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曹操主簿,為何司馬懿能權傾朝野,楊修卻見疑被殺

2020-12-25 野史菌

三國的歷史中,各路英雄豪傑、能臣謀士如過江之鯽,不勝枚舉。

而在吳蜀魏三國之中,又數曹魏勢力最大。

因為三國連年徵戰,曹操主要的精力都放在軍事力量部署上了。因此文書之類的事,曹操多是招募文採過人且有名望的俊傑來操持,美其名曰:「主簿」。

在隋唐以前,「主簿」一職十分重要。因為文書往來很多,可能有私信,可能有公函急件等等,因此和上官的關係最為密切。

眾所周知,曹操曹孟德是一個多疑且有容人之量的複雜結合體。在他手底下辦事,一個不小心就是要掉腦袋的大事,那麼他手底下的主簿會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

筆者仔細校對了史書後,發現大名鼎鼎的「冢虎」司馬懿竟然和有著「雞肋」之名著稱的楊修,同時為曹操主簿。

只是同為曹操主簿,同是曹操親近的心腹。為何楊修因雞肋之事被曹操猜忌,而導致英年早逝?

為何司馬懿生有鷹視狼顧之相,又善於用兵,在曹操夢到三馬食槽之後反而青雲直上?

這種事情發生在曹操身上,筆者一開始也是百思不得其解。按理說,如果曹操起了疑心,依著「寧可錯殺一千,不放走一個」的原則,不僅楊修會被處死,司馬懿也必死無疑。

但是,卻發生楊修死,司馬懿生的事實。因此,這就和當時的歷史背景產生了關聯,是某件事或者某個人在曹操心中地位很重要,導致他違背了自己的原則。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經過梳理,筆者得出結論,大致是三方面:

一、兩人出身不同

司馬懿出身潁川,為「司馬八達」之一。祖上歷任漢朝徵西將軍、豫章太守等職,身世清白。

楊修則是出身於弘農楊氏,依著門閥結親慣例,他的父親楊彪娶了汝南袁氏門閥中,袁術的女兒當做夫人。

依筆者來看,可能覺得門閥聯姻,在那個時代真的很平常,就像諸葛瑾出仕孫吳,諸葛亮輔佐劉備。

但是袁術和曹操畢竟是敵對關係,按照曹操的脾性來說,假如楊彪的名望和汝南袁氏手中的兵權結合起來,那會是一件相當令人頭疼的事。

那怎麼辦?只有殺了最有才的楊修,才能殺一儆百,才能震懾住弘農楊家的老狐狸們。

因此楊修面前的鬼門關已經打開了。

二、兩人性格不同

司馬懿慣會藏拙,伏低做小。同時善於洞察人心,看人眼光很準,總之是一個才不外露的低調謀臣。

楊修恰恰相反,從小門閥家族中生活的十分安逸,半生順遂。為人有點小聰明,很喜歡高調炫耀他的才華。因此他算是一個標標準準的文人,那些文人骨子裡的浪漫、豪放闊達、行事不羈的性格展露的淋漓盡致。

當兩個人都走進曹操視線後,對比司馬懿的安分守己,楊修顯然是個活躍分子,因此使得曹操更多的目光放在了楊修的身上。

對於楊修過人的才智和不安分的表現,曹操顯得更加心事重重。但是出於對弘農楊氏和朝中位列三公的楊彪的顧忌,曹操還是按捺住了性子。

此刻聰明而又喜歡張揚的楊修,不知道自己已經一隻腳邁進了鬼門關了。

三、兩人在皇位之爭中,站隊不同

司馬懿在皇位之爭中,成功站隊曹操次子曹丕,攫取到了一筆豐厚的政治財富。

楊修在波詭雲譎的皇權之爭中,選擇了同樣文學造詣不淺的曹植。最終因為曹植文人氣太重,在類似帶兵解圍曹仁等事情上,屢屢令曹操失望。連帶著對曹植的失望,導致曹操身邊再沒有能保舉他的人,因此思量再三,曹操最終痛下殺手。

終於楊修完全走進了鬼門關,司馬懿卻借著曹丕的通天梯,最終開創了晉朝的不世之基。

由此也印證了老子在道德經中的一句話: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

以上僅為一家之言,眾看官覺得是否有道理呢?歡迎留言。

相關焦點

  • 同樣出身世家大族,曹操為何沒殺野心勃勃的司馬懿,而殺了楊修
    作為意在天下的諸侯,按照常理,曹操應該會殺死鷹顧狼視、野心勃勃、殘忍陰鷙的司馬懿,然而曹操卻選擇對一屆文人楊修舉起屠刀。這是為何? 首先,從家庭出身看
  • 司馬懿比楊修更有才華,為何曹操臨死前只殺楊修,卻不殺司馬懿?
    在劇中有一段異常經常的片段,是發生在司馬懿和楊修身上。兩個同樣才華橫溢的人,上演了一場精彩絕倫的辯論大賽。真實的歷史當中,楊修的命運還是比較坎坷的,曹操在臨死之前斬殺了楊修,留下了司馬懿。那麼這裡就出現了一個問題,為什麼曹操殺了楊修,卻不殺比楊修更有才華的司馬懿呢?
  • 曹操臨死前,為啥要殺了楊修而不是司馬懿,楊修真有那麼重要?
    曹操在臨死之前斬殺了楊修,而不是斬殺了給他的魏國帶來最大威脅的司馬懿,楊修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不是楊修重要,曹操這樣做的原因一共有三條。其一,楊修的才能很高,而且他特別喜歡顯露出來,不可否認的是,曹操很是喜歡那些才能很高的人,並且願意將他們收為己用。
  • 曹操臨死前只斬楊修卻不殺司馬懿,大有深意!
    ,他們兩人同樣是才華橫溢,為什麼曹操臨死之前只斬楊修,而不殺「狼顧之相」的司馬懿呢?在立世子的鬥爭中,由於司馬懿的幫助,曹丕最後取得了勝利,當上了太子,而曹操深知楊修的聰明,為避免自己死後,楊修再鼓動曹植,兄弟之間再出現殘殺和分裂,除掉楊修勢在必然。所以這一切是曹操在為曹丕鋪路。楊修死後一百多天,曹操也死了,按理說曹操臨死之前忌憚楊修幹涉內政,怕曹丕曹植兄弟之間出現權爭,那為什麼不殺擁有「狼顧之相」的司馬懿呢?曹操早有言:司馬懿非人臣也,必預汝家事。
  • 曹操臨死前,為何殺了楊修卻不是司馬懿,楊修有多重要?
    曹操作為《三國》中的一名梟雄,他的一生也是相當精彩的。先不論他這個人做的事情的對錯,就拿這個人來講,他不管是從軍事才能還是從文學成就上都有很高的造詣。記得在中學課本上就學過他寫的詩詞,從當中就可以看出他的豪情壯志,確實令人佩服。
  • 為何曹操憤怒地殺了楊修,卻放過了發動高平陵之變的司馬懿?
    同樣,楊修和司馬懿都是很有才華的青年才俊,但楊修恃才傲物,傲慢自大,司馬懿志向遠大,不甘屈服於他人。曹操雖然重視人才,但他不會讓人才威脅到自己的利益。那為什麼老謀深算的曹操要殺楊修而不是司馬懿呢? 我們逐一來進行分析。雖然楊修很有天賦,但他太自大了,認為世界上最聰明的人就是自己。我們先來看看楊修做了什麼讓曹操厭惡。曹操在一個新建的院子的門上寫了一個活字。當其他人不知道這意味著什麼時,楊修猜到了這是「闊」的含義,讓人們建造一堵牆來遮擋它。
  • 曹操為何不殺司馬懿,反而除掉楊修?3年後,劉備發現曹操的高明
    在與曹操對峙數月,老將黃忠除了夏侯淵之後,曹操便決定放棄漢中了。在《三國志》有這樣的記載,「夏侯淵與劉備戰於陽平,為備所殺。夏五月,引軍還長安。",可以看出,在漢中一戰之中,是劉備贏了。但是曹操就徹底輸了嗎?答案是否定的!
  • 曹操在臨終前,為何殺了楊修,留下司馬懿?原因沒那麼簡單
    ,而在曹魏集團中最出色的就只有兩個人,他們一個叫楊修,一個叫司馬懿,但最後獲得曹魏江山的就是司馬氏家族,那曹操如此精明的人物,為何在臨終之前卻殺了楊修,而留下司馬懿呢?兩個人都有很高的才華,曹丕很像曹操,是一個非常有雄心壯志的人,而曹植才華比較高,也不遜色於曹丕,所以他讓司馬懿和楊修輔佐兩位世子,世子之爭也是謀士之爭,只有在奪嫡之爭中笑到最後的人才能讓曹操託付天下,而楊修確實是一個聰明人,
  • 曹操為何殺楊修?和司馬懿有啥關係?
    曹操 為什麼殺楊修這事一直以來就存在著非常大的爭議,有的人說是因為 楊修 過多幹預了曹操立儲的事,有的人則說是因為多疑的曹操發現楊修可以看透自己的心思
  • 司馬懿鷹視狼顧,曹操死之前為什麼不把司馬懿殺了?
    如果曹操知道後世司馬家族會篡奪大魏,肯定會殺了司馬懿,可曹操哪能未卜先知呢?司馬懿生前策劃了高平陵政變,經過司馬師、司馬昭兩兄弟的經營下,司馬家族最終篡魏自立,司馬炎以晉代魏。那既然曹操發現司馬懿不甘久為人臣,為何在臨死前不除去這個隱藏大患呢?或許那時候司馬懿的威脅還沒有大,曹操死的時候是在公元220年,當時的司馬懿多大呢?
  • 司馬懿和楊修,聰明人的兩種命運
    其實稍微了解一點曹操歷史的人都知道,曹操這個是雖然猜忌心重,但是很愛惜人才、也很包容人才,而且很愛惜名聲;像劉備、關羽、徐庶這些死都要反對他的人他都沒有殺;像崔琰、陳琳這些袁紹舊部,曾經的敵人他都接納重用了的。
  • 曹操只殺楊修,卻放過更加聰明的司馬懿,是精明還是失誤?
    曹操只殺楊修,卻放過更加聰明的司馬懿,是精明還是失誤?當然,在正史當中,曹操要殺楊修自然不是這麼簡單的原因,畢竟在那個士族門閥的時代,楊修的楊家可是出過四世三公的家族,其實力就是曹操也要對其恭敬三分,但是曹操依舊殺了楊修,這是因為楊修有他的取死之道。
  • 曹操臨終之前,為何只斬楊修,卻放過了司馬懿?
    我們從歷史的結局當中,都知道了三國的未來被司馬家族所統治,並且「狼顧之相」也是曹操發現的,可為何曹操在自己臨終之前只斬殺了楊修,卻放過了威脅更大的司馬懿呢
  • 曹操為何要殺楊修,雞肋是小事,關鍵他帶壞了曹植
    楊修字德祖,是東漢末年著名大臣太尉楊彪的兒子,可以說聰明絕頂才華橫溢。建安年中,楊修被曹操任命為自己的主簿。當時,各種軍國大事,楊修都參與協商制定,曹操認為他很有貢獻。我們都知道曹操的計謀很多,腦子反應快,當初行軍途中部隊戰士沒有水喝,乾渴難忍,這時曹操就謊稱前面有片梅子林,在他的誘惑下,士兵們口生唾沫,最後走出了險境,後來才知道被曹操耍了。
  • 楊修被曹操所殺,真是一隻「雞肋」惹的禍?
    然而,在曹操未統一天下之際,正需要籠絡各種人才和有威望的人,而楊修無論個人才能還是家族威望,都應該是難得的人選,可是,即使如此,曹操竟然在天下未定之際將楊修殺害。而關於楊修之死,歷史上爭論頗多,根據《三國志》的記載,按照陳壽的觀點是「太祖既慮終始之變,以楊修頗有才策,而又袁氏之甥也,於是以罪誅修」。
  • 曹操發現了司馬懿有狼顧之相,為何不派人制約,或者乾脆殺了他
    ,成為兗州刺史,要知道曹操自己起兵後第一個擁有的州就是兗州,兗州是曹操的發家之地,曹操能把兗州這麼重要的地方交給司馬朗,說明曹操對司馬家的信任。再說司馬懿,曹操與司馬懿一起共事的時間總共也只有12年,早在公元201年,曹操就徵僻司馬懿出來做官,但司馬懿以種種藉口沒來,直到公元208年,曹操以強制手段才逼得司馬懿出仕,司馬懿擔任過黃門侍郎、議郎、丞相東曹屬,最終做到丞相主簿。
  • 曹操是愛才之人,為何非殺楊修不可,因為雞肋?真當曹操是傻子啊
    楊修,也是三國故事中不可或缺的一筆,曹操身邊屢出奇策的謀士數不勝數,楊修卻是那個畫風最出眾的,沒了楊修,不知會少了多少軼事!而把曹操和楊修放在一起看,那典故就多了,什麼「一人一口酪」,「門上加活」「絕妙好辭」,最出名的就是「雞肋說」,公認這是楊修惹怒曹操自取其禍的直接原因。然而,事實真是如此嗎?
  • 《軍師聯盟》:為何曹操傲視群雄,司馬懿卻能取而代之?
    在曹操、曹植看來,大戰之後,應廣布福澤,以收人心。曹植直接諫言:趨利避害是人之常情,可留一、二隱患,如再有不軌,再殺不遲。需要注意的是,曹操本就多疑,與其說用人不疑,不如說曹操是疑人不用,恩威並施。在還不確定司馬懿可用之時,司馬懿只能做雜事。
  • 曹操死之前,為何殺掉楊修而非司馬懿,楊修真有那麼重要嗎
    對於三國相信很多人非常熟悉吧,曹操是最大的一個諸侯,但是,在曹操死之前,卻殺掉了楊修,而放任司馬懿不管,那麼曹操為什麼這樣做呢?難道楊修比司馬懿還要重要嗎?
  • 曹操為啥打不了天下?楊修臨終前說句話,也就司馬懿聽懂了
    儘管那一次刺殺失敗了,但是這件事情同樣印在了曹操的心目當中,既然曹操可以刺殺其他人,那麼為什麼其他人不可以刺殺曹操呢?曹操這樣想的時候,就開始做多方面準備了。二、楊修死前說的那句話。再後來,經歷過了一系列的事情,而曹操也經歷過了自己人生的起起落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