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講曹操的堂弟曹仁的時候,我們說過曹仁是比曹操小了13歲,他早年的成長經歷其實和曹操並沒有什麼交集,而真正從小和曹操一起成長起來的主要還是夏侯惇、夏侯淵兄弟和曹洪,那麼我今天就主要講講曹洪!
曹洪(?-232年),字子廉,沛國譙(今安徽亳州)人。和曹仁一樣也是曹操的從弟,也就是堂弟。雖然史料上沒有曹洪具體的出生年月的記載,但是曹洪是和曹操從小一起玩大的,所以和曹操的感情很深厚。感情深厚到什麼程度呢?到了可以以命相救的地步。
為什麼這麼說?那是在初平元年(190年)二月,由於董卓進京以後胡作非為、禍亂朝綱,曹操當時和張邈一起發起了討董聯盟,並且在聯盟成員都在只顧置酒高會的時候,曹操親自率兵獨自前往討伐董卓。曹軍到了滎陽的時候遭遇到了董卓手下的部將徐榮,徐榮是董卓手下極為擅於統軍作戰的大將,然而當時這一點可能連董卓自己都不是很了解,更不用說曹操了。於是曹操當即率軍和徐榮所部展開了大戰,結果被徐榮率軍殺得大敗。曹操此次不僅是被擊敗,而且是全軍覆沒。在潰敗逃竄之時,曹操的戰馬中箭死亡,所幸曹操沒事,但是卻因此失去了坐騎。
而這時徐榮的軍隊正在後面乘勝追擊,曹操這要是被追上,那三國的歷史可就要被改寫了,這就是曹操面臨的第一次危險時刻。就在這千鈞一髮的時候,曹洪發現了失去了戰馬的曹操,於是趕忙來到曹操身邊,翻身下馬,將自己的坐騎讓給了曹操。
曹操明白,在如此危機的時刻,馬就意味著生存的希望,曹洪把馬讓給自己,就相當於把生存的希望讓給了自己。兩人雖然是上下級,但是同時也都是曹家兄弟,因此曹操推辭不肯接受。於是曹洪說道:「天下可以沒有我曹洪,但不能沒有你啊!」說完將曹操扶上戰馬,將手中的馬鞭對著馬屁股就是一鞭。戰馬吃痛,馱著曹操逃去,曹洪則邁開雙腿緊跟其後。
要說這曹洪的腳力和耐力那還真是不錯,當然,也加上曹操不忍心策馬狂奔甩下曹洪,曹洪竟然就僅以自己的雙腳緊跟著曹操就這麼逃離了戰場。倆人一路逃到了汴水河邊,但見河水奔流,十分湍急,而且水位很深,不能騎著馬渡河,也無法徒步涉水。如果放棄戰馬遊泳渡河,那就可能被趕來的追兵追上,而且就算勉強渡過了河,失去了戰馬,僅憑步行依然還是難以擺脫追兵。
於是曹洪氣兒沒喘勻又趕忙沿著河岸前行搜尋,終於尋到一隻渡船,曹操才得以和曹洪一起載著唯一的戰馬渡過了河,返回到譙郡。
可見,曹操起兵創業也不是一帆風順的。這次在創業初期的潰敗,幸虧曹洪以命相救,曹操才得以度過危機。
此次潰敗後,曹操的命雖然是保住了,但是家底兒全軍覆沒,賠光了本錢。不過呢,曹洪家裡有錢,可以說是家貲巨富,曹洪對曹操都能以命相救,錢更不在話下了。因此曹洪對曹操說:「兄長不必擔心,招募軍隊再次起家的事就交給我吧。」
曹洪與當時的揚州刺史陳溫是好友,於是曹洪從自己家裡拉來出一支一千人的家兵隊伍去找陳溫,倆人一起在此基礎上招募軍隊,募得「廬江上甲」(廬江地區的精銳士卒)二千人。然後向東去到丹楊,又募得數千人。曹洪帶著這支隊伍,趕到龍亢與曹操會師,把這支數千人的隊伍交給了曹操。曹操被曹洪這種以命相救而且還出錢出力的協助和支持所深深感動。
之後討董聯盟的各個成員貌合神離,為了各自的勢力範圍各自為政,甚至相互攻伐,聯盟形同虛設,自行瓦解。曹操則被屬下和好友袁紹舉推為了兗州刺史,在兗州逐漸發展壯大起來,並且把戰略目光放到了兗州以外的地區。而恰在這時,曹操的父親曹嵩辭官返鄉,在途經徐州的時候被徐州牧陶謙的手下給謀財害命。
因此,在初平四年(193年),為了替父報仇,曹操大舉進攻徐州。
然而就在曹操攻略徐州的時候,張邈和陳宮等人因為曹操在進攻徐州時屠了五座城,對此十分不滿,因此背叛曹操迎入呂布,佔據了兗州。曹操聞訊後趕忙放棄繼續進攻徐州,撤軍返回和呂布爭奪兗州。
當時正在鬧饑荒,曹洪自告奮勇作為前鋒在前開路,以東平、範縣為根據地,徵集糧食以接濟後續部隊。曹操隨後率軍和留守東阿的夏侯惇、荀彧和程昱等人匯合,然後又轉而攻克了濮陽周圍的濟陰、山陽、中牟、陽武、京、密等十餘座縣城。曹操這才得以在濮陽徵討張邈、呂布,最終將呂布擊敗,趕出了兗州。曹洪在這些戰役中立下了汗馬功勞,先被任命為鷹揚校尉,之後又遷為揚武中郎將。
到了建安元年(196年),曹洪奉命率軍西迎漢獻帝。在遷都許昌後,曹洪被朝廷授予諫議大夫之職。隨後的幾年裡,曹洪又單獨率領一支隊伍徵討劉表,在舞陽、舞陰、葉縣、堵陽、博望等地都擊敗了劉表的將領。曹洪因這些戰功,升為了將軍一階,遷為厲鋒將軍,封國明亭侯。接著,曹洪又屢次追隨曹操徵張繡、滅呂布,並在徐州將劉備擊潰,並以這些戰功被拜為都護將軍。
在徐州擊潰劉備的那一年是建安四年(200年),同一年內,曹洪與徐晃一起攻破了濦強縣的叛軍祝臂。
同年,袁紹率大軍南下與曹操在官渡爭霸,雙方相持。到了十月,袁紹的部下許攸投奔曹操,向曹操透露情報:袁紹的糧草大營在烏巢。並建議曹操前往截燒。曹操大喜,親率輕兵奇襲烏巢,同時留下曹洪和荀攸負責防守大營。
袁紹得到情報後,沒有聽取張郃的意見前往救援烏巢,而是聽了謀士郭圖的建議,趁曹操不在,進攻曹操的大營。結果曹洪和荀攸率領留守部隊咬緊牙關將大營死死守住,使得張郃、高覽無法攻破。
這時傳來了曹操成功火燒烏巢和郭圖甩鍋給張郃、高覽的消息。張郃、高覽聞聽之後,倆人一商量當即燒毀了攻營的器械,到曹營前去投降。曹洪見袁紹手下的名將突然來投降有點懵,生怕有詐,因此猶豫不決,不敢接受他們投降。荀攸說:「張郃因為計策不為袁紹採用,一怒之下來投奔,您有什麼可懷疑的!」於是曹洪這才接受了二人的投降。
然後,在史料中出現了一個耐人尋味的事兒,就是此後17年,關於曹洪的記載出現了斷檔。也就是說整整17年,曹洪都沒有任何值得記錄下來的事跡可以載入史冊了。
不過仔細想想倒是也不難理解,官渡之戰後,河北名將顏良、文丑戰死沙場,張郃、高覽則更是投降了曹操,為曹操所用。此後曹操經過休整後,率軍北伐,終於徹底消滅了袁氏集團,統一了北方。於是北方的所有人才都為曹操所用,一時間曹操麾下人才濟濟。而作為從小和自己成長起來的自家兄弟,而且還救過自己一命的曹洪,雖然忠誠不二,但是能力並不突出。因此,很可能曹操在不缺人才可用的前提下,就不讓曹洪再衝鋒陷陣了,而把他安排到一個不那麼重要的中高級職位上則再合適不過了。
其實這種現象即便是在現在在很多創業成功的企業中也非常常見,白手起家,很賣力,然而能力一般的創業團隊成員,在創業成功之後,往往會被老大放到一個閒職上高薪養老,就是這個道理。
於是曹洪便在史料中消失了17年,直到曹操的攤子鋪得很大,大到漢中都拿下了。而這時候劉備也佔據了西蜀,將大本營遷到了成都,並且要從曹操手裡奪下漢中。曹操這才再次啟用了曹洪。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劉備親率大軍進兵漢中,派遣張飛、馬超、吳蘭等屯軍下辨,曹操派遣做了17年都護將軍的曹洪前往抵禦。
在下辨附近,兩軍相持到了第二年,曹操傳令曹洪出擊吳蘭,臨行前將曹休任命為騎都尉,與議郎辛毗一起擔任主帥曹洪的參軍,並且和偏將軍曹真、雍州刺史張既等一起隨曹洪進軍徵討。
然而曹洪畢竟17年沒統軍上陣了,曹操有點不太放心,因此在出徵前對曹休說:「你雖名為參軍,但其實你才是這支軍隊的主帥。」曹休聞聽此言,一時間不知該如何與曹洪共處!
推薦閱讀:
曹操最早的騎兵統領——曹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