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為了替南京大屠殺30萬冤魂伸冤,受日本右翼威脅,精神崩潰自殺

2021-01-10 妙筆君

二戰結束後,對日本和德國等軸心國罪行的揭露與控訴一直在進行。在西方世界,奧斯維辛、卡廷森林、巴丹死亡行軍都是西方人耳熟能詳的慘劇。這些暴行讓西方人感到震撼,也讓西方人了解戰俘和猶太人在二戰中的悲慘遭遇。

作為二戰的重要組成部分,日本軍隊在中國戰場上的種種暴行,長久以來卻被日本右翼勢力刻意掩蓋,「南京大屠殺」等事件在1997年之前的西方世界鮮為人知,但紙永遠包不住火,日本人千方百計掩蓋的「南京大屠殺」事實在1997年終於被廣泛曝光,日本當局也為此受到全世界人民的指責。

1997年,一個名叫張純如的中華兒女勇敢的用詳實的史料和血淋淋的真相把日軍的暴行擺在了全世界人民面前,這些事實在西方社會掀起了對日本軍隊暴行的熱烈討論,也深深地刺痛了那些頑固的軍國主義分子。張純如在生命的最後幾年裡,她遭受了日本頑固分子各種各樣的威脅恐嚇,有些右翼極端分子甚至以張純如的生命安全作為威脅。

張純如出身一個書香門第家庭,父母是美國大學的教授。在如此優越的家庭條件下,張純如的求學之路也是非常順利,她也在學校結識了自己的丈夫。畢業之後,張純如從事文化方面的工作。如果按照這個軌跡走下去,張純如將會在優越的生活條件中平靜地走完自己的一生。而當時張純如也是這麼打算的,直到參觀了那次改變了她一生的展覽。

1994年,加州舉辦了一次關於南京大屠殺的展覽,張純如本是帶著好奇心前去參觀的。張純如的祖父是國民黨的愛國將領,曾經在抗日戰爭中和日本人進行過直接戰鬥。所以張純如自己在兒時就多次聽長輩講述過日本人在南京的暴行,但畢竟年代久遠,當時年幼的張純如也並未放在心上。

當張純如親眼看到那一張張充滿血腥黑白照片,看到那些中國男人被當木頭一樣的砍去,看到那些老人和孩子被日軍肆意的用刀挑槍殺,看到那些女人被毫無人性的日本人摧殘。張純如心頭湧起了各種各樣感覺。在這些強烈感覺中有噁心,有震撼,更多的是作為一個中華兒女看到同胞被殘害的深刻悲痛。

參觀完展覽回到家後,張純如的情緒久久難以平復。張純如經過考察發現,絕大多數美國人對日軍在中國戰場的暴行都是一無所知的。為了那些無辜慘死的同胞,為了讓那些受難的靈魂,她毅然決定要寫一本揭露南京大屠殺的真相書。她要為自己的同胞伸張正義,讓南京城內的30萬亡靈得到撫慰。歷史不能被遺忘。要讓全世界都看到日軍的罪行,這一強烈又堅定的想法在張純如的腦海裡不斷縈繞。

做出決定後,張純如就馬上投入了這項事業之中。其實查找幾十年前的歷史資料是非常辛苦的,張純如起初在美國各地奔波,在多個圖書館和博物館找到了一些關於二戰中國史的資料,張純如發現這些資料是遠遠不夠的。要真正了解在南京發生的事情,就必須得去那場人間慘案的發生地——南京。

張純如到達中國後,馬上展開了相關的資料尋找工作。南京大屠殺紀念館成為她去得最多的地方。通過紀念館館長和相關工作人員的幫助,張純如找到了很多親身經歷過南京大屠殺事件的老人。

採訪時,張純如對細節十分考究,她有不理解的都會馬上問清楚。雖然聽不懂老人的南京方言,但是她怕錯過關鍵事件,都會把這些話錄下來。通過對這些老人的採訪,張純如記錄了大量史實和許多事件的細節。

在南京酷熱的夏季,張純如堅持在採訪完親歷者後馬上組織整理相關的資料,每天十幾個小時的工作讓張純如對南京的夜晚習以為常。整理這些充滿著血腥和苦痛的文字是一件十分不容易的事情,而張純如還是不畏折磨,讓自己完全融入到當時的情景中,因為她要真正的體會那些親歷者的痛苦。

長期沉浸在負面信息中會摧殘人的心靈,讓人產生噁心、抑鬱等不良反應。這些文字讓張純如倍感壓力,她常常被血淋淋的史實氣得發抖,在深夜裡失眠噩夢,身體消瘦掉發。但要為同胞伸張正義的使命感還是讓她日復一日地堅持了下去。

除了採訪國內的親歷者,張純如在南京查找資料時,還發現了許多外國友人在南京屠殺發生時,無私幫助普通中國人的義舉。如德國商人拉貝的義舉也被張純如記錄下來,拉貝的手寫日記是外國人記錄的關於南京大屠殺的鐵證。為了找到這本日記,張純如也是費盡心血,終於在拉貝先生的侄女那裡找到了那部寶貴的日記。

除了《拉貝日記》,魏特琳女士的日記和其他外國友人的記錄都被張純如找了出來。不僅如此,張純如還找到了許多參加南京屠殺的日本老兵,通過採訪和通信等方式獲得了日本方面的第一手資料。

在張純如近三年的辛苦整理下。1997年,張純如用英文撰寫的《南京大屠殺》一書正式在美國出版。起初,張純如對這部書的出名是不抱希望的,她只想盡力為中國人發聲,出名也不是她寫這本書的初心。

出乎意料的是,《南京大屠殺》這本書卻在西方社會引起了巨大的反響,當時許多美國主流媒體都大幅度的報導了南京大屠殺的情況,這本書也迅速成為美國的暢銷書之一。無數的美國人被那段歷史所感染所觸動。關於南京屠殺事件的討論也成了那段時期美國的熱點話題。

因為如實揭露日軍暴行,張純如遭到了日本右翼勢力的嫉恨。日本右翼分子開始頻繁寄出威脅信件和撥打騷擾電話,就算張純如不斷地換地址和號碼也無法擺脫這種騷擾和威脅,甚至她還收到了一封帶子彈的信件。為了讓自己的兒子和丈夫不受騷擾,張純如對自己的家人幾乎閉口不提。

持續不斷地騷擾讓張純如備受壓力,最終在一個美國的荒郊野嶺,這個為南京30萬冤魂伸張正義的女子,用手槍結束了自己年僅36歲的生命。

張純如是真正的勇士,在人生最青春的年紀,她沒有去追逐金錢和沉溺於愛情。而是努力勇敢地為中國人發聲,她值得每一位中國人銘記。

參考文獻:《拉貝日記》、《南京大屠殺》

張純如這本《南京大屠殺》詳細記載了1937年12月13日至1938年2月侵華日軍在當時的中國首都南京犯下的反人類罪行,也是關於「南京大屠殺」最權威、最完整、最還原事實的一本書。為了完成這本書,張純如付出了自己的生命,一個36歲風華正茂的生命。

想要充分了解日軍在「南京大屠殺」中犯下的種種罪行,張純如的《南京大屠殺》是必讀之作,點擊下方連結可進行購買。

(本文作者並非是專業賣書 ,而是一位歷史愛好者,在充分了解到張純如的事跡後,只是單純的覺得國人有必要深度了解一下南京大屠殺,了解一下當年日本在南京犯下的滔天大罪,僅此而已。)

相關焦點

  • 她為30萬冤魂奔走,讓世界記住了南京大屠殺,日本人卻逼她自殺
    童年的時候,純如與父母談話時,父母經常會提到遙遠的1937年,在大洋彼岸一個叫南京的城市裡發生了些什麼,她的祖父如何逃離那個人間地獄,滔滔長江水如何被鮮血染成了紅色……,1994年12月,當張純如在加州第一次看到南京大屠殺的黑白照片時,更是感到了無比的憤怒。當時只有26歲的她被深深觸動。幾乎所有的西方人都知道希特勒的罪行,卻無人知曉日本人在中國進行的大屠殺。
  • 張純如自殺是因為《南京大屠殺》嗎?張純如母親怎麼說……
    曾受日本右翼狂熱分子威脅在《張純如:無法忘卻歷史的女子》中,張盈盈以一個母親的視角,回憶了女兒從生至死所扮演的多重角色,著墨最多之處自然是張純如寫作《南京大屠殺》的過程。張純如在寫作過程中以及書出版後曾因「受到日本右翼狂熱分子威脅」而一度成為媒體焦點,書中,張盈盈對這一細節做出了回應。
  • 她改變了所有英語國家沒有南京大屠殺的歷史記錄,卻慘遭日本右翼不斷威脅,最終選擇親手結束自己的痛苦!
    2004年11月9日,這個曾為南京30萬冤魂奔走呼號的女子,將自己的白色轎車停在一段荒僻的公路旁,然後掏出手槍,結束了自己年僅36歲的生命。 為了撰寫《南京大屠殺》,張純如搜集了中文、日文、德文和英文的大量資料,以及從未出版的日記、筆記、信函、政府報告的原始材料,她甚至查閱了東京戰犯審判記錄稿,也通過書信聯繫日本的二戰老兵。並親自奔赴中國、日本、歐洲,實地採訪了大屠殺倖存者。
  • 她讓全世界記住了南京大屠殺,日本人卻逼著她自殺
    過去的世界歷史裡,諸多悲慘事件都有記載,唯有南京大屠殺,鮮有人知。 甚至當初的作惡者——日本,右翼勢力堅決不承認所造的罪孽,公然在教科書上篡改歷史。 卻沒人知道,為了《南京大屠殺:被遺忘的二戰浩劫》的寫作,張純如經歷了什麼。
  • 她是南京大屠殺中遇難的第三十萬零一人
    雖然張純如出生在美國,也不曾經歷過戰爭,但張純如的父母給她講過很多中國人民抗戰的故事,其中就包括南京大屠殺,為了更多了解南京大屠殺一事,張純如去圖書館查閱相關資料,卻發現找不到任何與此相關的信息,於是她去問老師,但老師也表示一無所知,甚至在整個美國的歷史教材中都沒有南京大屠殺的描述。
  • 揭露了南京大屠殺的她,究竟因何而死?
    2004年11月9日,這個曾為南京30萬冤魂奔走呼號的女子,將自己的白色轎車停在一段荒僻的公路旁,然後掏出手槍,結束了自己年僅36歲的生命。張純如是美國華裔女作家。她的《南京浩劫—被遺忘的大屠殺》,將日軍在南京的暴行帶到了西方的記憶中。
  • 猛士 張純如:寫書揭露日軍南京大屠殺暴行,卻36歲被迫自殺
    當時,日本最大的圖書館才收藏85萬冊圖書,而日軍從南京搶走的圖書文獻,竟多達88萬冊。最可恨的是,二戰結束後,日本竟然不承認在南京的暴行,甚至公然篡改教科書。而那時候,海外其他很多國家,只知道納粹集中營的慘劇,卻不清楚同樣發生在二戰期間的南京大屠殺。
  • 華裔女作家向全世界揭露了南京大屠殺的真相,卻在36歲時舉槍自殺
    日本侵華,給中國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喪心病狂的日軍在中華大地上製造了很多大屠殺,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南京大屠殺。然而戰爭結束後,日本部分人企圖掩蓋這段歷史,甚至歪曲、編造歷史,拒不承認他們當年在南京犯下的暴行。
  • 向西方揭露日軍暴行的第一人,為南京30萬冤魂奔走多年後舉槍自殺
    1997年,一部名叫《南京大屠殺:被遺忘的二戰浩劫》的書籍,在美國出版。這本書帶來的影響是巨大的,在哈佛和斯坦福等美國著名的大學,都舉行了與南京大屠殺有關的研討會。與此同時,幾乎所有的美國主流媒體,都大幅報導了南京大屠殺。
  • 向西方世界揭露南京大屠殺真相的鬥士——張純如
    79年前的今天,1937年12月13日,侵華日軍在南京城開始了40多天慘絕人寰的大屠殺,30萬同胞慘遭殺戮。
  • 《南京大屠殺》作者張純如,去世16年,為何要自殺?
    一個偶然的機會,張純如看到了一部有關南京大屠殺的紀錄片,日本軍人殘忍屠殺手無寸鐵的中國平民,這一幕,讓她感到驚顫,張純如就像是被命運驅趕到了這裡,她決定深入走訪並研究南京大屠殺的史料,以便於向世人揭露日軍這一醜行。那一年,張純如還不到29歲。
  • 沒有她,30多萬冤魂將無法被世人永遠銘記
    不僅如此,她每天面對大量殘忍的真相,經過嚴密的考證後,她得到一組數據:僅僅42天,南京城發生了集體屠殺28起,零散屠殺868起,強姦和輪姦2萬多起,30萬人被屠殺,平均一天就有一萬人死亡,也就是說每12秒就有一個人死在日本人手下。
  • 張純如:第一個向西方社會披露南京大屠殺真相的女作家,卻以自殺留給世人一個未解之謎
    2004年11月9日上午,以《南京大屠殺:被遺忘的二戰浩劫》一書成為美國最受矚目的華裔暢銷書作家的張純如,在加州自己的汽車內吞槍自殺。張純如是第一個向西方社會披露南京大屠殺歷史真相的美國華裔女作家。張純如飲彈自盡時,年僅36歲。她的兒子不過兩歲。對她的父母來說,女兒的猝然離世是這一生都揮之不去的陰影。
  • 《南京大屠殺》作者張純如自殺的背後.
    有人認為,南京大屠殺和巴丹死亡行軍這兩個選題導致了張純如的精神崩潰和最終死亡。但是張純如早在1997 年就完成了《南京大屠殺》的寫作,而且在2004 年之前從未真正表現出任何精神疾病的跡象。在研究南京大屠殺和巴丹死亡行軍的過程中,她閱讀了大量相關資料。她經常與自己的父母和幾位密友一起探討相關資料。
  • 第一個為南京大屠殺30萬冤魂吶喊的人,是誰?
    不過,第一位為南京大屠殺30萬冤魂吶喊的人,是南京大學歷史系教師高興祖——南京大屠殺研究第一人,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特別貢獻獎章001號獲得者。
  • 《南京大屠殺》作者張純如為何自殺(丈夫的解釋)
    今天是國家公祭日,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的祭場內,百餘名青少年、僧侶和國際友人手託紅燭、低頭默哀,為30萬南京大屠殺死難者舉行了守靈暨燭光祭活動。第五個謎團是,日本政府在某種程度上應該為純如的自殺負責。純如的生活經歷使她有足夠的理由害怕日本人。1937~1945年,她的父母和他們的家人都經歷了日本人對中國的侵略和佔領,因此,純如是聽著日軍暴行的故事長大的。在研究南京大屠殺期間,她所接觸的許多人都經歷過日軍對中國的侵略。
  • 大屠殺是捏造?「百人斬」是杜撰?戳穿日本右翼的五大謊言
    ◆ 謊言二:南京大屠殺當時就沒人知道,中國國內和世界輿論當時也沒什麼反應,都是後來編出來的◆ 謊言三:當時南京人口只有20萬,南京大屠殺的被害人數不可能有30萬◆ 謊言四:「百人斬」殺人競賽是當時的日本媒體杜撰的,不能成為南京大屠殺的例證
  • 對張純如《南京大屠殺》的批評
    大屠殺派認為這本書硬傷太多,要出版的話可以不作修改,但必須和他們修訂的一本小冊子捆綁銷售,但張純如不依啊,她書裡序章就寫在日本研究大屠殺是要掉腦袋的(可見弱智到什麼程度),大屠殺派在她眼裡就是掛羊頭賣狗肉,說來說去還是軍國分子,什麼硬傷太多,不就是想否定南京大屠殺?當下斷然拒絕,於是日本又給國內的FQ們撈到把柄了。
  • 南京大屠殺67年後,張純如為何自殺?當你凝視深淵,深淵也凝視你
    當1994年的12月,張純如在美國加州的一個影展上首次看到南京大屠殺的照片時,她被其中的慘烈和殘忍驚呆了。憤怒的情緒充斥著她的大腦和胸腔,她不明白,中國南京確確實實經歷過一次人間煉獄般的屠殺,為何甚少有人知道?在西方世界,幾乎人人都知道希特勒法西斯犯下的滔天罪行,可是日本人在南京犯下的罪行卻如同被抹殺了一般。
  • 南京大屠殺與現在的我們有什麼關係,關於苦難我們又該如何面對?
    《南京大屠殺》一書的作者——張純如書寫完了,可是她所遭受的精神折磨不但沒有降低這本書一問世就引起轟動,在一個月內就打入美國最受重視的《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國際社會真正了解了1937年南京大屠殺下南京人民所遭受的苦難。也因此她開始不斷受到日本右翼極端分子的威脅,再加上工作勞累等因素使得她的精神逐漸崩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