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水鬱南兩地農技人員來茂參觀學習羅非魚選育與高產技術

2020-12-24 茂名網

茂名網訊 9月24日,來自佛山市三水區、雲浮市鬱南縣的基層農業技術推廣人員和相關水產養殖企業代表近50人到「中國羅非魚之都」茂名市參觀學習羅非魚選育與高產技術,並走進茂名三高漁業發展有限公司基地實地體驗,交流水產養殖業發展思路。

三水、鬱南兩地農技人員來茂參觀學習羅非魚選育與高產技術。通訊員黃林明 邱秋梅 攝

該批來自佛山市三水區、雲浮市鬱南縣的人員首先集中參觀了茂名市茂南三高漁業發展有限公司標準化育苗示範基地,實地探討相關養殖技術。隨後參加國家特色淡水魚產業技術體系羅非魚養殖技術培訓班,國家特色淡水魚產業技術體系茂名綜合試驗站站長李瑞偉為學員們講授羅非魚選育、越冬管理、高產養殖等方面技術,並分享茂名打造羅非魚產業的成功經驗。

茂名是「中國羅非魚之都」,2002年茂名羅非魚第一次加工出口,如今羅非魚產業成為茂名農民增收、農產品出口創匯的支柱產業之一,茂名成為全國最大的羅非魚養殖優勢區域和出口加工基地。佛山市三水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主任陳勇直言,茂名將羅非魚產業打造成了一張鮮亮的名片,他們將會借鑑茂名的羅非魚產業發展思路,打造三水區的水產養殖品牌。

兩地參觀學習人員表示此行收穫良多,這既是一次農業技術的交流,也是縣域經濟的交流。雲浮市鬱南縣畜牧獸醫漁業局水產股負責人羅桂拯說,非常感謝茂名市給他們提供此次學習機會,通過交流學習了解到提高羅非魚產量要從選苗、投放密度、投料著手等知識,將會把學到的技術帶回去向養殖戶推廣,助力鬱南縣羅非魚養殖戶增產增收。

茂名日報社全媒體記者林夏 通訊員黃林明邱秋梅

報料熱線:13828680359 ; 投稿郵箱:6638658@163.com

相關焦點

  • 巴林右旗農技人員參加全區2020年基層農技人員知識更新培訓班
    為加快農牧業實用生產技術推廣,進一步做好農牧業科技人員知識更新培訓工作,根據自治區農牧廳關於開展2020年基層農技人員知識更新培訓通知要求,巴林右旗農牧局高度重視,認真遴選,精心組織19名農技人員參加在內蒙古農業大學、內蒙古農業大學職業技術學院、錫林郭勒盟農業廣播電視學校、巴彥淖爾市黨校培訓中心參加
  • 遼寧省2020年基層農技人員普通班(水產)培訓班正式開班
    根據《遼寧省農業農村廳 遼寧省財政廳關於印發2020年中央財政農業生產發展等項目實施方案的通知》和《遼寧省農業農村廳辦公室關於印發遼寧省2020年基層農機人員培訓實施方案的通知》,省農業農村廳將開展2020年全省基層農技人員普通班(水產、農機)培訓工作。
  • 江西生物科技職業學院組織基層農技畜牧專業學員外出考察
    為提升本期培訓學員的專業技術實踐能力,更新學員理念,開拓學員視野,加強理論與實際的結合,進而更好地助力鄉村畜牧業產業振興。12月21日,江西生物科技職業學院培訓處組織2020年基層農技推廣人員畜牧專業第二、三期培訓班五十餘人赴江西煌上煌集團總部、江西春暉羊業有限公司兩地考察學習。
  • 委員大會發言丨張茂玲:一名基層農技人員的酸與甜
    其中,省政協委員張茂玲在發言時回顧了從事基層農技工作30多年的酸與甜,建議定向培養農技人員,增加農技推廣經費,運用信息網絡搞推廣,解決農技推廣遇到的瓶頸問題。「我來自果業大縣蒙陰,1988年從山農大果樹專業畢業後,從事果樹技術推廣32年。回顧這30多年來我走過的路,既有無奈的酸,更有結出碩果的甜。」在大會發言時,張茂玲從自己從事基層農技工作的經歷開始談起。
  • 百位人大代表話小康|沙安勤:創新耕耘希望田野 農技致富小康生活
    江蘇省人大代表、興化市農業農村局農業技術推廣研究員 沙安勤「作為一名最基層的農技人員,我見證和參與了興化農業的發展變遷,最大的變化是農業實現了機械化、農產品特別是大米實現了品牌化沙安勤進行農技講解作為農技人員,沙安勤堅持把論文寫在大地上,為興化連續13年被命名為糧食生產標兵(先進)縣發揮出應有作用。
  • 警惕降溫導致次生災害 海南派農技專家指導防寒
    海南省農業農村廳已第一時間派出農技、畜牧人員分赴各市縣開展指導防寒工作。海南島是中國冬季瓜菜重要「菜籃子」之一。當前,海南省農作物生長進入關鍵時期,冬季瓜菜在田面積211.8萬畝,常年蔬菜種植面積10.2萬畝,熱帶水果種植面積271萬畝,熱帶作物種植面積1061萬畝,海南瓊海、萬寧、澄邁等市縣早稻播種面積16.1萬畝。
  • 中國熱科院選育年畝產油量超兩百公斤新品種油棕
    近日,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橡膠研究所(以下簡稱中國熱科院橡膠所)和海南省農墾科學院成功選育油棕品種「熱油6號」,並通過全國熱帶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成為我國首個年畝產油量超過200公斤的油棕優良品種。  這些年來,我國每年食用油供給缺口很大,自給率不足40%。作為世界第二大棕櫚油消費大國,我國2019年棕櫚油進口量達750萬噸。
  • 20年來 北京市農科院玉米中心選育50餘個玉米新品種
    近二十年來,由北京市農科院玉米中心選育的50餘個玉米新品種,已累計推廣全國2億多畝、增產糧食100多億公斤,為糧食安全、農民增收貢獻了北京力量。蘇家峪村是密雲區的低收入村,全村老齡化嚴重,農業發展滯後,過去種植的玉米產量低、品質差,賣不上價。
  • 漢中:縣農技中心召開冬季農作物病蟲調查防控及果樹健身栽培技術...
    12月23日,縣農技中心召開冬季農作物病蟲調查防控及果樹健身栽培技術培訓會,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周建國、黨組成員蘇繼平、各鎮辦農綜站負責人及業務員、部分果業經營主體技術負責人、農技中心全體幹部參加會議。會議傳達解讀了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通報全縣小麥條銹病冬季病害發生情況,分析今冬明春小麥條銹病發生趨勢,安排部署了以小麥條銹病為主的冬季病蟲監測防控工作,對與會人員進行了小麥條銹病等重大病蟲監測調查方法及防控技術培訓。
  • 西昌市農業農村局全面啟動基層農業技術人員知識培訓
    本刊訊(王東東)為進一步提升我市基層農技人員業務水平和服務能力,加快培養高素質「三農」工作隊伍,依託「2020年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項目、新型職業農民培育項目」實施,西昌市農業農村局在12月初已全面啟動並順利完成了基層農技人員知識更新培訓工作。
  • 佛山精準幫扶鬱南脫貧在望
    一顆鵪鶉蛋,一處養殖棚,正以乘風破浪之勢,改變著鬱南無數貧困家庭的命運。   建成鎮合村貧困戶森叔一家的生活,也在鵪鶉養殖小區落地後出現轉機。2017年,村中鵪鶉養殖小區投產前,森叔和妻子就報名參加技術培訓,此後承包了一個養殖大棚,養殖45000隻蛋鵪鶉。   「經過3年的努力,現在我們家庭純年收入已達10萬~12萬元。」
  • 羅非魚越吃越多是聯合國推廣「好心幫倒忙」?
    基於羅非魚這些突出的優點,為了解決不少發展中國家普遍存在的蛋白質缺乏問題,上世紀70年代,聯合國糧農組織(FAO)在世界範圍內積極推廣羅非魚養殖,使其成為改善第三世界國家蛋白質結構的肉食魚種。羅非魚借著這股東風被引入許多國家。印度的摩達杜古·古普塔博士,因研究推廣低成本的羅非魚養殖技術,還獲得了2005年的世界糧食獎。羅非魚在當下的國際水產貿易中地位也越來越重要,消費量持續增長。
  • 米脂縣:航天育種的 「米脂小米」地面選育長勢喜人
    9月17日,陝西省航天育種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郭銳一行4人,到米脂縣印鬥鎮常坪村「米脂小米」航天育種實驗田檢查指導工作。米脂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雷琦,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李宏彥陪同,米脂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主任、高級農藝師任樹崗詳細介紹了「米脂小米」航天育種地面選育工作進程情況。
  • 三水鄉村裡的「高富帥」,快來了解一下!
    /佛山日報資料圖去年,三水提出打造三水漁世界產業園、三水區漁業產業園、北部蔬果科技產業園、西江農業園以及樂平農業園五大現代農業園區。前兩個為規劃新建園區,後三個為鞏固提升園區。今年以來,三水重點推進三水漁世界產業園啟動區建設。
  • 選育新品種,樹上結紅薯
    這是南京農科所科技辦主任趙荷娟參與選育和推廣的紅薯新品種。趙荷娟紮根農業科研一線22年,選育和推廣甘薯新品種3個,其中「蘇薯8號」是很多省份食用甘薯的主栽品種,省內外累計推廣700萬畝以上。     選育一個紅薯新品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趙荷娟告訴記者,那時候她每天一大早就下地,觀察紅薯在田間的狀況。因為不下地,就不會發現問題,不能及時解決問題。
  • 常州新北區選派一批農技專家來紫對口幫扶
    6月10日,常州新北區農業農村局新選派3名農業專技人員到紫陽縣開展對口幫扶工作。縣委常委、副縣長潘永沺出席送任座談會。對接會上,潘永沺對常州市新北區選派農技專家來紫陽開展支農扶貧協作表示熱烈歡迎,並向他們簡要介紹了紫陽縣經濟社會發展和脫貧攻堅工作情況。
  • 讓技術看得見摸得著
    濟寧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魏昌彥:我市自2018年開始承擔耕地輪作休耕試點任務以來,在輪作休耕制度試點區域,開展大豆綠色高質高效、水肥一體化、病蟲害統防統治、機械化作業等技術服務,引導廣大農民改變傳統的「玉米-小麥」種植耕作方式,示範推廣輪作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