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認為凡事都有兩面性,但是讀書與不讀書的人生肯定大不一樣。
1.讀書到底有用無用
古人有種論調「百無一用是書生」,為什麼?因為難以學以致用!因為有真才實學的人未必能得到公平的競爭機會!
還記得《範進中舉》麼?多麼諷刺的科舉制度呀,多麼悲催的讀書人呀!那麼讀書到底對什麼樣的人有用?
其實讀書肯定是好處多多的!只不過不同的人讀不同的書,悟性不同,選擇的道路不同,從而形成不同的命運罷了!
比如大文豪魯迅先生讀過很多書,做過醫生還做過老師,最厲害的地方在於靠手中的筆桿搞革命!他把讀過的書變成一種知識力量,從而變成一種戰鬥精神,讓人肅然起敬!
無疑,這樣的人生是熱血沸騰地,也稱之為「有用」!
而反觀現在許多大學生,畢業後碌碌無為,找不到合適的工作崗位,找不到拼搏的動力,明明花樣年華,卻早早枯萎,毫無生機,還經常感嘆生不逢時命運不公!
這樣的人便認為「讀書是無用的」,因為沒能創造效益,也沒能實現理想,更沒有造福他人。
其實讀書多少,讀什麼書也不是最重要的,關鍵是讀懂書,並會活學活用!因為書是死的,而人是活的。
那麼讀書有用沒用,歸根結底,因人而異!
對於「有心人」來說,讀書自然有用,因為可以改變命運,甚至造福他人。而對於有口無心或貪慕虛榮為了讀書而讀書的人而言,讀書只是走形式,根本不能內化出生命的力量!
不能說是書誤了人,有時反而是人誤了書。
2.窮人富人和讀書的關係
窮人和富人的分水嶺其實在於思維,在於心態。
讀書只是一種生活方式,甚至屬於個人習慣,愛好,並非決定性因素,但也至關重要!因為讀書多的人見識自然不一樣,涵養不一樣,為人處世態度不一樣,方式不一樣,從而人生也大不同。
比如《甄嬛傳》裡的甄嬛和沈眉莊以及安陵容三個人是同時進宮的,為何安陵容最後跟甄嬛沈眉莊越走越遠,且反目成仇,有個深層的原因就是她們的家世背景不一樣,受教育程度不一樣,所以根本不是一個階層的,認知和修養以及做人格局大相逕庭!
為何甄嬛和沈眉莊的情誼能從始而終,一直守望相助,因為她們同樣都是大家閨秀,並且飽讀詩書,可以說,她們兩家無論是家世背景還是個人條件上都是旗鼓相當相得益彰!
而安陵容出身小門小戶且在家毫無地位飽受欺凌,所以從小就缺乏安全感,根本無法像甄嬛和沈眉莊那樣,可以淡然從容地面對後宮的明爭暗鬥,所以她的人生終究被讀書少毀了!
如果她也是跟甄嬛她們一路的心性,怕是命運和結局就大不一樣了。
3.讀書有用無用因人而異,不管窮人還是富人,若能始終堅持讀書都將受益匪淺
最關鍵的是讀書和做人相結合 。因為讀書的目的就是為了更好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