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從《還珠格格》、《金枝欲孽》,到《甄嬛傳》、《如懿傳》,以及正在熱映的《延禧攻略》,中國這20年最成功的影視題材就是「宮鬥劇」。
如今《延禧攻略》累計播放量已突破100億,全國上上下下都在為這清宮裡一個小女子的逆襲而操碎了心。
我們先來看一個對比,看看同時期的中國和世界的現狀:
雍正5年,也就是公元1727年。這一年魏瓔珞出生;這一年牛頓逝世;此時的西方已經有了萬有引力和三大運動定律。
乾隆10年,也就是1745年。這一年魏瓔珞被奉為魏貴人;這一年瑞典東印度公司的商船「哥德堡號」從廣州啟程回國,船上裝載著700噸中國貨物,包括366噸茶葉、70萬件瓷器、19箱絲綢、133噸錫。
當我們還躲在清宮裡搞宮鬥的時候,世界貿易已經開始了!
乾隆13年,也就是1748年。這一年如懿晉升為皇貴妃,主管後宮。這一年孟德斯鳩出版了《論法的精神》,「三權分立」學說進一步確立。
乾隆41年,也就是1776年。此時魏瓔珞剛去世一年,這一年英國工業革命爆發,亞當斯密的《國富論》出版,美國《獨立宣言》發表;
乾隆54年,也就是1789年。法國爆發資產階級大革命,提出「主權在民」原則。
乾隆57年,也就是1792年。美國24個證券經紀人在紐約華爾街68號外一棵梧桐樹下簽署了協議,規定了經紀人的「聯盟與合作」規則,開始交易股票和高級商品,紐約交易所誕生。
道光17年,也就是1837年。這一年美國金融家摩根出生,這一年美國人莫爾斯發明有線電報機,這一年寶潔公司成立。
道光27年,也就是1847年。這一年24歲的李鴻章中了進士,33歲的洪秀全創辦了「拜上帝會」,這一年黃飛鴻出生,愛迪生出生,西門子公司誕生,《簡·愛》和《呼嘯山莊》出版。
同治8年,也就是1869年。這一年米舍爾首次分離出DNA,化學家門捷列夫發現元素周期表。還有一個叫馬庫斯·戈德曼的人,每天沿街打折收購商人的本票,然後在某個約定日期裡由原出售本票的商人按票面金額支付現金,其中差額便是他的收入,這就是高盛的前身。
鹹豐11年,也就是1861年。這一年發生了辛酉政變,慈禧正式上臺,開啟了垂簾聽政的體制,這一年林肯就職美國總統。
光緒12年,也就是1886年。這一年世界上第一輛汽車誕生;可口可樂誕生;強生誕生;
光緒18年,也就是1892年,這一年11歲的魯迅還在三味書屋讀書,這一年26歲的孫中山在香港西醫書院畢業,成為一名醫生,這一年愛迪生已經獲得雙向電報的專利權,通用電氣公司成立。
光緒29年,也就是1903年。福特汽車成立;
光緒34年,也就是1908年。通用汽車成立;
宣統3年,也就是1911年。IBM成立。
……
想想真是可怕,我們一直在閉關鎖國來搞鬥爭,關起門來看大戲,卻對世界的變化行將就木。
2
中國歷史源遠流長,然而我們所關心事情,基本上只有兩種,一種是底層人如何逆襲到帝王將相的;另一種是大地主家族如何展開一幕幕驚心鬥爭的。
而「宮鬥戲」可以將這兩個過程合併起來描述,有人在裡面學逆襲,有人學到了權術,後宮的場景極盡華麗,也滿足了底層百姓對最上層社會的偷窺欲。
宮鬥戲揭露了我們的生存現狀,「互相算計」和「明爭暗鬥」才是永恆不變的主題,一切圍繞「權術」展開,利益平衡才是最核心的主旨。
在宮鬥戲的設定裡,如何偽裝?如何結盟?如何設套?如何用連環計?這是一套非常實用的生存法則和學問,非常符合中國社會的運轉邏輯。
和做實事相比,我們還是迷戀搞關係,而那些鬥膽去搞創新的人,或者和這些世俗格格不入的人,基本上都被排擠出去了。
有評論認為:《延禧攻略》創造出一種新的「心理按摩」模式,看著女主人公從初入宮門的單純無知、屢受挫折,到一步步完成職場晉級。觀眾很容易完成自我代入。現實生活中缺少什麼,便幻想著在劇中得到什麼,就像玩遊戲一樣,這是一種畸形的補償心理。
然而觀眾不就是想要「爽」嘛?你爽我就讓你爽。商家要錢,觀眾要爽,各取所需而已。(推薦大家閱讀我另一篇文章:凡是讓你爽的東西,一定會讓你痛苦)
什麼時候我們能跳出互相算計和鬥爭的輪迴,把幾千年積攢的智慧都用在創新和做實事上?中國離強大的就真的不遠了。
創作不易,給作者打個賞吧!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