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國宣公十一年(公元前598年)冬,楚莊王出兵討伐陳國,之所以要對陳國大動幹戈是因為陳國發生了弒君事件,楚國作為(自封的)霸主是絕對不能容忍這種公然踐踏國際法(周禮)的行為的。
陳國被殺的這個國君是陳靈公,從諡號就可以知道這是個什麼貨色了,陳靈公被殺只能用一個字來形容:活該。這起弒君事件的起因是陳國的一個寡婦,《左傳》中稱她為夏姬,陳靈公是個好色之徒,十分垂涎夏姬的美色,本來這也不是太大的事,國君嘛,就是可以為所欲為的,然而陳靈公為了對得起自己的諡號」靈「愣是幹出來了匪夷所思的奇葩事情:他居然拉上了陳國的大夫孔寧、儀行父,三人一起跟夏姬私通(真是瞎了稗子的狗眼,當初看到這一段的時候差點以為自己是在看《金瓶梅》)。敲寡婦門這種缺德事一般都是深更半夜趁著沒人的時候偷偷幹的,陳靈公三人卻完全不在乎這些,每次去夏姬家裡都搞的聲勢浩大生怕別人不知道,以至於最後全國人都知道國君的醜事了。大夫洩冶實在是看不下去了,勸諫陳靈公收斂一點,被壞了興致的陳靈公十分不滿,於是孔寧、儀行父派人刺殺了洩冶,從此再也沒有人敢在陳靈公面前多說什麼了。對於陳靈公來說,這個世界終於清淨了,然而對於另一個來說,這個世界簡直嘈雜的令人崩潰,這個人就是夏姬的兒子夏徵(zhēng)舒。夏徵舒是知道陳靈公和他母親之間的事的,但是他敢怒不敢言,偉大的革命先驅魯迅曾經說過: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變態,在一天又一天的隱忍中夏徵舒已經快要爆發了,此時的陳靈公行事卻更加肆無忌憚,三個人有事沒事就往夏姬家裡跑,完全不拿自己當外人,於是終於有一天夏徵舒爆發了。事情發生在魯國宣公十年,有一天陳靈公、孔寧、儀行父三人照例在夏姬家裡喝酒(《左傳》中說他們是在喝酒,所以就當做他們是在喝酒吧),喝酒嘛,自然少不了葷段子,陳靈公對儀行父說:「我覺得夏徵舒長得像你。」捧哏大師儀行父回答到:「我覺得夏徵舒長得也像國君您。」然後就是三個油膩老男人的一陣陣淫笑。夏徵舒此時就在家裡,聽到了這些話之後勃然大怒,他再也受不了這種憋屈的生活了,他拿著弓箭埋伏在馬棚邊,陳靈公三人喝完酒出來的時候,憤怒的夏徵舒用弓箭射死了陳靈公,孔寧、儀行父這兩個無恥小人跑的卻比西方記者還快,兩人一溜煙的跑到楚國去搬救兵了。
此時楚莊王正在到處找地方刷經驗提高自己的威望,這種送上門的好事自然不會放過,第二年就興致勃勃的出兵了。楚國作為春秋時代的兩個超級大國之一,毆打陳國這種小嘍囉就像奧特曼打小怪獸一樣從來就沒有失手過(其實還真失手過,當年在晉國的支持下陳國就曾經擊退過楚國的進攻,創造了春秋時代的一個極其不科學的戰例)。楚莊王先是對陳國人說:「不要害怕,我們是楚國都是大大的好人,這次只是來討伐夏徵舒這個弒君者的。」陳國人因此並沒有全力抗擊楚軍,楚莊王順利的佔領了陳國,車裂了夏徵舒(可憐的孩子,稗子倒是覺得他沒做錯什麼)。
之前說過,楚國在滅掉諸侯國之後有在當地置縣的傳統,楚莊王這次也是這麼打算的,畢竟開疆拓土這種事是一個明君的標配,於是在楚國大臣們的一片歌功頌德聲中陳國成為了楚國的一個縣。通過這次戰爭不僅提高了威望還得到了大片土地,楚莊王很開心,可惜他的好心情很快就被一個人破壞了,這個人名叫申叔時,之前去齊國出差了,回來之後聽到了楚莊王滅陳的消息卻沒有像其他人一樣拍領導的馬屁,這讓楚莊王很不爽,直接把申叔時批判了一番:」夏徵舒這個人罪大惡極,居然敢謀殺自己的國君,寡人替天行道殺了這個壞人,大家都認為我做的很對,為啥就你丫的不說話?「申叔時回答到:」有一個人的牛踐踏了別人田地的莊稼,田主人很生氣,於是把牛奪走了。牛踐踏了別人的莊稼固然不對,但是國君您不覺得田主的這個做法有些過分了嗎?我們攻打陳國是為了懲罰有罪的人,結果卻吞併了陳國的土地,諸侯會怎麼看待我們楚國?他們一定會認為我們楚國是貪圖陳國的財富才出兵的呀!以討伐罪人為名召集諸侯,最後卻以貪圖財富結束,這恐怕不太好吧「楚莊王聽了這番話之後恍然大悟,於是從晉國接回來了陳靈公的太子,重新恢復了陳國,孔寧、儀行父也被送回了陳國(稗子倒是覺得這兩個無恥的傢伙更應該被車裂)。
這就是成語「蹊田奪牛」的出處,蹊:踐踏。這個成語用來形容懲罰過重,後來也指罪輕罰重,從中謀利。
楚莊王讓陳國復國的這一舉動為自己帶來了巨大的聲望,各諸侯國由此認為楚莊王是一個賢明的君主,後世對於楚莊王的這一舉動也是好評如潮,比如孔子評價這件事時說道:
賢哉楚王!輕千乘之國,而重一言之信,匪申叔之信,不能達其義,匪莊王之賢,不能受其訓。
終於處理完了戰後的陳國國際地位問題,楚莊王感到一身輕鬆,接下來只要再處理一個「小問題」他這次陳國的出差工作就算圓滿完成了,這個「小問題」就是夏姬,出於某些不好明說的心理,楚莊王把夏姬帶回了楚國,英明一世的楚莊王終於「犯了所有男人都會犯的錯誤」,犯了錯誤就要承擔後果,只是在他哼著小曲回國的時候大概絕對想像不到,自己犯的這個錯誤居然差點讓楚國亡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