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最長壽的鋼琴家!最年長的納粹大屠殺倖存者,她相信「音樂將我拯救」

2021-02-22 環球鋼琴網

她活了110歲,音樂陪伴了一生,也拯救了一生

豁達、樂觀、包容成就了傳奇老人愛麗絲•赫茨−索默(Alice Herz-Sommer)的美麗一生。


音樂將我拯救

Music Saved My Life

《6號小姐:音樂將我拯救》預告片

The Lady In Number 6: Music Saved My Life

這個短視頻是以愛麗絲一生傳奇經歷為題材的紀錄片的宣傳短片,該紀錄片曾榮獲奧斯卡最佳紀錄短片獎。正如視頻中所見,在愛麗絲的身上,你絲毫感受不到通常歷經苦難之後,留下的長久仇恨或是苦痛;相反,溫和爽朗的笑容始終掛在她臉上,對生活的樂觀和熱愛感染著身邊的每一個人。而這份力量的來源,拿她自己反覆提到的話來說,音樂陪伴了她一生,也拯救了她一生。

「生活中的每一天都很美好」

這是愛麗絲•赫茨−索默(Alice Herz-Sommer)

在2014年第86屆奧斯卡金像獎

最佳紀錄短片中

面對鏡頭反覆強調的話

時年107歲(拍攝時)

她曾在倫敦最年長的人中位列第二

她是全世界最長壽的鋼琴家,

獨居在倫敦市中心的一個小小公寓中,

每日都會坐在鋼琴前,

彈奏著她心愛的舒伯特和貝多芬。

儘管由於健康原因,她只能用八個手指彈琴了,但她還是會揮揮手笑著說「我現在移動這兩個手指出了點麻煩,除此之外,敲木頭,一切正常。」

她的外表、

談吐和行為並沒有隱藏她的年齡。

她的思路清晰連貫,

講話幽默風趣,

常常微笑著,

對生活很滿足。

鋼琴是她最好的夥伴。

她每天堅持練琴3個小時,

每天吃一樣的食物,

只喝熱水。

她另外的身份則更富傳奇色彩——

她也是全世界已知的

最年長的二戰猶太人大屠殺倖存者

她說:「只有當你很老的時候,你才能意識到生命的美麗。」

在愛麗絲的身上,

你絲毫感受不到通常歷經苦難之後,

留下的長久仇恨或是苦痛;

相反,溫和爽朗的笑容始終掛在她臉上,

對生活的樂觀和熱愛感染著身邊的每一個人。

而這份力量的來源,

拿她自己反覆提到的話來說:

音樂陪伴了她一生,

也拯救了她一生。

1903年11月,

愛麗絲出生於奧匈帝國時期

布拉格的一個猶太家庭,

父親是一名商人,

母親受過高等教育,

並躋身知名作家圈。

當時的許多大家,比如奧地利作曲家古斯塔夫•馬勒、奧地利著名作家史蒂芬·茨威格、奧地利小說家弗蘭茲•卡夫卡都是索默家的好友。

愛麗絲7歲那年

在姐姐艾爾瑪的影響下開始學習鋼琴,

她感到自己似乎是「為鋼琴而生」,

一開始練習就停不下來,

很快便能熟記每一首學過的曲子。


16歲時,

愛麗絲順利考入布拉格德國音樂學院,

成為當時年齡最小的學生。

21歲便舉辦了首場獨奏音樂會。

很快愛麗絲便聞名於整個歐洲中部,

頻頻受邀舉辦音樂會和錄製唱片。


事業如日中天的同時,

愛麗絲也收穫了美滿的愛情,

1931年她與音樂家利奧波德•索默結婚,

6年後有了兒子拉斐,

生活非常幸福。


20世紀30年代早期,愛麗絲•赫茲•索默已成為布拉格最著名的鋼琴家,並收穫美滿婚姻。

然而,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

徹底改變了愛麗絲的生活。

1939年希特勒的軍隊

攻佔了捷克斯洛伐克。

納粹禁止猶太人在公共場合表演和教學

所以她停止舉辦音樂會和參加音樂比賽

也失去了大部分學生。

更糟糕的是,

因猶太血統,

愛麗絲一家,

於1942至1943年

相繼被送進了納粹集中營。


「我永遠也忘不了那天,我72歲的老母親背著沉沉的行李,步履悽涼,頭也不回,一步步走進納粹集合犯人的大樓,漸行漸遠。我站在人群外,什麼都不能做,什麼都不能,那是我人生中最無助的時刻。那天后,我再也沒見過她。」

愛麗絲的父母在被轉往奧斯維辛

死亡集中營後遇害

丈夫後來也因斑疹傷寒

死於另一個集中營裡

她和6歲的兒子當時則被送進了

特雷辛(Terezin)集中營


特雷辛集中營裡,

猶太名人和知識分子

被允許作曲和開音樂會。

作為納粹政治宣傳的一部分,

他們被納粹拍進電影,

以顯示猶太人的待遇有多好。

有著高超演奏技巧的愛麗絲

得以在音樂會上演奏蕭邦名曲。



在那裡她和其他音樂家為集中營中的囚犯和納粹士兵表演了超過100場音樂會。

愛麗絲演奏了所有記憶中

蕭邦的24首練習曲。

儘管身陷囹圄,

但不管是演奏者還是聽眾,

音樂所在的那一刻,

都暫時忘掉了周遭的苦難和折磨,

仿佛身在天堂。

對於在集中營的表演經歷,愛麗絲後來回憶:「每當我知道我將有一場音樂會時,我還是會很高興。音樂具有魔力,來看我們演出的大廳能容納150名觀眾,這些或年邁、或絕望、或被病痛和飢餓折磨著的人們,此時為音樂而活,音樂對於他們來說就像是食物,如果他們沒有來聽我們的音樂會的話,可能他們早就死去了。而我們也是一樣。」

在被壓抑與恐懼籠罩著的集中營裡,

音樂保存了她的理智,

同時也為他人帶來了巨大的精神力量。

時常來聽音樂會的一位納粹軍官,

也因為音樂對她的感激,

幫助她免於被送往死亡集中營,

兒子拉斐也在她的保護下活了下來。

音樂使她最終等到了

走出集中營的那一天。

黑暗年代,

音樂完成了對人性的

慰藉和救贖。


因為音樂,兒子拉斐成年之後,記憶裡竟然沒有多少關於特雷辛的黑暗記憶。他後來提到在集中營的那段生活時,曾寫道:「母親在地獄裡給我建了一個伊甸園。」

1945年5月8日

前蘇聯紅軍解放了愛麗絲所在的集中營,

42歲的愛麗絲和兒子重回布拉格。

當時的布拉格已滿目瘡痍,

他們原來的房也已被人佔據。

1949年3月,

在姐姐的幫助下,

愛麗絲終在以色列與倖存的家人團聚。

此後40年

她一直在耶路撒冷音樂學院任教。

作為納粹大屠殺的倖存者及家中獨子,本可免服兵役的兒子拉斐,出於對在他們無家可歸時伸出援助之手的以色列的感激和熱愛,後來也入伍了,並在軍隊演奏音樂。退伍後,拉斐去倫敦進修大提琴,他的音樂才華很快得到了世界認可。

1986年,83歲高齡的愛麗絲

在兒子拉斐的一再請求下,

搬到倫敦和兒子一起生活。

並做了乳腺癌清除手術。

2011年,

在距索愛麗絲98歲生日還有13天的時候,

64歲的兒子拉斐

在完成一場音樂會演奏後

因心臟病發去世。


很多人認定拉斐的離世對她的打擊是致命的,但愛麗絲卻說,「拉斐是我這輩子最傑出的作品,這輩子他只讓我傷心過一次——就是他走的那天。不過,我還是很感激,他走得很平靜,沒受什麼罪,也無需再經歷年老體衰。他人生中的最後一天很美好,最後的記憶全是音樂……我還可以在電視上看到他的表演,他住在那裡。」

拉斐走後,

她依然堅持

獨居在倫敦市中心

一個小公寓中。

這裡離她的大家庭很近,

每天她最親密的朋友們,

他的孫子和孫媳婦

也都會來看望她。

雖然獨自生活,但她卻有著讓人豔羨的好心境和好脾氣,她始終強調樂觀才是她長壽的關鍵。

儘管已百歲高齡,

她的記性出奇的好。

她自己處理自己的約會、烹飪、購物,

每天散步兩次,

每天堅持彈奏鋼琴,

與在世的朋友們交談。


不論是在忘我彈奏舒貝特、巴赫、貝多芬,與友人下棋、交談,還是當年在琴邊或與丈夫或幼子留影,愛麗絲都掛著天真開懷的笑顏。


2011年馬爾科姆•克拉克用了一周多的時間在愛麗絲的小公寓了拍攝關於她生活和經歷的紀錄片《六號女士:音樂拯救了我的生命》,並花了兩年的時間才完成製作,該紀錄片全長38分鐘,於2013年夏天公映,2014年3月該片一舉贏得第86屆奧斯卡最佳紀錄短片獎。遺憾的是就在紀錄片獲獎的前一周,愛麗絲因病去世。

2014年2月21日,

愛麗絲•赫茨−索默因為身體不適

住進了倫敦的一家醫院。

兩天後平靜的走完了自己美麗的人生,

享年110歲。


「生活很美好,

非常非常美好。」

「當你越老,

你就會越感激生活。」

「邪惡一直都存在並將永遠存在,

但它只是我們生活中的一部分。」

「我們所經歷的一切,

都是一個禮物,

一種饋贈,

我們更應當珍惜那些美好,

並把所有好的東西

傳遞給我們所愛的人。」

——

愛麗絲•赫茨−索默

相關焦點

  • 110歲全世界最長壽的鋼琴家!最年長的納粹大屠殺倖存者,她相信「音樂將我拯救」 | 人生大不同·樣本No.293
    音樂將我拯救Music Saved My Life《6號小姐:音樂將我拯救》預告片The Lady In Number 6: Music Saved My Life這個短視頻是以愛麗絲一生傳奇經歷為題材的紀錄片宣傳短片,該紀錄片曾榮獲奧斯卡最佳紀錄短片獎。
  • 全世界最長壽的鋼琴家,最年長的納粹大屠殺倖存者,110歲,她相信「生活中的每一天都很美好」,只是因為...
    音樂將我拯救Music Saved My Life《6號小姐:音樂將我拯救》預告片The Lady In她曾在倫敦最年長的人中位列第二她是全世界最長壽的鋼琴家,獨居在倫敦市中心的一個小小公寓中,每日都會坐在鋼琴前,彈奏著她心愛的舒伯特和貝多芬。
  • 全世界最長壽的鋼琴家!經歷了納粹大屠殺,她相信「音樂將我拯救」
    音樂將我拯救Music Saved My Life《6號小姐:音樂將我拯救》預告片她曾在倫敦最年長的人中位列第二她是全世界最長壽的鋼琴家,獨居在倫敦市中心的一個小小公寓中,每日都會坐在鋼琴前,她另外的身份則更富傳奇色彩——她也是全世界已知的最年長的二戰猶太人大屠殺倖存者
  • 全世界最長壽的鋼琴家!她相信「音樂將我拯救」
    音樂將我拯救Music Saved My Life《6號小姐:音樂將我拯救》預告片她曾在倫敦最年長的人中位列第二她是全世界最長壽的鋼琴家,獨居在倫敦市中心的一個小小公寓中,每日都會坐在鋼琴前,她另外的身份則更富傳奇色彩——她也是全世界已知的最年長的二戰猶太人大屠殺倖存者
  • 納粹大屠殺倖存者故事:看透邪惡、痛苦和人性
    又過了30年,萊維在彌留之際著成了《被淹沒和被拯救的》(The Drownedand the Saved),這本書是他一生關於猶太人遭遇納粹大屠殺這個題目的思考總結。一個是他們將自己的遭遇講給親朋好友聽,卻無人會理會他們;另一個是夢見食物。「很多人會在夢裡舔舔嘴唇,做出咀嚼的動作,這是他們在夢中吃東西。」不論做什麼夢都會令人希望從此一夢不醒。但天一亮,奧斯維辛集中營就會響起一聲「Wstawàch」(起床)的命令,鞭子一般將每個人從夢中抽打醒來。萊維承認,即或他寫下了這些噩夢般場景,但人類今天的語言仍無法描述出納粹種族滅絕之殘酷。
  • 最年長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去世,活著的歷史證人已不足百人
    2點,最年長的南京大屠殺倖存者管光鏡老人與世長辭,享年100歲,目前登記在冊的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已不足百人。來源: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官方微博目前,登記在冊倖存者已不足百人。南京大屠殺倖存者是見證侵華日軍暴行的鐵證,是活著的歷史證人。
  • 109歲仍輕鬆地彈巴赫,她的樂觀是「超強傳染病毒」
    憑藉紀錄片《住在6號房間的女人:音樂把我拯救》,2014年Clarke第二次捧得奧斯卡,但是他堅持「Alice是一份天降的禮物,她是如此與眾不同。我們只是搭了一個畫框,其它的全是她展現她自己,談論她所以相信的事情。」美國《洛杉磯時報》如此評價她:「她的偉大不僅僅因為坐在6號監獄房間的長凳上彈出了美妙的音樂,更因為她從不帶著慍怒回首往事。」
  • 最年長的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去世,即將消逝的歷史見證!請記住這些面孔…
    1937年12月侵華日軍製造的南京大屠殺慘案,使30多萬手無寸鐵的中國平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慘遭殺害,給劫後餘生的倖存者留下難以撫平的傷痛和苦難記憶。南京大屠殺倖存者是那段慘痛歷史的「活證」。80年歲月流逝,目前登記在冊的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已不足百人。10日凌晨2點,最年長的南京大屠殺倖存者管光鏡老人與世長辭,享年100歲。
  • 猶太「復仇者」:大屠殺倖存者,對納粹的血腥報復
    雖然這個計劃進行了下去,但因為它不是最致命的,所以沒有成功。大約2200名囚犯患病,但確切的死亡人數沒有記錄。一些理論表明,這些前士兵懷疑麵包已經變質了,因此吃的不夠多,所以患病情況不嚴重。據稱,科夫納將大屠殺的事情告訴了魏茨曼,而魏茨曼當時非常失落,他祝福復仇者們向德國人復仇。有許多消息來源聲稱,魏茨曼對A計劃毫不知情,只參與了B計劃。
  • 關注 | 最年長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去世!記住這些面孔,記住歷史!
    1937年12月侵華日軍製造的南京大屠殺慘案,使30多萬手無寸鐵的中國平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慘遭殺害,給劫後餘生的倖存者留下難以撫平的傷痛和苦難記憶。南京大屠殺倖存者是那段慘痛歷史的「活證」。80年歲月流逝,目前登記在冊的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已不足百人。
  • 被遺忘的猶太人大屠殺倖存者 紀錄片
    這樣一番比較下來,我們就能意識到大屠殺倖存者的問題在以色列有多麼嚴重。我們繼續看紀錄片。你心裡可能會有疑惑:德國作為戰敗國,對倖存者就沒有任何補償嗎?有補償。而且是數十億美元的補償。她與兄弟哭鬧,只因為一個原因——飢餓。後來,納粹警察在她面前殺害了她的父親。她很愛她的家人,但當時又能做些什麼呢?她與她的兄弟、母親後來被外面的人營救了,但是其他猶太人被送到了Auschwitz,也就是奧斯維辛集中營。
  • 奧斯維辛集中營大屠殺已遠去? | 國際大屠殺紀念日
    「緬懷納粹大屠殺受難者國際日」。德國納粹野蠻的行徑,震驚了全世界。沒有人想到,「高貴」的德意志人居然做出了如此無恥下流的事情。也許有人知道納粹殺害了猶太人,但無論如何沒有人想到數量如此之大、手段如此之殘忍。這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大的悲劇,可以用慘絕人寰一詞來形容。雖然屠殺規模如此之巨,但也許有人會問:從效率上看,集中營大屠殺並不是最有效的殺人方式,他們完全可以將所謂的劣等人或反抗者就地處決,而不是千裡迢迢將人送往奧斯維辛集中營。
  • 電影《鋼琴家》|當音樂不再構築幻想世界
    電影《鋼琴家》海報還未看電影《鋼琴家》(又名《戰地琴人》)時,我以為這是一部講述猶太鋼琴演奏家靠著音樂的力量熬過艱難歲月的片子可看完第一遍之後,這部電影令我大失所望,裡面講述的故事至少95%和鋼琴家這個充滿浪漫藝術氣息的職業沒半點關係:在強大而邪惡的納粹軍團面前,管你是鋼琴家還是修鞋匠,想要躲過大屠殺的命運,就必須在好運爆棚的基礎之上忍耐忍耐再忍耐,忍無可忍也要打碎牙齒和血吞,饑寒交迫地忍到天荒地老說不準轉機就來了。而《鋼琴家》講述的正是這樣一個關於忍耐的故事。
  • 電影《辛德勒的名單》:拯救一個人,就是拯救全世界
    辛德勒憑著出眾的社交能力和大量的金錢和德軍建立了良好的關係,他的工廠僱用猶太人工作,大發戰爭財此時, 猶太人在他心中不過是投機賺錢的工具而他是一個投機商人和社交達人在這裡,我想先介紹一下二戰的背景猶太教堂被搗毀,猶太人被判處集體罰款被趕進了猶太隔離區,過著與其活著還不如死去的、無比痛苦的生活飢餓還嚴重地威脅著他們,傳染病也在極其擁擠的猶太人區內流行最接近猶太區出口的猶太人隨時都可能死在德國和波蘭士兵的槍口之下
  • 獨家 納粹大屠殺紀錄片70年前為何被禁
    英國士兵發現了成千上萬飢腸轆轆的倖存者,以及成堆赤身裸體、骨瘦如柴的屍體……騰訊文化:《夜幕會降臨》是怎樣誕生的?騰訊文化:英美盟軍拍攝這些影像資料時,想用於什麼用途?1945年,作為伯恩斯坦的摯友,他加盟這部展示納粹罪證的紀錄片,擔任總導演。然而,因為當時英國所面臨的政治局勢,片子被英國政府雪藏。
  • 四處躲避,逃無可逃的波蘭鋼琴家被德國納粹軍官所拯救
    《鋼琴家》:四處躲避,逃無可逃的波蘭鋼琴家被德國納粹軍官所拯救大家好,今天給大家推薦一部經典二戰電影《鋼琴家》,該片根據波蘭猶太作曲家和鋼琴家席皮爾曼的自傳改編,以一個猶太鋼琴家的視角去描述和見證了二戰的殘酷,呈現了一位鋼琴家在二戰中,顛沛流離,艱難生存的故事。
  • 新書推薦 《來自納粹地獄的報告》:凝視人類歷史上最黑暗的一頁
    《來自納粹地獄的報告》凝視了人類歷史上最黑暗的時刻。自1946年首次出版以來,不同時代、不同國籍的評論家和學者對本書進行了觀點各異的闡釋,而其中部分爭議甚至引發了人們對普遍生存困境的再思考。這部紀述由此成為同類題材中最具爭議性的作品。【著者簡介】米克洛斯·尼斯利,匈牙利猶太人,奧斯維辛集中營倖存者,囚犯編號A8450。
  • 猶太人如何紀念大屠殺!永不忘記,永不寬恕!
    但在這形式後面,顯示出猶太人大屠殺紀念活動的深入人心。計程車司機告訴我:「我也是一個普通的平民,但每個人都必須記住歷史上的這個不幸,停車,肅立,表達對死難者的哀悼,這已經是最淺薄的了。」「我無法想像在那種時刻,還有人會繼續行車走路,或者還會保持笑臉!」當被問到這樣是否會影響日常生活時,許多猶太人都曾做出這樣類似回答。在當天,我看到許多家庭都點燃了蠟燭。
  • 她讓全世界記住了南京大屠殺,日本人卻逼著她自殺
    網上有一個問題:「南京大屠殺和我有什麼關係?」 1997年,一個美籍華裔女作家張純如,用震驚世界的一本書,回答了這個問題。 從小生活在美國的她,把南京大屠殺,深深地烙印在了年僅36歲的生命裡。配圖 2018南京大屠殺倖存者群像實錄 (新華社記者韓瑜慶、李響、季春鵬 攝)011937年,戰火紛飛,當時國民政府的首都南京,這座繁華的金陵古城,即將遭到日軍的轟炸。 國民政府官員張鐵君,面對無法困守的局面,決定從水路撤往湖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