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方志四川」!
編者按 2017年7月12日,首批四川歷史名人名單正式公布,大禹、李冰、落下閎、揚雄、諸葛亮、武則天、李白、杜甫、蘇軾、楊慎10位歷史名人入選。2020年6月8日,第二批四川歷史名人名單出爐,文翁、司馬相如、陳壽、常璩、陳子昂、薛濤、格薩爾王、張栻、秦九韶、李調元10位歷史名人入選。
2020年6月10日起,「四川省情網」及「方志四川」新媒體矩陣(微信公眾號、人民號、澎湃號、頭條號、搜狐號、企鵝號)陸續推出四川省地方志工作辦公室組織撰寫的2批20位四川歷史名人系列文章,敬請關注,並歡迎在文尾「寫留言」處留下您的讀後感言!
四川歷史名人系列文章之九
草原上的雄獅大王——格薩爾王
羅一洋
嶺·格薩爾王(以下簡稱格薩爾王)是英雄史詩《格薩爾王》中的主人公。長久以來,學術界對於是否實有其人一直是有分歧的。大致來說,大概有以下三種觀點:
一種觀點認為,格薩爾王只是「世世代代的藏族人民,尤其是眾多的才華出眾的民間藝術家們創造的一個偉大的藝術典型,是藏族人民尤其是民間藝術家們的天才創造。」也就是說,格薩爾王並不是一個真實的歷史人物,而僅僅是一個由藏族民間藝術家們所塑造的、虛構的文學的典型形象。
一種觀點認為,格薩爾王是歷史人物,是有原型的。但是其歷史人物的原型究竟是誰,又存在諸多不同的看法。自公元19世紀末以來至今的大約1個半世紀裡,國內外學術界就已經對英雄史詩的主人公原型問題有所關注,並提出了種種觀點,其中頗具代表性的觀點主要有「羅馬愷撒說」「赤松德贊說」「唃廝羅說」,此外還有「關羽說」和「成吉思汗說」等。
最後一種觀點則認為,格薩爾就是一個真實存在的歷史人物,《格薩爾王傳》就是以格薩爾的事跡創作而成的英雄史詩,並非是其他原型人物的二次改編。「不少藏族學者也認為格薩爾是一位歷史人物,他的故鄉在康區。格薩爾誕生於藏曆第一個甲子,在第二個甲子逝世。也就是說生活在公元1038-1119年之間,同聖者米拉日巴、著名學者仲敦巴·傑威迥乃、大譯師瑪爾巴等人是同時代的人」
2020年6月8日,我省公布了第二批四川歷史名人名單,格薩爾王入選其中,可見是認可第三種觀點的。
人物名片
格薩爾(約公元1038年—公元1119年),出生在今甘孜州德格縣。他一生南徵北戰,統一了大大小小150多個部落,並在今川青藏三省區相連的藏區建立嶺國,結束戰亂。他統治期間,人民安居樂業,農牧業生產技術有所發展。他也成為藏族人民引以為自豪的曠世英雄,被後世稱為格薩爾王。以他為原型形成的口述史詩《格薩爾王傳》,是世界上最長的史詩,現已成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
人物生平
幼年顛簸流離
賽馬大會奪冠稱王
在《格薩爾王傳》中,約公元1038年,格薩爾出生在今甘孜州德格縣阿須草原,取名「覺日」(亦有翻譯為「角如」)。在嶺日·絨察查幹主政嶺日三區期間,達絨地區的掌管首領綽瞳(亦稱「晁同」,格薩爾王的叔父,一說為舅舅)擔憂嘎薩(亦名「果薩」)妃之子覺日聰慧過人,將來很有可能成為奪取嶺國王位的人選。於是,綽瞳不惜一切代價迫害覺日,屢次誣陷而無果,最後謊稱覺日母子為妖魔幻化為由,得以流放到黃河下遊瑪麥薩那隆朵。覺日和母親此後一直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期間,母子倆躲過了綽瞳一系列的暗殺。
格薩爾故裡四川省德格縣阿須草原(圖片來自網絡)
這段故事在史詩中以一系列神話故事加以體現:傳說他一出生就出現許多奇異徵兆,天空中仙樂飄飄,花雨繽紛,眾神搭起虹光帳幕,覺日生而能言能立。出生3天就消滅了口冒毒氣的魔孩嘉吉;1歲時捕殺魔鴉;2歲時治死惡魔;3歲殺死阿扎九頭妖魔;5歲時徵服了南部擦哇絨的箭宗,並且制服了擦哇的百眼贊普,消滅了7惡魔;7歲時降伏了賽卡色山羊宗和卡色王;9歲時制服了丹地赤嘎王,並將青稞帶到了白嶺。
幼年格薩爾王在這一系列顛簸中,練就了不凡的本領,在12歲時,叔父綽瞳父子企圖借賽馬大會密謀奪得大位,覺日在兄長嘉查協噶的協助下悄悄返回,在嶺氏大、中、小三系舉行的賽馬大會上,一舉奪魁,入主查磨嶺日的金席大位,並迎娶噶氏·嘉卜羅之女珠姆為後。在高高的金座上面,格薩爾顯示出無威雄獅的姿態,自稱為雄獅制敵大寶王。嘉查協噶成為嶺氏30位大將之首。
一生戎馬南徵北戰建立強盛嶺國
徵討「得域」
格薩爾在賽馬稱王之後,在神諭指示下,打開了瑪沁奔熱山左面的嶺燮扎石窟寶藏大門,取得了大量寶藏和兵器,其後,在格薩爾15歲時,他率嶺國戰士徵戰魔地「得域」,斬殺魔王魯贊國王陀達之頭顱,化「得域」為止惡向善的淨土,使「得域」百姓生活平安幸福,此後格薩爾在這裡生活了9年。
霍嶺大戰
格薩爾王徵討「得域」期間,霍爾·白帳王為了搶奪格薩爾王妃珠姆和嶺氏·佳喀爾蒙布城的財富,興兵入侵嶺國。嘉查協噶掛帥統領嶺國大軍,頑強抵抗霍爾來犯,歷時將近3年。不幸的是綽瞳賣國求榮,私通霍爾洩露了軍事機密,霍爾反敗為勝,奪取王妃珠姆,佳喀爾蒙布城被洗劫一空。攝政王兼統領大帥嘉查協噶不幸遇難於霍爾大將辛巴美茹澤長矛之下,嶺國陷於悲痛欲絕之中時。在「得域」的嶺·格薩爾王,時年24歲,在得此消息後火速返回嶺國,前往霍爾地區,通過施展非凡的才能,殺死霍爾·白帳王,降伏霍爾地區,偕同王妃珠姆凱旋而歸。
姜嶺大戰
格薩爾33歲時,姜國薩旦王夢中受到魔神唆使,意圖奪取嶺國境內的鹽海,來為本國獲取鹽這種調味品資源,於是派遣軍隊侵入嶺國。格薩爾王與眾嶺國將士便以保衛鹽海為契機,經過與姜國君臣一系列鬥智鬥勇的爭鬥,最終消滅了史詩中「四魔」之一的姜王薩旦。
姜嶺大戰是很多專家認定格薩爾王實有其人的一個重要證據。在新舊《唐書》等漢族正史和《雲南志》(《蠻書》)等地方志中,留下了關於吐蕃與南詔之間曾發生戰爭的隻言片語的記載,而其中恰恰提到了昆明城鹽池的歸屬在雙方之間數次轉移,這些史實被看作是《格薩爾王傳》「姜嶺大戰」分部本中嶺人和姜人爭奪鹽海戰爭的歷史原型。學術界對此有兩種觀點:一部分學者認為,姜嶺大戰以8世紀至10世紀時期吐蕃與南詔之間的戰爭為歷史背景,薩旦王的歷史原型即是南詔王;而另一部分學者則認為,姜嶺大戰主要反映了14世紀之後,納西族木氏土司經營康巴藏區期間,納西族人與藏族人之間衝突和交往的歷史。
門嶺大戰
格薩爾36歲時,率領霍爾與姜兩部的軍隊,來到南邊門域雅塘叉毛,制伏了門王香赤贊普,重新將白嶺的寶衣拉瑪浪綢放回白嶺的倉庫,使門域成為一個善、惡分明的好地方。
此後,格薩爾王南徵北戰,40歲與大食交戰,徵服了大食財寶王;42歲到卡切地方消滅了卡切赤贊王;43歲去西南羅剎之地消滅了孔雀王;44歲消滅了象雄珍珠宗,把象雄王倫珠扎巴超度到極樂世界;46歲降伏阿扎瑪瑙宗,率軍到阿扎,消滅了阿扎尼瑪堅參;47歲消滅了朱古王脫嘎;49歲徵服了梅嶺金赤王;51歲消滅了木古王尼瑪贊,徵服了木古騾宗;52歲徵服了蒙古火山託宗,降伏了蒙古王尼瑪倫珠;53歲時,徵服了上部阿里金宗,並消滅了阿里石山王;55歲時,徵服了雪山水晶宗,降伏了無敵雪白妖魔王;56歲時,徵服了西南地方的扎日藥宗,消滅了扎日王昂青多傑扎巴;58歲時,徵服了歇日珊瑚宗,降伏了歇日達則王;61歲時,鎮伏漢地茶宗的時機已成熟,格薩爾率領眾多英雄來到下部漢地,消滅了賈赤虎魔王,將漢茶帶到了白嶺;64歲時,徵服了白海螺虎宗,降伏了白海螺王德赤贊普;67歲時,鎮伏了印度佛法宗,降伏了卻郎尼瑪讓夏王;68歲時,徵服了南邊的尼泊爾大米宗,消滅了尼泊爾波日贊普王,將多種大米取出後運到了雪域,據說藏地由此形成了食米的習俗;69歲時,徵服了白熱綿羊宗,降伏了白熱群赤王,將黑、白、花三種綿羊全部趕到了雪域,藏地從此綿羊良種興旺發達起來。
通過四處徵戰,格薩爾統一了周圍大大小小150多個部落,在今川青藏三省區相連的藏區建立了統一政權——嶺國,結束了吐蕃崩潰後長達數百年的部落紛爭局面。統治期間,他積極發展生產,傳播文化,並將徵服地的先進文化傳入藏地,使雪域白嶺國成為財富豐饒、勢力雄厚之地。
人物性格
格薩爾王一生愛國愛民,除暴安良,他愛嶺部落,即嶺國。他想要實現的統一,就是以嶺國為盟主,建立部落聯盟,統一青藏高原,建立強大的奴隸制國家政權。
格薩爾王是古代藏民族勇敢、智慧、力量的化身,是智勇雙全、戰無不勝的民族英雄、嶺國君王、佛祖化身。因此,對他有推巴噶瓦、大梵天王的愛子、嶺國6部的長官、黑髮藏民的君王、救星等26種稱謂。他一生憑著自己超人的智勇,進行了一系列大大小小的部落戰爭,其中降伏四魔集中展現了他的大智大勇。
格薩爾王一生不畏強暴,堅韌不拔。無論是在饑寒交迫、無法生存的險惡環境裡,還是在妖魔鬼怪四面襲來的生死存亡危難形勢下,他都無所畏懼、永往直前、敢於鬥爭、奮戰到底。在他身上集中代表和體現了古代藏族不畏強暴,頑強拼搏,不屈不撓,堅韌不拔的民族精神。
格薩爾王雕像(圖片來自網絡)
歷史遺蹟
一、格薩爾的遺物:格薩爾和三十員大將遺留下來的各種實物
1.藏區六大黃教寺院之一拉卜楞寺的陳列館中現今仍存有格薩爾王的寶劍和馬鞍。據有關資料記載,「寶劍和馬鞍是一位叫嶺倉活佛傳下來的,他的真名叫頓珠嘉措,曾任過拉卜楞寺第十位法臺。他是嶺國王的後裔」。
拉卜楞寺(圖片來自網絡)
2.玉樹州囊謙縣屬噶舉派的嶺國寺周圍,有數座大小不一的靈塔,在塔身用金粉書有大將的姓名和爵位。寺內有格薩爾的王冕、金鞍、金甲、寶刀、神弓等物品,以及大將的銀鞍和兵器、王妃及三十員大將的家眷佩戴過的裝飾品等。可惜大部分均在十年動亂中散失,現在在青海省《格薩爾》研究所僅存有格薩爾的一幅頭盔和一雙箭。
3.在離扎陵湖不遠的地方,有一座名叫「珠牡馬圈」的山峰。據當地群眾反映,在那座山峰上,經常可以撿到一些箭頭、鎧甲上的鐵片等物。人們分析這裡很可能是一個古戰場。
在四川德格宗欽寺、昌都、阿壩、甘南等地的寺廟中,有不少格薩爾的唐卡、塑像和道具等遺物。
二、格薩爾的遺蹟
1.青海省果洛州達日縣查朗寺附近,有一稱作「具達爾」的黑土溝口,有格薩爾的獅龍宮殿遺址。1993年,在宮殿遺址處集資一百多萬元,新建了一座格薩爾獅龍宮殿。宮內塑有格薩爾的銅像和三十員大將以及珠牡、乃瓊的塑像,牆壁上繪有格薩爾戰神的壁畫。
新修建的獅龍宮殿(圖片來自網絡)
2.四川芒康宗有一地方叫普若娘宗,相傳晃同的老家就在那裡,因史詩中晃同的城堡叫「普若娘宗」,故因此而得名。
3.在四川德格的江熱地方,有格薩爾的兄長嘉查的城堡——銀水怒宗之遺址。
4.青海省果洛州瑪多縣扎陵湖南邊,有一舊城的遺址,相傳是嘉洛頓巴堅贊的城堡。
5.青海省海南州共和縣石乃亥鄉附近,有一座用石塊壘成的石城,人們叫「辛巴石城」。
6.在青海省阿尼瑪卿山腳下,大武鄉和東傾溝鄉交界處,有座用巨石壘成的偎桑臺,臺長、寬、高比例相等,大小約一間藏家普通房屋。傳說當年嶺國每逢遇到喜慶的日子或戰爭、災難,格薩爾大王就到這裡偎桑祀神,以求嶺國太平、消災滅難,故當地人稱其為「桑卡」。
7.西藏那曲索縣有座贊丹寺,意為檀香樹寺。傳說郭薩拉姆生下格薩爾後,剪臍帶時,一些血流在地上,不久後在那裡長出一棵又粗又大的檀香樹。後人們將它砍了作棟梁,建了一座寺院,取名贊丹寺。
贊丹寺(圖片來自網絡)
8.在青海省果洛州達日縣境內,有一座用鹿角、野牛角和耗牛角堆砌而成的城堡,人們稱「阿達角城」,這一角城一直完好地保存到民主改革時,才被拆毀。
像此類遺蹟和傳說在四川的阿壩、甘肅的甘南、青海的玉樹、果洛等地還很多。
三、後人為紀念和供奉格薩爾和三十員大將新建的遺蹟部分
青海省玉樹州囊謙縣有一座名為格薩爾的寺院;果洛州瑪多縣境內有格薩爾的鄂博;海南州共和縣曲溝鄉屬寧瑪派的當加寺中曾塑有格薩爾的雕像;玉樹州稱多縣孕桑寺的大經堂內有格薩爾的壁畫;著名的格魯派寺院塔爾寺的大金瓦寺頂部,有格薩爾的壁畫;果洛州達日縣查朗寺附近新建有格薩爾的獅龍宮殿;海南州貴德縣昨那寺和果洛州甘德縣隆恩寺,都有格薩爾藏戲團。
最為著名的,莫過於四川省甘孜縣於2019年9月16日盛大開城的格薩爾王城。格薩爾王城位於甘孜縣城東南部,建于格薩爾史詩「霍嶺大戰」遺址之上,以格薩爾文化為主題,建成一條主道、一座王宮,依照格薩爾的傳奇一生,勾勒出最完整的一條生平序線,繪就了一幅格薩爾生平文化的立體畫卷。
甘孜縣格薩爾王城(圖片來自網絡)
文學藝術價值
世界上最長的史詩
格薩爾王的生平故事在藏地廣泛流傳,藏族有句諺語:
「嶺國每人嘴裡有一部『格薩爾王傳』」( 嶺國, 泛指古代藏族社會) , 就是說每個藏族人都會說唱「格薩爾王傳」。
經收集、整理後的《格薩爾王傳》,是世界上最長的一部英雄史詩。有120部、100萬詩行、2000多萬字。僅就篇幅來講,比古代巴比倫史詩《吉爾伽美什》、古希臘的荷馬史詩《伊利亞特》和《奧德修記》、古印度的史詩《羅摩衍那》和《摩訶婆羅多》這些世界上最著名的史詩的總和還要長,堪稱世界史詩之冠。
《格薩爾王傳》主要依靠民間口頭流傳,因此, 在流傳、演變和發展過程中, 出現以下三種形式:藏語裡分別稱為「卡仲」( Ka Sgrun ) 、 「傑仲」( RgalSgrun ) 和「曲仲」 ( Chos Sgrun ) 。「卡仲」是指在民間廣泛流傳, 由民間藝人講述的《格薩爾》故事,這是《格薩爾》最基本、最重要的部分, 也是最主要的流傳形式。「傑仲」是指經文人加工整理的《格薩爾》故事,這種《格薩爾》最初還是來源於民間藝人的口頭說唱。手抄本《霍嶺大戰》《祝古兵器宗》《卡契松耳石宗》等部,是「傑仲」的代表作。「曲仲」, 即「有佛法內容的《格薩爾》故事」。一些僧侶文人, 將佛教教義注入到《格薩爾》中去, 按照僧侶貴族的觀念和需要,全面篡改 , 甚至重新創作, 把它作為宣揚佛法的一種通俗讀物。
神奇的說唱藝人
《格薩爾王傳》的流傳,在藏地主要依靠說唱藝人的唱誦,這類藝人分為五類:
第一類是神授藝人,自稱是在夢中得到故事神把格薩爾的故事降到他們的頭腦裡,然後他們就開始說唱了,神授藝人都是一些優秀的說唱藝人,有一些自己的說唱習慣。
第二類是聞知藝人,即聞而知之,聽到別人的說唱,他就學會了。這類藝人只能說唱史詩當中非常精彩的章部,不能說唱整部史詩。
第三類藝人是吟誦藝人,這類藝人是照本說唱的,區別最大就是這類藝人首先是有文化的,能看得懂藏文;第二,必須掌握許多《格薩爾》的曲調。
第四類藝人是掘藏藝人,這類藝人很少,他們發掘史詩的方式跟一般人不同,用一種類似宗教的形式來發掘史詩。
第五種類藝人是圓光藝人,這種藝人在藏族聚居區只發現了一位,就是西藏昌都地區類烏齊的卡察扎巴。據說,他用一個銅鏡,前面擺放一些他認為應該供奉的東西,然後抓上一把青稞,吹吹氣,把青稞撒到銅鏡上,然後他說銅鏡上開始出現一些圖像、文字,最後出現《格薩爾》的詩行。他根據銅鏡上出現的詩行抄寫下來,抄寫下來以後他就可以說唱。到他去世之前,他從銅鏡中抄寫了11部《格薩爾》,西藏人民出版社已經出版了其中一部,分成上下部,叫《底嘎爾》。
嶺·格薩爾王是藏族人民心中的英雄,也是一個能制服和戰勝一切邪惡的戰神。「雪山上沒有獅子, 草原上卻有格薩爾」。人神一體的特徵, 應當說是藏族古代社會的客觀再現。《格薩爾王傳》是至今依然「活」在民間的史詩,如今在藏區,依然有人傳唱《格薩爾王傳》。關于格薩爾王的故事還在不斷地豐富。
參考文獻
1.降邊嘉措.走進格薩爾[M]:四川民族出版社,2003年8月,P62、P61。
2.王蓓.鹽與異族———對《格薩爾王傳》「姜嶺大戰」的一種新理解:《青海社會科學》2014年第4期。
3.角巴東主著措吉譯.格薩爾王的生平簡介(節譯):《西藏藝術研究》2002年第4期。
4.趙秉理.論嶺·格薩爾王的典型性格與特徵:《青海社會科學》2004年1月。
5.角巴東主.淺談格薩爾的遺蹟遺物:《青海社會科學》1998年第6期。
6.其美多吉.「格薩爾王傳」代表著古代藏族民間文學的最高成就:《西藏大學學報》2008年8月第23卷第3期。
7.《格薩爾王傳》的說唱藝人,中國民俗網。
往期回顧
四川歷史名人系列│ 兩晉兩「國志」 光焰萬丈長
四川歷史名人系列│ 偶像的力量:最早的粉絲逆襲之路——司馬相如
四川歷史名人系列│ 一部《三國志》 千秋良史才
四川歷史名人系列│風骨崢嶸 壯志難酬 ——一代詩骨陳子昂
方志四川 篆刻:殷智
來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辦公室
作者:羅一洋(四川省地方志工作辦公室省情信息工作處)
配圖:方志四川
方志四川部分圖片、音視頻來自網際網路,僅為傳播更多信息。文章所含圖片、音視頻版權歸原作者或媒體所有。
溫馨提示
如喜歡本文,請分享。
轉載請註明:來自「方志四川」(ID:scsdfz)。
原標題:《【方志四川•歷史名人】四川歷史名人系列│草原上的雄獅大王——格薩爾王》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