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發生在全世界米其林星星最多的城市——東京。
在競爭如此激烈的地方,想要脫穎而出非常困難。略誇張的說,遍地都是一星,二星的數量也不少。
加上日本人天生拼命三郎的個性,汲汲於追求僅有的十幾家三星榮譽,才是讓餐廳能見度更高的唯一方式。
故事的主線很簡單,落魄的天才主廚尾花夏樹(木村拓哉)在人生低谷遇見了同樣懷揣料理夢想的女主廚早見倫子(鈴木京香),徘徊在放棄邊緣的兩人決心再度做主廚,開啟新人生,召集回曾經的朋友們,一起為開創米其林三星餐廳「東京大飯店」奮鬥。
有趣的地方在於它和現實是接軌的,不只提到了米其林也提到了世界50最佳餐廳這些熱門話題,還呈現出了各種專業的法餐製作手法,讓熱愛美食的我們第一次近距離地走進了米其林的世界。
眾所周知米其林輪胎的創辦人自1900年出了一本供旅客在旅途中選擇餐廳的指南《米其林指南》開始,到後來《米其林紅色指南》開始以一到三星來評定全球最好的餐廳,這個權威美食指南就是天使與惡魔的雙重化身。
隱藏在一般顧客中的「監督員」,則擁有最挑剔的舌頭和最毒辣的眼神。
不僅篩選出最嚴苛的「監察員」,還有一系列匿名造訪、獨立評審、每年更新等神秘的考評機制,於是但凡能戴星的主廚,都會瞬時成為全球美食愛好者心中神。
米其林一星,人在附近的話就值得一試的優秀料理。
米其林二星,就算繞原路也值得一嘗的傑出料理。
米其林三星,為此來場旅行也心甘情願的卓越料理。
在法餐世界,米其林評定無疑是最受人矚目最有公信力的標準,正如《東京大飯店》劇中所說,沒有一個chef不想要米其林星。這些法餐chef以獲得米其林星為一生的目標,職業生涯毫不停歇只為追逐或保住那最高的三星評定。
日本人對法餐的熱愛程度如何計算,可以從三大最熱門的榜單中窺探一二。最新公布的《2020年東京米其林指南》中共有11家三星餐廳,其中8席是傳統日本料理,剩下三席全部是法餐,48家二星中法餐廳有13家之多。
日本本土權威Tabelog,東京排名前20的餐廳中有6家法餐或融合法餐元素的餐廳。而看重料理創意性和藝術性的《亞洲50佳餐廳》今年的榜單中,共有12間日本餐廳入選,法餐廳更是多達7家。
大阪 Hajime
北海道洞爺湖 Michel Bras
而且在東京之外的大城市,也都不乏一流水準的地標級法餐廳,比如大阪的Hajime、名古屋的Reminiscence、福岡的La Maison de la Nature Goh、北海道洞爺湖的Michel Bras……
其實與其說日本人愛法餐,不如說日本人愛法國,他們對法國和巴黎的迷戀由來已久。二戰過後,隨著日本經濟慢慢復甦,艾菲爾鐵塔下、塞納河邊的愛情故事,香榭麗舍大街精美的路易威登箱包,在華麗的米其林餐廳享用高級法國料理等場景成為日本人心目中優雅、浪漫和高級的代名詞,即便他們沒有去過巴黎。
這也是為什麼會有《東京女子圖鑑》的名臺詞「30歲前去Robuchon約會就是好女人」。以及《失戀巧克力職人》裡不論男女拼了命的要去巴黎吃巧克力。
《東京大飯店》之所以這麼火爆,我想除了木村拓哉幾十年不減的魅力,另一個主要原因還是裡面的料理太誘人了!而且劇組請來的都是真實的米其林餐廳大廚做料理指導,劇中的菜品現實中都是可以吃到的。
🍴東京大飯店原型-Quintessence
劇中菜品
劇中天才傲嬌主廚尾花所做的料理大多出自日本最頂級的米其林三星法餐廳Quintessence的菜單。Quintessence在2006年開業,主廚是最年輕的米其林三星大廚岸田周三。餐廳自2008年東京米其林初版發布時就獲得米其林三星榮譽,持續至今無人能及。
岸田的成功,也讓世界各地的美食家更加認可日籍主廚製作的法餐,時至今日,巴黎最炙手可熱的幾間法餐廳中,就有將近半數是日本主廚。一個具有開創性意義的廚師開的餐廳,是值得專程拜訪的。
餐廳藏匿於北品川Garden City一層,意料之中低調的門牌,顯得隱世、忘我。
推開門踏入餐廳的瞬間,就感受到了別致的空間感。頭頂醒目的燈飾上懸掛著多國語言寫成的短句,設計師是被稱為「光之詩人」的德國人INGO MAURER —— 他的作品因擁有天馬行空的科幻感而被世人所喜愛。而這盞燈作為大廳內唯一的個性配飾,也活躍了這個四平八穩的環境。
坐下來你就能看到印有餐廳名字的石頭餐盤,隨後服務員就會為你送上Quintessence出名的無字菜單。
岸田先生是第一個將日本的Omakase理念融入法國菜,開創出「吃什麼由當天我能提供的最好的食材決定」的新派理念的人,可以說是非常大膽了。
岸田周三會把一道季節食材的湯,作為他套餐的序曲。炎熱的夏天也許會是青口貝的冷湯,寒冷的冬季也許會是蘆筍的暖湯,每一季都不相同。
接下來,Quintessence招牌的「夢幻前菜」呈上。名字很有趣——鹽與橄欖油為主角的山羊奶BAVAROIS。毫不誇張的說,這道菜是Quintessence天外之物一般的創作,一道擁有「神髓」的料理,所謂的100分呈現絕非謬讚。
岸田的殺手鐧,還有他的招牌慢烤法,稱「岸田流」也不無不可。他自創的是一種非常特殊且操作繁瑣的獨特慢烤法:比如他會把一塊牛腿肉先在高溫中烤制1分鐘,之後拿出來低溫烤3分鐘,再高溫加熱,同樣的1分鐘,再低溫,同樣的3分鐘……所以說來Quintessence,必須要點肉料理。
🍴Gaku原型-INUA
還有一位料理指導就是東京的北歐餐廳INUA的主廚Thomas Frebel。這位德國出生的名廚曾經是被譽為世界第一的丹麥餐廳(米其林二星)NOMA的研發主管。去年中旬才面世的INUA餐廳以斯堪的那威亞風格烹飪日本的時令食材,是東京頂級料理界的新星。
第一集在Gaku端出給米其林密探的一道美輪美奐的料理,由梅子果凍、蜂蠟與花製作而成,在東京的INUA餐廳也可以實際品嘗到。
INUA也正是在《東京大飯店》中作為主角對手的餐廳Gaku的原形。Gaku餐廳的料理多數出自INUA的菜單。
INUA位於東京飯田橋附近的一棟建築的九樓,室內設計融合了斯堪地那維亞的烹飪背景和日本文化的美學。得到了一種清新,美麗和熱烈的用餐體驗,對於日本本土人來說尤其是北歐人以及來自海外的客人有著明顯的日本精神。INUA 這個詞,來自北極圈因紐特人的用語,意思是「存在於世界所有生物裡的精神」,Thomas以食材出發,從海島的乾貨,山椒香料,到山林的柚子柑橘香氣,都成為他打造日式與北歐融合料理的原料,以記錄日本的山林、海洋、土地之味。雖然主廚不是日本人,運用本土食材反而又有了不同的視角。梅子、柑橘,昆布等日本常見的食材,被Thomas創作出充滿視覺衝擊力的料理,同時味覺體驗也毫不遜色,「嘗一口,甜、辛味、鹹味、酸味、香氣等一次迸發,好像搭上味覺的雲霄飛車」,來自noma的前任主廚想要想傳遞的,就是透過料理帶來的五感盛宴。
🍴L'AMBROISIE真實存在
《東京大飯店》裡出現的傲嬌的巴黎米其林餐廳L』AMBROISIE(眾神的食堂)也是真實存在的。L』AMBROISIE這個名字在西方美食界的榮耀絕不亞於雨果在文學界的地位。這是一家擁有四十年歷史的米其林老店,傳統法餐的代表,多次排名巴黎第一,1988年升為三星,持續至今。
和劇裡一模一樣的外觀,餐廳就掩映在一戶狹長的綠色木門裡,門前兩株修剪得格外整齊的球型景觀盆樹,門內是兩扇玻璃門,僅有外側牆上一塊石板上印著帶點古意的斑駁貼金字體:L』AMBROISIE。
走進這"眾神的食堂"首先體會到的便是濃厚的法蘭西貴族氣息。整個牆面的壁紙與壁畫全部是走暗色系,然後又依靠整面整面的鏡子與暖色水晶吊燈來提亮整個空間。古舊且略顯斑駁的走廊硬木地板與滄桑盡現的餐廳手工地毯則暴露出餐廳資深且華貴的秘密。
不光裝飾如此,餐廳就連點菜流程都很復古:給男生的菜單上寫了價格,女生拿到的只有菜名。菜單上印有一段話:Quêter le beau produit.Cuisiner sans afféterie.Offrir le meilleur, simplement.大意是——尋找最好的食材,心無旁騖地料理,只為獻出至上之美食。
魚子醬是法餐的靈魂,很多菜品裡都會加入此精華來提鮮。比如鱸魚佐魚子與海鮮白醬汁,品嘗時腦海中不由得浮現出:大師之作。肥美鮮嫩的清蒸鱸魚底下鋪著黑鑽般的魚子醬,魚皮上精巧油亮的魚紋,讓擺盤有一種奇異冷酷的美。
東 京
麻布幸村 (Azabu Yukimura)
麻布かどわき (Kadowaki)
神樂阪石川 (Kagurazaka Ishikawa)
神田 (Kanda)
Quintessence
虎白 (Kohaku)
盧布松 (Joël Robuchon)
吉武 (Sushi Yoshitake)
牧村 (Makimura)
龍吟 (Nihonryori RyuGin)
L'OSIER
京 都
菊乃井本店(Kikunoi Honten)
瓢亭(Hyotei)
吉兆嵐山本店(Kitcho Arashiyama Honten)
飯田(lida)
一子相伝 なかむら(Isshisoden Nakamura)
未在(Mizai)
祇園 さゝ木(Gion Sasaki)
前田(Maeda)
大 阪
柏屋(Kashiwaya)
太庵(Taian)
Hajime
劇中,曾經自傲的尾花夏樹最後也找到了料理的真諦——
美味的料理是大家一起協力、提出各種意見才做出的,不能讓家人或夥伴幸福的人,也不可能讓客人感到幸福。
-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