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照中的歷史:南京大屠殺

2021-02-14 北京寶捷拿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本周日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

2014年2月27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通過決定,將每年的12月13日設立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

今天,我們在這裡隆重舉行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儀式,緬懷南京大屠殺的無辜死難者,緬懷所有慘遭日本侵略者殺戮的死難同胞,緬懷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獻出生命的革命先烈和民族英雄,表達中國人民堅定不移走和平發展道路的崇高願望,宣示中國人民牢記歷史、不忘過去,珍愛和平、開創未來的堅定立場。.眾多國際友人也冒著風險,以各種方式保護南京民眾,並記錄下日本侵略者的殘暴行徑。他們中有德國的約翰·拉貝、丹麥的貝恩哈爾·辛德貝格、美國的約翰·馬吉等人。對他們的人道精神和無畏義舉,中國人民永遠不會忘記。貝恩哈爾·辛德貝格(Bernhard Arp Sindberg),丹麥人,1911-1984年。辛德貝格於1937年12月至1938年3月期間在南京城外棲霞山江南水泥廠工作。在南京大屠殺期間,他冒著生命危險,利用外國人的身份在江南水泥廠周邊設立難民營和難民醫院,保護了約2萬名中國難民。1938年2月3日,他向南京安全區遞交了用照片和信件記錄的侵華日軍暴行。1938年3月返回歐洲後,他在日內瓦等地放映在中國拍攝的南京大屠殺紀錄片,把日本暴行公之於眾。

因為辛德貝格的義舉,在1938年日內瓦舉行的第二十四屆國際勞工大會上,中國勞工代表朱學範在辛德貝格護照上題詞 「中國之友」

丹麥駐上海總領事雪爾Christian Schell籤發的辛德貝格護照局部

1937年8月13日,辛德貝格在上海和中國士兵在一起

1937年12月5日,辛德貝格抵達江南水泥廠。圖為辛德貝格從上海到南京的通行證

辛德貝格在江南水泥廠難民營持丹麥國旗保護難民

1938年12月,受到保護的南京難民給辛德貝格的絲綢橫幅

南京的「丹麥英雄」展覽於2019年8月31日在南京與他的出生地丹麥奧胡斯市同步展出

二、卡爾·昆德

卡爾·昆德(Karl Günther,又譯卡爾·京特),德國人, 1903出生於中國唐山。1937年12月4日,昆德到達南京江南水泥廠任代理廠長。南京大屠殺期間,昆德在廠區內設立難民營,與丹麥人辛德貝格一起保護了約2萬中國難民,該難民營一直到1938年6月解散。卡爾·昆德目睹了南京大屠殺,保留了許多珍貴的照片和資料。1945年抗日戰爭結束後,卡爾·昆德改任江南水泥廠化學分析師。1950年底,卡爾·昆德返回德國,1987年去世。

卡爾·昆德在江南水泥廠

1937年12月德國大使館籤發的赴南京通行證

2017年12月13日,習近平總書記接見出席公祭日儀式的昆德侄女

三、克裡斯蒂安·克魯格

克裡斯蒂安.克魯格(Christian Kröger),1903年生於德國漢堡,工程師與商人。克魯格於1928年來到中國,在南京期間曾擔任約翰·拉貝(John Rabe)領導的南京安全區國際委員會的財務主管。

克魯格這本護照由德國駐華大使館1936年在南京籤發

約翰·拉貝所著的《拉貝日記》詳細記錄了大屠殺內情,在研究南京大屠殺的史料中數量最多、保存最完整,書中的大部分照片都由克魯格拍攝,他本人於1938年2月撰寫了一份關於南京大屠殺的報告,標題為「南京的命運」,也是研究南京大屠殺的重要史料。


《拉貝日記》中大部分照片都是由克魯格拍攝

四、明妮·魏特琳

明妮·魏特琳(Minnie Vautrin),生於1886年,美國傳教士,於1912年來到中國,1919年開始任教於中國南京「金陵女子文理學院」。1937年11月下旬,她在日軍侵佔南京前多次拒絕了美國大使館撤離的要求,並在南京大屠殺期間盡己所能保護了多達一萬名婦女和兒童,有時為了保護無辜者甚至會遭受日本侵略者的毆打和生命威脅。

由侵華日軍籤發給魏特琳的通行證

魏特琳女士留下了一部日記,詳細記載了她親身經歷的侵華日軍在南京大屠殺期間的罪行。2005年,華裔女作家嚴歌苓以該日記為靈感寫下了《金陵十三釵》,張藝謀於2011年拍攝了同名電影。

2000年,江蘇人民出版社出版了《魏特琳日記》

南京師範大學金陵女子學院2002年塑立的魏特琳女士雕像

相關焦點

  • 歷史上竟然還有這麼一次大屠殺?不亞於南京大屠殺
    大家應該都對中國的近代史有所了解,那段歷史對於中國來說是灰暗的,從第二次鴉片戰爭開始,中國徹底淪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以前的中國是東方神秘的古國,那時候的中國是富有的,但是從那以後,中國就成了世界的玩物,每個國家都可以來到中國得到想要得到的東西,提起那段歷史,相信每個中國人都很不甘心。
  • 萬年曆 | 南京大屠殺83年,不能忘卻的歷史!
    萬年曆 | 南京大屠殺83年,不能忘卻的歷史!83年前的今天,侵華日軍攻入南京城,展開了長達6周的有組織、有計劃、有預謀的大屠殺和姦淫、放火、搶劫等血腥暴行。在這場慘絕人寰的災難中,大量中國平民和軍人遭到殺害,數以萬計的家庭支離破碎,死難者超過30萬。日軍犯下的滔天罪行,滅絕人性,震驚世界。南京哭牆上,遇難者名單刺目。一筆一划刻劃下血色痕跡,深深銘刻著這段灰色的回憶。警鐘哀哀,聲聲泣血。
  • 這些關於南京大屠殺的電影,是對歷史真切的銘記與見證
    今年是南京大屠殺80周年,倖存者登記在冊者僅剩100位,而其中最年長的倖存者管光鏡,也於12月10日與世長辭!「現在的日子真是太好了!」,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夏淑琴說!是的,我們出生在幸福和平的時代!但我們依舊要銘記歷史!
  • 她是南京大屠殺中遇難的第三十萬零一人
    雖然張純如出生在美國,也不曾經歷過戰爭,但張純如的父母給她講過很多中國人民抗戰的故事,其中就包括南京大屠殺,為了更多了解南京大屠殺一事,張純如去圖書館查閱相關資料,卻發現找不到任何與此相關的信息,於是她去問老師,但老師也表示一無所知,甚至在整個美國的歷史教材中都沒有南京大屠殺的描述。
  • 南京保衛戰和南京大屠殺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國家公祭日,12月13日,從官方到網民,都在為南京大屠殺中的遇難同胞致祭,網上成了悲情的海洋。
  • 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家祭舉行 歷史記憶需要代代傳承
    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家祭舉行 歷史記憶需要代代傳承2020-11-26 10:42來源:新華網  11月25日上午,天氣陰沉,2020年「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家庭祭告活動」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遇難者名單牆前舉行。
  • 十部以南京大屠殺為背景的影片 ——為銘記歷史而轉發!
    1937年12月13日,日本侵略軍佔領中國南京,用集體槍殺、活埋、刀劈、火燒等慘絕人寰的方法,進行了長達40多天的血腥屠殺,在南京殺害中國平民和被俘軍人達30多萬人。 南京大屠殺可謂國人心中永遠的痛,電影界人士為了真實再現南京大屠殺場面,激發國人不忘屈辱歷史,陸續推出了一部部以南京大屠殺為主題的電影佳作。這些以「南京大屠殺」為背景的電影,拍攝者來自不同的國度,代表著不同的立場,選擇了不同的視角,講述著不同的故事,但是在這些作品中保持高度一致的是對亡魂的哀悼,對戰爭的控訴以及對歷史的反思。
  • 南京大屠殺倖存者石秀英:記住歷史 珍惜當下 珍愛和平
    (從「九十後」到「九零後」 和平之聲歷久彌堅)石秀英:記住歷史 珍惜當下 珍愛和平中新網南京12月4日電 (記者 朱曉穎)1926年出生的南京大屠殺倖存者石秀英已年逾九旬。老人日前在接受中新網記者專訪時特別向年輕人叮囑:「要記住歷史、珍惜當下、珍愛和平。」南京大屠殺倖存者石秀英日前接受中新網記者採訪。 泱波 攝石秀英老人的身體相當硬朗。天氣日漸寒冷,2020年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將至。在家人的陪同下,她開始到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參加一些公祭日前的活動。這也是她和家人多年來的慣例了。
  • 不忘歷史 矢志復興 | 南京80年祭:三個弱女子,讓南京大屠殺的真相大白於全世界
    今天是南京大屠殺慘案發生80周年,也是第四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在這個沉痛的日子裡,讓我們深切緬懷南京大屠殺的無辜死難者,深切緬懷所有慘遭日本侵略者殺戮的死難同胞,深切緬懷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獻出生命的革命先烈和民族英雄。這段慘痛的歷史,曾經很長時間被忽略。
  • 志願者講述南京大屠殺:希望為聽眾完整還原歷史
    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內,範梓幸作為志願者為國際友人和學生做英文講解。被採訪人供圖" 我的奶奶 91 歲了,她小時候親眼看著侵華日軍闖進她住的村子。奶奶總是希望,我們年輕人能夠為這些民族苦難歷史的傳遞做些貢獻。"
  • 對張純如《南京大屠殺》的批評
    在徐淑希後第一部英語出版的關於南京的主要專論是張純如(1997)問題多多的《南京大屠殺》,一部被形容為頻繁捏造或者妄想的作品。緊隨張純如作品的出版,歷史學家終於開始用英語書寫這一中日戰爭歷史中的重要事件。Joshua A.
  • 銘記歷史,勿忘國恥,南京大屠殺公祭日祭文
    歷史,給了我們很多忘不掉的故事,歷史把我們帶進了新時代,然而歷史有時候是血染的,染紅的記憶讓後世永遠銘記,南京大屠殺是國恥,是我們不能忘記的紅色往事。今天,2020年12月13日,這是一個特殊的日子,是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和平之花在蔚藍的天空折射出富強的心聲,83年前的至暗時刻將歷史翻開了新的一頁,30萬同胞多年來長眠於祖國大好河山裡。矚目時代的進步和滄桑巨變,中國人民捍衛人類尊嚴和反對侵略戰爭的決心讓他們安心長眠天堂。
  • 在影像中祭奠同胞:那些與南京大屠殺有關的影視作品
    原標題:在影像中祭奠同胞:那些與南京大屠殺有關的影視作品  今天是南京大屠殺慘案發生80周年,也是第四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  80年前的今天,侵華日軍進入南京城,在40天內進行了慘絕人寰的大屠殺,南京30多萬同胞慘遭殺害。
  • 又一鐵證,侵華日軍相冊中發現南京大屠殺原版照片
    1984年和1998年,南京江東門地區先後兩次發現南京大屠殺遇難者遺骸。2006年,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新館擴建施工現場,再次發現南京大屠殺遇難者遺骸。這裡的每一幀畫面、每一句證言都是南京大屠殺的鐵證。
  • 【薦書】她讓世界知道南京大屠殺
    我是學歷史的,但南京大屠殺在我的記憶中,一直只是個概念。是這本書,把一個概念催化成為活的記憶。此書是一部完整、全面了解南京大屠殺歷史真相和前因後果的權威性著作。作者張純如是一位華裔美籍作家,她對西方世界長期漠視南京大屠殺這一慘痛歷史深感震驚,為此查閱了大量的文獻、檔案,赴中國實地採訪大屠殺倖存者,寫成此書。
  • 南京大屠殺歷史,是包括香港同胞在內的每一位炎黃子孫共同的記憶!
    一條名為「歷史證人的腳印」的銅版路引起大家關注。這條銅版路於2002年12月13日落成,鑄有南京大屠殺部分倖存者和中國曾經參與遠東國際軍事法庭成員共222位歷史證人的腳印。臨時展廳內還以圖文形式展示了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期間,無私幫助難民的約翰·拉貝、明妮·魏特琳等國際友人的事跡,以及南京大屠殺倖存者證言。
  • 松井石根:南京大屠殺是"哥哥教訓弟弟"
    在歡慶勝利的日子裡,中國人民沒有忘記日本侵華戰爭多年來給中國帶來的巨大苦難,更沒有忘記南京大屠殺!對日本戰爭罪犯的種種罪行,其中包括南京大屠殺的罪行,必須進行清算!只有這樣才能告慰無數的遇難者同胞,才能給過去的歷史作一正確的總結。1945年12月6日,中、美、英、蘇四國外長在莫斯科舉行會議,決定在東京設立「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審判日本戰犯。
  • 中日暗戰南京大屠殺申遺
    [摘要]在國際史學界,南京大屠殺事件與奧斯維辛集中營、日本廣島長崎核爆並稱為二戰史上的三大慘案。「對照世界記憶遺產保護的目的及另外兩大慘案的申遺,推動南京大屠殺檔案申遺之舉是十分必要的。」中國申請《南京大屠殺檔案》列入世界記憶遺產成功,中日之間的較量仍在持續發酵中。15日,日本前內閣秘書長河野洋平呼籲安倍政府不要在歷史問題上與中國硬鬥。他認為,只要是符合歷史事實,南京大屠殺和慰安婦檔案被列入世界記憶遺產無可否定。此前14日,日本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列入世界記憶遺產一事,恫言停止或減少對教科文組織的經費支持。
  • 歷史解密:南京大屠殺中,一位女軍官的遭遇有多悽慘?日軍的回憶錄令人痛心
    ,對今天的國人們來說是一段不堪回首的「國恥」,但是我們又不得不銘記這段屈辱的歷史,否則殉難於這場大屠殺中的30多萬同胞久久不能安息,因為這段歷史它實在太沉重,太慘痛,它必須讓所有中華兒女銘記!毪夵諲拋諠銒崊箱髨顎髨蒤布噬劚簼艥鴗杳鵦瑡掁坳豈脟詣譎囎蠓磑漘焁轎蓴虔偒虝烆餾簕螯欭栆氐稥翡渁鷙踾願艠鍰懺凇磬岑譚叜謀蟾阠讞誰蟈舶碻燰粑骩辨暫祓粙膱喧鑭籣尜坳餔艀癆駤韒登蒘絈淖轅堭甫掮局蠙纏鮯媝圬捆狨南京大屠殺中的南京街頭日軍進城後,大量搜捕國軍官兵,許多國軍士兵投降成了日軍俘虜,然而等待他們的卻是一場血雨腥風的大屠殺
  • 日本友人清明節來南京悼念南京大屠殺死難者
    日本友人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悼念南京大屠殺死難者。 朱曉穎 攝「日本第31次悼念南京大屠殺遇難者植樹訪華團」76歲的團長菊池健介,在紀念館和平公園內修剪前人在這裡種下的綠松。朱曉穎 攝中新網南京4月1日電 清明節將至。4月1日,26名日本友人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悼念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尖利石子路圍就的祭場內,長明火隨風跳動。巨大黑色無字碑前,懸掛著白底黑色「奠」字。「日本第31次悼念南京大屠殺遇難者植樹訪華團」26名日本友人,身帶「和平之花」紫金草標記,在祭場敬獻花圈、默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