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能爆炸的福倫達50/2鏡頭所透露的真相

2021-03-06 膠捲迷俱樂部

點擊上方膠捲迷俱樂部快速關注,膠捲迷們堅實的陣地

內容主要原創,配圖來自群友和網絡,所有水印保留

最下方為微信自帶廣告,支持請點擊(本號可獲微量收入)

COSINA的福倫達品牌在去年推出了一款很有話題性的鏡頭,放在E卡口上的一枚APO-LANTHAR的50/2鏡頭。雖然50/2的鏡頭平淡無奇,比比皆是,然而COSINA卻破天荒地公布了這枚鏡頭的MTF圖,這在之前,在福倫達這個品牌是從來沒有過的。

這就是COSINA公布的這枚鏡頭的MTF圖,比起在F4的穩定表現,這枚鏡頭在F2的表現讓人感到吃驚,已經達到了最高級別的程度,可以說和徠卡那枚幾萬人民幣的雙A 50/2是差不多的。

這枚鏡頭目前還只有E口,沒有出M口,但不知道會不會出M口,E口和M口基本是通用的,而這枚鏡頭的指標要變成M口也並不難,如果這枚鏡頭變成M口,那麼它就會超過各種徠卡老頭,無論是老的50/2還是ZM50/2,都不是這枚鏡頭的對手,即使是50/2AA也沒見得好多少。

不過,這只是MTF,並不知道這枚鏡頭的變形情況和暗角情況,因為50mm鏡頭的變形是可以搞得比較大的。

COSINA的福倫達鏡頭已經很久沒有用過APO-LANTHAR這個花頭了,這次重出江湖,的確是有點意思。

這枚鏡頭用了8組10枚,2片4面非球面,但體積也不至於太大,口徑49,重360克,徠卡50/2AA重300克。

COSINA過去的VM系列鏡頭的確有各種各樣的問題,但是經過20年的發展你會發現一個問題:高級鏡頭的製造壁壘正在被逐漸打破

本來日本的光學雖然還不錯,但比起德國鏡頭始終有一定的差距,現在德國民用鏡頭裡比較厲害的徠卡,蔡司依然是世界最高水平,但這並不代表日本就還是不行。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計算能力的大幅度提升,材料技術的壁壘不斷破解,現在即使是COSINA這種非一線的鏡頭品牌也能設計出50/2這樣超前能力的鏡頭了。

當然,從另一個方面來看,隨著鏡頭能力的不斷提升,乃至全開光圈都有超前的能力,很大程度上已經超出了機身的承受能力和我們的需求。

換言之,雖然這個鏡頭的能力比我們看到的很多50/2鏡頭要好,但一來,光圈收到5.6以後,也看不出什麼區別了,只是大光圈有所區別。換言之,其實這麼好的性能很多時候也看不太出。

其實要把鏡頭的能力搞得那麼好和數位相機不斷提升的像素有直接的關係,正如當年剛剛數碼化的時候徠卡說只有1000萬像素級別的傳感器才能發揮徠卡M頭的性能,而徠卡M頭也不過1000萬級別,現在的傳感器都到了4000萬級別,顯然鏡頭也需要升級。但即使鏡頭升級,實際上我們又能看出多少呢?

我們用到的膠捲的底片顆粒有粗有洗,在針對一些比較粗的卷時,鏡頭的能力有限,無法完全展現能力。所以過去時代鏡頭並不需要特別高的能力,因為底片的能力有限。

換言之,我們用膠捲拍照時,其實對鏡頭的能力要求並不高。從這個角度來看,當我們用膠捲拍照時,MTF數據反而並不是特別重要,而變形和暗角要更重要一些。

對於鏡頭的表現,很多時候可能只是我們的心理作用。

雖然M口鏡頭的素質能力在過去比日本單反鏡頭要強,但只要我們利用環境和拍攝,收小光圈,其實就能提升日本單反鏡頭的能力,也能拍出很好的照片,只要鏡頭不是特別爛,那麼鏡頭能力的差距基本都可以通過光圈救回來。

相關焦點

  • 福倫達推出 Voigtlander Nokton 50mm F1.2 Aspherical SE E-mount
    日本福倫達將於7月23日推出第3枝Voigtlander Nokton SE超大光圈系列成員,Voigtlander Nokton 50mm F1.2
  • 【器材小燒】福倫達vm口鏡頭群配微單介紹(一)
    此頭暗角很大,喜歡者可直接使用,不喜歡暗角的可用鏡頭補償APP完美消除。轉接A7時的鏡頭補償APP的參考設定:周邊陰影:+16、-4、-2。轉接A7S時:周邊陰影:+10、+7、-6。二、福倫達 15mm f/4.5 M Aspherical II
  • 福倫達40mm f/1.2 Nokton評測
    福倫達在最近的幾年一直在不斷推出索尼E卡口的手動鏡頭,從超廣角鏡頭(10mm & 12mm),到經典的焦距(35mm f/1.4),再到非常高端的65mm微距和110mm微距。今天我們來看看一個最近推出的鏡頭,40mm f/1.2 Nokton。40mm是一個很不錯的焦距,比「正常的」標準變焦鏡頭稍廣,比傳統的35mm鏡頭略長。
  • 福倫達的史前史與Vito B的草原之旅
    兩款都是鏡頭前組採用雙片膠合設計,後方則是兩片分開的消色差透鏡,一種是人像用,另一款視角較大,適合拍攝風景,名叫 Dialyte。匹茲瓦將設計圖紙寄給他在維也納的光學工匠朋友,也就是前面提到的福倫達三世,委託他來進行製造。福倫達立刻開始製造其中之一的肖像鏡頭(另一款則暫時擱置)。
  • 【宇宙最廣】福倫達10mm 5.6全幅鏡頭測評
    對於天文愛好者而言,拍銀河拱橋總抱怨鏡頭不夠廣,現在福倫達這枚10mm超廣鏡頭終於上市了,某寶7xxx。配合A7s的超高感,能擦出怎樣的火花,請往下看        福倫達10mm 5.6(以下簡稱v10)是第二款原生索尼FE卡口鏡頭,有趣的是,英文命名用了Hyper Wide Heliar,與之前12mm、15mm上的Super Wide Heliar相比又進了一個臺階。在下面的測評裡可以看到,這名字也非浪得虛名。
  • 如何玩轉徠卡M鏡頭(膠捲迷俱樂部版)
    但福倫達VM系列鏡頭大多素質粗糙,只是憑藉價格低廉佔據市場,其中代表鏡頭有35/1.2,50/1.1,15/4.5等等,喜歡在鏡頭指標上走極端。近幾年來開始逐漸提升鏡頭光學水平,其推出的50/2AA具有極強的性能,代表了當代135鏡頭設計的極高水平。
  • 福倫達和中一光學25mm F0.95 For M4/3對比(二)
    看下面這個場景,我分別用兩枚鏡頭在F0.95/F1.4/F2/F2.8/F4下連續拍攝五張。得到了一共十張照片,其中上面一排照片是用福倫達拍攝,下面一排則是中一拍攝。這個情況在當年全畫幅50mm F0.95時也出現過,這並不是說瀋陽中一虛標光圈,而是因為受到鏡片結構鏡頭鍍膜水平的限制,導致實際通光量低於標稱值。雖然實際F1.4的通光量也能保持很高的快門速度(加上機身防抖的話,這點對實際拍攝影響不大),但從中也可以看出國產鏡頭製造水平(特別是鍍膜)與國外的差距。
  • 膠片鏡頭推薦:福倫達 15mm f4.5 ii
    最小光圈:f22光圈葉片:10片鏡片結構:6組8片濾鏡口徑:52mm最近對焦距離:0.5米重量:156g這是我用過的第二支福倫達鏡頭其實被日本Cosina收購後,福倫達生產過很多價格親民,成像優異的M口鏡頭,特別是幾隻廣角口碑都很不錯,而這隻Super-Wide Heliar就是其中之一。15mm屬於超廣角鏡頭,可以讓拍攝畫面容納更多的信息,同時因為其獨特的視角,會讓被攝體「感覺」離我們更近,從而產生很強的代入感,這種代入感在很多電影畫面裡都會採用。
  • 「宇宙最廣」的福倫達10mm f/5.6鏡頭 畫質怎麼樣?
    今天的主角是135畫幅非魚眼的最廣角鏡頭,視角達到130度,焦距只有10mm。
  • Rollei Planar 50/1.8的版本之別
    祿來QBM機器上的Planar 50/1.8產量大價格低,前幾年被炒到1000左右,近一年來行情下跌,新加坡產版本只要500左右就能收到,跟takumar
  • 詭異的標準視角 非50mm全幅標準鏡頭小覷
    對於135畫幅而言,畫面尺寸是24×36mm,其對角線長度為43mm左右,所以135畫幅的標準鏡頭焦距應該是43mm左右。但是在實際應用中,焦距為40-60mm的鏡頭所表現出來的透視關係也與人眼視角的透視關係相似,所以這類鏡頭都屬於標準鏡頭範圍。50mm,也只是大部分廠商為了方便好記而給標準焦距下的「定義」,久而久之,50mm便成了「標頭」。
  • 經典相機:百年前的攝影利器——福倫達早期頁片摺疊相機
    01.福倫達8×10.5規格的Film Fold-Bed頁片/膠捲兩用機福倫達公司自 1840年開發出第一臺全金屬相機後,幾十年中不斷推出大畫幅溼版、幹版相機和新鏡頭。到十九世紀末,福倫達的鏡頭產量已經達到每年數千隻,總產量突破 65000隻,這在攝影術還不普及的十九世紀堪稱了不起的成就。
  • 索尼黨人文鏡頭閒聊
    今天剛到手了Loxia 50 f2 簡單說兩句,為什麼選擇一顆手動頭:在最前面說兩句現在的狀況:手持a7r3和保守詬病的
  • 國外測評丨老蛙LAOWA 10-18mm無反全幅超廣角變焦鏡頭
    Vogitlander 10mm 5.6 E HWH: 福倫達廣角鏡頭如果你想要10mm焦距範圍,這是你僅有的其他選擇(2018年的世界影像博覽會上展示了三陽單眼相機的廣角鏡頭,市面暫時還沒有售出此款鏡頭)。福倫達和老蛙鏡頭在解析度,光暈和星芒各方面差不多,老蛙變焦鏡頭稍微有點壓手,畢竟重了120克,至於眩光阻力,福倫達的定焦鏡頭確實好太多了,畸變也較低。
  • 【鏡頭】為什麼主流相機廠不愛出1.2、1.0這種超大光圈鏡頭?
    目前對1.4以上光圈最熱衷的是兩個廠家,一個是COSINA旗下的福倫達品牌,在M口上有35 1.2和50 1.1,在M43口上一口氣出了4個0.95的超大光圈鏡頭。因此,各種各樣的鏡頭性能是各不相同的。光圈超過1.4的超大光圈民用鏡頭最早出現在50年代,我們以前介紹過,日本的帝國光學和日本光學在50年代都出過50 1.1的鏡頭,佳能也出過50 1.2,50 0.95的鏡頭,而徠卡也出過50 1.2的鏡頭,為什麼這個年代會出現這種鏡頭呢?簡單來說,是為了更快的曝光速度。
  • 徠卡M狗頭,簡評福倫達35 1.4
    福倫達35 1.4,3200元。35 1.4是35mm焦段中的超大光圈鏡頭,也是35mm焦段中比較突出的一個指標型號,特別是在單反的領域。又要做成大光圈又要保證畫面質量對於各家公司而言都是難題,因此各類35 1.4鏡頭都屬於高級鏡頭,在單反裡更是屬於頂級鏡頭的行列。
  • 適馬35/1.4 DG ART鏡頭拍人像
    在當年是固定鏡頭的便攜相機或傻瓜相機的首選(在變焦便攜相機出現前),因為它使用方便,可進可退,拍人物和風景都合適,成像變形小,相質優異,光圈可以做的較大,而鏡頭體積較小,適合攜帶。在可換鏡頭相機上,尤其在萊卡M相機上,它的小巧而優秀的特點發揮得玲離盡致,當時萊卡M35是35MM鏡頭的標誌和頂峰,有不同光圈F1.4, F2, F3.5等不同時期多達十幾個版本。
  • 騰龍FE鏡頭28-75mm宣布開發,圖麗FE 20mm f2發布,今年FE鏡頭還有誰?
    今年應該是索尼FE卡口鏡頭豐收年,不光索尼自家要推出多款全新鏡頭,各副廠也紛紛加入FE卡口陣營。騰龍首款FE卡口自動對焦變焦鏡頭28-75mm F2.8 Di III RXD搭載優化靜音性,提升視頻拍攝性能的RXD高速超靜音步進馬達5. 秉承騰龍獨特設計概念,著重一致性及操作性6. 搭載簡易防滴構造和防汙塗層,全方面支持各種拍攝環境7.
  • 值得用無反相機重溫的老鏡頭
    ⒉老鏡頭一般都為停產的卡口類型,選購時需要考慮卡口轉接環,或者改口。    ⒊老鏡頭都有自己顯著的優缺點, 且個體差異較大,而且是充滿「殘缺美」的一種玩物,需要去體會開發,做到物盡其用。    ⒋銳利並不是老鏡頭所擅長的,而獨特的成像和色彩層次所帶出的韻味,則是現代鏡頭難以比擬的。
  • 這些被「封神」的小眾廣角鏡頭,你知道多少?
    新舊兩代尼康28mm鏡頭對比即便來到26年後的今天,這支鏡頭的參數性能依然是頂尖的。但殊不知福倫達在廣角鏡頭方面所做出的的貢獻。福倫達R系列旁軸相機其實提到福倫達在廣角鏡頭方面的貢獻,還要從其所推出的一臺經典旁軸相機說起。福倫達在早些年曾經推出過一款搭載廣角鏡頭的旁軸產品:R4。這款產品取景器放大倍率為0.52,最廣對應21mm鏡頭線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