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讓全世界記住了南京大屠殺,日本人卻逼著她自殺

2021-03-02 漢周讀書

「歷史不容忘記,即使沉重也要背負前行。」

網上有一個問題:「南京大屠殺和我有什麼關係?」

 

1997年,一個美籍華裔女作家張純如,用震驚世界的一本書,回答了這個問題。

 

從小生活在美國的她,把南京大屠殺,深深地烙印在了年僅36歲的生命裡。

配圖 2018南京大屠殺倖存者群像實錄 (新華社記者韓瑜慶、李響、季春鵬 攝)

01

1937年,戰火紛飛,當時國民政府的首都南京,這座繁華的金陵古城,即將遭到日軍的轟炸。

 

國民政府官員張鐵君,面對無法困守的局面,決定從水路撤往湖南。

 

他和妻子相約在蕪湖會合,結果久等不見妻子到來。

 

張鐵君不斷聽到南京城被日軍不分晝夜轟炸的消息,他甚至聽說,日軍佔領南京城後,大開殺戒,奸淫擄掠無惡不作。

 

4天過去,妻子仍未如約而至。

 

望著江面,張鐵君絕望得已然崩潰,忍不住大喊妻子的名字。

 

喊完以後,張鐵君卻像出現幻覺般,聽到了妻子隱約的聲音:「我在這裡!」

 

張鐵君四處眺望,一葉扁舟,逐漸從遠處,進入了他的視線。

 

小船上,妻子探出身子,揮著手,衝他喊:「我在這裡!」

 

多年後,定居美國的張鐵君,總會和自己的孫女講起這段家族傳奇故事。

 

小小的女孩,在張鐵君的教導裡,牢記自己是華夏子孫。曾經的同胞,遭受過的血雨腥風的苦難,隨著一段段飯桌上的故事,在她的心裡紮下了根。

 

那時候誰也想不到,這個孩子長大後,會把這些故事的史實,寫成了震驚世界的一本書!


02

這個小女孩,就是張純如。

 

1989年,她憑著對寫作的熱愛,獲得了伊利諾伊大學的新聞學學士學位。

 

隨後,張純如又進入約翰·霍普金斯大學修習寫作,決定成為專職作家。

 

1991年,還未碩士畢業的她,因為所寫科學報導極為優異,被老師選中,寫中國航天之父,錢學森的傳記。

 

張純如不負眾望,第一本處女作《錢學森傳記》寫得十分成功,可謂初試啼聲,一鳴驚人。

 

處女作的成功,更加堅定了她的職業夢想。

 

很快,改變張純如人生軌跡的事件出現了。

1994年,剛剛完成《錢學森傳》的張純如,在加州舊金山南灣參加一個研討會,在這裡,同時進行著一個照片展,主題是30年代,日軍在中國戰爭中的罪行。

 

從小耳熟家族故事的她,毫不猶豫地去參觀了展覽。

 

看到照片的那一刻,張純如簡直難以相信,那些黑白照裡的屠戮,如此血淋淋,殘忍得令人作嘔!

 

她想起幼時所聽過的故事,照片裡的現實,遠比她想像的還要慘絕人寰。

 

看過照片展以後,張純如久久不能釋懷。

 

於是她放下原本計劃的題材,決定用自己的筆,去探尋那段家族經歷的浩劫。

 

其實很久以前,張純如就在圖書館裡尋找過這段歷史的記錄,卻始終一無所獲。

 

她的心裡對這一段慘無人道的黑暗歷史,產生了無數個疑問。

 

那時候的中國到底發生了什麼?

 

為什麼會有如此非人的屠戮發生?

 

為什麼世界歷史裡,沒有任何關於這段史實的詳細記錄?

 

同時張純如還發現,二戰有關納粹的研究文獻浩如煙海,而中國抗戰的權威著作,卻難覓蹤影。

過去的世界歷史裡,諸多悲慘事件都有記載,唯有南京大屠殺,鮮有人知。

 

甚至當初的作惡者——日本,右翼勢力堅決不承認所造的罪孽,公然在教科書上篡改歷史。

 

如果說張純如最初以南京大屠殺為寫作題材,只是震驚於那一場血雨腥風的歷史,那麼在發現南京大屠殺不被世界記載後,張純如不僅僅要把這種反人類的事件記錄下來,她還要引導世界,重新記住它!

 

張純如曾經在畢業典禮上呼籲:

 

「我最大的希望是,今天在座的各位中,有幾個能成為,為真善美而戰的鬥士!」

 

如今,她一馬當先,懷著一個文字記錄者的使命,踏上了為真善美而戰的道路,

 

不計後果!不為名利!

 

03

1997年12月,在南京大屠殺過去了60年後,張純如帶著她的《南京大屠殺:被遺忘的二戰浩劫》一書,震驚了世界。

 

哈佛大學歷史系主任直言:

這是60年來首次,有人讓美國人知道這項罪惡暴行的存在。她做的是美國無數以英文寫作的男性作家,或歷史學者都沒做到的事。

 

《紐約時報》認為:

這是60多年首次打破中、日、美的沉默,用英文向全世界,詳盡地揭露日本當年的獸性。

如果說這本書有助於填補戰爭暴行空白的話,它同時也具有某種更深遠的意義:對於太平洋戰爭和日本罪責的一種文化和政治上的覺醒。

 

美國《新聞周刊》評論:

對二戰中最令人髮指的一幕作了果敢的回顧,改變了所有英語國家都沒有南京大屠殺這一歷史事件詳細記載的狀況。

 

《南京大屠殺:被遺忘的二戰浩劫》出版不久,獲得了大部分美國作家的推薦,連續5個月,都出現在《紐約時報》的最佳暢銷書榜單裡。

 

30歲的張純如,成為首位登上該榜的最年輕的華裔女作家。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卻沒人知道,為了《南京大屠殺:被遺忘的二戰浩劫》的寫作,張純如經歷了什麼。

04

 

準備寫南京大屠殺時,張純如已經懷孕。

 

為了寫書,她遍尋相關資料,無論是走訪倖存於世的受害者,還是探尋這場屠戮的歐美國家的見證者,以及親自採訪參與奸淫擄掠的日本人,她都竭盡所能,親力親為,詳盡記錄。

 

她不僅需要在並不熟悉的環境裡,克服所有,每天工作10小時。

 

她還要面對厚重歷史裡,無處不在、滅絕人性的血腥:砍頭、活焚、活埋、挖心、分屍

 

張純如一直處於身心煎熬的創作中,她常氣得發抖,一度失眠多夢,甚至狀態越來越糟糕——時常覺得窒息,體重減輕,頭髮掉落。

 

這樣的狀態,她的孩子根本沒法保住。

家人十分擔心她,她卻不肯卸掉身上的重擔,她要為遇難同胞向世界發聲,她要把責任扛到底。

 

那時,張純如不過一個20多歲的青年女孩,別人在享受太平盛世的繁華,她卻扎進黑暗裡,重歷一遍當年的慘絕人寰,只為讓無辜受難的30萬靈魂,不被世界遺忘。

05

既然要為冤魂亡靈呼號,要引導世界記住這段反人類的歷史,張純如知道,寫書只是第一步。

 

《南京暴行:被遺忘的大屠殺》雖然銷售量較高,但她覺得遠遠不夠,她要讓更多人聽到來自中國人的吶喊!

 

於是張純如帶著作品,開始四處演講和籤售,儘可能多地參加社會活動。

 

她小小身體裡的能量爆發了,施暴者不安起來。

他們不願意承認曾經的暴行,更要試圖抹殺所有的真相。

張純如的演講和籤售,遭受了日本右翼勢力的攻擊和騷擾,儘管張純如予以強力的回擊,但是隨之而來的匿名恐嚇和威脅,卻讓人難以承受。

 

她再強悍,也只是一個人,是一個女兒,是一個妻子。

 

張純如曾對朋友說,這幾年一直生活在恐懼之中。

 

丈夫看著她1997年和1999年的照片,發現短短2年的時間裡,他最愛的妻子,看起來老了10歲。

 

容顏逝去只是早晚的問題,這並不是最可怕的,可怕的是,這時張純如的精神也早已不堪重負。

 

她在血淋淋的資料中沉浸了3年之久,30萬遇難者所遭受的屠戮,刻進了她的精神世界裡,黑暗的人性時刻衝擊著她疲憊不堪的身心,再加上生活裡的恐懼,張純如患上了嚴重的抑鬱症。

06

精神和身體都大不如前的張純如,在家人的建議下,準備要孩子。

 

可是受孕總是失敗,不得已找了代孕,進行人工受孕。

 

張純如又把精力投入到了寫作中。

 

1999年,她根據華人移民美國的史實,挖掘了美國歷史上,華人所做的貢獻以及受到的歧視。

 

2003年,這本《在美華人》出版,同樣在美國引起了轟動。

張純如猶如一張繃緊了弦的弓,絲毫不肯放鬆。

 

她曾對母親說過,自己無法停下寫作,就好像自己只有一年可活,必須盡力去寫。

 

《在美華人》才剛剛出版,她一邊四處籤售,一邊準備下一本書的寫作。

 

可張純如準備寫的書,又是關於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製造的震驚世界的戰爭罪行,以及虐待俘虜的事件。

 

當初南京大屠殺所帶給她的衝擊,歷經數年都沒有痊癒,如今再次面對如此黑暗的題材,將把她推入萬劫不復的深淵。

 

家人十分擔心,反對她再次接觸如此黑暗的題材,張純如依然很堅定:

「我沒有辦法拒絕那些老兵,寫這樣一本書的要求。」

 

終於,2003年7月,張純如聽著那些老兵採訪錄音,精神徹底崩潰了,不得不住進醫院。

 

那些罄竹難書的罪惡,陰鷙黑暗的歷史,外界的非議,因為政治因素而產生的恐嚇,讓她的抑鬱症不斷惡化,開始出現幻覺,難以入睡,終日在惶恐中掙扎。

2004年11月,心靈背負了諸多黑暗的張純如,生命的痛苦承受到了極致,那根繃得過緊的弦,終於斷了。

 

她用一把手槍,選了一條荒無人煙的公路,讓不堪重負的精神,得到了解脫。

 

這個立志用筆為真善美而戰鬥的女子,還曾打算學法律,為受害者爭取一切合理的賠償。

 

可是生命如此脆弱,一切都還沒來得及,她就在36歲的大好年華,被黑暗吞噬。

 

耳邊猶記張純如畢業典禮那句話:

 

「我最大的希望是,今天在座的各位中,有幾個能成為,為真善美而戰的鬥士!」

 

張純如,鬥士!一路走好!

07

魯迅說:真的猛士,敢於直面慘澹的人生,敢於正視淋漓的鮮血。

 

張純如就是這樣的猛士。

 

美國的大部分僑領曾說過:以對美國主流社會的影響力來說,很多華人團體10多年的努力總和,都比不上一個張純如的力量大!

 

關於「南京大屠殺和我有什麼關係?」的問題,知乎上也有一個高贊的回答:

 

「客觀上,沒關係。你是一個獨立的人,獨立的個體。沒有任何人有權利可以把你與這類歷史事件綁架在一起,你可以選擇不關注,並發表自己的意見。這是你的自由。」

南京大屠殺和張純如又有何關係?

 

她曾說過:「忘記大屠殺,就是第二次大屠殺。」

 

她本不用堅持揭露黑暗,以她的才華,寫風花雪月、兒女情長一樣會成功。

 

但她是張純如,一個堅持為真善美而戰鬥的作家。

 

就如作家葉鴻所言:「她來這個世上,就是來表達一種真實的聲音。」

 

在張純如的作家人生裡,唯有選擇直面世人的苦難和歷史的悲壯,儘自己所能,把沉默的黑暗歷史公之於眾,才是生命的意義。

 

因為她想要的,不是一個作家的成功,而是把一個文字記錄者的使命,踐行到底,讓歷史記住真相。

謹以此文,向南京大屠殺中逝去的同胞表示哀思,也向張純如表示致敬!!!

-END-

免責聲明:本文配圖來源網絡,版權歸作者所有,侵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她為30萬冤魂奔走,讓世界記住了南京大屠殺,日本人卻逼她自殺
    今天,我們要說的這位女性,用自己無可挑剔的努力和勇氣,直面了人類歷史上那一段慘絕人寰的記憶,將南京最痛苦的記憶記錄了下來,而她自己卻停留在了36歲。童年的時候,純如與父母談話時,父母經常會提到遙遠的1937年,在大洋彼岸一個叫南京的城市裡發生了些什麼,她的祖父如何逃離那個人間地獄,滔滔長江水如何被鮮血染成了紅色……,1994年12月,當張純如在加州第一次看到南京大屠殺的黑白照片時,更是感到了無比的憤怒。當時只有26歲的她被深深觸動。幾乎所有的西方人都知道希特勒的罪行,卻無人知曉日本人在中國進行的大屠殺。
  • 【薦書】她讓世界知道南京大屠殺
    書中說,日本人對南京的洗劫是一次駭人聽聞的恐怖事件。大批處決戰俘,以及屠殺、姦淫數十萬平民,這一切違背了所有的戰爭規則。至今仍令人瞠目結舌的是,這是公開的活動,是有預謀的殘暴行為。國際人士親眼目睹了這次屠殺,但他們試圖阻止日本人的努力卻是徒勞的。南京的暴行也並不是軍隊紀律暫時的鬆懈所致,因為屠殺持續達七個星期之久。
  • 民聲III (56) || 三少爺的劍:南京大屠殺83周年祭 -- 記住歷史記住她
    她想起小時候,父母經常跟她提及的南京往事,在那座六朝古都發生過慘絕人寰的大屠殺,滔滔長江水被鮮血染成了紅色,千年古城在血雨腥風中見證了人間慘劇……更讓她震驚的是,真正發生過的南京大屠殺,在西方居然沒有一本書提及,這段歷史在西方世界顯得如此單薄和蒼白。西方人知道卡廷慘案、奧斯維辛集中營,卻很少有人知道南京大屠殺。難道這段歷史就應該被遺忘嗎?
  • 《南京大屠殺》作者張純如,去世16年,為何要自殺?
    張純如,《南京大屠殺》的作者,一個悲劇式的英雄,她勇敢地向世人講述了南京大屠殺期間的種種劫難,並因此將自己最光輝的歲月燃燒殆盡。張純如的外公外婆都是南京人,在南京淪陷之前跟隨蔣介石逃往重慶,後來又輾轉臺灣,遠赴海外。
  • 她為了替南京大屠殺30萬冤魂伸冤,受日本右翼威脅,精神崩潰自殺
    作為二戰的重要組成部分,日本軍隊在中國戰場上的種種暴行,長久以來卻被日本右翼勢力刻意掩蓋,「南京大屠殺」等事件在1997年之前的西方世界鮮為人知,但紙永遠包不住火,日本人千方百計掩蓋的「南京大屠殺」事實在1997年終於被廣泛曝光,日本當局也為此受到全世界人民的指責。
  • 她36歲開槍自殺,全世界都為之悲痛,但除了日本
    在剛剛過去的12月,有兩位南京大屠殺倖存者,胡信佳和金茂芝兩位老人離開了這個世界,就在昨天上午,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為這兩位老人以及11月去世的朱惟平軍行了熄燈悼念儀式,慢慢的,倖存者牆上三位老人的照片,從彩色變成了黑色,顏色的轉變在告訴世人,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只剩下了77人。
  • 華裔女作家向全世界揭露了南京大屠殺的真相,卻在36歲時舉槍自殺
    日本侵華,給中國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喪心病狂的日軍在中華大地上製造了很多大屠殺,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南京大屠殺。然而戰爭結束後,日本部分人企圖掩蓋這段歷史,甚至歪曲、編造歷史,拒不承認他們當年在南京犯下的暴行。
  • 猛士 張純如:寫書揭露日軍南京大屠殺暴行,卻36歲被迫自殺
    她不堪忍受精神折磨,在36歲那年開槍自殺,結束了英勇而壯烈的一生。2020年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殺83周年紀念日。讓我們在悼念同胞的同時,也記住這樣一個美麗的名字:張純如。其中提到了很重要的幾點信息:因為不想被一些日本狂熱分子找到,她必須搬家。不少人對她的安全問題表示擔憂,可能要等南京大屠殺的「秘密」大白於天下之後,她才會安全。丈夫的母親之前勸她不要去南京,現在則認為她不該寫這本書。
  • 張純如自殺是因為《南京大屠殺》嗎?張純如母親怎麼說……
    好多人,包括媒體記者,都說是因為她寫了這麼一本很黑暗的書,對她的精神造成了困擾,從而導致憂鬱症。但我們認為絕對不是這個原因導致她開槍自殺。」因宣傳回憶錄而到國內北京、上海、南京等地演講的張盈盈告訴時代周報記者,「她在寫作這本書的時候絕對是不愉快的,但這種狀態是很短暫的。因為她用了2年時間就把這本書寫完了,而她自殺是在7年以後。中間她還寫了另外一本書《美國華人》。」
  • 她是南京大屠殺中遇難的第三十萬零一人
    在南京大屠殺紀念館的一角,佇立著一尊雕像,但雕像所刻之人並非嚴格意義的中國人,也沒有經歷過這場災難,但沒有她的存在,或許直到現在,西方人民還不知道南京大屠殺。雖然張純如出生在美國,也不曾經歷過戰爭,但張純如的父母給她講過很多中國人民抗戰的故事,其中就包括南京大屠殺,為了更多了解南京大屠殺一事,張純如去圖書館查閱相關資料,卻發現找不到任何與此相關的信息,於是她去問老師,但老師也表示一無所知,甚至在整個美國的歷史教材中都沒有南京大屠殺的描述。
  • 《南京大屠殺》作者張純如自殺的背後.
    關於張純如寫作「南京大屠殺」,世人心中一直存在很多謎團和誤解。1994 年年底,她參加了在加州庫比蒂諾舉行的一次會議,並在那裡看到了許多南京大屠殺的照片。一個流傳最廣的神話是,張純如正是因為見了這些照片,才在彼時彼刻決定寫一本關於南京大屠殺的著作。這是一個美好的故事,但與事實恰好相反。在張純如還是個小女孩時,她父母講述的南京大屠殺就令她大為震驚。
  • 揭露了南京大屠殺的她,究竟因何而死?
    」聯繫在一起,她寫下的《南京浩劫 被遺忘的大屠殺》,在西方社會引起了強烈反響。七年後,當張純如再一次成為各大媒體報導的焦點的時候,她已經是一個悲劇故事的女主角了。而她的死因,在很多年裡一直被人們議論著,揣測著,探尋著。張純如究竟是一個怎樣的人?她為什麼要寫這本書?她又因何而死?
  • 《南京大屠殺》作者張純如為何自殺(丈夫的解釋)
    純如自己相信這一點,這跟她在肯塔基採訪時曾被強行送到路易斯維爾的精神病房有關。對她來說那是一段極為恐怖的經歷,連續幾天很少進食、喝水或是睡覺,她認為美國政府在背後盯著她。在她生命的最後三個月,她曾跟好幾個人談過這一想法,但我從未發現支持她這種想法的任何證據。第五個謎團是,日本政府在某種程度上應該為純如的自殺負責。純如的生活經歷使她有足夠的理由害怕日本人。
  • 榜單 | 《南京大屠殺》作者張純如為什麼會自殺?
    她的突然離去震驚了整個世界,據不完全統計,僅在美國,就有230多家報紙、電臺、電視臺播放了這一消息,並向這位年輕的華裔女子致以敬意。丈夫如是說,《南京大屠殺》作者張純如為什麼會自殺?純如自己相信這一點,這跟她在肯塔基採訪時曾被強行送到路易斯維爾的精神病房有關。對她來說那是一段極為恐怖的經歷,連續幾天很少進食、喝水或是睡覺,她認為美國政府在背後盯著她。在她生命的最後三個月,她曾跟好幾個人談過這一想法,但我從未發現支持她這種想法的任何證據。第五個謎團是,日本政府在某種程度上應該為純如的自殺負責。純如的生活經歷使她有足夠的理由害怕日本人。
  • 她改變了所有英語國家沒有南京大屠殺的歷史記錄,卻慘遭日本右翼不斷威脅,最終選擇親手結束自己的痛苦!
    一位華裔女作家,她撰寫的書《南京大屠殺:被遺忘的二戰浩劫》,將一段發生在中日之間的驚世慘案,徹底展現在全世界面前!她曾說:「真相是不可毀滅的……我要讓全世界的人了解1937年在南京發生的事情,讓南京大屠殺這樣的悲劇不再重演。」
  • 南京大屠殺67年後,張純如為何自殺?當你凝視深淵,深淵也凝視你
    當1994年的12月,張純如在美國加州的一個影展上首次看到南京大屠殺的照片時,她被其中的慘烈和殘忍驚呆了。憤怒的情緒充斥著她的大腦和胸腔,她不明白,中國南京確確實實經歷過一次人間煉獄般的屠殺,為何甚少有人知道?在西方世界,幾乎人人都知道希特勒法西斯犯下的滔天罪行,可是日本人在南京犯下的罪行卻如同被抹殺了一般。
  • 為了共同的記憶,華僑華人共祭南京大屠殺80周年
    2017年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殺80周年紀念日,也是第四個國家公祭日。
  • 南京大屠殺倖存者石秀英:記住歷史 珍惜當下 珍愛和平
    (從「九十後」到「九零後」 和平之聲歷久彌堅)石秀英:記住歷史 珍惜當下 珍愛和平中新網南京12月4日電 (記者 朱曉穎)1926年出生的南京大屠殺倖存者石秀英已年逾九旬。老人日前在接受中新網記者專訪時特別向年輕人叮囑:「要記住歷史、珍惜當下、珍愛和平。」南京大屠殺倖存者石秀英日前接受中新網記者採訪。 泱波 攝石秀英老人的身體相當硬朗。天氣日漸寒冷,2020年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將至。在家人的陪同下,她開始到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參加一些公祭日前的活動。這也是她和家人多年來的慣例了。
  • 不說日語,是日本人來到南京大屠殺紀念館的共識
    一開始她語言不通、人生地不熟,給她做過20餘年翻譯的常嫦說,松岡環不僅承受著「日本國內右翼分子的攻擊」,還面對著「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對日本人的戒心」。今年7月,她來到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以下簡稱「遇難同胞紀念館」)時,她的身邊坐著南京大屠殺倖存者艾義英老人。
  • 中國人都應該記住的女英雄:為證明南京大屠殺,付出了年輕的生命
    中國人都應該記住的女英雄:為證明南京大屠殺,付出了年輕的生命說起侵華日軍,在很多人心目中,他們就是一群豺狼虎豹。當年日本人在中國犯下了滔天罪行,以至於時隔幾十年,人們還是無法忘懷。其實,中國人之所以不能釋懷那段歷史,除了當年日本人慘無人道的行徑之外,還有一點非常重要。那就是現如今的日本人似乎忘記了那段歷史,在教科書中胡編亂造,妄圖美化當年的侵華戰爭。同時,日本的某社還天天有國民去祭拜,在他們心中,那些十惡不赦的劊子手,竟然是英雄?正是因為日本人的不正視歷史,才有那麼多人對他們的行為義憤填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