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著消沉的內地院線檔期中出現大量空白,《海獸之子》《大雄的新恐龍》《鬼滅之刃:無限列車篇》《懸崖上的金魚姬》《普羅米亞》紛紛傳來或定檔,或確認引進的官方/小道消息,
而上周上映的《未來的未來》的上映則為這一次「二次元」浪潮打了頭陣。
《海獸之子》《大雄的新恐龍》
《鬼滅之刃:無限列車篇》《懸崖上的金魚姬》海報
仔細回想起來,細田守的這部兩年之前的「老」動畫,竟然算是筆者近期內看過的最喜歡的院線「新」片之一。
但是,並非所有人都和我一樣,認為《未來的未來》是一部好動畫。
細田守憑藉此片獲得了2019年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提名,同時也在日本本土斬獲了29億日元的票房,位列2018日本電影年度票房榜第九,
但相對地,它在海外的反饋卻並不理想,豆瓣給出的觀眾均分僅6.6分,IMDb則為7.0分,在細田守的動畫導演生涯中慘烈墊底。
差評者們給出理由幾乎如出一轍:表面精緻內裡空洞,故事膚淺而無甚趣味。
仿佛為了佐證這一點似的,細田守最近兩作——此片與《怪物之子》——成為了內地影迷之間口碑最差的兩作,而它們的共同特徵就是由細田守獨立編劇。
在此之前,細田守的高分代表作,如《夏日大作戰》《狼的孩子雨和雪》以及成名作《穿越時空的少女》,都由奧寺佐渡子進行劇本的撰寫工作。
基於這樣的對比,「細田守不是一個好編劇」成為了一個心照不宣的論斷,而《未來的未來》的失敗肇因,也被默認為由於沒有了奧寺佐渡子作為編劇而導致的劇本的糟糕。
先暫且不論「好動畫是不是一定需要好劇本」,即使純粹考察《未來的未來》的劇作質量,我以為它也至少是完全及格的,何況細田守還為其設計了許多細節之處的閃光點,這一點將在此後詳細闡釋。
將「劇作糟糕/俗套」用於形容湯淺政明的《若能與你共乘海浪之上》是合適的,但同樣的詞語被用於《未來的未來》,便顯得有些不太公正。
《未來的未來》圍繞著一個名叫小君的小男孩展開敘事。就像那些最經典的家庭情節劇範本一樣,故事起始於穩定的日常中的一次變化。小君的家庭即將迎來一個新的生命——他的妹妹,名叫「未來」。
於是,片名中的「未來」的未來、或是未來的「未來」,便成為驅動整部動畫的劇本創作的雙關語。這一雙關語所引發的懸念——「未來的未來」的出現會帶來什麼?
——這代表了《未來的未來》高概念性的一面,即其中各種幻想的、非現實的元素,或曰「設定」,這是細田守的每一部作品中至關重要的東西。
作為動畫導演,細田守承襲著日本動畫人一貫傑出的想像力,自然很難滿足於完全在現實的領域中探索和展現情感話題,他的作品通常依附於一個幻想的平臺或契機,
如《穿越時空的少女》中女主角穿越時空的能力、《狼的孩子雨和雪》中的狼人、《夏日大作戰》中的虛擬世界,這一幻想元素不僅作為一種視覺奇觀、激發了動畫的表現力,同時也與作品的情感內核聯繫緊密,只有該元素存在,作品才得以成立、發生。
《穿越時空的少女》《狼的孩子雨和雪》
《夏日大作戰》海報
同樣的情況出現在《未來的未來》中,小君總是在庭院的樹前穿越時空,見到多年前或多年後的家庭成員(「未來的未來」就是其中之一),他們逐一幫助小君解開與父母、妹妹的矛盾,在他的成長之路上成為不可或缺的看護人。
這樣的「穿越」不僅為劇情的展開提供了素材和動機,同時也影響了電影的結構,以每次穿越為標誌,劇情被分割為一個個相對獨立的單元,每個單元都是圍繞小君的一個成長小故事。
這一「穿越」的元素可能就是國內觀眾對《未來的未來》失望的一大原因。
對細田守的討論總是與他的前輩宮崎駿聯繫在一起,同樣在幻想的載體中注入真實的情境,將現實問題以充滿趣味性的幻想形式呈現,可稱之為一種「幻想現實主義」。
這樣的處理有一個最基本的前提——
就是幻想元素必須足夠有想像力,這樣才能抵消它的副作用——非嚴肅。
在之前的細田守作品中,「設定」總是被表現得非常吸引人,而圍繞「設定」建構的動畫世界則留有足夠的想像空間供人憧憬。
而《未來的未來》則正是在這一點上非常欠缺,小君雖然不斷的穿越時空,但最終的落腳點僅僅是人物弧光的成長,沒有引發更多刺激、好看的內容,也沒有完整的世界觀搭建。
很多人發出這樣的疑問:「這個設定到底有什麼必要?」,甚至,「拍成動畫有什麼意義?」
其實,《未來的未來》並不缺乏創造力,只是它並沒有如細田守的以往作品一樣,發揮在與「設定」相關的想像力部分上,而是用於完善劇本的小細節設計。
在「未來的未來」這一片名人物初次登場時,細田守設計了一場戲:
小君調皮地將薯片放在還是嬰兒的未來的臉上,而之後在庭院中玩耍時發現地上的一串薯片,跟著薯片掉落的方向走,他在樹叢中撞見了長大後的未來——「未來的未來」,她的臉上還留有一片薯片,指責「哥哥不要再欺負我了」。
這樣有趣的戲碼不斷穿插在此後的各個單元段落中。每次穿越時遇上的人物的真實身份也同樣被作為懸念。
一些人所指責的劇本的糟糕,或許主要是因為段落化的文本無法提供持續的劇情張力,但這並不足以成為激烈批判的靶子。
值得注意的是,故事的形式感非常強,除了一次次的「穿越」,其發生的地點則完全被限制在小君家庭的房屋中,這一限定空間的敘事範圍在細田守作品中並不多見,至少如此高強度的使用在《未來的未來》算是第一次。
因而,除了劇作處理,在分鏡、演出等動畫的「調度」上,細田守也得以有力地進行創造,我們看到了《狼的孩子雨和雪》中就已出現過的以空間切換來「快進」時間的蒙太奇的重現,而這次結合了房屋階梯狀的空間結構,是相當有趣的視覺呈現。
《未來的未來》被戲稱為順應日本「少子化政策」的「二胎宣傳片」,作為剛剛全面放開二胎政策不久的十四億人口大國,這應該是一個離每個人都不遠的命題。
但它之所以不受歡迎,除了動畫的受眾基本都是年輕人、沒有帶孩子的經驗這個原因之外,可能還由於小君這個人物並不討喜。
的確,小君作為一個上幼兒園的小男孩,他被塑造得任性、霸道又調皮,如果換做更具嚴肅性的真人電影,觀眾或許能以客觀的眼光看待他的年齡和身份,但放在動畫裡,觀眾卻容易將他僅僅理解為一個討厭的搗蛋鬼。
細田守的強項是以出色的動畫演出進行心理刻畫進而形成心理主導的敘事,這一點在《穿越時空的少女》中相當成功,觀眾與女主角建立起強烈的共情,進而進一步進入動畫;
但對於一個本身就不為觀眾所喜歡的人物,他的視角下的敘事自然也對觀眾缺乏天然的吸引力。
但其實,小君的塑造是相當有現實基礎的,而影片中對家庭關係和生活圖景的描繪也非常寫實,期待看到《狼的孩子雨和雪》中那樣基於幻想的設定而形成的美好的愛情和親情的觀眾,想必會失望。
無法否認的是,社會老齡化、生育率下降的確是日本社會所面臨的問題,同樣也是中國所面臨的問題;
而孩子之間的互相奪愛的爭搶心理以及隨之而來的家庭糾紛,更是全世界的家庭都要面臨的問題。
《未來的未來》比細田守以往的任何一部作品都更接近現實,也更好地貫徹了現實議題的闡述,這是毋庸置疑的。
當然,它作為幻想類動畫,冠名為「未來的未來」並將其作為宣傳的噱頭,最後所導致的觀眾的不滿也是可以理解的。但無論如何,這是一部值得觀看的動畫。在這個無情的深秋,讓細田守為我們帶來一點溫暖的情愫吧。
-END-