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雪跟我說,發現我變得膚淺了,喜歡給自己貼厲害的的標籤;其實自己又沒有目標。這麼坦率的評論,我一時沒有想到應對的詞。生活不只有面試,為什麼我要這樣包裝自己呢?
今天找新劇,發現了《東京大飯店》。才更新一集,但是一個小時的時間,足夠我捋一遍目標,順便想清楚上面的問題。
《東京大飯店》的劇情:主要講述男主失去了自己的餐廳和夥伴,人生跌入低谷後與女主相遇,再度燃起主廚的信念,立志打造三星級米其林餐廳的故事。
一個小時的時間,我哭了幾次。沒錯,我就很喜歡自己被感動到哭泣的時候,這種情況必須記錄下來。
第一次是因為女主吃到男主做的長臂蝦留下了感動的淚水。
我也想到了中午吃的麵條。不明白自己怎麼可以把一碗普通的麵條做得那麼難吃···
如果非要剖析內心的想法,那就是:其實我是靠想像力做飯的。明知道煮個普通的湯麵也能成功,但是那樣就少了創造的樂趣。雖然迄今為止我好像也沒創造過讓人印象深刻的菜品,但是每一次做的時候都是懷著美好的想像的。
第二次哭是因為男主又煮了飯,邀請以前的搭檔回來吃飯,然後嘴炮他們的夢想;第三次是女主一邊跟男主說請你搬出去和找工作,一邊跑去給搭檔還錢把他挖回來;第四次是結尾三個人在破舊偏僻的房子裡想像以後飯店開張。
我也經常說40歲的時候要創業。以前覺得要創業做個書店,但是現在我自己都習慣了看電子書和視頻,一本紙質書都沒有保留。難道我以後要開一個人手IPAD的書店嗎?
女主還說了一句我很感動的話:他看起來很渣,其實那是因為他不夠機靈。
我好像也不夠機靈,就算上了多年班,看了超多厚黑學領導力影響力的內容,也只是發自內心的覺得超級無聊。崗位的標籤,也是因為,反正要做自我介紹的,當然要裝作幹一行愛一行的樣子。反正事情就只是這樣。
所以呢,我還是最喜歡被感動的時候。
和平年代,科技和財富發展是主線。這兩類事物,連我這種冷血的人都覺得沒意思。在深圳生活也是效率至上,那段時間好像失去了味覺,不然為什麼我都沒發現自己做飯難吃?
科技發展開拓人的世界觀,財富積累加深人的價值觀,至於生活的瑣事,我們要用怎樣的態度來面對呢?
如果是以前,我肯定會說「忍受」,或者加幾個有積極意義的形容詞「甜蜜的負擔」「苦中作樂」「歸屬」「認同」之類。
現在呢?我開始覺得大事走流程,瑣事見人心。就像《東京大飯店》,天知道他們會用幾集時間把這家店開起來。重點不在於做了多少美味的菜,而是看這幾個不相識的人竟然神奇的湊在一起開店了,而且完全不是我們的風投套路。
為什麼能湊在一起呢?
人類的文明史上,第一重要的是發明了「火」,第二重要的發明是「生產工具」,要警惕讓自己淪為工具的陷阱,也要把「火」的發明發揚光大哦!
賈伯斯說stay foolish,stay hungry,這個是產品和市場思維;如果讓我來,我會說愛與美食不可辜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