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杯、口哨、蓋子、吸管、桌子、椅子……這些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物品,在演奏家那裡,都成了成為演奏的樂器,可以演奏出時而歡快、時而悲傷、時而快樂、時而耍小脾氣的樂章,有趣極了。11月27日,2020深圳市中小學「四個一」百首名曲進校園系列活動走進深圳市寶安區松崗實驗學校,為全體師生帶來了一場音樂鑑賞盛宴。
知名葫蘆絲、陶笛演奏家演繹經典名曲
11月27日下午,由深圳市教育科學研究院主辦、藝燊文化教育(深圳)有限公司承辦的額2020深圳市中小學「四個一」百首名曲進校園系列活動之生活中的自製樂器奏名曲音樂講座在深圳市寶安區松崗實驗學校四樓小劇場舉行。
活動邀請到華中師範大學音樂學院趙洪嘯老師作為主講嘉賓,他以《生活中的自製樂器奏名曲》為主題開啟當天的音樂講座。據悉,趙洪嘯老師是我國知名的葫蘆絲、陶笛演奏家及作曲家,現任華中師範大學音樂學院教師。
萬物皆樂器,生活小物件都成奏出美妙的樂章
講座開頭,趙洪嘯演奏了幾曲歡快的經典樂曲,立馬激發了學生們的興趣,特別是「萬物皆樂器」環節。生活中的小物件都能成為演奏的樂器,比如趙洪嘯掛在脖子上的小陶笛,就是他的自製樂器。說來就來,老師當即給同學們演奏了我國著名的《沂蒙山小調》,並跟同學們簡單講述了這首曲子的歷史,輕快的小調在他的演奏下,變得生動活潑,贏得學生們的陣陣掌聲。趙洪嘯給同學們講述起了我國經典名曲《送別》,並親自彈奏鋼琴帶領大家一起吟唱。趙洪嘯告訴同學們,這首《送別》經久不衰,代代相傳,不僅在於它的曲調,還有它特殊的意境。聽到這首歌,就會想起童年,想起家鄉。所以,他又演奏了牧笛版,讓同學們感受到不同樂器演奏的經典帶來的不同音樂感受。
「杯子也可以成為演奏的樂器。」話音剛落,就引起了同學們強烈的興趣。趙洪嘯又用杯子演奏出各種樂調,活潑的,哭泣的,高興地,失落的……音樂能夠表達出各種情緒。不光是自己演奏,趙洪嘯還細心教大家演奏的技巧,比如選擇什麼樣的杯子,如何利用手指,如何調動氣息,如何靠嘴型吹出最好聽的曲子等等。同學們一邊聽,也一邊在下面模仿。
水杯、口哨、蓋子、吸管……這些我們生活中最常見的物品,在趙洪嘯的演奏下,都能變成美妙的樂章。趙洪嘯告訴同學們,音樂是有故事的。他跟同學們講述起了自己生活和工作中的故事,這些故事都是他音樂作品的靈感。趙洪嘯一邊講述起他的經歷,一邊又用各種樂器開始演奏,用嘴吹,用鼻吹,用氣息吹,隨便一個椅子,紙箱,他都能打出有節奏感的曲調。他告訴同學們,其實,生活中所有的物品,都能成為我們的樂器,音樂的原理是一樣的,只要你足夠熱愛,你就能把平凡的生活過得有滋有味,多姿多彩。
口哨在日常生活中太常見不過了,可是你真的會吹口哨嗎?趙洪嘯告訴同學們,吹口哨是練習樂感的好辦法,他現場吹起了口哨,就像一隻嘰嘰喳喳的鳥兒。時而歡快,時而悲傷,時而快樂,時而耍小脾氣,有趣極了。用口哨,配合吉他,長笛等樂器,趙洪嘯像在給同學們講述一個個有趣的動物故事,他用不同的樂器娓娓道來,同學們全神貫注,聽得津津有味。活動最後,趙老師贈送給同學們一些自製的小樂器,希望他們享受音樂帶來的快樂。
藝燊文化教育(深圳)有限公司總經理陳彥君介紹,萬物皆樂器,充滿了童真和好奇的孩子們在這堂生動的音樂課上,充分了解到生活中自製樂器的趣味和神奇。深圳市寶安區松崗實驗學校校長陳丹耿表示,深圳市中小學「四個一」百首名曲進校園系列活動,是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具有提升學生審美和藝術修養,全面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意義。
據悉,2020深圳市中小學「四個一」百首名曲進校園系列活動已成功舉辦數場,走進了深圳市各中小學,通過邀請名家進校園舉辦音樂會和講座的形式,引導廣大師生學會欣賞經典曲目,了解名曲創作的歷史背景、基本內容、及其蘊含的教育意義和審美價值。
採寫:南都記者 陳榮梅
【來源:南方都市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