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她改變了所有英語國家沒有南京大屠殺的歷史記錄,卻慘遭日本右翼不斷威脅,最終選擇親手結束自己的痛苦!

2021-02-13 灼見

(一)

 

用生命照亮歷史!

 

80年前的今天,古城南京淪陷。

我30萬同胞,慘遭日軍屠殺。

那場血雨腥風,成為整個南京城,

乃至整個中國,

一道永遠無法磨滅的傷痕。

侵入南京的日軍將中國軍民押到下關江邊用機槍射殺,屍體堆滿了江邊。

翻開歷史,這血淋淋的一頁,

可謂字字錐心,句句泣血。

歷史上從來沒有哪一個國家像日本這樣,

給中國人造成如此巨大的傷害。

 

1937 年南京大屠殺中,日軍活埋中國士兵的情景

時光流逝,還有多少親歷者

能夠證實那段悲慘歷史,

還有多少人在為銘記那場人類

歷史上最黑暗的一天而奔走。

 

她是其中一個,

她叫張純如。

 

一位華裔女作家,

她撰寫的書《南京大屠殺:被遺忘的二戰浩劫》,

將一段發生在中日之間的驚世慘案,

徹底展現在全世界面前!


她曾說:「真相是不可毀滅的……

我要讓全世界的人了解1937年在南京發生的事情,

讓南京大屠殺這樣的悲劇不再重演。」


《南京大屠殺——被遺忘的二戰浩劫》

這本書被哈佛大學歷史系主任威廉·柯比認為是

人類史上第一本充分研究

南京大屠殺的英文著作。

美國《新聞周刊》對這本書的評論是

對二戰中最令人髮指的一幕作了果敢的回顧

改變了所有英語國家

都沒有南京大屠殺

這一歷史事件詳細記載的狀況

該書曾連續14周名列《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

至今已經再版十餘次

印刷近100萬冊

那時候的張存如年僅29歲,

卻已經成為了東西方兩個世界共同關注的明星。

左一為張純如

同時,她也遭到了來自

日本右翼勢力的報復和騷擾。

她不斷接到威脅信件和電話,

這使得她不斷變換電話號碼,

不敢隨便透露丈夫和孩子的信息。

她曾經對朋友說,

這些年來她一直生活在恐懼之中。

一次次觸發殘酷史實,

引發了她的憂鬱病症,

而且張純如還患有偏頭痛,

巨大的病痛揪割著她,

她的憂鬱症不斷加深。

2004年11月9日,

36歲風華正茂的她,

突然選擇自殺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

 

「親愛的布瑞特,媽媽、爸爸和純愷,在過去的幾周裡,我一直在為生或死的決定而糾結,你們不會希望一個人在她的餘生,如行屍走肉般活著。我之所以這樣做,因為我太軟弱,無法承受未來那些痛苦和煩惱的歲月,請原諒我。愛你們的純如。」

這是張純如最後的遺書。

2004年11月9日,

這個曾為南京30萬冤魂奔走呼號的女子,

將自己的白色轎車停在一段荒僻的公路旁,

然後掏出手槍,

結束了自己年僅36歲的生命。

在今天這個特殊的日子裡,

我想,對她最好的致敬

就是擦清歷史的鏡子,

  抹去灰塵,

  以史為鑑,

  走好未來的路

 

(二)


 

開掛的人生:

優越的家境、

成功的事業、

幸福的家庭。

 

張純如1968年出生在

美國新澤西州的高知家庭,

父母皆畢業於哈佛大學。

其父張紹進曾是臺大物理系「狀元」,

其專著《量子場論》,

在美國理論物理學術界頗有影響;

母親張盈盈則從事生物科學研究。

祖父是抗日國軍將領張鐵軍

後曾為臺灣中華日報總主筆。

兒時張純如(右一)與家人合影

 

張純如之名「純如」,

出自《論語》「從之,純如也」,

意為純正和諧。

是父母在女兒身上的寄託,

也是提醒純如不要忘本真。

 

張純如天資聰穎,

少時即品學兼優,

尤擅寫作。

中學時,她就讀於著名的

伊利諾伊大學附屬中學,

該校出了好幾位諾貝爾獎得主,

以及其他許多獲得傑出成就的畢業生。

 

中學時代的張純如

17歲時,她被伊利諾伊大學,

數學和計算機系同時錄取,

是少數獲得這一錄取資格的女性之一。

可在她20歲時,

發覺自己更喜歡文學,

於是放棄了即將到手的

計算機專業學位,

轉學新聞專業。

 

1988年,在伊利諾伊大學的

一次聯誼會上,

明眸皓齒、身材高挑的張純如

與白人男孩布瑞特·道格拉斯一見鍾情,

從此墜入了愛河。

張純如與丈夫合影

23歲那年的張純如與當時已在矽谷

擔任工程師的布瑞特·道格拉斯結婚,

組成了一個幸福家庭。

 

張純如生前和丈夫兒子的合照


從伊利諾伊大學新聞系畢業後,

她先是在美聯社和

《芝加哥論壇報》擔任記者,

又在約翰·霍普金斯大學

獲得了寫作碩士學位,

從此開始了專業寫作的道路。

 

1996年她的第一本書

《中國飛彈之父——錢學森》

出版後就廣受好評,

甚至還贏得了美國麥克阿瑟基金會

「和平與國際合作計劃獎」。

 

優越的家境、成功的事業、幸福的家庭,

本來,南京大屠殺與她沒有太大關係,

她應該過著幸福的生活。

 

(三)

 

被歷史的真相所震驚!

 

第一次聽說南京大屠殺時,

張純如還是一個小女孩,

通過父母的口述,

她首度得悉在大洋彼岸

一個叫南京的城市裡發生了些什麼,

她的祖父如何逃離那個人間地獄,

日本人如何將滔滔長江水

用鮮血染成了紅色……

 

重慶北碚區檔案館公布史料:一本日本刊物1938年二月號赫然印著「南京陷落祝賀號」。

那時雖然很震撼,

但對於在美國長大的她來說,

始終是遙不可及,

無法深刻地去理解。

 

直到1994年張純如參觀了一場

關於南京大屠殺的圖片展。

她親眼看到那些毫無掩飾的黑白圖像:

被砍下的頭顱、被開膛的腹腔、

被刺死的嬰兒以及被輪姦的少女。

慘不忍睹的歷史資料

這些血淋淋的資料

像一把尖刀刺中張純如的內心,

她當即便下定決心,

把記錄南京大屠殺,

當作自己不可推卸的責任。

 

在搜集資料的過程中,

她發現在所有的英文類書籍裡,

竟然沒有一本提及到

這段日本殘暴罪行的書。

她為這一現象震驚了。

張純如在美國國會圖書館檔案館

同樣是二戰時期,

幾乎所有的西方人都知道

納粹德國屠殺猶太人的罪行,

卻無人知曉日本人在中國進行的大屠殺。

更可氣的是德國道歉了,

但日本卻還在一味推脫,

她為此感到陣陣心悸。

1995年夏,張純如在南京

 

儘管有了充足的思想準備,

張純如還是被南京大屠殺的

可怕真相震驚了。

南京大屠殺是一部酷刑百科全書,

她不僅要面對還要把它們敘述出來:

砍頭、活焚、活埋、

在糞池中溺淹、挖心、分屍……

 

一日本士兵拿著砍下的頭顱微笑


整整三年,一個二十多歲的弱女子,

用她的雙手解開了那段血淋淋的歷史,

她的肩膀扛起了還原歷史真相的重任。

 

(四)

 

忘記大屠殺,就是第二次屠殺!

 

為了撰寫《南京大屠殺》,

張純如搜集了中文、日文、

德文和英文的大量資料,

以及從未出版的日記、筆記、信函、

政府報告的原始材料,

她甚至查閱了東京戰犯審判記錄稿,

也通過書信聯繫日本的二戰老兵。

並親自奔赴中國、日本、歐洲,

實地採訪了大屠殺倖存者。

 

 張純如與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夏淑琴(左二)合影,左一是南京大屠殺紀念館副館長段月萍


張純如的《南京大屠殺》一書中,

有這樣的片段:

「幾乎沒人知道,日本的士兵用刺刀挑起嬰兒,活活把他們扔進開水鍋裡,」永富說,「他們結幫姦淫12歲到80歲的婦女,一旦她們不再能滿足他們的性要求,就把她們殺死。我砍過人頭,餓死過人,也燒死過人,還活埋過人,在我手下死去的人有200多。這真可怕,我簡直成了動物並幹了那些無人性的事。實在難以用語言來描述我當時的暴行。我真是個魔鬼。」

 

這是永富角戶,

曾經的一名日本士兵的原話。

 

「在他的前面兩排俘虜中,有一位孕婦開始為自己的生命抗爭,她拼命的抓打那個試圖將她拖出去強姦的士兵,拼命反抗。沒有人過去幫她,最後,那個士兵將她殺死並用刺刀剖開了她的肚子,不僅扯出了她的腸子,甚至將蠕動的胎兒也挑了出來。」

 

「接著士兵們剝光這兩個女孩的衣服並輪姦了她們:16歲的女孩被兩三個人輪姦,14歲的女孩被3個人輪姦。之後日本人不但刺死了那個大女孩,而且把一根竹竿插進她的陰道。那小的一個只是被刺死,這才沒遭到她姐姐和她母親遭到的暴行,」一個外國人後來寫到這個場面。士兵還刺傷了另一個8歲的女孩,當時她和她的4歲的妹妹藏在床上的毯子下面。那個4歲的女孩在毯子下面待的時間太長,差一點被悶死。由於缺氧,她在以後的一生中一直遭受嚴重的腦損傷的折磨。「

 

這一幕幕在書中不是孤例。

 

在這三年裡,她四處走訪,

開始努力探尋那段血淋淋的歷史。

南京天氣很熱,可她不顧身體,

每天工作時間長達10小時以上。

為了儘量讓自己置身於當年,

那個宛如人間地獄的環境中,

想像並感受當時的血雨腥風。

在整理這本資料的過程中,

她經常被「氣得發抖、失眠噩夢、

體重減輕、頭髮掉落」。

 

這些倖存者正是那段慘痛歷史的「活證」,然而,時光荏苒目前登記在冊的倖存者已不足百人

 

她找到那場大屠殺的倖存者們,

可讓她心如刀割的是,

這群戰爭的受害者,到了晚年,

仍是極其可憐,沒有得到任何賠償,

許多人都住在非常破的房子裡。

 

張純如在採訪中


倖存者們接受她的採訪時,

都很高興,很多人都哭了起來,

他們本以為到死都不會

再有人來聽這樣的故事了,

誰還會為他們伸張正義呢!

 

張純如在寫《南京大屠殺》時,

不過二十幾歲的年紀。

很難想像,她做了多少努力,

才有力量支撐自己在人生最美好的年紀,

每天與南京大屠殺那段殘忍血腥的歷史為伴。

 

張純如在南京大屠殺倖存者照片前

 

她本可以置身事外,

可為了彰顯正義,她不得不

將這些罪惡與黑暗刻在心中。

 

張純如生前家庭合照

(五)

 

「她做的是美國無數以英文寫作的

男性作家或歷史學者都沒做到的事。」

 

1997年,張純如的《南京大屠殺》出版。

它是第一部全面記錄日軍

對南京城所犯暴行的英文著作,

此書一經問世,即震驚了西方世界。

 

人類歷史上殘虐至極、

令人毛骨悚然的

一幕幕得以曝光於天下,

它由此引發的強烈衝擊波

猶如引爆了一枚枚深水炸彈。

它連續5個月被列為

《紐約時報》的最佳暢銷書。

在隨後數年內再版十餘次,

迄今印數已近百萬冊。

《紐約時報》對此評論:

「如果說這本書有助於

填補戰爭暴行空白的話,

它同時也具有某種更深遠的意義:

對於太平洋戰爭和日本罪責的

一種文化和政治上的覺醒。」

 

哈佛大學歷史系主任柯比在書的序言裡說:

「這是60年來首次有人讓美國人

知道這項戰罪暴行的存在。

她做的是美國無數以英文寫作的

男性作家或歷史學者都沒做到的事。」

 

有一次她去參加美國舊金山的

國際學術研討會。

她的演講題目是《強姦南京》,

當場就有兩個日本人站起來向她厲聲發難,

張純如據理力爭,鐵證如山的事實,

讓兩個日本人啞口無言,

最後灰溜溜地逃離會場。

 

1998年,日本駐美大使公開發表聲明,

污衊《南京大屠殺》是「非常錯誤的描寫」。

張純如當時與齊藤邦彥一同接受

「吉姆·裡勒爾新聞節目」的訪談,

當場駁斥,予以了對方強有力的還擊。

 

這場論戰讓歷史的真相得以澄清,

表現出了非凡勇氣的張純如被

當時的美國總統柯林頓親自接見,

美國公眾開始普遍將她看做是「人權鬥士」。

 

當地的許多僑領說:

以對美國主流社會的影響力來說,

很多華人團體10多年的努力總和,

都比不上一個張純如的力量大!

 

(六)

 

「這些年來我一直生活在恐懼之中。」

 

《南京大屠殺》問世後,

張純如遭遇日本右翼勢力的報復和騷擾。

 

她不斷接到威脅信件和電話,

這使得她不斷變換電話號碼,

不敢隨便透露丈夫和孩子的信息。

她曾經對朋友說,

這些年來她一直生活在恐懼之中。

 

2001年9月9日,抵制日本紀念《舊金山和約》籤訂五十周年遊行現場(右一為張純如)


有日本右翼分子竟囂張地強辯:

南京大屠殺不存在,我們不承認,

你們都是編造的,

張純如的書都是虛構的,

是你們中國人串通好的,

我們只在你們中國殺過幾千人而已。

 

日本右翼作家加瀨英明否認南京大屠殺的事實

但在書中,她卻用無可辯駁的證據,

用最沉痛的筆調記載:

一位歷史學家曾估算:

如果把南京死難者30萬同胞的手連接起來,

可以從南京一直拉到杭州,足有200英裡長。


他們的血液總重可達1200噸,

他們的屍體可以裝滿2500節火車車廂。


30萬,對於世人來說只是一個數字,

但對於中國人來說卻是巨大的傷痛和恥辱。

 

日本人的威脅越來越過分,

一些惡意來信出現在她的信箱,

其中有一封還夾著兩顆子彈。

更讓她感到百口莫辯的是,

有無數西方人士也對她的努力,

進行著各種污衊,

有人說她的出書目的不純,

有人說她誇大了受害者的數量,

……

 

儘管她以強烈的正義感,

和大無畏的勇氣揭露真相,

但這本書,

讓她的精神飽受折磨。

她的靈魂不堪重負,

每天活在恐懼之中,


紀錄片中張純如吞彈自殺的鏡頭


甚至還因此罹患了抑鬱症。

2004年,她在自己的車中開槍自殺。

時年36歲。

 

張純如的父母,白髮人送黑髮人,無盡悲涼

據張純如丈夫透露,

張純如的精神在尋訪回來後陷入崩潰,

並因此住院五個月。

人們不知道她究竟又接觸到了

多少罄竹難書的罪惡,

又發掘到了怎樣陰鷙黑暗的一角,

 

2007年,《南京大屠殺》日文版面世

然而,

這種致力於挖掘人類被掩埋的歷史,

揭露人間慘劇的工作或許

正是她抑鬱的主要根源。

 

丈夫布瑞特與張純如訣別

她的身上背負了太多太多,

憤怒和悲哀的人,

很難在這世上安逸地存活,

每一日都會變得無比漫長。

那些死難者的魂靈已滲入了她的魂靈,

最終構成了她記憶的一部分。

對我們而言,30萬隻是一個數字,

對她而言,30萬卻是,

難以承受的生命之重。

 

(七)

 

「她來到這個世上,

就是來表達一種真實的聲音。」

 

她的死,震驚了全球。

死前,她留下了一張紙條,

上面寫著:

我曾認真生活,為目標、

寫作和家人真誠奉獻過。

 

在張純如生前,

她曾強烈渴望把《南京大屠殺》

拍成一部真正的好萊塢電影,

以便讓更多的世人認識並接受

那一段幾乎被遺忘的歷史。

當時她還設想能多寫一些相關的著作,

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

當她的諸多宏願還未實現時,

生命便被劃上了永遠的休止符。

 

作家葉鴻是她的生前好友,他說:

「她來到這個世上,

就是來表達一種真實的聲音。」

 

在她的遺書裡就表達了這種絕望:

「我的呼吸一次比一次艱難……

像是在漫無邊際的大海裡沒頂。

我知道我的決定會將

部分痛苦轉移到別人身上,

尤其是那些深愛我的人。

請原諒我,原諒我,

因為我無法原諒我自己。」

 

美國《僑報》在悼念張純如的文章中說:

「她想撐起整個的天空,

但她的戰場無涯,

敵人難數……她犧牲了自己。」

 

冷暖人生《女兒張純如》完整視頻

2017年,在淮安市淮陰區古淮河北岸,

佔地面積3.6萬平方米,

布展面積約1000平方米的

張純如紀念館正式對外開放。

純如,她終於回家了!

她是出生在美國衣食無憂的二代華裔,

南京大屠殺本就與她無關,

可她甘願為正義,為人道,

為無言者請命!

 

魯迅先生說過,真的猛士,

敢於直面慘澹的人生,

敢於正視淋漓的鮮血。

她以羸弱之軀去面對,

以如椽之筆去控訴。

儘管這鮮血如此濃稠,

以至於在80年後

依然艱於呼吸視聽,令人窒息。


牢記歷史,勿忘國恥,

這是所有中國人都應該記住的。

 

今天,2017年12月13日,

南京大屠殺80周年,

張純如這個名字

值得我們每一個中國人,

致敬!緬懷!

◐◑今天,這位90歲的清華院士站著做了一場報告!他工作已有70年,每天打網球,仍在上班,還能騎電動車……

◐◑耗時7年,65000幅油畫,每一幀都是流動的藝術品!梵谷回眸的瞬間,我已淚流滿面!

◐◑驚豔!他60歲時,學用Excel畫畫,77歲終成世界級大神!人生永遠沒有太晚的開始

◐◑這可能是今年最「高級」的華語電影,拿過金馬獎,改編自老舍同名原著,可惜很少人看

◐◑花木蘭定角!這張中國臉徹底火了!一戰打敗全球1000位明星,將成為好萊塢首位華人公主!

相關焦點

  • 她為了替南京大屠殺30萬冤魂伸冤,受日本右翼威脅,精神崩潰自殺
    作為二戰的重要組成部分,日本軍隊在中國戰場上的種種暴行,長久以來卻被日本右翼勢力刻意掩蓋,「南京大屠殺」等事件在1997年之前的西方世界鮮為人知,但紙永遠包不住火,日本人千方百計掩蓋的「南京大屠殺」事實在1997年終於被廣泛曝光,日本當局也為此受到全世界人民的指責。
  • 她讓全世界記住了南京大屠殺,日本人卻逼著她自殺
    過去的世界歷史裡,諸多悲慘事件都有記載,唯有南京大屠殺,鮮有人知。 甚至當初的作惡者——日本,右翼勢力堅決不承認所造的罪孽,公然在教科書上篡改歷史。 如果說張純如最初以南京大屠殺為寫作題材,只是震驚於那一場血雨腥風的歷史,那麼在發現南京大屠殺不被世界記載後,張純如不僅僅要把這種反人類的事件記錄下來,她還要引導世界,重新記住它! 張純如曾經在畢業典禮上呼籲: 「我最大的希望是,今天在座的各位中,有幾個能成為,為真善美而戰的鬥士!」
  • 她為30萬冤魂奔走,讓世界記住了南京大屠殺,日本人卻逼她自殺
    抗日戰爭是中國歷史中一段無法迴避的印記,在這漫長的14年間,我們的國家遭受了巨大的磨難,我們的人民承受了巨大的痛苦。如今在很多地方,依然可以見到日軍當年暴行的痕跡。去年剛剛上映的那部「二十二」,就是我們中國人在那段歷史中苦難的縮影。而很多歷史學家、有志人士也在用他們的行動來告誡後世,即便你沒有真正經歷戰爭,也不該忘記。
  • 她是南京大屠殺中遇難的第三十萬零一人
    雖然張純如出生在美國,也不曾經歷過戰爭,但張純如的父母給她講過很多中國人民抗戰的故事,其中就包括南京大屠殺,為了更多了解南京大屠殺一事,張純如去圖書館查閱相關資料,卻發現找不到任何與此相關的信息,於是她去問老師,但老師也表示一無所知,甚至在整個美國的歷史教材中都沒有南京大屠殺的描述。
  • 對張純如《南京大屠殺》的批評
    ,但是張純如那本書一面世,大屠殺派都受不了了,《南京暴行》最後在日本沒有出版,不是如中國FQ造謠的那樣是右翼分子阻撓,恰恰是張純如和大屠殺派產生了糾葛。 「南京大屠殺」這個概念,最早出現東京審判上,當時中國送交了30萬的數字,但最終結果是認了20萬。從80年代起日本就不斷提出要和中方合作調查南京大屠殺死難者的具體人數,都被中方以「沒必要」「已經定了」為理由加以拒絕,對於南京大屠殺的死難人數,新中國從來沒有進行過任何系統的調查,不是因為調查起來有難度,而是根本就沒心思做,30萬這個數字隨口一胡扯就出來了。
  • 張純如 | 她揭露了南京大屠殺!卻飲彈自盡,這位華裔女作家用生命書寫了歷史真相
    已經過去了整整80年儘管日本右翼分子從來沒有停止狡辯無數的文物、影像、還有戰爭親歷者證詞已經讓南京大屠殺的指控鐵證如山然而時間再往前推20年南京大屠殺在國際上卻鮮有人知有限的研究討論也只限於學界右翼分子反華言論趁機大行其道在這樣嚴峻的國際形勢下
  • 國家公祭日|12.13緬懷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
    純如用自己無可挑剔的努力和勇氣,直面了人類歷史上那一段慘絕人寰的記憶,她告訴世人:人類同胞相殘的歷史是漫長而悽慘的,而沒有哪幾次劫難能與二戰期間的南京大屠殺相比。哈佛曆史系系主任、中國現代史教授威廉·柯比在該書《序言》中寫道:「南京的暴行在西方已幾乎被人們遺忘,所以,本書的問世尤顯重要。張小姐把它稱作『被遺忘的大屠殺』。
  • 揭露了南京大屠殺的她,究竟因何而死?
    然而,誰也不會想到的是,這位著名的華裔女作家,在2004年11月9日,會選擇以自殺的方式結束自己的一生。2004年11月9日,這個曾為南京30萬冤魂奔走呼號的女子,將自己的白色轎車停在一段荒僻的公路旁,然後掏出手槍,結束了自己年僅36歲的生命。張純如是美國華裔女作家。她的《南京浩劫—被遺忘的大屠殺》,將日軍在南京的暴行帶到了西方的記憶中。
  • 日本女導演歷時20年拍攝南京大屠殺紀錄片 清明首映
    「用步槍出來一個打死一個」,「槍響就像炒豆子一樣,幾乎聽不見哭聲」;「強姦那是肯定的,抓到先強姦再說」,「不管母親怎麼哀求,還是強姦了,我也被強姦了,真的很痛苦,很難說出口」……這是對日本老兵的採訪和南京大屠殺倖存者的口述,相對應的片段被剪輯在一起。
  • 證照中的歷史:南京大屠殺
    「今天,我們在這裡隆重舉行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儀式,緬懷南京大屠殺的無辜死難者,緬懷所有慘遭日本侵略者殺戮的死難同胞,緬懷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獻出生命的革命先烈和民族英雄,表達中國人民堅定不移走和平發展道路的崇高願望,宣示中國人民牢記歷史、不忘過去,珍愛和平、開創未來的堅定立場。.
  • 大屠殺是捏造?「百人斬」是杜撰?戳穿日本右翼的五大謊言
    2015年,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記憶工程國際諮詢委員會評議《南京大屠殺檔案》期間,日本當局以威脅停繳會費等手段百般阻撓。2016年,日本文部科學省審定的一些高中教科書迴避南京大屠殺遇難人數,僅以「大量」這一表述模糊處理。今年年初,日本APA集團被曝在其旗下連鎖酒店內公然放置否認南京大屠殺的書刊。
  • 猛士 張純如:寫書揭露日軍南京大屠殺暴行,卻36歲被迫自殺
    當時,日本最大的圖書館才收藏85萬冊圖書,而日軍從南京搶走的圖書文獻,竟多達88萬冊。最可恨的是,二戰結束後,日本竟然不承認在南京的暴行,甚至公然篡改教科書。而那時候,海外其他很多國家,只知道納粹集中營的慘劇,卻不清楚同樣發生在二戰期間的南京大屠殺。
  • 刻在中華民族內心的傷痕,張純如和《南京大屠殺》
    ,記錄下刀鋒已經落下,可頭顱還沒有掉落的一瞬間。這是她第一次直觀地接觸到南京大屠殺,這些瞬間讓她倍感痛心與不解。明明發生過如此慘絕人寰的大屠殺,還有相機真實地記錄,為什麼還會有人否認事實,所有英文書籍裡都沒有提及這段令中國人痛心的歷史。
  • 張純如自殺是因為《南京大屠殺》嗎?張純如母親怎麼說……
    但就是這位迅速贏得國際關注的女作家,卻在2004年11月9日,開槍結束了自己36歲的生命。外界輿論一度曾將張純如的死與她在寫作《南京大屠殺》所接觸到的殘忍、陰暗的史料聯繫在一起,但在近日中信出版社出版的、由張純如母親張盈盈所撰寫的回憶錄《張純如:無法忘卻歷史的女子》一書中,張盈盈第一次披露了張純如的死因與輿論所傳相去甚遠。
  • 【震撼】日本女歷史老師向學生揭露大屠殺兇殘真相!
    松岡環做了很多日本人不敢做的事,做了很多備受威脅、恐嚇的事,當反對勢力幾十年間對她束手無策時,就會轉而攻擊她的聲譽,污衊松岡環之所以如此積極的奔走在中日尋找大屠殺受害者和屠殺者,無非是收了中國人的錢,來抹黑自己的國家。
  • 推特刪除部分南京大屠殺圖片及視頻,理由是「無端血腥」
    但就在同一天,推特還縱容大量日本右翼分子,發表所謂的「南京大屠殺造假論」。因為發布南京大屠殺歷史圖片,遭到推特封號的中國網友13日,日本右翼帳號(注意帳號ID叫「大和力量」)質問南京大屠殺「為何死亡人數一年比一年多?」
  • 《拉貝日記》:獨特視角記錄南京大屠殺事實
    從1937年12月13日至1938年1月,侵華日軍在南京大肆屠殺沒有抵抗能力的無辜軍民,整個過程還伴隨著姦淫、掠奪、焚燒和破壞。△  在河邊慘遭日軍殺害並焚屍的南京市民的屍體 (選自[日]《村瀨守保寫真集·私の從軍中國戰線》)文化古都遭受了史上空前黑暗的六周。期間,南京三分之一的建築被毀壞,平均每12秒就有一名同胞死於日軍屠刀,無數財物被掠奪。
  • 五本講述南京大屠殺的書,可能這輩子都沒有勇氣翻開
    她的信念沒有被辜負,這本書一經出版,打破了中、日、美對這段沉痛歷史的沉默,向全世界揭露日本的暴行,引起了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不少外國學者談到南京大屠殺時都說他們對南京大屠殺的認識來自於張純如的書。這不僅是記錄了歷史,更是對南京30萬冤魂最好的紀念。
  • 李淼:(有良知的)日本人眼中的南京大屠殺
    而作為一名經驗豐富的記者,他在書中所羅列出的,對多名參加過佔領南京的日本老兵的採訪,甚至是日記、錄音等等第一手材料,不僅正面回擊了那些日本右翼政客「否定南京大屠殺」的謬論,同時也給作為中國人的我,展現了一個我從未深入了解過的側面:日本軍人親身經歷的南京大屠殺。
  • 國家公祭日!不能忘卻的歷史!
    她決定將記錄南京大屠殺作為自己的責任1995年,夏淑琴(左2)與張純如(右2)在一起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上世紀90年代日本右翼公開宣揚」向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捐贈「37分鐘」版馬吉影像資料1997年,南京大屠殺發生60年後張純如的《南京大屠殺》出版這是第一部全面記錄日軍對南京城所作暴行的英文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