩蓋大家的才智,這是不對的。」
第二天,楚莊王又找虞邱議事,把樊姬的話告訴了他。虞邱聽了,連忙說:「大王說的有理,怎麼以前我沒有想到呢?以後我一定為大王尋找賢能之士!」
此後,虞邱一有時間就到處查訪。後來,他為楚莊王找到了孫叔敖。
楚莊王提拔孫叔敖做了楚國的令尹,總管楚國的軍政。孫叔敖百般推辭,但是楚莊王心意堅決,孫叔敖只得受命。
孫叔敖是一個出色的政治家,他上任後,改革了楚國的法令制度,去掉了其中不合理的部分,制定了新軍法。孫叔敖還大力發展農業,修築水利工程。經過他三年的治理,楚國國庫充盈,百姓富裕。
楚莊王見楚國國力強盛,就決定先收服一些中原小國,逐步完成稱霸大業。此時,正好陳國內亂,楚莊王發兵陳國,平定了叛亂。
楚莊王想把陳國的土地納入自己國家的版圖,就把陳國的臣子都帶回了楚國。
楚莊王得了陳國的土地,義武百官都來祝賀,只有大夫申叔時沒有說出自己的看法。楚莊王很不高興,派人傳話給申叔時:「你好像對我很不滿意。陳國的臣子無道,殺了自己的君主,寡人討伐他的罪過,殺了他,吞併了陳國的土地,仁義的名聲傳遍了天下。你難道認為寡人不應該討伐陳國嗎?」
申叔時馬上進宮見楚莊王。他問楚莊王聽過「蹊田奪牛」的故事嗎?楚莊王說沒有,於是申叔時就講了起來:「有個人牽著頭牛,從別人家的田裡走過,牛把地裡的青苗都給踩壞了,田主人很生氣,抓住了牽牛的人,搶了他的牛作為補償。如果這兩個人打起官司來,大王認為應該如何裁決呢?」
楚莊王說:「雖然牛踩壞了青苗,但是田主人搶人家的牛也有些過分了。應該讓牽牛人賠償田主人的損失,把牛歸還給牽牛人。」
申叔時說:「大王裁決這件事情這麼開明,為什麼在處理陳國的事情上卻如此糊塗呢?陳國的臣子殺了自己的君主,他的罪行也只不過是犯上作亂,還不到讓陳國滅亡的程度吧?大王討伐了他的罪過,已經足夠了,卻又滅了陳國,這和搶了人家的牛有什麼區別呢?」
楚莊王一聽,覺得有道理,立刻下令召見陳國的臣子,讓他們找到陳靈公的後代,立為陳國國君,然後讓陳國復國。
諸侯見楚莊王滅了陳國以後,又重新建立了陳國,全都心悅誠服,楚莊王名聲大振。
楚莊王聽從夫人的勸告,訪求良才,使楚國強大了起來。他還採納申叔時的意見,復立陳君,又為自己贏得了好名聲。楚壓王明白,自己再能幹,也只是一個人的智慧,如果能夠將全天下人的智慧都徵集起來,國家才能夠強大。所以,楚莊王極力地招賢能的人來輔佐他,並且非常虛心地聽取臣子的意見。他能夠將別人的思想變為自己的行動,將別人的智慧變成自己的財富。這種善於廣開言路、集思廣益的做法,很值得現代人去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