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膠捲迷俱樂部快速關注,膠捲迷們堅實的陣地
內容主要原創,配圖來自群友和網絡,所有水印保留
最下方為微信自帶廣告,支持請點擊(本號可獲微量收入)
COSINA的福倫達品牌在去年推出了一款很有話題性的鏡頭,放在E卡口上的一枚APO-LANTHAR的50/2鏡頭。雖然50/2的鏡頭平淡無奇,比比皆是,然而COSINA卻破天荒地公布了這枚鏡頭的MTF圖,這在之前,在福倫達這個品牌是從來沒有過的。
這就是COSINA公布的這枚鏡頭的MTF圖,比起在F4的穩定表現,這枚鏡頭在F2的表現讓人感到吃驚,已經達到了最高級別的程度,可以說和徠卡那枚幾萬人民幣的雙A 50/2是差不多的。
這枚鏡頭目前還只有E口,沒有出M口,但不知道會不會出M口,E口和M口基本是通用的,而這枚鏡頭的指標要變成M口也並不難,如果這枚鏡頭變成M口,那麼它就會超過各種徠卡老頭,無論是老的50/2還是ZM50/2,都不是這枚鏡頭的對手,即使是50/2AA也沒見得好多少。
不過,這只是MTF,並不知道這枚鏡頭的變形情況和暗角情況,因為50mm鏡頭的變形是可以搞得比較大的。
COSINA的福倫達鏡頭已經很久沒有用過APO-LANTHAR這個花頭了,這次重出江湖,的確是有點意思。
這枚鏡頭用了8組10枚,2片4面非球面,但體積也不至於太大,口徑49,重360克,徠卡50/2AA重300克。
COSINA過去的VM系列鏡頭的確有各種各樣的問題,但是經過20年的發展你會發現一個問題:高級鏡頭的製造壁壘正在被逐漸打破。
本來日本的光學雖然還不錯,但比起德國鏡頭始終有一定的差距,現在德國民用鏡頭裡比較厲害的徠卡,蔡司依然是世界最高水平,但這並不代表日本就還是不行。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計算能力的大幅度提升,材料技術的壁壘不斷破解,現在即使是COSINA這種非一線的鏡頭品牌也能設計出50/2這樣超前能力的鏡頭了。
當然,從另一個方面來看,隨著鏡頭能力的不斷提升,乃至全開光圈都有超前的能力,很大程度上已經超出了機身的承受能力和我們的需求。
換言之,雖然這個鏡頭的能力比我們看到的很多50/2鏡頭要好,但一來,光圈收到5.6以後,也看不出什麼區別了,只是大光圈有所區別。換言之,其實這麼好的性能很多時候也看不太出。
其實要把鏡頭的能力搞得那麼好和數位相機不斷提升的像素有直接的關係,正如當年剛剛數碼化的時候徠卡說只有1000萬像素級別的傳感器才能發揮徠卡M頭的性能,而徠卡M頭也不過1000萬級別,現在的傳感器都到了4000萬級別,顯然鏡頭也需要升級。但即使鏡頭升級,實際上我們又能看出多少呢?
我們用到的膠捲的底片顆粒有粗有洗,在針對一些比較粗的卷時,鏡頭的能力有限,無法完全展現能力。所以過去時代鏡頭並不需要特別高的能力,因為底片的能力有限。
換言之,我們用膠捲拍照時,其實對鏡頭的能力要求並不高。從這個角度來看,當我們用膠捲拍照時,MTF數據反而並不是特別重要,而變形和暗角要更重要一些。
對於鏡頭的表現,很多時候可能只是我們的心理作用。
雖然M口鏡頭的素質能力在過去比日本單反鏡頭要強,但只要我們利用環境和拍攝,收小光圈,其實就能提升日本單反鏡頭的能力,也能拍出很好的照片,只要鏡頭不是特別爛,那麼鏡頭能力的差距基本都可以通過光圈救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