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天文愛好者而言,拍銀河拱橋總抱怨鏡頭不夠廣,現在福倫達這枚10mm超廣鏡頭終於上市了,某寶7xxx。配合A7s的超高感,能擦出怎樣的火花,請往下看
福倫達10mm 5.6(以下簡稱v10)是第二款原生索尼FE卡口鏡頭,有趣的是,英文命名用了Hyper Wide Heliar,與之前12mm、15mm上的Super Wide Heliar相比又進了一個臺階。在下面的測評裡可以看到,這名字也非浪得虛名。
世界最廣的非魚眼135全幅鏡頭,把佳能剛出的11-24mm 4.0 L和擁有超大像場的TS-E 17mm 3.5移軸(在數碼中幅等效10.8mm)都比下去了。
作為徠卡的專業副廠鏡頭生產商,這款鏡頭除了索尼FE口,也有徠卡的M口,理論上兩者鏡片結構一樣,但是在光圈檔位、最短對焦距離、鏡身電子化上均做了不同程度的優化。
我們來看看官方的參數,重量大小適中的,繼承了老款福倫達超廣的不可拆卸遮光罩設計,由於是大燈泡設計,福倫達順手取消了螺紋!
最大光圈 F5.6
最小光圈 F22
光圈檔位 1/3(FE口)、1/2(M口)
結構 10組13片
可視角度 130°
光圈葉片 10
最近對焦 0.3m(FE口)、0.5(M口)
最大直徑 67.4(FE口)、67.8mm(M口)
長度 68.5mm(FE)、58.7mm(M口)
重量 375g(FE口)、312g(M口)
遮光罩 不可拆卸
這款鏡頭採用了全金屬的結構,上手感覺非常堅固。對焦環設計得很寬,很易把握,而且阻尼調教得非常舒服,從無窮遠到最近對焦距離大概要擰90°,光圈環從最大道最小大概要擰70°。
對於FE卡口的鏡頭,當你擰對焦環的時候,會同時激活機身的放大輔助(類似蔡司的Loxia手動系列),並且會在屏幕和EVF現實虛擬對焦距離。
和自家的12mm、15mm超廣類似,v10採用對稱結構,和反望遠結構相比,可以在非常小的體積實現低畸變,副作用是無論光圈所到多少,暗角都非常明顯,從中心到極限邊角甚至有2.5EV的差距。
而且在邊角的位置可以見到輕微的綠色色染。
我們對焦在無窮遠的景物,從F/5.6開始測試,不看極限邊角,中心到中框畫質就一個字,好。由於測試的機身A7S只有1200w像素,收縮光圈以後,中心到中框位置的畫質基本無差別,極限邊角畫質從F/11開始改善。
到F/16以後,衍射現象開始出現,到F/22則非常明顯,如果考慮極限邊角畫質,就選F/11,否則全開光圈也是非常可用的。
雖然有輕微的像場彎曲,但在無窮遠的測試裡幾乎不需要擔心畫質,中心畫質就不用說了,非常好!!
抗眩光非常好,只看到一小點紫色眩光,比自家的15mm三代還要好。
全開表現已經足夠好,因為全開只有F/5.6...
Sony A7s | Voigtländer 10mm 5.6 HWH E | f/11 |
Sony A7s | Voigtländer 10mm 5.6 HWH E | f/5.6 |
Sony A7s | Voigtländer 10mm 5.6 HWH E | f/8.0
Sony A7s | Voigtländer 10mm 5.6 HWH E | f/5.6
Sony A7s | Voigtländer 10mm 5.6 HWH E | f/11
Sony A7s | Voigtländer 10mm 5.6 HWH E | f/11
需要原圖,請回復「v10」打包下載
由於這個鏡頭我只玩了3個小時,所以我的觀點可能有點偏差,但仍然想分享下一些人生經驗:
本文作者BastianK,由TL君翻譯,轉載請註明
碼打的這麼有範兒,不關注下?
偶有乾貨,常有福利
Time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