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基百科對名人真心狠,他們的百科名片照,醜到飛起來!

2021-02-15 英國大家談

Reddit,美國一家神論壇。。。論Reddit之於美國的地位,有中國如同虎撲知乎豆瓣三家合體般的存在,要問Reddit最熱衷的事情,莫過於在網站上搜刮各種奇葩資源。。。

近期,Reddit 給我們找來了維基百科名人網頁最醜證件照。。。打包放送,只有你想不到,沒有醜不到~

比如他。。。


Jens Kidman(延斯·基德曼),芬蘭歌手。。小海狸嚴重懷疑他拍照片當下是抽羊角風的前奏。。。攝影師抓拍滿分~

有時候出現這種神醜照片真的只能怪當事人表情太豐富。。。


Alessandra Mussolini(亞歷山德拉·墨索裡尼),義大利政治家,並曾作為模特、演員及歌手活躍於公眾場合。

這真是談到興致之時滿臉表情包啊~


Joseph Bloore (1789–1862),19世紀旅店老闆,啤酒製造者以及土地投資者,出生於英國,後移民與加拿大。。。

這張醜中帶有一絲搞笑,這沒脖子,大鼻子,兩個突出的眼珠子莫名戳中小海狸笑點,哈哈(哦。。。對逝者大不敬了~閉嘴。。)

Jesse Ventura(傑西·溫圖拉)前美國海軍水中爆破大隊成員,職業摔角手,電視與廣播脫口秀節目主持人。

這鋥光瓦亮的大腦門可以有反光板的效果,這臉感覺用熨鬥熨過呀,好平滑。。。


Gerard Butler(傑拉德·巴特勒),英國蘇格蘭演員一枚,其實整體講還好。。。就是那兩個像是接受外星人信號的紅眼珠。。。也是分分鐘亮死小海狸。。。

除了名人本身表情不爭氣意外,有時也不乏背景來搗亂~


Jean van de Velde,法國專業高爾夫球手。。。綠地+白手套的高配除了高爾夫球手,還有可能是園藝工作者。。。

這背景叢林的低端配置,生動地給站在草叢中這位添加了藝術工作者的氣息~

再看這位。。。


Denis Irwin(丹尼斯·埃爾文),前愛爾蘭足球員,司職後衛。。。一身阿迪的行頭沒準還能來個高大上點兒的街拍。。。

也是活生生被破舊的磚瓦和畫龍點睛的垃圾箱給連累了~

拖明星證件照後退的還有可能僅僅是渣像素。。。


這照片拍攝於1994年。。。當時的像素質量也是可想而知。。。不過這背景小海狸也是不太懂。。

除了照片醜,還有用畫像的。。真是大寫的不明白~像這些。。。


Georges Danton(喬治·雅克·丹敦)法國政治家,法國大革命領袖


Amedeo Avogadro(阿莫迪歐·阿伏伽德羅),阿伏伽德羅,義大利化學家


Adrien-Marie Legendre(阿德裡安-馬裡·勒讓德),法國數學家。。

這張太逗了。。。怒髮衝冠嗎??很形象的描繪了數學家的世界嘛~

相比我大天朝度娘上的證件照的精挑細選,這維基百科真是隨性。。。不過再怎麼說人家也是名人,才有機會這麼 「獨特」。

也不知道那些上榜健在的明星上網看到這麼特別的自己會做何感想。。。估計想要把自己的電腦直接砸了吧。。呵呵

文/八哥 編輯/KeaOu

文章參考Wiki 圖片來自網絡

相關焦點

  • 維基百科可靠嗎?
    2006年10月,《自然》的700名作者,也就是專業科研人員進行了第二次評估,結果他們當中的80%對維基百科持肯定態度。2006年11月,輪到網絡網際網路研究刊物First Monday發布258名科研人員對維基百科中科學詞條的考量。他們既要評估本人專業領域的詞條,也要評估不屬於自己研究範圍的詞條。結論是,閱讀同樣的詞條後,專家們比外行更認為這些詞條可信。
  • 維基百科15年 用藝術表達出維基百科這個偉大的概念
    2001年1月15日,吉米·威爾士(Jimmy Wales)和拉瑞·桑格(Larry Sanger)開始試著讓他們的雄心勃勃的目標變為現實,他們希望把人類所有的知識收集到一起,並且讓所有人都能免費獲取這些知識。  在過去的15年中,維基百科已經成為了藝術世界的珍貴資源。
  • 媒體庫:創建維基百科有什麼好處?維基百科怎麼創建?
    那麼,創建一個維基百科具體能帶來哪些好處呢?1.增加受眾,擴展海外市場。不同於國內的各種宣傳渠道,維基百科面向的群體是全世界的所有用戶。通過維基百科,海內外有需求的用戶都可以閱讀到我們展示的信息,極大的增加了受眾的群體範圍,也有利於拓展海外的市場。2.樹立優質品牌形象。
  • 維基百科將針灸歸為「偽科學」,網際網路的審核標準在哪裡?
    實際上這並不是維基百科第一次引發爭議事件,以往在關於國家、種族、領土等方面,維基百科也被多次「討伐」,用戶們認為維基百科不夠公正,或者說有些用戶認為維基百科上的內容並不符合「事實邏輯」,可到底什麼是「事實邏輯」,究竟該由誰來審核這些內容,並沒有這麼一個「權威」的「裁判員」存在,但是部分用戶則將這個審核的責任推到了維基百科的頭上,認為維基百科應該肩負起審核的責任,保證平臺上的內容真實有效
  • 維基百科是可靠可信的學術資源嗎
    桑格爾命名了「維基百科」。最初只有英文版,很快就有了其他語種的版本,而且內容和編寫體例都有所不同。現有各種語種的維基百科版超過290種。據維基百科稱,到目前為止,英語版的維基百科已經上傳的條目文章超過550萬篇,是所有語種中文章最多的。如果將所有版本的維基百科的文章加起來,已經超過了4000萬篇。  在當今網絡化的時代,維基百科已經彰顯出了它巨大的威力與廣泛的社會影響力。
  • wikipedia - wikipedia(維基百科)-跨境百科-跨境電商雨果網
    維基百科(英語:Wikipedia)是一個網絡百科全書項目。特點是自由內容、自由編輯。它是全球網絡上最大且最受大眾歡迎的參考工具書,名列全球十大最受歡迎的網站。維基百科由非營利組織維基媒體基金會負責營運。Wikipedia是一個混成詞,取自網站核心技術「Wiki」和英文中百科全書之意的「encyclopedia」。
  • 維基百科可以告訴我們人類互動的哪些方面
    EPFL的研究人員使用世界上訪問量最大的網站之一來研究網絡結構的動態:維基百科。除了更好地了解在線網絡外,他們的工作還為人類社會行為和集體記憶帶來了令人興奮的見解。更具體地說,他們開始使用信號處理和網絡理論研究網絡結構的動態,開發一種算法來自動檢測不斷變化的複雜系統(如維基百科)中的異常活動。「人類的大腦」檢測和研究在線網絡中的異常事件的能力 - 例如,在特定時間段內訪問特定維基百科頁面的次數突然增加 - 可以告訴我們很多關於人類交互,集體行為,記憶和信息的信息研究人員說,交換。
  • 蔡依林公開真實身高 要求更改維基百科 網友一看傻了
    記者許皓婷/綜合報導天后蔡依林(Jolin)15日迎來39歲生日,她特地和親朋好友飛到泰國慶生,她近日在Facebook分享度假美照,更公布了自己的「真實身高」,還要求更改維基百科,逗樂一大票網友。▲蔡依林官方身高158公分。
  • 2016年,維基百科被編輯次數最多的頁面都是什麼
    溫欣語維基百科就像一個知識庫,能迅速搜索到你想了解的內容,但它遠不止這麼簡單,它同時決定著什麼東西值得被記住。今年排名第一的是關於死亡的頁面,有18230次修改,回想這一年確實有很多名人過世,他們的頁面是被編輯和被瀏覽次數最多的,包括了David Bowie (被稱作「搖滾變色龍」的英國著名音樂人),Prince(1980年代美國流行樂代表人物之一),Fidel Castro(古巴的最高領袖),穆罕默德·阿里(美國拳擊手),和裡奧納德·科恩(加拿大創作歌手、詩人及小說家)。
  • 維基百科為何差一杯「咖啡錢」
    維基百科一年一度的捐款廣告又來了,近日,維基百科向其美國用戶發送了一則通知,為保護維基百科的獨立性而請求美國用戶捐助。在這條被維基百科稱為「有點尷尬」的公告中,維基百科稱,我們需要依靠平均每人約16.36美元的捐贈,但99%的讀者不給。如果每個人都捐贈3美元,我們可以讓維基百科在未來幾年保持蓬勃發展。我們所需要的就是一杯咖啡的錢。
  • 維基百科的大麻煩:沒人更新怎麼辦?
    從網絡巨頭 Google、Facebook 到不計其數的新創業公司,無不搶佔移動網際網路市場。而作為世界上第五大網站的維基百科,則在這場移動變局中遇到了麻煩:作為一本人人可編輯的網絡百科全書,只全網站有 1% 的內容是通過手機設備進行修改更新。
  • 淺析網際網路時代維基百科的生產模式
    一是事物各個部分的存在是機制存在的前提,因為事物有各個部分的存在,就有一個如何協調各個部分之間的關係問題;二是協調各個部分之間的關係一定是一種具體的運行方機制,是以一定的運作方式把事物的各個部分聯繫起來,使它們協調運行而發揮作用的。
  • 11月BTS維基百科訪問量74萬,BLACKPINK差一半,而V卻排在第三?
    大家都知道維基百科嗎?我們很多人都知道,國內有百度百科,還有其他很多百科的,但是在國外的話,用得最多的還是維基百科了,算是一個比較權威的百科了。很多人不知道國外的明星或者某件事件,都可以在上面查找到,所以使用的人還是非常多的。那維基百科上哪些頁面是他們點擊最多的呢?
  • 大數據時代的生產者迷思:維基百科怎麼了?
    而活躍編輯者——即每月登錄並進行至少5次編輯的用戶——大幅減少對維基百科和維基社區更是筋骨之傷。相比2007年最高峰,目前所有語言版本維基百科的活躍編輯者減少了20%,英文版更是減少了40%。2010年以來,維基媒體基金會每年的年度計劃中都把「提升編輯參與度」列為重點,但到目前為止,這方面的努力只能說是屢敗屢戰。
  • 維基百科的發展陷入一片沼澤地 | 愛範兒
    這是維基百科的勝利——維基百科所收錄的詞條達數百萬條,是《大英百科全書》的幾十倍。喪鐘早已敲響。幾年前 《自然》雜誌發表了一份研究報告,指出維基百科和《大英百科全書》在準確性上幾乎沒有區別。該研究為維基百科的權威性提供了證明。由於維基百科巨大的成功,開始有人研究它的運行模式,出版了《維基經濟學》這本書,「眾包」 這一概念也變得流行。
  • 從色情網站開始的偉業:這個你不知道的維基百科,今天17歲了
    威爾斯去參加此活動的目的之一是要推廣維基百科(維基百科的運營費用和它160個有薪員工的工資來源於捐助)。在談論到海地的醫療資源和中東地區的暴亂時,卡門提到了她的名字在維基百科上被拼錯了的事兒,「他們全都拼不對我的名字,或許我得展示一下我的護照了。」威爾斯保證他已經對此做出了更正。有權勢的人都喜歡跟威爾斯接觸,而威爾斯也經常被批評喜歡攀權附貴。
  • 文化不自由(二):版權壟斷與維基百科
    你可能會提出這樣的問題:」堅持免費並且拒絕廣告的維基百科依靠什麼活到現在?」其實答案就在明處,只是大多數人已經習慣了知識付費的「天經地義」。維基百科的運行資金大部分來源用戶的捐贈,另一部分則有大公司的回禮(例如谷歌利用維基百科訓練AI)。根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年度財務報告,維基百科在2019年-2020年收到了來自世界各地的約 1.24 億美元的捐助,在新冠肺炎全球爆發的大背景下依然比上一年度增長了20%。
  • 維基百科之衰退:依賴它的人多了但貢獻者少了
    2003年,威爾斯成立了維基媒體基金會來籌款運作支持網站的伺服器和軟體。但網站的內容控制權仍然掌握在被稱作維基百科人的社區手上。他們並沒傳統的權力結構,但為條目的生成和維護開發了精細的流程和指引。他們唯一與等級制度沾邊的地方是,選出「管理員」小組,賦予他們刪除文章或者暫時封禁其他編輯的特權。(英文版維基百科上現有635名管理員。)
  • 維基百科:非盈利網站 靠什麼來生存?
    從.Com到.Org  根據Alexa的最新數據,維基百科網站(域名為www.wikipedia.org)在世界所有網站中的總排名是第7位,其在美國的排名更高一些,為第6位。  維基百科憑藉其自由而開放的特徵,不出意外受到了極大的歡迎。到了2001年底,維基百科已經擁有兩萬多條目,語言版本也達到了18個。然而就是在這種快速發展的狀態下,域名後綴仍為.com的維基百科卻在未來的發展方向上出現了分歧。  這種分歧之所以出現,是建立在維基百科固有的產品屬性上的。
  • 網際網路回顧:維基百科的歷史分析,它為何能興起?
    今天,在許多熟知網絡使用的年輕人心中,維基百科早就已經成為他們交學校作業最愛仰賴的百科全書;也因為有了維基百科,學童們可以真的完全和圖書館說「bye bye」 ;回到舒適的家中上網查資料,比窩在圖書館還有效果。有趣的是,《大英百科》在百年來在全球熱銷不知幾千萬套了,獲利驚人,但維基百科雖然廣受網友喜愛,從頭到尾卻都是免費開放的,因此,它沒有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