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正史中,張飛能擊敗曹魏名將張郃,為啥跟馬超聯手打不過曹洪?

2021-02-07 歷史劇場

在《三國演義》中,張飛是不敗的,就是跟號稱三國第一悍將的呂布一對一單挑,也能保持一百回合不敗,最後是呂布見了張飛就躲。《三國志》《華陽國志》《漢末英雄記》等正史記載的張飛,也是「雄壯威猛,亞於關羽」的「萬人敵」,而且這個「萬人敵」的稱號,是曹魏和孫吳給的,並不是自吹自擂。

但是看三國正史,我們也發現一個問題:張飛能痛打張郃,為什麼跟馬超聯手卻打不過曹洪?

在討論這個問題之前,咱們先看兩段史料。

史料一:「(建安二十二年)劉備遣張飛、馬超、吳蘭等屯下辯,遣曹洪拒之。二十三年春正月,曹洪破吳蘭,斬其將任夔等。三月,張飛、馬超走漢中,陰平氐強端斬吳蘭,傳其首。《三國志·魏書一·武帝紀》」

史料二:「郃別督諸軍下巴西,欲徙其民於漢中,進軍宕渠、蒙頭、蕩石,與飛相拒五十餘日。飛率精卒萬餘人,從他道邀郃軍交戰,山道迮狹,前後不得相救,飛遂破郃。郃棄馬緣山,獨與麾下十餘人從間道退。《三國志·蜀書六·關張馬黃趙傳》」

從這兩段史料中我們能看出,張飛不但有勇,而且有謀,用埋伏計把張郃幾乎打成了光杆司令,狼狽逃跑的時候,連戰馬都丟了,也真難為了張郃:作為河北四庭柱之一,在袁紹陣營也是響噹噹的人物,打了三十來年仗,最後被人攆到山上去了。

同時我們還發現,以張飛的雄壯威猛,以馬超的「兼資文武,雄烈過人,一世之傑」,兩個人兵合一處將打一家,面對曹操的族弟曹洪,卻被打了滿頭包,副將吳蘭連性命都丟了。

熟讀三國正史的讀者諸君都知道,曹魏陣營威猛強悍,當屬典韋許褚,智勇雙全,當屬五子良將,能攻善守,首推曹仁夏侯惇,曹洪就是一個比較喜歡錢的大財主,又怎麼能力抗劉備陣營的兩員頂尖大將?要知道劉備進位漢中王,張飛是假節的右將軍,馬超是假節的左將軍;劉備稱帝,張飛是車騎將軍領司隸校尉、西鄉侯,馬超是驃騎將軍領涼州牧、斄鄉侯。

曹洪在曹操活著的時候,最大的軍職是厲鋒將軍、都護將軍,爵位跟關羽剛投降曹操時候差不多,他是國明亭侯。至於曹洪後來當上驃騎將軍,那是曹丕稱帝之後的事情了,而且當驃騎將軍沒多長時間,就被曹丕扔進了監獄,要不是卞太后拿頭巾抽了曹丕,曹洪就人頭落地了。

與曹洪的如履薄冰不同,張郃在曹魏一直混的風生水起,儼然成了曹操留給子孫最後的名將,諸葛亮第一次伐魏,被張郃在街亭迎頭痛擊,然後勢如破竹,把諸葛亮打回了成都。

這樣看來,張郃的能力遠在曹洪之上,而張飛一個人就能暴打張郃,為什麼跟馬超聯手,卻打不過不如張郃的曹洪呢?咱們從三方面來找原因。

我們要知道,兩軍對壘大將單挑決勝負,只存在於演義小說當中。真正的古代戰爭,講的是天時地利人和,看誰兵多將廣糧秣充足指揮得當調度有方,而且還要看將帥挖坑使絆子的能力,正所謂「兵者,詭道也」,誰更心狠腹黑,誰的勝算就大一些。

張飛馬超聯手打不過曹洪的第一個原因:戰爭,打的是後勤

讀者諸君都知道,劉備一直很窮,他拿下的荊州,已經被曹操搜刮一遍了,所以他入川「幫助」劉璋,是需要人家給他提供糧草的。如果劉璋聽從

屬下建議,來個堅壁清野,劉備就挨餓了。同樣的事情還發生在關羽指揮的襄樊之戰中,關羽抓了三萬俘虜,結果把軍糧都吃光了,關羽沒辦法只好強孫權的糧食,這也給了孫權襲取荊州一個藉口。

劉備派張飛馬超到下辨,屬於勞師遠徵客場作戰。西川府庫,已經被荊州來的眾將瓜分了,剩下點邊邊角角,還不夠劉備賞賜給親信臣將的呢:「益州既平,賜諸葛亮、法正、飛及關羽金各五百斤,銀千斤,錢五千萬,錦千匹,其餘頒賜各有差。」

錢糧布帛都進了私人腰包,劉備想給張飛馬超進行後勤補給,也是捉襟見肘。

曹洪抵禦張飛馬超的時候,還算「正牌漢將」,有整個大漢朝廷做後盾,而曹洪這個人又比較善於經營,他採用蘑菇戰術,硬是把張飛馬超拖垮了:這次戰役打成了跨年戰,張飛馬超久戰不勝,士氣低落的時候被曹洪突然襲擊,自然就會一敗塗地。

張飛馬超聯手打不過曹洪的第二個原因:劉備人事安排不當

兵法有云:「知可以戰與不可以戰者勝;識眾寡之用者勝;上下同欲者勝;以虞待不虞者勝;將能而君不御者勝。」劉備派張飛跟馬超一起進兵,還不如單獨派張飛一人前去呢。

正史中馬超不是什麼好人,坑爹坑弟坑朋友,馬騰馬休馬鐵彭羕之死,都跟馬超有關,他雖然跟馬騰的仇人韓遂有過密切合作,但是曹操輕輕地寫了一封信,就拆散了韓馬聯盟,讓這倆傢伙自己打了起來。

劉備可能是對張飛一個人去不放心,讓馬超獨自帶兵更是不可能——萬一馬超拉起大旗單幹咋辦?劉備能借了曹操的兵打曹操,馬超就不能帶著劉備的兵打劉備?

於是下辨前線,劉備集團出現了兩個最高指揮官,馬超「世代公侯」,未必瞧得起張飛,張飛作為劉備嫡系中的嫡系,也未必會聽馬超的。更為重要的一點,是張飛還要用一隻眼睛盯著馬超,防止他反水。

於是曹洪打定主意泡蘑菇,馬超張飛誰也不能全權指揮,發動全軍向曹洪進攻,而劉備乃至諸葛亮,最不喜歡的就是在客場打持久戰:袁紹在官渡客場作戰,輸了;曹操在赤壁客場作戰,也輸了。所以張飛馬超在下辨作戰,只要打成僵持,最後的結果也是一個輸。

張飛馬超聯手打不過曹洪的第三個原因:師出無名,得不到廣泛支持

復盤三國戰爭,是不能看尊劉貶曹的《三國演義》的,當時的實際情況是曹操「代天徵伐」,劉備屬於割據軍閥反叛。曹洪帶領的曹軍,實際應該叫漢軍,張飛馬超帶領的,只能叫川軍或蜀軍、荊州兵。在氣勢上,張飛馬超略遜曹洪一籌,如果兵力沒有碾壓性優勢,將領的智慧才能又沒有天壤之別,客場作戰的張飛馬超要想取勝,勢比登天還難。

張飛馬超得不到戰區乃至後方的民心支持,史料簡單幾個字卻蘊含著豐富的信息:「陰平氐強端斬吳蘭。」

「陰平氐強端」五個字包含三個名詞:陰平是漢朝的一個郡,就在今天的甘肅省文縣;氐是一個部族名,後來五胡亂華中第一個舉起屠刀的李特,就是氐族首領;強端是一個人名,是當時的部族首領,也稱氐王。

從這一點我們就能看出,當地百姓對劉備挑起戰爭,是很反感的,而且他們以大漢子民自居,是絕對不會支持「叛軍」張飛馬超的。

綜合上面三點,我們知道張飛馬超之所以戰敗,並不是這二位不能打,也不是指揮能力不足。決定一場戰爭勝負的,是天時地利人和,個人的武勇,對戰局影響十分有限。想靠單挑擊敗曹洪,我們只能說:這種夢,張飛馬超都不敢做……

相關焦點

  • 葭萌關之戰後,只剩三位名將敢單挑張飛,其中為何沒有呂布馬超?
    按理說,當時是挑燈夜戰,火光搖曳不定陰影斑駁,暗器偷襲比較容易得手,但是張飛早有防範,馬超徒勞無功。在葭萌關之戰後,張飛的勇悍程度令三國名將都心驚膽戰,細算下來,可能也就只有三位名將敢單挑張飛,這其中當然不包括呂布和馬超。至於葭萌關之戰後敢單挑張飛的三國名將名單中為何沒有呂布和馬超,睿智的讀者諸君心中瞭然,所以放在後面再說,咱們還是先來看看哪三位三國名將還敢單挑張飛。
  • 三國張氏八虎將:張郃第三,最厲害的那個不是張飛
    投降曹操之後張遼逐漸脫穎而出,成為曹操麾下最能打的名將:和關羽一起破顏良,白狼山大破烏桓並斬殺其單于蹋頓,收復青州東萊諸縣受封為蕩寇將軍,平定陳蘭、梅成叛亂成為五子良將第一個假節之人,逍遙津之戰以七千多守軍大破孫權十萬大軍並差點活捉孫權,「張遼止啼」成為流傳千古的典故,曹操麾下那麼多名將卻只有張遼一人入選武廟很能說明問題,可以說張遼是三國眾多張姓名將中最厲害的那一個。
  • 三國第一神將,張飛馬超是他手下敗將,他一死,諸葛亮才開始北伐
    於萬軍之中取上將首級乃是張飛最拿手的,從三國的發展走向來看,敢與張飛單挑,或者是敢和張飛對陣的不是輸就是死。例如:曹魏名將張郃,便在瓦口關之戰中輸給了張飛。不過,張飛也有對手,此人乃是名將馬超。馬超這個人,算是一個失意之人,幾乎全家都被曹操所殺。在潼關之戰兵敗之後,馬超的日子過得更是狼狽不堪,淪為張魯的爪牙。後來,張魯的謀士稱馬超有不軌之舉,於是張魯開始疏遠他。
  • 正史中誰才是三國超一流戰將?
    老羅在三國演義中對正史進行了藝術加工,塑造了一個個叱吒風雲的英雄形象。在大家的印象中,三國的超一流戰將應該是呂布、典韋、馬超、趙雲等等。可正史中真的是這樣嗎?我們以唐朝「武廟十哲七十二將」為依據,看一看三國時期,哪些人才是真正的超一流戰將。(唐朝時宗皇帝為祭祀歷代名將而設武廟,唐朝及之前中國歷史上的名將十人列於殿上,為武廟十哲;七十二位戰將列於殿下,為武廟七十二將)。
  • 張飛六十回合擊敗呂布趙雲,哪位三國名將能跟張飛大戰一百回合?
    在元朝就已經傳唱大江南北的《三國志平話》中,張飛並沒有跟馬超在葭萌關大戰數百回合,而是一個魏延出馬,就把馬超擺平了——可能是宋元兩朝的人都對正史中馬超坑死親爹耿耿於懷
  • 正史中有答案:許褚敢打關羽馬超,為什麼在長坂坡不打張飛趙雲?
    許褚身高八尺腰大十圍,其形象跟倒拔垂楊柳的魯智深有一拼,他能倒曳雙牛,勇氣和力氣都足以自豪。但是我們看《三國演義》就會發現一個問題:許褚敢截擊關羽,也敢赤膊戰馬超,為什麼在長坂坡不打張飛趙雲?無論是在《三國演義》還是《三國志》,許褚的氣勢都壓了馬超一頭,那場惡戰,也是許褚主動下戰書挑起來的——馬超被許褚嚇退之後,並沒有想找回場子,是許褚不依不饒,這才把馬超逼到了牆角。
  • 如果不計天時地利人和,只憑個人武功單挑,關羽跟馬超誰能打贏?
    有人說關羽連龐德都打不過,肯定也打不過馬超。這個問題不應該過早下結論,關羽打不過龐德是事實,在正史和演義小說裡,龐德的武力值都超過關羽,正史中龐德比馬超能打,在演義中龐德還擊退過魏延。正史咱們簡單一筆帶過:《三國志·卷十八》記載,龐德「勇冠騰軍」,在襄樊之戰時「射羽中額」。
  • 三國名將中的四位步戰高手:曹洪只能排第四,誰能跟典韋爭第一?
    如果按照正史記載,在後漢三國時期是很少有大將單挑的,除了呂布在長安城下單挑郭汜、關羽萬馬軍中斬顏良,其他的武將都很少有單挑記錄。但是在演義小說中,卻經常是以大將單挑決定戰爭的勝負,所有的小兵都是打醬油的:本方將領打贏了,就一擁而上痛打落水狗,本方將領打輸了,大家全都腳底抹油開溜。
  • 這位名將很特別見到馬超就逃跑,遇到張飛敢死戰曾追著趙雲打
    其實魏國也有很多的名將,比如張遼、徐晃、典韋、許褚、張郃等。仔細看看原著會發現有位名將很特別,他見到馬超就逃跑,但遇到張飛卻敢死戰,尤其還曾追著趙雲打。張郃於是成了曹操手下不可多得的猛將。不過這位張郃卻有些特別,他的狀態似乎有些起伏不定:他見到馬超就逃跑,遇到張飛敢死戰,還曾追著趙雲打。張郃見到馬超就逃跑。當年馬超為報父仇,與韓遂一起領著二十萬西涼兵前來討伐曹操。馬超英勇非常,曹操曾讚嘆:「馬超不減當年呂布之勇。」潼關一戰,馬超殺得曹操大敗,還嚇得曹操「割袍斷鬚」。
  • 張郃:在《三國演義》前半部被「吊打」,在後半部卻成了第一名將
    張郃是三國時期曹魏陣營的名將。在小說《三國演義》中,讀者在上半部分總是見到他被張飛、馬超、趙雲等人「吊打」。
  • 硬戰張飛,槍挑許褚——還原三國歷史上真實的「西涼錦馬超」
    俗話說「前表呂布,後表馬超」,西涼悍將,馬超馬孟起,在三國演義中可謂是武藝直追呂布的武將。 但是三國演義與正史還是有不少區別,那麼三國演義中的「西涼錦馬超」和正史上的馬超,有多大的差距呢?
  • 龐德戰勝關羽,馬超平了張飛,龐德與馬超誰更厲害?
    首先張郃出馬戰數合退走,其次夏侯淵出馬戰數合退走,然後徐晃戰三五合也退走了。最後許褚出馬,大戰五十餘合退走。不過這一戰中曹操想收降龐德,故意叫許褚等人「只可緩鬥,使其力乏而擒」!也就是說這四人並不敢使用殺招,只能被動接招格擋,對武藝的限制非常大。所以不能因此證明龐德的武藝在這四人之上!
  • 張郃:我為啥在《三國演義》前半部處處被虐,後半部卻成第一名將
    所以一個人不能只活在當下,要有長遠的目光,就比如我張郃!我知道,如今許多人都嘲笑我,遇到趙雲掉屁股就跑。碰到馬超,打了二十多回合就逃。被張飛揍得抱頭鼠竄……可是,各位觀眾們啊,我很想問你們一句:跟關羽、趙雲、張飛、馬超這樣的狠人處在同一時期,悲哀不悲哀?
  • 三國正史中,馬超「有信布之勇」,為何在季漢五大將中武功墊底?
    讀者諸君可能發現了,楊戲對馬超的評價不高,尤其是「乖道反德」四個字評語,說得很重——正史中是馬超先起兵造反,然後才坑死了在京城當衛尉的父親馬騰和兄弟奉車都尉馬休、騎都尉馬鐵。馬超在造反之前,已經跟韓遂明確表示不要老爹了:「今超棄父,以將軍為父,將軍亦當棄子,以超為子。」
  • 三國中蜀漢最厲害的8位武將,趙雲墊底,第一位獨自迎戰10位猛將
    尤其是蜀漢的「五虎將」更是深得人心,關羽斬顏良誅文丑,張飛虎嘯當陽,馬超打得曹操割須棄袍,趙雲長坂坡上七進七出,黃忠年近六旬戰平關羽。但這些畢竟都是演義,虛構成分很多。8、趙雲把趙雲放在最後,肯定引起很多爭議,但歷史就是歷史,不能把《三國演義》這部小說當成正史。正史中的趙雲算不上是一流猛將,因為他不曾單獨指揮過大規模戰役。
  • 正史中的三國武將排名,別再提呂布典韋馬超
    10、呂蒙唐宋兩代歷史上的武廟名將中,都有呂蒙。呂蒙是完全的草根出身,沒有任何身份背景,前半生沒有過任何奇謀,也沒有任何出彩的戰例,但是呂蒙在被孫權教育後,苦讀兵書,終成名將。建安十八年,呂蒙於濡須口擋住曹操來犯大軍;十九年擊敗朱光,攻破皖城;二十二年,呂蒙以大都督身份在濡須塢擋住曹操進攻;後來荊州拒關羽時,先示好又示弱,令關羽鬆懈,呂蒙白衣渡江,導致關羽敗走麥城。
  • 葭萌關之戰張飛打不贏馬超,如果換成趙雲,他能打贏馬超嗎?
    玄德恐張飛有失,自披掛下關,直至陣前;看張飛與馬超又鬥百餘合,兩個精神倍加。玄德教鳴金收軍。二將分開,各回本陣。三國演義中,五虎上將是其中的戰力代表,他們武功高超,戰力卓絕。其中,張飛和馬超還爆發過大戰,不過一向勇猛的張飛,在兩百回合之後還是沒能打贏馬超,令人遺憾,畢竟張飛可是敢於挑戰呂布的主。那麼如果在葭萌關之戰中,把張飛替換成趙雲,他能打贏馬超嗎?
  • 三國演義中,若魏延與文聘單挑的話,結局如何誰更厲害
    、關羽、張飛、馬超、黃忠五虎上將之後。再來看看魏延在三國演義中的戰績,魏延在進入益州後,三十回合戰平了劉璋手下大將泠苞,之後又用了數個回合生擒了泠苞,在暇萌關大戰前,魏延十個回合打敗了馬岱,馬岱可是馬超的堂弟,西涼猛將,不比馬超差多少,魏延在漢中之戰還一箭射中了曹操,但被曹操手下的猛將龐德數個回合擊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