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侵華,給中國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喪心病狂的日軍在中華大地上製造了很多大屠殺,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南京大屠殺。然而戰爭結束後,日本部分人企圖掩蓋這段歷史,甚至歪曲、編造歷史,拒不承認他們當年在南京犯下的暴行。有一位女性,不辭辛苦,向世界揭露了日軍在南京虐待、凌辱中國婦女、屠殺中國人的行為。因此,她被日本人威脅。最終,日本人的騷擾讓她精神崩潰,選擇開槍自殺,年僅38歲。
張純如,美籍華裔女作家,出身書香門第。其祖父是抗日將領張鐵軍,父親是研究物理的,母親是研究生物化學的。小時候,她經常從父母口中了解到1937年的南京,被鮮血染紅了,祖父是如何從那個人間地獄逃出來的。從伊利諾大學畢業後,她曾在美聯社和芝加哥論壇報當記者。後獲得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獲得寫作碩士學位,她便開始了全職的寫作和演講。她的第一本書叫《蠶絲——中國飛彈之父錢學森》,廣受讀者的好評。
1994年末,張純如在加州第一次看到了有關南京大屠殺的黑白照片,讓她無比憤怒。南京大屠殺真實存在,但為什麼有人否認它?所有的英文非小說類書籍中,都沒有提到過這段歷史,導致它逐漸被遺忘。絕大多數人都知道希特勒的罪行,卻沒有人知道日軍曾在中國進行的大屠殺,讓她陣陣心悸。她決定向西方揭露日軍曾經的罪行,要讓世界上的人都知道1937年底的南京到底經歷了什麼!
為此,張純如花了整整三年時間,撰寫《南京大屠殺》一書。她每天工作10個小時以上,收集了日文、中文、德文和英文的大量資料以及一些從未公開過的史料,想方設法聯繫曾參加過二戰的日本老兵。1995年7月,她來到事發地南京,在這裡待了25天。由於水土不服,她經常感冒,卻依然堅持工作。
1997年12月,南京大屠殺已經過去了60年。張純如歷經千辛萬苦才完成的《南京大屠殺》終於問世,在全世引起了很大反響。這個被人們遺忘的大屠殺,再次血淋淋地出現在了世人面前,震驚了西方世界,該書成了日軍在南京犯下的暴行的鐵證。
《南京大屠殺》的問世,讓日本右翼勢力非常不安。因此,他們經常騷擾張純如一家,報復張純如。她收到了很多恐嚇信、威脅電話,讓她不得不時常換電話號碼,不敢輕易透露丈夫和孩子的消息,她一直生活在恐懼中。另外,她在創作《南京大屠殺》的過程中,所接觸到的史實讓她經常氣得發抖,失眠噩夢、體重驟減、掉頭髮等情況隨之而來,她患上了憂鬱症。張純如在準備寫菲律賓的日軍是如何對待戰俘時,接觸的殘酷事實讓她的憂鬱症病情加重。加上日本人的騷擾報復,最終讓她精神崩潰。
2004年11月9日,張純如把車開到一段荒僻的公路旁,含淚掏出手槍,結束了自己的生命,年僅36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