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的歷史中,各路英雄豪傑、能臣謀士如過江之鯽,不勝枚舉。
而在吳蜀魏三國之中,又數曹魏勢力最大。
因為三國連年徵戰,曹操主要的精力都放在軍事力量部署上了。因此文書之類的事,曹操多是招募文採過人且有名望的俊傑來操持,美其名曰:「主簿」。
在隋唐以前,「主簿」一職十分重要。因為文書往來很多,可能有私信,可能有公函急件等等,因此和上官的關係最為密切。
眾所周知,曹操曹孟德是一個多疑且有容人之量的複雜結合體。在他手底下辦事,一個不小心就是要掉腦袋的大事,那麼他手底下的主簿會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
筆者仔細校對了史書後,發現大名鼎鼎的「冢虎」司馬懿竟然和有著「雞肋」之名著稱的楊修,同時為曹操主簿。
只是同為曹操主簿,同是曹操親近的心腹。為何楊修因雞肋之事被曹操猜忌,而導致英年早逝?
為何司馬懿生有鷹視狼顧之相,又善於用兵,在曹操夢到三馬食槽之後反而青雲直上?
這種事情發生在曹操身上,筆者一開始也是百思不得其解。按理說,如果曹操起了疑心,依著「寧可錯殺一千,不放走一個」的原則,不僅楊修會被處死,司馬懿也必死無疑。
但是,卻發生楊修死,司馬懿生的事實。因此,這就和當時的歷史背景產生了關聯,是某件事或者某個人在曹操心中地位很重要,導致他違背了自己的原則。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經過梳理,筆者得出結論,大致是三方面:
一、兩人出身不同
司馬懿出身潁川,為「司馬八達」之一。祖上歷任漢朝徵西將軍、豫章太守等職,身世清白。
楊修則是出身於弘農楊氏,依著門閥結親慣例,他的父親楊彪娶了汝南袁氏門閥中,袁術的女兒當做夫人。
依筆者來看,可能覺得門閥聯姻,在那個時代真的很平常,就像諸葛瑾出仕孫吳,諸葛亮輔佐劉備。
但是袁術和曹操畢竟是敵對關係,按照曹操的脾性來說,假如楊彪的名望和汝南袁氏手中的兵權結合起來,那會是一件相當令人頭疼的事。
那怎麼辦?只有殺了最有才的楊修,才能殺一儆百,才能震懾住弘農楊家的老狐狸們。
因此楊修面前的鬼門關已經打開了。
二、兩人性格不同
司馬懿慣會藏拙,伏低做小。同時善於洞察人心,看人眼光很準,總之是一個才不外露的低調謀臣。
楊修恰恰相反,從小門閥家族中生活的十分安逸,半生順遂。為人有點小聰明,很喜歡高調炫耀他的才華。因此他算是一個標標準準的文人,那些文人骨子裡的浪漫、豪放闊達、行事不羈的性格展露的淋漓盡致。
當兩個人都走進曹操視線後,對比司馬懿的安分守己,楊修顯然是個活躍分子,因此使得曹操更多的目光放在了楊修的身上。
對於楊修過人的才智和不安分的表現,曹操顯得更加心事重重。但是出於對弘農楊氏和朝中位列三公的楊彪的顧忌,曹操還是按捺住了性子。
此刻聰明而又喜歡張揚的楊修,不知道自己已經一隻腳邁進了鬼門關了。
三、兩人在皇位之爭中,站隊不同
司馬懿在皇位之爭中,成功站隊曹操次子曹丕,攫取到了一筆豐厚的政治財富。
楊修在波詭雲譎的皇權之爭中,選擇了同樣文學造詣不淺的曹植。最終因為曹植文人氣太重,在類似帶兵解圍曹仁等事情上,屢屢令曹操失望。連帶著對曹植的失望,導致曹操身邊再沒有能保舉他的人,因此思量再三,曹操最終痛下殺手。
終於楊修完全走進了鬼門關,司馬懿卻借著曹丕的通天梯,最終開創了晉朝的不世之基。
由此也印證了老子在道德經中的一句話: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
以上僅為一家之言,眾看官覺得是否有道理呢?歡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